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劉邦本是同類人,或許當時天下,只有他倆才能、才會共同語言一起煮酒論英雄

二人關係,只要舉個例子:項梁活著時,項羽劉邦合為一軍一起行動,項梁死後,項羽想和劉邦一起西進關中被懷王拒絕了;至少,之前一起行動的經歷,讓項羽願意與劉邦在一起

劉邦是戰國末期游士成員,結交的是張耳、張良這種亡國豪傑,項羽是統一後豪俠的代表,與桓楚逃亡之士為友,都是亡國破落底層混跡江湖的豪客,友好時約為兄弟敵對戰場上尚互以兄弟相稱,又有何瞧不起之說

後來兩人你死我活,不是兩人想如何,而是兩人到了那個地步,各自集團利益決定,不得不如此而已


項羽有沒有把劉邦當兄弟不清楚,但項羽肯定是不敢瞧不起劉邦。世界上什麼最值錢?人才。劉邦一開始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力量存在,有自己的班底,在那個年代可是稀缺資源,說是人中龍鳳也毫不為過,這些都說明劉邦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十分了得。

就這麼一個優秀的人,不要說項羽了,當時楚國的各個大佬都對劉邦高看一眼。項梁為了籠絡劉邦,讓項羽和他結拜;懷王兵分兩路討伐秦朝的主帥分別是宋義和劉邦,項羽還只是副將,副將和主將的差別那可是有著天壤之別。說起當時的政治地位,劉邦還壓項羽一頭,真要論起來誰看不起誰還不一定呢!

滅秦的時候,劉邦率先打進關中,軍事實力也是僅次於項羽。項羽分封諸侯還要靠劉邦支持,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的背書才能使分封順利進行,項羽對劉邦那可是巴結的要緊啊,對封地不滿意,巴蜀太小,那就再加上漢中。十八路諸侯誰還有這個面子?誰提出封地不滿意,不打死你才怪,還想多吃多要,是嫌自己命長嗎?

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也就更不可能不重視劉邦,因為項羽對劉邦的能力是深深了解,知道劉邦是最主要的對手,所以整個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項羽始終高度關注劉邦動向,一直是劉邦在哪裡,項羽就帶著主力出現在哪裡。項羽清楚的知道除了自己其他人都不是劉邦的對手,即使自己需要短期離開和劉邦對峙的前線,也要叮囑下面的人不可和劉邦交戰,務必要等自己回來,這是瞧不起劉邦的表現嗎?

對項羽的心思,劉邦也是了如指掌,所以他一方面就以自己為誘餌,吸引項羽和他的主力,另一方面把自己手下能打的都派出去開闢第二戰場,劉邦知道只要自己在滎陽、成皋一線待著,項羽也會在這,那麼手下這些人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橫掃其他弱雞。

明明當世之人都知道劉邦是大英雄,是真厲害,為什麼劉邦給後人留下幹啥啥不會,吃啥啥不夠的流氓形象呢?這就要感謝太史公的春秋筆法,營造天命在漢,即使是個流氓二流子也可以當皇帝的印象哦。


應該是鄙視。


說到瞧不起很有可能,不過劉邦當時依然是當時除了他楚霸王外最強的存在。看做兄弟我看一點都不可能,當年說好的先入關中者王之,且不說劉邦入關的難易程度,他當關中王合情合理,一個人依靠自己強大的武力,把另一個人逼到巴蜀之地,這怎麼說也不是兄弟所為,兄弟應該給予對方好處而不是剝奪本來屬於對方的東西。

故看做兄弟不可能,瞧不起可能性很大。從「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當如是」也大約也可以看出二人對待對手的態度


戰術上互相重視,戰略上互相藐視。


項羽是誰都瞧不起!


瞧不起劉邦,沒幾個人他能看上眼的。


劉邦四十多的時候項羽才二十多一點……

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怎會喜歡一個逃跑時拋妻棄子的xx?


從階級看,瞧不起,從長遠看:權衡利益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