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給你先讀一段話,引自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我給你提取幾個關鍵字「人民解放」「人民革命」「民族獨立」「人民英雄」。僅僅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建立,為抵禦外辱,肅清內敵,為建立民主,自由,平等的中國,有近兩千萬人犧牲在革命的道路上。如果從1840年算起,為反帝反封建犧牲的英雄更加不計其數。

我根本不想連篇累牘的分析印度為什麼成不了中國,因為這是對犧牲在革命道路上那些人民英雄的侮辱,千千萬萬人民英雄通過百年革命,才終於實現民族獨立並逐漸摸索出一套救亡圖存的國家制度,請問,阿印也好,阿越也好,憑什麼?


很多人認為印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原因是印度窮,所以以後肯定能富

這就是受到中國發展影響的固化思維

很多人說,中國進入WTO之前也很窮,現在才二十年,說不定二十年後印度也會超過中國

我又要列這組經典數據了——

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全國修建大中小型水庫8.6萬座,塘壩640多萬處,人工河渠總延長300多萬公里,配套機井220萬眼,各類堤防總長16.5萬公里

其工程總量體積摺合土石方3610億立方米,相當於1200座三峽工程

按現在的水利工程造價計算,總造價為240萬億,超過1980-2008中國GDP總和

順嘴提一句,水利工程投入只佔基建的7%,本人外祖父曾經在五十年代末以新中國第一代農民工的身份,參與過濟南最大的卧虎山水庫的建設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以為中國的經濟奇蹟是靠積極性和私有化吧?

沒有前三十年人民無私工作,創造了奇蹟般的基礎建設

拿頭經濟騰飛?

中國經濟增速最大的時候,誕生了一個現象——摩托車返鄉大軍

指的是每年年底,農民工騎摩托車返鄉過年

近些年摩托車返鄉大軍規模越來越小,因為很多農民工已經買了四輪汽車,再加上高鐵的普及,騎摩托回家的越來越少了

然而就算騎摩托回家這種在國內看起來很落後的交通方式,在三咕嚕那裡都是奢望

去年國內已經初步控制住疫情的三四月份,三咕嚕才開始封城

幾百萬打工人徒步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回家,兩天時間就累死二十個

按照三咕嚕的標準,他們高速公路里程超過中國

然而按照中國的標準,三咕嚕一公里高速公路都沒有

能做到百萬摩托車大軍返鄉,首先要做到兩點

1.足夠發達的公路網

2.強大的工業實力,能讓普通勞動者買得起摩托車

當然,眾所周知三咕嚕的摩托車產業還是很大的,銷量跟中國不相上下

但三咕嚕的公路和鐵路網還是英國殖民者留下的

想致富,先把路修一修吧


中國發展到今天,有的人會說是源自於改革開放,其實這麼講並不全面客觀。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是1950年代的工業化!幾千年的封建農業國家一下子進入初步工業社會真的非常非常難,但中國做到了!5年計劃是什麼?是一個立足於長遠的國家產業發展戰略,並且是持續而連續不間斷的執行!到1960年代中期,新中國不過十幾年就已經可以生產飛機、汽車、輪船、拖拉機、鋼鐵、發電機、化肥還有石油及煉化等產品,還有坦克、火炮、導彈、潛艇、原子彈等軍事裝備,重工業門類非常齊全,放眼世界也沒有幾個國家可以做到。造的好壞是量的問題,能不能造卻是質的問題!印度呢?當時GDP與中國差不多,但有什麼自有工業?較大國家進入發達國家,首先是工業化,這個門檻是邁不過去的,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小國靠幾個產業發展就能進入發達國家但大國絕對不行。印度想成為第二個中國,必須走中國同樣的路----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形成比較全面的產業門類,但這要有前提:1、國民整體素質(不是少數科學家而是絕大多數國民的教育水平)。中國自古崇尚教育,今天的中國家庭更加重視教育,雖然有矯枉過正增加家庭負擔的負面效應,但這對提高國民素質是極其有益的,所以中國菜肴今天大量的合格勞動力!2、政府政策方向明確並且具有連續性和長久戰略,中國是一黨制,為做到這一點提供了保證。3、全國一盤棋,統一部署、統一規劃,能夠保證政令暢通,所謂威不兩措、政不二門,這在國家發展初級階段是必要的,看看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在騰飛階段政治形態就可以明白。還有就是土地政策,土地沒有私有化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低成本、低阻力的獲得工業用地來發展工業。4、歷史機遇。中國騰飛階段趕上了發達國家產業轉移,承接了大量訂單,並且通過轉移中的外資引進獲得了資金、技術更獲得了管理和外貿經驗,迅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還有就是經歷了西方國家的幾次金融危機讓中國深刻認識到過度自由開放的資本流動和貪婪逐利的危害性,兼收並蓄,創造出中國特色的經濟運行和宏觀調控體制,讓經濟發展不至於成為脫韁野馬,包括最近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處罰,都是極其具有戰略意義的。

回過頭講印度,印度的工業化談不上體系,工業門類殘缺不全,尤其是重工業短腿太多;族姓制度、男女不平等會嚴重阻礙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多黨制目前也陷入為反對而反對的極端政治生態,反對黨不是監督而是處處掣肘執政黨,政黨對立也開始走向嚴重化,如此政策的連續性很難保證;印度離中央集權差的太多太多,各邦在某種意義是各自為政,中央政策到各邦很難執行。土地私有化造成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化困難重重,要想富先修路,印度的合格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在哪?現在全球化帶來的弊端大家都清楚,儘管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但如果完全任由資本操控全球化,不僅僅是帶來貧富差距擴大,還會造成發達國家的產業空心化,所以現在各國都在建防火牆,強調經濟安全,印度再想獲得中國當年的自由空間是很難了,並且美國等西方國家有中國的先例,在印度發展到更低程度就會提前打壓,至於中國到時候怎麼做......

這些都是戰略性的問題,再好的戰術也不能彌補戰略缺陷造成的困局印度想如何如何,必須先解決這些問題,否則,幾乎就是不可能。


不會,不過美國會成為下一個印度

拼盡全力造假,gdp+屎勉強3萬億美元只有中國的5分之一,然而國債2.5萬億美元,佔gdp80%多。外債佔20%多就是5000多億美元,加一塊兒正好持平。就這還要發展?

中國雖然國家債務也有8萬億美元,但是gdp近15萬億,債務佔gdp比值54%,外債只佔12%。這種良性狀態哪個國家能比?要知道中國最新的m2貨幣223萬億元折算成美元也30萬億美元了,美國最新m2才20萬億美元。如此通脹情況下債務還能控制到這個水平,這就是製造業第一的實力。

歐洲製造業強國看看德國,雖然各方面數據也不錯,但是外債佔170%。加上國內債務,德國未來經濟前景也不是很樂觀尤其是難民問題導致的治安大幅下降,生育率偏低老齡化等問題。

印度面臨的問題除了已經過份高漲的債務,還有嚴重的水資源問題。之前在別的帖子里說過了。

中國工業用水連續10年都在1300億噸左右。

印度每年可用水總量(年度更新水量)8000億左右,其中農業用水要佔92%,注意農業用水不包括飲用水或者至少不包括9億多農民以外生活用水。排除生活用水,工業可用水也就250億噸左右。

19年水利部公布了18個工業門類為高耗水。

鋼鐵、火力發電、石油煉製、選煤、罐頭食品、食糖、毛皮、皮革、核電、氨綸、錦綸、聚酯滌綸、維綸、再生滌綸、多晶硅、離子型稀土礦冶煉分離、對二甲苯、精對二甲苯

涉及紡織,電力,鋼鐵,化工,食品,科技,皮毛製品。要搞工業哪個也不能少。

印度如果想超越中國,那麼就得多用1000億噸水。印度現在缺水很嚴重,主要就是缺乾淨水。那麼好,已經頂著總量用水的的印度,工業要多用1000億噸,農業就得少用1000億噸。佔總用水量約15%。

咱就假設糧食減產也是15%,現有印度人均擁有糧食200公斤每年 勉強達到。減15%,就是人均170公斤,340斤。一人一天吃1斤糧食,一年還得餓半個月。就印度那個散裝政府,半仙兒治國,拿什麼維穩?

什麼?你說印度可以發債進口糧食?

開玩笑,國債+外債已經是gdp的101.87%了,你有錢敢借給他嗎?他拿什麼還?

偏見:"我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想先聽哪個?"

德綱:"壞消息~"

偏見:"咱們迷路了,以後只能靠吃牛糞過日子了"

德綱:"那好消息呢!"

偏見:"牛糞,有的是!"

最後補充一點小知識。中國工業用水1300億噸左右,佔總可用水量的20%,所以中國要養活14億人也得進口糧食,當然即使這樣靠降雨也不是說就種不了更多農田,但是請儘可能的節約每一滴水。

當我們人小力薄,被如此多了不起的人保護著,當我們笑話別人家用水困難的時候請你算一下我們自己的每年可用水總量也就7000億噸不到,並不多。

請身體力行的節約用水,養成良好習慣讓種花家變成充滿鮮花的世界!


這兩天在看溫鐵軍的《八次危機》,其中談到後發國家能發展起來因為無法象殖民地時代的宗主國向殖民地轉嫁成本,所以一定要有內部的制度成本轉嫁機制;同時由於後發國家在實力上難以抗衡發達國家,所以還需要內部性來平衡負外部性。

就印度來說,當年印共在喀拉拉邦執政後,兩年後即被時任總統接管;當前的農產法案改革,結果農民直接衝進了新德里。

所以,後發的民主國家,想向有承受能力的內部進行轉嫁,肯定會在議會就被目標方阻擊掉;那就只能向沒能力的進行轉嫁。可這就是在加劇內部的不公平,等於自己把自己放到火上烤,進而就是內部的政治不穩定,如印共一步步分裂出來毛主義【不抓根據地建設、隊伍建設,不走群眾路線的,也好意思叫毛主義?!】。

發展就會遇到問題,而這些問題由於利益捆綁的路徑依賴,最終積累起來後就會表現為一次次的危機,而要解決危機:

  • 要麼是發達國家,有能力向殖民地或比自己弱小的他國進行轉嫁,實在不成了,就作過一場
  • 要麼是地處對峙一線,大國不計成本的投或拉攏,如日韓台新
  • 要麼是內部彈性大、容錯能力強,目前就我們【獨立完成不通過依附】。當然,日韓因為民眾也比較能扛,所以在這方面也有一些,進而可以推想,除了北美和歐洲的基督教文明有先發優勢之外,能完成工業化發展起來的就是東亞的儒家文明圈,表明儒家文明所帶來的政府的民生導向和威權主義、民眾較為服從,可能是有較好的內部性的原因

目前來說,由於中美開啟了爭霸模式,第二種,如非洲的某些樣板,可能會有一些,但以印度的體量,就是美帝也投不起啊。

而印度想走第三條道路,得從改造其內部性做起:廢掉議會制、然後天降一個偉人,還得把那躺地上的六億人給動員起來、進行教育以變為勞動者,這才能實現我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以海量的人力投入代替資本投入來完成原始積累。

可我在之前某個回答中說過:目前的工業時代已經眼看就要完成機器替人了,堆人頭既沒有品質保證也無法在成本上有顯著優勢。所以這個以海量的人力投入代替資本投入來完成原始積累的路還是走不通。

所以呢,印度只能寄希望於美帝得了妄想症,歇斯底里的投印度了。可美帝是商人立國啊,這可能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