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能力。

内容运营的范畴比较广,从执行角度甚至跨了工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也就比较多。创意能力、文案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产品意识和流量意识……如果要从所有能力中抽象出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我认为是「讲故事的能力」。这虽然不是一项单独可量化的标准能力,但如果具备了这项能力,相当于让你其他的能力都可以发挥指数级作用、强者愈强。

比如创意能力,无论叫内容运营还是内容营销,都是基于内容这个容器,所以首先必须得是一篇好内容、可读性强、后面的营销价值才得以发挥。增强可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讲故事,如果要讲好一个故事,首先需要洞察人性。好故事背后一定和人性关联,我把人性偏负向的称为本性或动物性,比如懒惰、贪婪、妒忌、色欲等等;偏良性的称为人性,比如同情、责任、善良、勇敢等等。如果一个创意,没有从人性角度出发,那大概率会是平淡如水的。

往往偏效果诉求的内容是映射动物性的,会更直接地带来转化,比如卖教育的要先营造你的焦虑感、卖医美的要先吸引你的嫉妒心、卖理财的会先勾起你的贪婪欲。看看网路小说的广告,是不是都是直击内心水面以下那90%的冰山,看完各种暗爽但绝对不会分享朋友圈的那种。

而偏品牌诉求的内容则更多映射良性人性,避免影响用户认知对品牌产生负面联想。比如同样是保险广告,如果是经纪公司偏直接获客的,一定是讲和你同龄的谁谁没买保险遇见意外全家拖垮的灾难故事、先让你「焦虑」起来,不然你不会觉得「买保险」这事儿很急迫,你急迫了再聊具体产品。而保险公司的品牌广告一定是讲「责任」,说赔付了多少人帮助多少家庭走出困境,要关联负向人性反而没人买了。

这就说到内容表达方式的技巧,为什么说讲故事可以让各项能力指数加成呢?我们假设所谓「内容运营」或「内容营销」的产出物都是用于流通传播的内容,而非被动的工具型内容(比如说明书、百科词条),那么内容中间是否有情绪点、对于这篇内容能否引起阅读者的共鸣至关重要。

我有时和客户或者服务商沟通,优质内容的结构有什么经验,比如总分总结构、开篇要承接标题、论点前置、中间层层展开、图文并茂逻辑清晰、长度适当、收尾并引导转化等等……过两天客户找来了,说效果不好,你一看内容结构确实没问题,就是感觉缺了点「灵魂」。为啥呢?没情绪燃点,没共鸣。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虚话就是——没温度啊。

相信做营销的或者做内容的都听过这个经典的故事:

早春,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老年盲人乞讨者在自己的摊位前树立一个牌子写著「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收获很糟糕。诗人(好像是拜伦?)路过,见此情景,遂在把牌子修改为:「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下午诗人再次路过时,乞讨者已收获丰厚。

「春天来了」这四个字为什么经典,因为把一句客观陈述句赋予了想像的空间。此时路人脑补出自己心中的故事,良性人性中的「同情、怜悯」被唤起。记住,路人掏钱并不是为乞丐买单,而是为自己心中的故事买单。这个案例能够经久流传,也和其本身具有的故事性有关。

回想一下上学时课本上划线的考试重点你现在还记得几句,但从小听的很多故事可能会记一辈子。为什么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都是故事,为什么「三国演义」比「三国志」读者甚众?赵子龙怀抱阿斗长枪白马七进七出、诸葛亮拉著鲁肃的手在大雾中草船借箭、关云长单刀赴会、孔明空城抚琴……这些场面是否真实、又或真实是什么样,谁知道呢,但是大家都记住了,因为故事很精彩。

试想一下如果马丁·路德·金的那次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改成「关于美国提升有色人种种族平等的建议与意义」,估计观众都散了。「我梦想有一天,在乔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画面一下就出来了有没有?白人黑人都两行热泪有没有?至于为什么是乔治亚的红山,我不知道,也许有特殊意义也许没有,但是有这么个山头就比没有强。

有没有想过内容运营的鼻祖是谁?个人认为是宗教。宗教将宗旨内容化到教义里,以故事化的形式利于理解和传播,传教士捧著各种经书四处讲故事完成传教的过程。如果经书不是讲故事而是讲哲学逻辑,那这教估计传不动,门槛太高了。

故事能力还有一个和内容创作本身看起来无关的意义——有助于沟通。比如做内容运营,你得申请预算吧,不管找老板申请、还是给甲方提案,又或是申请兄弟部门支持,能不能讲好一个故事都可能影响结果。因为内容运营是一件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的事,不像投信息流广告,完全可以数据导向,核心方法论就是测试,不断ABtest、找到最佳模型放量投放就行了。但内容是一件长期的事,很可能写了99篇内容没火、第100篇火了,但是项目可能撑不到50篇就停了。我的经验也是讲故事,比如讲竞品案例。

我有时陪销售去提案,给客户讲PPT的时候前面价值啊、产品啊这些客户都是靠著椅背听,不时打个哈欠,讲到案例、尤其是他家竞品的时候,都是坐起来、保持前倾、竖起耳朵听,不时点头、提问、记笔记。你讲得越是绘声绘色,突出细节,越能增强真实感、可信度。比如「他们家那老王,您也认识,当时都绝望得开始找下家了。突然这篇内容就火了,就这篇啊我给您找链接。就这篇一夜之间就爆了,ROI翻了5倍,他们销售团队都接不过来了,周末都加班。您看这我去他们公司驻场拍的照片,一个月新招了30个人干这事儿。后来我们就总结出方法了,然后出爆款的几率就越来越高,您看他这半年前我截的图当时才多少粉丝、现在多少粉丝。听说老王上个月又涨工资了……咱们现在有捷径了,可以直接复制……」

所以其他回答说的那些能力都对,但是你具备了他们说的那些能力,再加上我建议的这个技巧,绝对事半功倍。


内容运营:围绕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运营相关的数据,达成吸引流量、培养潜在用户、引诱转化的目的。常见的误区是,只做编辑不做分发。

不管哪一个职位,都要对自己的KPI负责。内容的KPI可以这样设定。

当老板要用户量时,如果你是内容运营,你应该考核自己通过内容带来的新增粉丝、下载app的量;

如果你是活动运营,你应该考核自己通过活动而来的新增用户量;

如果你是用户运营,你应该考核自己老带新带来的新用户量。

总之,你的KPI跟自己的工作内容相关,要是自己hold得住的,大方向上又能满足老板想要的。


大家好,我是羽翼课堂创始人Benny。内容运营的核心是围绕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持续提升各类对运营相关的数据,最终达成吸引流量、培养用户,实现转化的目的。

所以我们做内容运营的目的就是:吸引流量、培养潜在用户和促成转化。

在这里要插一句,很多运营新人总是容易把内容运营和新媒体运营两者搞混。其实这两者的区别很简单,内容运营是从产品出发,以产品为第一优先顺序,关键就是把产品卖点提炼出来,以及学会讲故事。而新媒体运营的核心则是以账号为第一优先顺序,关键是把账号做好做大。

话说回来,我们继续聊内容运营。

当我们打开任意一个门户网站,都会看到各种新闻,文字类的、视频类的,图文类的;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关键词,就会出来上百万个结果,还有链接地址、icon;在各类贴吧、论坛上也有各类兴趣主题、例如生活类、游戏类、动漫类的;当然还有大大小小的电商网站,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包括产品标题、图片、详情页,甚至各种好评文案等,都是内容运营的范畴。

所以不管是门户、企业官网、搜索引擎、电商、贴吧论坛等,都是通过内容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之间的区别仅仅只是内容类型不一样,用户可以参与和互动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不同的产品则内容运营的侧重点就会完全不同。

一、内容运营三阶段

做内容运营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也可以对应运营人能力提升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内容编辑

在这一步最核心的就是做好内容编辑,换句话说就是做好一件事。对于1-2年内容运营人而言是工作中的重心。内容的生产主要包括UGC、PGC和PUGC。但不管是哪一种,其核心目标就是解决持续供给内容的问题,并能确保供给的稳定和高效率生产。说白话就是内容编辑要以生产内容作为工作重点。

虽然说内容运营是以产品为核心出发点,但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内容运营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并不多,关键只需要对自己生产的内容负责就行。

而要做好这些,关键有两个维度:内容撰写和内容分发。

先说内容撰写,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内容运营从业者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包括确定内容形态(文案、图文、视频、音频等)和内容调性(偏娱乐性、偏理性分析等)。具体就是从文章标题、内容描述以及配图上下功夫。重点要学的也是这几块知识,包括爆款标题技巧、文案写作技巧、高清配图的搭配等等。甚至对一些已有的10W+爆款文章进行二次加工。

内容分发:内容运营岗最大的误解就是只知道埋头生产内容而不懂得分发。

内容分发的核心目标是要建立内容消费路径,从而提高内容运转的效率。内容分发的三要点:

1:列出主流媒体发布平台,进行等级分类(需要了解各平台的相关政策),从中选出最合适的发布渠道。所谓的合适,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阅读量,尤其不要盲目地只盯著两微一抖,虽然这几个平台用户基数最大,但有时候效果往往比不上很多垂直门户。还要根据投入精力、投入/产出比、私域导流难易度、用户互动、活跃度等等,通过复核维度来挑选;

2:测试,通过一定时间的数据测试,根据数据反馈情况再来进一步的筛选确定;

3:预留钩子,无论是在垂直门户网站还是搜索引擎、亦或是贴吧论坛等,在任何一个公域流量池中都要学会留有钩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期有效的引流。

第二阶段:内容运营

一个只会做内容编辑的运营,永远也只是一个小编,想要混出头,光靠这样还远远不够。所以内容运营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学会内容运营。

我们要了解到,内容的生产,无论你是PGC还是UGC,对于公司或者投资方而言,其实并不那么care。他们看重的关键是能否把用户留住,并让这些用户实现转化,从而最终实现效益。所以当有足够的内容生产之后,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用以不同的内容运营策略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对于运营者而言,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在进行内容运营时首先就需要先解决四个问题:

1:确立好内容供应链的架构问题。即通过系统去解决内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里需要区别第一阶段内容编辑对于内容采集、整理的区别)

2:确立好内容面对的初始用户群(种子用户);

3:想清楚每个阶段需要侧重于哪类内容;比如社交类的首先要解决如何留存种子用户,并通过运营方式确保这类种子用户的活跃;再比如电商类,不同商品描述又以哪类表达方式展现最好,同时能提供什么样的工具便于商户与客户间产生交易等等;

4:关键路径的梳理;

除了思考以上四个问题外,内容运营还需要考虑内容消费者定位问题,主要包括平台定位+受众定位+运营目标。以及内容标准的确立,比如哪些属于热门内容,如何展现这些内容以及内容质量评判的标准等。

这些都是这个阶段内容运营者需要考虑的,也是工作重点。

另外在这一阶段也需要考虑内容推送的渠道问题,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要优先考虑渠道是否覆盖推送对象(以目标用户为核心),以及推送内容的时效性。在选择上可以依据三个点来判定:过往的推送数据、竞品选择的渠道和用户兴趣点所涉及的渠道。

当然最后还需要分析推送效果:

用户行为检测:效果判定

数据表现:漏斗模型

基于用户生命周期的内容运营

关于这一阶段,最后需要补充一点的就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内容平台都会经历一个生命周期,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内容运营也应该符合生命周期的逻辑:

在运营领域中,最常用都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用户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这两则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而在这个阶段的内容运营则以用户为基础。

无论产品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对于一个新用户而言,通常会有这五个阶段:

新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流失期

针对用户的不同阶段,内容运营人则需要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

新手期:一个新用户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进来的,内容运营都应该先进行内容引导,例如启动页内容、热门优质内容推荐等,让用户快速的了解你;

成长期: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标签,然后进行分类推荐、阅读延伸等等,增加用户粘性;

成熟期:这一阶段,用户的使用频次、忠诚度等都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内容运营在这一阶段以互动为主,通过拓展用户兴趣、用户圈层等方式,加强用户之间的联系,同时搭建内容成长体系;

衰退期:任何一块产品或者内容型平台,对于用户而言都不可能永远感兴趣的,所以用户在成熟期之后必然是会进入一个衰退期。所以在这个阶段,内容运营人需要拓宽用户兴趣边际,通过热门内容的推送来激发用户新的兴趣点;

流失期:如果用户新的兴趣点激发失败,那必然就会导致流失。而优秀的内容运营者势必不会就这么看著用户流失,而是需要去分析用户流失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召回方案,然后根据召回结果,进一步的来优化内容和机制等。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没有哪一种内容可以保证让用户永远感兴趣。所以这一阶段的内容运营要以用户为核心,基于用户生命周期为准则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

第三阶段:产品运营

内容运营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产品运营。如果说内容运营是做好一个方向的内容,那这一阶段是要以「面」的思维,去做好多个方向的内容,把内容当做桥梁去连接产品和用户;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会发现,这一阶段的很多工作会和内容运营相似,只是两者的出发点或者围绕的核心点不同,前者更偏用户,而后者更偏产品。

产品运营基本上适用于所有内容型产品,就是靠内容来驱动的。典型的有知乎、微博、小红书等。

二、内容角度的产品演化路径

靠内容驱动的产品其演化路径基本可以分为四个策略:冷启动、单品策略、多品策略和生态策略。

冷启动:在这个阶段,关键需要确定三个问题:1、通过细分差异的内容,找到市场突破口,从而获得流量。比如知乎,深耕于问答社区,通过认真、专业的知识问答来构建友善的社区氛围;2、明确内容生产机制是PGC还是PUGC,亦或是UGC,比如像喜马拉雅就是典型的PUGC模式,而像优酷、抖音、小红书这类的算是UGC;3、确定内容的分发机制,即分类/推荐机制,典型的有【带标签的信息流】,例如今日头条的信息流,根据个性化推荐演算法来进行内容的推送,另外还有分类专题,比如像喜马拉雅则是通过内容分类来让用户使用等等。任何一款依靠内容驱动的内容型产品,在冷启动阶段都需要思考清楚这三个问题,

单品策略:在单品类内容下,获得核心竞争力和认知度,从而来探索商业化路径。其内容的生产机制,不管最初是什么模式,最后都会逐步过渡到UGC。

在互联网强者越强的影响下,单品策略的产品其实并不多,毕竟为了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任何内容型产品都在不断拓宽自己的内容边界。即使是聚焦于某个行业的社区,也都演变成所谓的大单品策略,即通过聚焦领域的影响,来增加社交、资讯等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像很多小说网站、从原来的单纯更新网文延伸出了社交等功能。

多品策略:在单品或多品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展覆盖品类,并不断扩展内容边界,内容形式也从单一的向多元化发展,例如文字过渡至音频、视频等。从而增加用户体验,获取更多流量,扩大商业化价值。

多品策略最核心的其实并不是品类的扩展,而是更多内容的整合。其UGC的内容生产机制必然是带有一定的激励,通过用户激励从而打磨出高效、高品质的内容。

除了整合各类内容,多品策略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内容的分发机制。想头条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其最大的核心点就是其推荐机制,基于用户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的个性化演算法推荐。让用户一打开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生态策略:所谓生态策略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解释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让用户通过社区实现自生长,就好像一颗种子种下去,自己能够生长一般 。再具体点,就是让用户在社区里可以实现交友、赚钱、购物、娱乐等等。所以不用一提到生态策略觉得得很复杂。

生态策略的核心就是要在用户之间建立关系链,并对所有用户进行分层,并实施不同的用户激励机制。另外所谓的构建更丰富的商业化机制,其实就是利用产品机制,来提高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的效率,最终构建完整的内容生产—消费—变现生态。

以上四个策略,很多时候未必只能单一选择的。很多大的内容型产品通常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以不同的策略为主。所以内容运营人对这几个策略都应该有所了解并掌握。

具体的工作方法就是找到潜在红利空间,首先占据身为 ,然后对标竞争对手,通过内容上的核心差一点,不断放大来进行对标打击。同时不间断地生产头部爆款内容,建立杠杆,放大势能。这就是构建内容竞争力的整体路径。

总结:内容运营的三步,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和第三步从某种角度而言,其实没有先后之分,也无高下之判。换句话说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内容运营从业者不同的发展方向,从名字上看也能知道,第二步偏运营,第三步偏产品。事实上,任何一个运营岗位当提升到一定程度时相互间都是互通的。

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scyyhd」,会安排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疑问~~


运营的刀耕火种时代已经逐渐远去,而精细化运营则变得越来越重要。随著互联网的发展,工作多年的「老运营」们随著时代摸爬滚打,大多都已有了足以傍身的一技之长。但入行不久或想转行的朋友们可能依然对运营一头雾水。

因此,我们收集了近20页的运营招聘需求,并进行了分析,为还算是新手的你深度剖析运营应该掌握的各项能力,希望能有所帮助。

运营的刀耕火种时代已经逐渐远去,而精细化运营则变得越来越重要。随著互联网的发展,工作多年的「老运营」们随著时代摸爬滚打,大多都已有了足以傍身的一技之长。但入行不久或想转行的朋友们可能依然对运营一头雾水。

因此,我们收集了近20页的运营招聘需求,并进行了分析,为还算是新手的你深度剖析运营应该掌握的各项能力,希望能有所帮助。

很多入行不足2年,或想尝试进入运营行业的新手们都会有一些困惑,而这些困惑往往又非常致命——毕竟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例如:

运营是打杂吗?入行门槛低,事情多,好像什么事情都应该我来做;

我在公司做了一两年运营,但能够写在简历中的东西好像不多;

我想转行做运营,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知道我是否适合这个岗位呢?

开发与设计同事的核心能力是他们的技术,运营人员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如果你也恰好有以上这些困惑,那么好,我们不聊鸡汤,从实际工作与案例出发,一项项来解答问题。

运营的工作多且杂,但你得自己找到规律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情况——文案、PPT、策划、总结、调研、推广、数据分析、用户沟通等等,好像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并且这些事情都千头万绪,细碎且杂乱。自己的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觉得运营好像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在谈到运营的核心能力之前,得先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运营工作既多且杂,但你得自己从中找到规律,即——都叫运营,自己到底做的是哪个方向?下面的这个列表可以供你查询:

活动运营。工作主要围绕著项目进行,即一个个活动的策划、进度管理、落地执行、资源确认、效果评估、宣传推广等;

产品运营。工作围绕某个产品进行,即通过一系列手段,提升产品的数据,如装机量、新用户、注册数、点击量、用户互动数量等等;

内容运营。工作主要为内容的生产与推广,以提升某些内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数量、阅读量、互动量、曝光量等为主要目标;

用户运营。工作以用户相关为主,即构建一个用户新增、留存、促活、唤醒、传播的循环。工作目标以提升用户数量、活跃数、新用户数等等为主;

新媒体运营。工作围绕各类新媒体平台(双微,抖音,百家号等)展开,主要工作内容为内容维护,粉丝维护,活动对接等;

电商运营。即主管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的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可能有商品管理、商品包装、活动对接、商品付费推广等。

相信看到这里,你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与方向,有了一个稍微清晰的认知了。我们所谓的运营,大体就可以分为以上这几个大类了,它们虽然都叫运营,但仅从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上来看,就很明显有著不小的区别,更不用说它们各自需要的工作技能了。

不过,既然都叫运营,那么必然也有共通之处,而它们之间相通的地方,就是身为一名运营应该有的核心能力。

收集近20页招聘需求,找到了这些运营的核心能力

运营的种类虽然非常之多,但就像上文所说,它们之间有著共通的能力需求。对市场上的运营岗位的招聘要求进行分析,应该就能够得到相应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招聘网站上收集了近20页的运营相关招聘需求,并把这些文字进行词频及语义分析,得出了下面这张关键词云图片——

?

运营能力关键词云图

在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些关键词的频率非常之高,它们也正是运营所必备的四大核心能力: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运营策划、内容创作。下面让我们结合案例,著重了解一下这四大能力。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本身可以分为表达与理解。表达需要清晰、简单,一个项目摆在了你的面前,你是否能够将这个项目的内容与目的简单地传达给你的同事?在运营过程中,自身品牌遭受了舆论危机,你是否能够第一时间将事情向领导解释清楚?

理解能力,即是从对方话语中分析出其真实的意图,并给出答案。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恰当地回答「女友的三个经典问题」?」这三个问题是:

我跟你妈同时落水你先救谁?

如果有人给你一亿让你放弃我你怎么办?

我跟前任谁漂亮?

很明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提问者即女友,看中的并不是问题本身的答案,而是回答者的态度及情感交流。

不只是在互联网运营领域,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所有岗位的基础能力,掌握好这个能力,才能开始接下来的工作。

数据分析

数据所指的范围很广,包括浏览量、用户新增、详情数据、产品数据、客户数据、市场数据、推广数据、seo数据等等。

而作为运营,对于这些数据不仅要明确其确切含义,更要明确这些数据的应用意义。任何一部分数据出问题都会反映出一些问题,而运营要做的就是,汇总观察数据,并根据数据得出结论,为下一步的优化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比如下图,展示的是一家店铺当日的流量。如果我们不通过数据去分析它上升或下滑原因,那以后就不能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更不能提升我们的运营能力。

?

关于数据分析,这里附上几个常用的分析方法:

PEST分析法:用于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方面。

5W2H分析法:何因、何事、何人、何时、何地、如何、何价。

逻辑树分析法:把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

4P营销理论:分析公司的整体营运情况,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大要素。

用户行为理论:主要用于网站流量分析,如回访者、新访者、流失率等,在众多指标中选择一些适用的。

增长黑客的海盗法则:精益创业的重要框架,从获取、激活、留存、变现和推荐5个环节增长。

运营策划

这里所说的策划能力,并不是单单指活动策划或者内容策划,而是指在工作开始之前,对于某个月或者某个季度的工作部署,其中包括目标、策略、执行、监测、优化等内容。

任何一个运营岗位,都会需要任职者有策划能力与对整个项目的整体思维,如下图:

?

那么就能力来说,所谓的策划能力,又包含哪些方面呢?

分析能力:对自己的平台与产品了如指掌,并且能够清楚分析竞品的优缺点;

用户定位:对目标群体有准确认知,有共情能力,了解其心理与需求;

营销策略:即针对目标的一整套完整的策略,发现——评估——促进目标实现——总结。

效果评估:执行只是基础,后期的总结才是关键,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下次的项目才会有相应提升。

内容创作

做运营,时时刻刻都在与文案打交道,小到焦点图banner,大到项目落地页文案,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运营人员需要有文字创作能力。文案是基本功,而只有对用户有足够洞察力的人,才能写出好的文案。

但互联网发展至今,对于运营人员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能够写作」而已,所谓的「内容为王」时代已经到来,除了能够写文案,还需要会制作音频,视频,图片等等。内容创作的载体多种多样,但核心是不变的,即内容的创作都需要运营人员在前期有一定的数据验证和分析。


推己及人,无我利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