和身高沒有關係,但是和步幅有關係、腿部肌肉力量有關係。如果腿部肌肉力量不夠,那麼你步幅稍微小一點,那麼步頻肯定會高一些。


相對來說,跑的快慢和身高沒有絕對的關係,特別是中長跑。因為速度=步幅*步頻,其中步幅跟身高是有一定關係的,而步頻是和腿部肌肉力量有關係的。這就是為什麼1.95米身高的博爾特能跑的那麼快,跟經常練習力量運動關係很大,否則肌肉力量不行,沒有爆發力身高再高步頻是很難突破的。

簡單的說,只有走路的時候,身高對步幅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身高落差較大的兩個人在同樣的步頻下,身高高的人步幅更大,速度會更快。

然而跑步的話,步幅主要取決於騰空的時間,步幅越大騰空時間就越長,相反步幅小的時候騰空時間就越短。所以對於長跑來說,高步頻低步幅的跑步方法是最為穩妥和節省身體體能的,所以跑馬拉松的那些世界冠軍雖然和博爾特的百米數據錯的很多,但是對於長距離跑步來說,這是最優的跑步方法。


我認為沒關係,不管什麼身高都能跑到180的步頻,而步幅卻跟身高有關,腿長必然步幅大。


一定程度上 身高過高的步頻會低一點(個人想法 大佬勿噴)


步頻,通常是指你跑步時每分鐘跨了多少步。

雖然說跟身高沒有什麼關係,但同樣的10公里,你步幅越大,步頻就可以越低,此消彼長。

有人步頻160+,甚至有人150+。

但跑步圈子裡,有個步頻180的說法,理論上最跑步最佳步頻都在180+,大多數精英選手的步頻都在190以上。

至少在我身邊認識的大神裏,步頻沒有低於190的,而且速度越快,步頻越高。

我曾經也是步頻160+的存在,後來開始慢慢刻意的去提升步頻。

剛開始會比較痛苦,因為同樣的一公里,同樣的時間,如果你步頻高了,就要降低步幅。突然改變你多年的跑法,肯定會不習慣。

大多數運動軟體上應該都有訓練步頻的功能,比如咕咚上有個節拍器,你跟著節拍器的節奏跑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