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沒有提到新增了多少軍力圍困趙軍,對先前與趙軍交戰的秦軍總規模也沒有數據,只有說明秦軍有奇兵二萬五千,騎兵四千


沒有出處,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明確提到了秦軍的實際人數,只有兩支被派出的秦軍提到了人數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

秦軍分成多部作戰,佯敗是一部分,輕兵是一部分,然後兩萬五千人絕趙軍後,五千人拿下趙軍壁壘,本陣當中肯定還有,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提到總人數,趙國方面倒是寫了是45萬人,秦軍人數應該差距不大,特別是野戰部隊應該是相近的,不然的話,不會出現兩萬五,五千這樣的部署,真有那麼多部隊,湊個整數難道不行嗎。


出自括吹們的信仰。

真的很納悶這幾年是怎麼蹦出這麼多括吹的網民,哪裡蹦出了這麼多腦補的論據。

什麼趙括年芳幾何,有幾個兄弟姐妹,生平履歷,何時在基層鍛煉,如何一路成長,打過多少次實戰,寫過多少兵法著作,在七國如何揚名,生過幾個孩子,最後如何擔任趙國三軍統帥........

編的有鼻子有眼,我真不知道他們是看了哪本網文穿越小說,還是看了什麼網編神劇。

反正就是不看史料原文,司馬遷是故意黑趙括,戰國策不可信,司馬光年代久遠........

就算引用史料原文,也只截取隻言片語,絕不聯繫上下文,就玩斷章取義那一套。

總之,趙括無敵,千古第一,5萬銳卒打垮白起60萬秦軍,逼得白起輸紅了眼才坑殺戰俘。

看得我都以為在他們的平行宇宙裏,趙國統一六國了,趙括君臨天下當始皇帝了。


首先,秦國左庶長領兵大概在15萬上下。即使後面有增兵也不會太多,因此可以認定王齕直到與廉頗相持長平時兵力不會超過30萬

其次,秦國是「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同時「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因此,大概率可以排除白起是帶著大軍去長平的可能性

第三,縱觀白起為將生涯,以少打多還打出全殲戰果可以說是家常便飯。打趙括,白起佯敗以驕其心、假退以誘其兵,待趙括被引入白起選好的戰場後再使25000人繞後斷其歸路,又以5000騎兵將趙軍分割,正面作戰的秦軍數量沒有記載,只有「輕兵」二字

第四,秦昭襄王聞白起計成後,親臨前線,徵召河內青壯支援白起阻斷趙國援軍。河內人口有多少?歷史上有數字記載的人口統計是《漢書·地理志》元始二年:戶二十四萬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萬七千九十七。當時漢朝總人口為「民戶一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秦國統一天下時人口約在2500-3000萬之間。但是此河內郡和秦時河內不能化作等號(此處感謝 @吉米,秦36郡沒有河內郡,河內當時應該是黃河以北地域的概稱)史記裏秦河內是被魏冉從魏國手裡搶下來的60餘座城。秦末項羽分封諸侯,司馬卬被封殷王,王河內;漢高祖改殷國為河內郡。那麼秦昭襄王時河內能有多少人?50萬很多了吧?又能徵召多少?根據《商君書·兵守》,守城時「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秦國緊急動員的情況下健婦也是可以上陣輔助作戰的,那麼50萬人口徵召個20-30萬應該非常誇張了吧?

第五,《戰國策·中山策》裏有一段話:「今王發軍雖倍其前,臣料趙國守備亦以十倍矣。」假設長平之戰秦國前後動用了60萬軍民,那麼二打邯鄲時候就要有100萬了!要知道哪怕是秦王政滅楚時王翦要動用60萬人都要皺眉頭,何況昭襄王時?

綜上,長平之戰主戰場從王齕對廉頗一直到白起與趙括決戰時,秦軍兵力應該最多不會超過30萬,秦昭襄王的援軍大概在20萬左右。


題外話

括吹神論:趙括只有5萬銳卒,以全軍覆沒的代價滅掉了白起30萬秦銳士

白起黑神論:

1、白起打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2、白起只會欺軟怕硬,不敢對陣廉頗、魏無忌這種名將

3、白起在「林下之圍」、「陽馬之戰」中慘敗因此不敢打邯鄲

……

要不是咱經歷過兩N一杯的洗禮,看到這些神論我真的飯都要噴出來了


這話是,兩萬五千人斷了趙括的後路,五千騎兵衝進陣地中,擾亂趙括的指揮,讓趙括不得不停下整兵錯過最佳突圍時間

而正面,側面的包圍人數沒說,通常認為大體總數和趙括相仿


壓根沒出處,白起黑瞎黑罷了。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

這是秦國初始兵力,戰略目標是攻上黨,怎麼可能帶四十萬大軍,給二十萬都偏多。

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

基本可以認定白起是空降。至於「趙國增兵,秦國肯定也增兵」的邏輯沒有依據。

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白起真有四十萬大軍要這麼省著用?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正義】:時已屬秦,故發其兵。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索隱】:時已屬秦,故發其兵。遮絕趙救及糧食。

河內能發多少兵?大家可以參考西漢盛時河內郡人口以及年齡分佈比例算下,沒記錯的話,可能有十多萬。不過呢,這裡說的很清楚,昭襄王發兵是「遮絕趙救及糧食」,不能因為趙國援軍被攔了就不算進來吧?

順便談一下有名的長平戰損問題,這可是白起黑津津樂道的。

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出處大概就是這裡了。解讀這段話需注意者大致有兩點,一是白起說這話的立場與目的,二是把話看全,別斷章取義。

白起的目的就是避戰,勸昭襄王休戰,誇大損失當然在情理之中。

關於長平戰損還有一段記載:

武安君所以〔四〕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鄢郢、漢中〔五〕,禽馬服之軍,不亡一甲,雖周〔六〕呂望之功,亦不過此矣。

白起不可能真的「不亡一甲」,無非是說客為了激起范雎對白起的反感而說的誇大之詞,可也能從側面反應白起在長平的戰損不至於太大。

且「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是王陵攻邯鄲失利後的情況。秦軍在哪些戰役中有過這麼多損失,難道都是白起的責任?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正義詳音羊。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正義趙壁今名趙東壘,亦名趙東長壘,在澤州高平縣北五里,即趙括築壁敗處。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四十八年十月,秦復定上黨郡。秦分軍為二:王齕攻皮牢,拔之;司馬梗定太原。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因為長平之戰,趙括接替廉頗的時候,是帶著20萬人從邯鄲支援長平的。

換言之,之前在長平的趙軍只有20萬。(長平之戰趙軍被殲45萬,40萬投降後被殺,5萬是趙軍退守長平前,在上黨和野王等戰役的損失)

如果趙括替換廉頗之前趙軍只有20萬,那麼秦軍也不應該多出此數字太多。所以可以假設秦軍也有20萬。當趙括帶援軍來到長平,秦軍勢必也要增援。

秦軍增援一共兩波,第一波是趙括生力軍到來後,秦軍為了與趙軍對抗,增兵至40萬以上。

第二波是長平之戰趙軍被圍困後,為了鞏固包圍圈,秦昭襄王親自到河內郡(今河南沁陽及附近地區),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徵調河內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

這兩波增援後,秦軍數量預期達到了60萬。當然這是全部人數,戰鬥部隊應該沒這麼多。所以秦軍從最初趙括增援前的20萬,最後達到了60萬的數量。

這就是為什麼網傳認為長平之戰最後一個月秦軍增加了40萬的原因


老弱病殘,健壯的婦人需要上戰場,老弱病殘運送糧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