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全刷完,只能谈几本看过的,有遗漏的见谅,以后会慢慢补完。

第一梯队

《李自成》

单看文笔,这本书不能算是文学奖作品中最好 的,而且前几卷有红色小说的刻板(农民军写得伟光正),但是总体来说故事写得波澜壮阔,十卷本,看完后整个人都虚脱了。 里面的人物众多但作者都描写得各有特色,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卢象升,善嫉妒亦爱国的杨嗣昌,勤奋认真却固执的崇祯,被「自焚」的可怜的小和尚静慧,带著十岁儿子自杀殉国的刘国能,英勇刺虎的费祯娥,坚守抗清的红娘子,还有先是勤政为民,后来私欲熏心的李自成…… 这是作者姚雪垠穷尽40载写成,称为史诗,史诗啊!(《张居正》、《金瓯缺》和此类似,但是篇幅没有这么长,没这么荡气回肠)《白鹿原》也能上榜,写作技法,文笔,人物塑造,都臻至完美,这就不必多说了,但称不上史诗。《平凡的世界》大概是受众最广,读者最多的作品,但是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总觉得文字絮絮叨叨,胜在情真意切吧,三部曲看过后,心里也有点小感动。

《张居正》《金瓯缺》《尘埃落定》《长恨歌》《江南三部曲》《一句顶一万句》这些可以排第二梯队,文笔立意皆佳,好看。第三梯队的《芙蓉镇》《天行者》,《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整体看来有这个或那个缺陷,但是有亮点,或题材,或构思,或文笔,有动人之处,也值得一看。

垫底的,是《Ⅹ??的??》,琼瑶水平。

(时过多年,经历过一些魔幻的现实,多少也理解给奖的理由了,作者这么写是需要勇气的……安排穆斯林和汉人恋爱,甚至安排做了一辈子穆斯林的男主角临终前透露自己的身份,引发读者思考:穆斯林这个身份的确这么重要,重要到将人与人隔阂起来吗?……看到新闻说,这个结局被回民大量投诉而改掉了。唏嘘)


陈忠实 《白鹿原》

路遥《平凡的世界》

贾平凹《秦腔》


白鹿原,至少写出了关中平原跨越几个时代的史诗级的作品,个人感觉最好了!平凡的世界文笔还不行,胜在真情实感,阿来的 尘埃落定也很不错,少年天子也看过,还有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最棒


个人喜欢白鹿原,陈忠实先生挑战了当代文学的最高峰。至于评价很高的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我都看过。平凡的世界文笔没有白鹿原好,可是情节把我看哭了。而穆斯林的葬礼我觉得更像一部玛丽苏文,不感冒


个人偏爱《穆斯林的葬礼》,初中时超喜欢,两代人的爱恨离愁,围绕著玉和信仰,一度把我看哭。也蛮易懂的。

还很喜欢陈忠实的《白鹿原》


目前已经看过几本,最喜欢的还是《平凡的世界》。

中学同学曾经推荐过《穆斯林的葬礼》,也很不错。

《平凡的世界》不同的年龄段看过几次,对于80后的农村孩子来说,代入感还是很强的。

怀抱著理想,憧憬著未来,单纯而执著。

然而,

最后还是接受现实,脚踏实地,做个普通人。

这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吧。


不算扛把子,个人偏爱的两部,阿来的《尘埃落定》,苏童的《黄雀记》。

苏童的短篇成就可能要高于长篇,《黄雀记》读起来未必有香椿树街系列的短篇好,获奖作品并不等于作家巅峰,像王安忆的《小鲍庄》也绝不输于《长恨歌》。茅奖是重要参考而不是绝对权威(毕竟限制了次数且早年的偏好很明显),以此为范围去判断作家水平和同时期作品质量,可能会错过一些好的当代作家,或者误估当代小说的水准。

p.s.有一些作品今天看来似乎过誉了,但是文学奖并不是盖棺定论,总有一些当时当地的影响因素掺杂其中。此外,有些作品在某一时期能够出现本身已经具有份量。比如《神曲》《十日谈》这些长篇,今天读起来可能会兴味索然,但在历史瞬间展现的精神光辉并不是假的。再比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今天去读可能没什么感觉,或者会觉得有更多入木三分的作品,这篇显得太平,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氛围里,就是很特别很值得玩味的。作品的生命不结束于作家完笔,阅读有时就是解谜和改写,时代的认知能力审美偏好及读者的鉴赏能力知识背景都影响这一过程,茅奖的评审也是特定群体对这一过程的实践,研究***怎么会得奖也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个人最喜欢《平凡的世界》


矛盾文学奖没看过几本

一句顶一万句

平凡的世界

秦腔也看过一点

扛把子不觉得

只觉得获奖的我看的这两本书好看

真好看


穆斯林的葬礼,虽然不少人说是狗血文。但在我看来,这本书虽然不是一个成年人的好书,但绝对适合给一个初中生第一次的,带有文学色彩的触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看各人喜欢吧


白鹿原 当代文学巅峰之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