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周深最近走的偏爱豆路线,但是有歌手的实力,但是缺失创作型的歌手能力


歌迷和粉丝的区别在于歌迷对歌手永远是高要求,只对作品认可,容易忽视过程,粉丝对于歌手来讲更愿意陪他一起熬过每个阶段。当然没有说谁错谁对,只是立场不一样,前者能督促歌手提升业务水平,后者能给歌手鼓励。

关于部分朋友对周深的质疑我个人能理解,但对于周深我更能理解,毕竟我也是入了社会的人。今年周深在歌手后小火了一把,利用热度上综艺刷脸,ost也在频繁的发。但是我这里想说一点的是,其实在今年之前周深的综艺并不少,只是大多太糊了,没有人看到,今年的青春环游记是二台常驻综艺,而且是周六黄金时间段,这个资源非常好,请不要嫌弃,跟著杨迪贾玲刷国民度,而且在这个综艺中周深抓住一切机会呈现音乐舞台,比如和郎朗的幽灵公主。

对于ost的话我,看了下近期的采访,其实今年发的很多ost也不是近期录的,嗯,录的时候也没法考虑过后面的事啊,只能说周深太敬业了。最近发的商业曲里面重启,荒原,船长,应该是歌手后录的,明显感觉得到有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我相信歌迷和粉丝朋友们能懂。

另外,某些朋友认为周深火了以后没有保持初心这个问题。嗯,6年以来,周深在各种场合里面都说的是他就是个唱歌的,他需要的就是舞台,所以在我这里周深的初心就是唱歌而已,没有其他复杂的东西。舞台的话,周深火了以后,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央视的经典咏流传,专门注意一下,周深在这个节目里有一首完整的情是何物几句鹤和红梅花儿开,央视爸爸给的时长是20分钟,为什么愿意给他呢,请想一想。另外一个是昨天广东卫视的流淌的歌声,劳动号子后的二次合作,节目组自己都说一不小心等到了周深火,逮著这个羊毛使劲褥,看过的朋友都知道昨天他唱了多少首吧,去了现场的朋友回来说一首没剪,所以昨天周深单人的舞台的时长有多长请再想一想,放在2020年以前,他有这个待遇吗?周深自己说过好好唱歌很难的,出道六年才略有起色,希望各位能真的理解这句难是有多难。

接下来周深的路线不出意外就是综艺和音乐两手抓,保持曝光量,接商业歌曲和综艺养自己的音乐。正好今年周深合约到期,大后方有大的调整,从各方面看到的消息应该是和平解约了,之后他会选择怎么样布置大后方也是他自己要操心的,这个真的挺重要的,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了,耗不起。另外周深的二专也在进行中,相信歌迷和粉丝都非常期待,现在质疑他的朋友不妨再等一等,看看他本人也非常在乎的专辑会不会让你失望吧。

最后,请各位歌迷朋友保持你们的高贵,依旧高要求对待周深的作品,但也请稍微耐心一点,给他一些时间,28岁的人了,还是拎得清的。

ps 一时激情打字那么多,没有整理语言,有语句不通或者逻辑错误的地方请海涵。谢谢各位。

更新部分———————————————————

刚发完没多久就看到周深有线上演唱会的消息,各位歌迷朋友和粉丝朋友可以看看呀~期待舞台

20.7.25凌晨更新———————————————

周深出道六周年,重新演绎了化身孤岛的鲸。很好听。还是那个他,不过重新出发啦~


可能回答有点走题,但这真的是我看到这类有关「路线、创作」的问题的时候,最真实的想法。

看豆瓣,现在有的人拿创作去狙周深,还说音乐人格的问题。真的是挺容易让人生气的,黑不了他唱得确实好听,就开始说他没音乐人格。

我懂,这种套路。就是想让路人觉得他好听的,洗脑周深的歌没有比格(谐音,怕被拒保)

就跟一个高端品牌,被人黑它没有设计风格没有底蕴一样,这样高端就做不起来了。

就挺搞笑的,谁能说得出来什么是音乐人格?那我还能说我觉得周深的音乐人格就是歌颂一切美好。从他的memory的改编和门铃的思想表达,真的歌如其人。无论一首歌背景如何黑暗,他都喜欢能把其中的光明表达出来,或者要留下希望。

不过老实说,他确实OST资源多,这类歌曲没办法很好表达自己的内核。

然后又说到创作问题。一直不吐不快,这些说周深没创作能力的,是觉得歌手唱歌不是一种创作吗?一首歌怎么表达,怎么咬字,哪里轻哪里重,唱法的运用如何与歌曲搭配,不都是自己音乐审美的表现?至于唱作人,曲词自己早就构架好了,唱出来的难度我觉得比纯歌手要容易。因为歌手要揣摩作曲作词人的创作思想,可唱作人在创作的时候已经有了大概的框架,剩下的就是唱功问题而已。

当然我不是说词曲创作简单,只是从演绎歌曲的角度来讲,纯歌手就是要比唱作者更难去演绎歌曲,因为歌不是自己写的,你必须把自己的思想和风格渗透进去,也要把作词作曲者的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创作能力不是那么表面的东西,不是编曲好听、作词动人才是创作,演绎一首歌更是创作的一部分。我挺喜欢周深现在的进度,把歌唱到最好再考虑其他。我也不强求他一定要去创作。

术业有专攻,能唱能创作的终究是少数。他能把自己的声音从被大多数人嫌弃的「反串」,到现在拥有一群死忠粉丝,并且自己给自己的声音打上了「周深」的标签,不也是一种伟大?而且等他音乐素养积累到一定程度,我觉得应该也会有自己创作的歌曲出来的。

我就是歌迷,兼不混饭圈的粉丝。所以希望粉丝别让我遵守饭圈规则。我理解生米为周深付出了很多,但是前几天在B站是真的发生了一些不是让我太愉快的事情。另外希望周深快点找到一个专业团队,现在我真不觉得他公司在粉丝引导和舆论控制上有什么出色表现,感觉大粉都是热爱发电较多。以前人少,这样好管理也比较自由。但现在人多了。就比如我看周深的采访我能感受到他对粉圈的管理,或者说希望拥有怎么样的粉群是有一定思路的,但是这些思想落实到粉圈却变成了另一个风格,有点矫枉过正。

希望他越来越好,二巡加场能抢到票就去,代言有需要的就买,专辑出了就支持。


先说结论,他是这个时代稀缺的纯人声歌手。那,我转载一个北京青年报的稿件吧,我觉得专业的问题,还是专业人来回答好了。侵删。

《达拉崩吧》真功夫:周深的「古典美」(原标题)

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爱地人(作者,该作者有微信号) 今年大热的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以华晨宇夺得「歌王」作为节目的尾章。 而和往年的《歌手》相比,因为多了「当打之年」这个定位,倒成了对中生代和年轻一代歌手的一次检阅。虽然因为人数的限制,无法提供全景展示,但还是一次比较有代表性的呈现。可以这么说,出现在今年《歌手当打之年》节目里的所有歌手,在未来五到十年里,都将是华语乐坛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 如果要说今年《歌手当打之年》的总决赛,尤其是结果的排名,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在华晨宇夺得「歌王」的同时,周深却没能得到演唱第二首歌的机会。 这么说,并不涉及排名合理性问题,因为音乐本身就没有可以量化的评判标准。只是如果让华晨宇和周深这两位歌手能够走到最后,其实是一件更具指向意义的事情。毕竟,作为90后的唱作歌手和人声歌手代表,华晨宇和周深确实代表了行业的一种高度。 尤其是周深,和华晨宇在这次《歌手当打之年》里符合预期的表现不同,这一次的周深,则给人更多意料之外的惊喜,甚至还因为《达拉崩吧》这样的歌曲,让自己在更大范围内出圈。 纯人声型歌手已经是少数派 周深无疑是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纯人声(Vocal)型歌手,而这个类型的歌手,放到几十年前,也是歌坛最常见的歌手类型。从台湾地区的邓丽君、凤飞飞、蔡琴和费玉清,到大陆地区的李谷一、毛阿敏、田震和那英,这些都是华语乐坛历史各个时期的纯人声型歌手代表。

但再看今年的《歌手当打之年》,不算来自日本的70后歌手米希亚,以及以团队身份亮相的「声入人心」。作为华语乐坛80后和90后歌手的一次集结,在所有正式演唱的歌手中,却只有周深、袁娅维、吉克隽逸和胡夏四位非创作的人声型歌手。

除此之外,像萧敬腾、徐佳莹、毛不易、刘柏辛、白举纲、太一、隔壁老樊、耿斯汉、秦凡淇等等,全是唱作歌手。即使是因为演唱技巧问题,总是引起争议的黄宵云,其实同样也是一位标准的唱作歌手。她在第四期节目里唱的《打开》,就是自己的原创作品。 这可不是《歌手当打之年》节目组的有意为之,甚至可以说是在一种无意状态下折射了目前华语乐坛的现实——90后之后的歌手群体,创作已经成为了一种音乐基因,成为各自音乐世界的一部分。 再加上这个时代主流的摇滚、电子和说唱这些曲风,本来就要求歌手有创作表达能力,就更让创作成了这一代年轻歌手的某种标配技能。写得好不好另说,但你要会。 甚至在这几年的偶像成长型节目里,很多新人都自带创作属性。早一代的男团成员像吴亦凡、张艺兴和黄子韬等,更是早就具备了唱作整张专辑的能力。 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纯人声型的歌手,反倒越来越成为这个乐坛的少数派。而当更多歌手都往全才领域靠的同时,歌坛自然就越来越少精于唱功的歌手。 大家都在玩个性,但却少了好声音。 周深的优势,是风格化歌手的劣势 正是因为大部分歌手都分心去创作了,也让留下来的这些纯人声型歌手自然而然成了精英。像今年《歌手当打之年》的四位纯人声型歌手里,无论是80后的吉克隽逸和袁娅维,还是90后的胡夏和周深,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处于绝对的领先水准,甚至暂时都看不到接班人。 这其中,周深又是非常类型化的人声型歌手。如果用影视领域做一个类比的话,擅长演绎女声音域的周深,很像「特型演员」,比如像周星驰、成奎安、吴孟达、孙红雷、陈道明等等演员,基本都会因为自己的形象或特色,被限定在某些角色定位中。

而周深在《中国好声音》之后的发展,也是朝这个方向走的。比如他演唱的很多影视歌曲,都和古装剧有关,也都是古风类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最能体现出周深声线的古典唯美。

与此同时,也因为有著特殊的音域,所以周深在这几年的音乐选秀节目里,几乎成了最抢手的帮唱嘉宾。他独特的声线,既能为歌曲增添一种典雅的意境,也可以通过差异化的音色和音域,起到一种非常特别的和声效果。 这样的歌手,正是传说中的一招鲜、吃遍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往往也是一种从起点就可以看到未来的歌手。 但和擅长演绎女中音的蔡琴,歌声甜而不腻的邓丽君以及儒雅浪漫的费玉清等等唱功高度风格化的前辈歌手相比,成长于这个社交化互联网时代的周深,却有著远比上世纪更凶险的歌坛生态环境。 在这个时代的歌手,往往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跟得上不断迭代的速度。尤其是年轻歌手,只要稍微放松一点对自己的要求,很快就会被更新的歌手取代。 所以,周深靠的不是高度风格化,而是在风格化的同时,依然不断变化。 融合表演是另一种层面的创作 很明显,在今年的《歌手当打之年》里,周深并没有用以不变应万变,来让歌迷加深对他的固有印象。 当然,周深在最开始,表现还是「正常」的。第一期节目的《大鱼》,以及第二期节目的《愿得一心人》,都是他此前发表过的作品,也是他个人的代表作。而第三期的《能解答一切的答案》和《无问》,前者同样是他此前推出过的作品,后者在选曲和演绎上,也都属于周深的舒适圈。但这两场因为疫情之间被隔离,所以周深只能在自己家里进行录制,多少限制了他的一些发挥。 总之在第四期节目之前,周深都是人们印象中的周深。甚至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一些并非周深的歌迷,已经开始对他的演绎发出了审美疲劳的抱怨。而这,也正是之前所说的,像周深这样唱功高度风格化的歌手,在这个时代所要面对的困境。

不过,从第五期的《Monsters》开始,周深就慢慢突破了他的舒适圈。这首歌曲里的花腔女高音与摇滚相结合,也形成了一种歌剧摇滚的即视感,戏剧张力十足。音乐意境也从亭台楼阁,转换到了金色大厅。

真正形成话题的,还是《达尼亚》和《达拉崩吧》两首作品,尤其是后者。 在《达尼亚》这首作品里,周深把朴树的作品进行了更多艺术化的扩充。俄罗斯歌剧和牙买加节奏的转换,好听、好玩,却又并没有背离作品原意,而且还有一种高级感。 至于上了热搜的《达拉崩吧》,从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人声组合实验,多种咬字、音色的快速切换,既符合互联网时代观众对歌手的期待,也体现出一个歌手技术的峰值。 但不同于很多哗众取宠的拼贴,以《达拉崩吧》这首歌曲为例,周深的人声组合,是建立在细节的精准基础之上的,一看就是真功夫,而不是蜻蜓点水的假把式。这其实也是吃开口饭历史的传统,从梨园到曲艺,再到唱片工业时代对于歌手的培养,往往都需要进行台下十年功的技艺打磨,才能赢来最后的一夜成名。 随著音乐门槛的越来越低,以及唱作型歌手的大量出现,导致越来越多的歌手要么以博眼球为方向,要么以追求创作个性的名义,忽略了演唱基本功的训练,也使得唱功这种基本功,反而成为歌手努力绕开的方向。而能够真正用演唱来表达人声美感的歌手,也更是屈指可数。 会创作不是坏事,但创作不应该成为歌手不好好唱歌的借口。从一定程度上,作为非创作型歌手的周深,在这次《歌手当打之年》舞台上,倒是完成了另一种层面的创作,即用扎实的唱功技术,来丰富和拓展人声表现的全新可能性,并且通过人声跨界与组合等等形式,让演唱能够突破作品主题、编曲的框架,实现另一个纬度的音乐自由。 一方面,周深的变化,符合了互联网时代的娱乐属性;另一方面,周深对于技术追求的不变,又让他成了这个时代纯人声型歌手的高度和底线。他既是人声型歌手的好榜样,甚至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也为人声型歌手开辟了一种新的升值方向。

(以下是我作为一个不听歌会死星人的理解)

同样的结论也在其他一些专业人士的评价中说过,总结起来就是:现在不缺乏自我表达性强的创作型歌手,他们敢于表达展现自我,依靠鲜明的音乐个性吸引著粉丝,但纯人声歌手越来越少,这种类歌手更多是依靠强大的唱功 ,以第三视角向听众传达音乐的美感,让听众在歌声中听到的是听众自己的故事。周深更接近于老一辈歌唱家的特质,「这首叫哈姆雷特的歌我唱给大家听,但你听到的是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而不是我的」。(好拗口不知道表达清楚没)。

再归回正题,周深是走什么路线的?有乐评人说过周深的音乐之路有些迷茫,在一堆OST中找不清方向,替他惋惜。其实大可不必,周深的声音和唱功就是他的路线。就像最早大家评判周深的声音是男声、女声、还是童声的问题,现在只有一个结论:这个声音的名字叫周深。


单纯看了某些答案前来吐槽

为啥会有人觉得周深粉丝跑偏了,什么往流量路线去这种话。

我自己是看著粉丝怎么从不注重流量到开始重视流量的,平时刷微博看到有一些点赞的任务也会去点一点。虽然以前没混过饭圈,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我也没有很重视。

直到我明明觉得他挺火了的时候,居然还发生了春游结束后导演和制作人写小作文恶心了一把周深粉丝,导演说什么周深是他挖掘的,因为这个节目火起来的。(具体忘了别杠)真的笑掉大牙,导演跟周深14年就认识了,怎么那个时候不见得您挖掘挖掘,歌手红了之后请他上节目那叫挖掘吗?制片人小作文更是只字不提周深。

当时我就很不爽,开始想认真做做数据了,以为这种不尊重的事那是最后一次,但万万没想到。

去年录制跨界歌王,因为疫情期间所以有线上观众,有个评委居然评价他说 能火起来都是因为性别反串,还说了句特别恶心的还好你爸妈把你生成了个男的。(应该是这样,具体忘了,反正扯到了爸妈和生)

真的没想到还能发生这么这么侮辱人的事,那么为什么这些节目组这么不尊重他。

因为他没流量,这些人当然欺软怕硬。我能利用你做噱头,反正看起来粉丝也没多少人能反抗,那有的节目组为了吸引人的目光当然会那么做,毕竟社会里心思不正的也不少。

所以从那以后粉丝更注重数据了。

我们做数据不是为了别的乱七八糟的什么。我们是为了他能够获得节目组和金主爸爸的尊重,这些事让我们知道了只有实力是不够的,周深已经做的那么好了,我们不希望粉丝会拖他的后腿。

而做数据的效果是明显的,节目给的镜头会变多(想起以前那些镜头少的时候),给他的排面也变大了,央视频这类官方号也经常发一些周深相关的视频来完成kpi。

他一直在努力的保护我们,那么我希望能尽我们所能的来保护他。

贴个1.10腾讯颁奖时说的和可可爱爱的

修图cr老冰棒的少女呀


利益相关:我是深深的歌迷,时长4年多

深深现在的路线,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保住饭碗,一方面追求梦想。正是一种「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发展模式。从本质来说,他的路线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手,能靠音乐好好地活著。

我完全知道题主设问背后隐藏的提问——目前频繁上综艺的周深是不是不再专注音乐事业?他是不是想趁流量变成一个综艺艺人?

我先说我的答案——深深会一直是那个热爱唱歌热爱音乐的深深,他是歌手这件事不会因为他参加了很多综艺而改变。

前面所谓的饭碗,对于将长期以流行歌手身份活动的深深来说,就是自身热度、粉丝群体的巩固与路人盘的积累。世上歌手千千万,别人打开音乐软体想要听歌,大多会直接选择自己熟知或者喜欢的歌手唱的歌。假设你的一位朋友去参加了男团选秀,台上一群人中间你肯定会多看他几眼,甚至全程眼神锁定他——我们对自己熟知的人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关注,而关注度真是一位流行歌手在乐坛安身立命的本钱之一。因此,让观众们持续性地看见他,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周深的嗓音清澈性格活泼的爱唱歌的大男孩,甚至对他日益熟悉,这一点非常重要。

想成为一个舞台表现力上佳的歌手,大舞台的历练不可或缺——音乐综艺节目提供了这样的舞台。

参加综艺节目,尤其是音乐类综艺节目,让深深的演唱表现力有了质的飞跃。我刚刚关注周深的时候,他微博粉丝数量是35万,我清晰地记得新人时期的深深经历了哪些辛酸,也清楚地知道他在演唱方面存在哪些不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庆幸他能接到一系列卫视的音乐综艺,为他感到高兴,也感叹自己珍藏著的声音即将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在《声入人心》、《我们的歌》、《2020歌手》等一系列音乐综艺节目过后,曾经那个在大舞台上缺点自信的深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成长,或者说,在进化。他从这些音乐综艺里获得了更多更大的舞台,让观众听到他的声音;获得了与各路歌手交流认识相互学习的宝贵的机会;获得了各种业界前辈老师以及节目制作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他逐渐学会对一首歌倾注饱满的情感,并且在舞台上传递这种情感,这是让观众被打动的根本——他在参加音乐综艺的过程中一步步打磨这种技能,直到现在基本可以熟练地驾驭一首歌曲的情感表达。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流行歌手逐步变老练的过程,每一步来之不易。

综上所述,参加音乐类的综艺节目对深深的歌手路线来说,极度有益。

至于其他类型的综艺,我没怎么关注过(本人歌迷一枚),听风评看观众的反应,我觉得他成功地让更多人认识并且喜欢他了。这样一来,他的粉丝群体会日益壮大。基于他在其他综艺里充满综艺感的表现,他的路人好感度也会不断增加。这些对于一个流行歌手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东西。因为想要真的靠音乐活著,并且在娱乐圈发展下去,就必须有足够大的路人盘和足够稳固的粉丝群体支持他的音乐——在内地目前的娱乐圈状况下,几乎只有上综艺这一个方法能达到如上效果。只在录音室里闷头唱歌是不可能成为有国民度的歌手的,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再好的歌手再棒的音乐如果没有足够的宣传营销和关注度,一样不可能为歌手本人创造收益。

深深唱了那么多Ost,我只能说,这是他本质为歌手的一个表现——靠唱歌养活自己。

红了以前,他唱Ost是为了养活自己,红了以后他唱Ost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目前国内歌手的现状——出专辑不如出单曲。如果不是拥有相当国民度或者流量的歌手,都很难出专辑养活自己。一张专辑需要的投入太多,大部分歌手都很难自己做专辑创收。所以唱Ost就是养活自己的一大途径。我也很高兴他能接到这么多Ost的邀约。

至于深深的音乐追求,基于我对他的了解,他是不可能放弃的。更多更好的作品一定会有,请大家给小周一点时间筹备,再关注他久一点,再爱他多一点吧。他是歌手周深,他就是走歌手路线的,他值得期待。

为深深打个广告吧:2020.7.25 晚19:30 QQ音乐可以免费看到深深的线上音乐会,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