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亲本杂交而来的植物,比亲本更能适应自然环境吗?还是只是长得比亲本快而已?为什么长得比亲本快呢?帮忙具体说一下,不胜感激。


补血药

遗传学里面有个名词 叫做「杂种优势」 Heterosis

原因很多 特别是一些符合非孟德尔遗传的因素 会在基因组 转录组 蛋白组等层面改变植物 不仅是生长速度 产量等会发生变化 其他的比如耐干旱 耐盐碱 抗虫等性能也会变化

也会有杂交后垃圾的 然后被淘汰

具体的原因 还在不停的猜想


谢邀

没记错这应该是高中生物。。。

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快速简单的把优良性状汇聚到一个个体身上。根据不同的杂交方式和选取杂交基因的不同,子代会有不同种优良性状的表现,而并非全部加快生长或者更能适应环境,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杂交可快速汇聚优良性状,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无法保持稳定遗传。

参考孟德尔验证自由分离定律的实验,F1代为双杂合子,其性状为父本母本显性性状,而F2代就因自由分离出现了不同性状。

当然目前针对这一现象,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些可行办法,就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运用特殊的一种杂交方式(二系配套和三系配套),使得水稻既能保持高产,又能保证优良的基因不会因不断自交或杂交而改变基因频率。


泻药。

杂交后代不一定比亲本更有优势。我们看到的杂种优势个体,很大程度上是人工筛选的结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它们的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

如果亲本的优势性状恰好是显性性状,那么显然子一代继承了双方的优势性状。但这种情况是非常巧合的。而且这些优势不能稳定遗传,子二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如果优势性状是隐性的呢?那么基因型AaBb的子一代反而得不到任何一种优势性状。这时就需要从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中筛选出aabb的个体。学过高中生物就知道,概率为1/16。

这是只用高中生物知识举出的例子。现实中的遗传机制要复杂得多,还存在诸如共显性,上位作用,数量性状,包括现在很热门的表观遗传等情况,还有一些其他机制,诸位答主已经说了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杂交育种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选取合适的亲本,然后在子代中选择我们需要的性状。被筛选出的个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给了很多人一种杂种一定有优势的错觉,而被淘汰掉的个体则默默无闻。

此外,动物界有杂交种对双亲的生活环境都不能很好适应的例子,植物界有没有不太清楚。不过既然题目问的是植物,就不展开叙述了。

自然选择和人工育种有相似之处。并不是随著时间的推移,物种的生存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作物就会越长越好。只是不够强的,不够好的,都遭到了无情的淘汰而已。
举个例子

野生水稻 生长力强 但可食用部分太少

种植型水稻 存活率低 可食用部分多两者交叉有四种可能性只有当杂交出来的品种符合人类要求或者自然界生存法则 才有可能活下去所以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任何杂交都存在变好变坏看实验目的所定
如果亲本纯和 假设某基因型为AA,它的效果为2。而基因型为aa的,表达效果为0。它们杂交后的Aa型的效果为1.5。这个多出的0.5即为杂种优势,但不一定都会存在,有些还会出现少于1的情况。而在aa中,可能会有另一种效果,为2,Aa中为1.5。于是杂合子就同时有两种效果。高中狗,懂得少,错了求轻喷。

没有系统研究过。

感觉关于「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genetic basis)目前没有很统一的解释,给几篇文献,自己随便感受一下吧。

Genomic architecture of heterosis for yield traits in rice

Complementation contributes to transcriptome complexity in maize ( Zea mays L.) hybrids relative to their inbred parents

Genomic dosage effects on heterosis in triploid maize

Tomato Yield Heterosis Is Triggered by a Dosage Sensitivity of the Florigen Pathway That Fine-Tunes Shoot Architecture


赞同楼上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