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有,而且会越来越多。

之前的文献已经表明,一个学者一生中的任何一个工作都有均等的概率成为他最好的工作[1]。这也意味著总是有不小的概率,一个科学家在他学术生涯的晚年才做出举世震惊的工作。John B Fenn的诺贝尔奖工作就在他退休以后才做出来。2019诺贝尔奖得主John B Goodenough (John B真的应该翻译成「装逼=。=),也称得上大器晚成。

这样的大器晚成,以后只会更多而不是更少---这是因为随著全人类科学知识的积累,现在要培养一个走在前沿的学者,所需要的训练时间越来越长。这方面的实证工作,可参考Ben Jones的」Age and Great invention「[2]。相比20世纪初,现在的诺贝尔奖得主,做出他们诺贝尔奖工作的年纪,平均起来要大6岁。

[1]Sinatra, Roberta, et al. "Quantifying the evolution of individual scientific impact." Science 354.6312 (2016).

[2]Jones, Benjamin F. Age and great invention. No. w1135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5.


谢邀 @崔老师谈青少科研

一位百岁科研前辈说,早知道能活这么久,应该多做一点事情。


通过不断的积累,开始做出更高层次的成果,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现在的世界科研领域,还有大器晚成吗?

谁说没有?人工控制气候,人工控制天气,属于不属于大器晚成?


现在越来越少了,以后会更少。过高的考核指标,非升即走的人事体制,要是大器晚成,在学术圈根本待不下去


世界科研领域,越晚越成大器;中国科研领域,晚了你就别想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