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印度開始打砸中國產品了,仔細想想我們前幾年也出現過的打砸其他國家產品或者超市,有什麼值得警惕或者反思的?


讓他砸,砸完了沒得用了還得再買。

等他們回過神來,發現家電啊、手機啊、傢具啊之類的,都是中國產的,無論是貼的中國牌子、日本牌子、美國牌子、歐洲牌子、印度牌子,最終都來源於中國。

砸壞的東西是他自己花的錢買的東西,想怎麼砸就怎麼砸,我們也看看戲好了。最好是大量砸,這樣一來,我們的出口需求又增加了。

抵制中貨,一定要自己有能力生產出同樣物美價廉的商品,否則,就要加倍出錢購買第三方的商品,難道印度人願意掏空錢包買日本貨、美國貨,而不願意以省錢方式買物美價廉的中國貨?

民族主義憤怒是一時的,個人利益才是永恆的。


打給美國人看的,所以全都上電視,上新聞。

印太戰略,你要是看懂了印度的角色,對他所做的一切都不奇怪。只是印度人太無商業誠信,這回印度不動真格的,美國人不買單,呵呵,特朗普是個商人,一樣的反覆無常,誰玩誰呀?


印度在和中國脫鉤。

洞朗事件時莫迪的處理方式是政治與經濟分開,他清楚經濟方面有求於中國,無論是資本還是基建。他還抱著正常的經濟邏輯。就跟當年中日鬧僵的時候一樣,政冷經熱,分開處理,保全經濟利益。這是全球化時代的經紀人的理性思維。

這會就是全面脫鉤了,從政治到軍事,是美國脫鉤的野蠻進化版本。不管從內政還是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印度都有了法西斯的雛形,在有的地方比正統派歐洲法西斯還要法西斯。甘地當年說了句話,大意是如果有一天印度走向法西斯,那一定是印度教多數主義在作祟。誠不我欺。

美國是中國暫時的敵人,而印度是中國永恆的敵人。它對於自身版圖和邊界的理解根本就不屬於正常國家,永遠拒絕談判,不可妥協。它在精神上同時繼承了英國在南亞的版圖和勢力範圍,西藏也在其理想範圍之中。印度打從心底就不能接受西藏屬於中國。邊界問題根本沒法兒談的。虧得是在南亞次大陸,沒有域外大國干涉,它的對內對外行為真是法西斯加蘇聯老大哥的平方!

自從喜馬拉雅不再是impasse之後,第一次形成主權統一的印度必然要和中國發生碰撞,這可是歷史從未有過的接觸經歷。印度根本用不著趕上我們的綜合國力就足以嚴重威脅我國戰略平衡,這裡面是很複雜的,如果總是嘲笑印度阿三,那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如何看待有些印度人打砸中國商品?其實,應該考慮如何把中國產品變得不那麼「中國化」。

因為這個問題,我自己看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環境:牙膏牙刷肥皂洗頭水全都是美國品牌,名字都還挺中國,海飛絲,高露潔,佳潔士,空調是三菱,其實都是在中國生產,滲透率相當高,也並非沒有本地品牌競爭。

有時候,人們都忘記了每一種品牌最初的國家來源。四十多年前海飛絲就進入中國,使用這個品牌的人,如今都快退休了,誰不準很多人都不明白這是美國品牌。

所以呢,印度有些人打砸中國產品,固然可以笑話它們本國有些產品競爭力不夠,但是中國產品也需要以此為契機,想想如何在生產出更有世界氣質/世界品牌的產品。

民族品牌固然值得驕傲,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民族品牌並不一定要傳遞「民族的文化信息」,而僅僅是一種當代的商品。

這就跟當代藝術似的,它自有一套存在的邏輯,很難說,一定有「中國的當代藝術」,「印度的當代藝術」。商品也一樣,歸根到底,符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很有可能僅僅因為它是適合市場價格和功能需要的商品性質,而不是背後的國家形象和民族品牌。

如何看待印度有些人打砸中國商品,對全世界人民也是一種提問。現實的結果也說明了這一點:總是有人要打砸外國產品,但是最終發現,即便生活中可以減少外國商品,但是文化上呢?思想上呢?教科書內容上呢?世界就是由地球上的一切存在所組成,但凡有點雄心的國家和人民,誰也無法自外,誰也沒真的打算自外。

都是以刺激為動力,把自己做強做大,並思考什麼才算是做強做大。


最煩,動不動就抵制敵國貨品,這種幼兒園行為。

你們砸碎的液晶電視,好多都是日韓零部件,你們穿的內褲,倒全百分之百中國出產,沒見你們當街脫了燒掉啊,怕都是印奸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