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嗯。。。怎么说呢,主要看你在学什么了。

工科、法学、英语等的话,可以把主要经历放课程和科研上,毕竟有成绩才有前途。

管理、经济等其它类别的话,课程学习不需要太多时间,能拿个不错的成绩就行,主要在于个人能力提升和充实经历。

二者区别在于,工科那部分知识在之后的工作中是很容易转化为生产力的,而管理那些是很难的,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


空余时间有吗?若有,当然分配给学习!人当具备学习的心!一事一物都以此心向学!课堂、校园、交友、处对象、图书馆,乃至于门卫,哪个都是需要学习的对象!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呢?


好像还真是。如果把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内容也算成学习的话。如果你对金钱没有非常非常强烈的追求的话,那么大学应该就是学自己真正想学的最佳时机。对我来说,相当一部分空余时间可能用来学了各种舞蹈、各种绘画、法语、德语、英语、花艺设计、笛子、珠宝鉴定、导游资格证......学的大多没什么用也不怎么样,但反正是真的下功夫学了。其实也就是学著玩玩,也没打算变成吃饭的玩意儿。

我本科在国内嘛,上课刷淘宝成瘾,当然这是很不好的,后来出国了就戒了。平时课下我不爱打游戏,从图书馆借过很多书看,听讲座、看展览啥的,也算不上学到了什么吧,对我来说不过是一种消遣。跟朋友出去玩还至少能学著跟别人相处,我个人是觉得情商的增进比知识的储备重要。另外我还花了很多时间做志愿者和实习,通过接触社会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学会了很多待人处事之道。同样是二十出头学著生活的年纪,有的人可以把学习作为主业,不会的还可以慢慢学,毕竟他还有至少四年的时间去思考自己将来怎么挣饭吃;有的人就得以生存为主业,不会的就要被迫即刻学会,学不会就即刻面临没饭吃。

我很喜欢《送东阳马生序》里的一段话,小时候老师让背节选,我没注意,一不小心背多了,然后意外发现文章后半段其实说的也很好,一直记在心里七八年: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大概意思跟《后浪》里想表达的其实有点像啦:能有机会衣食无忧、心无旁骛地学习,甚至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这种机会不说幸运,也著实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拥有的。

最后,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让我们一起惜时奋进吧~


空余时间就运动咯,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吧


大部分人上大学目的不是建设国家,解放全人类,主要是找一份好工作。所以你上大一就去招聘会,去看你心怡工作需要什么条件,你就把大学四年时间花在上面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的学习专业课。参加一个国际比赛一旦获大奖,很可能直接被某大公司要了。


大家好,非常感谢头条邀请回答此问题。

大学确实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因为每学期都有很多课程,每个课程必须修满学分,有很多选修课可以学习,如果不修满学分就很难毕业。大学除了学习之外,主要是社团课余活动非常丰富,有钢琴,围棋,琴棋书画协会众多,当然有很专业的协会,有电子烧友,电商之类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