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确实没那个本事,他自己的个人能力确实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事业,甲相骏同盟以后,三家各自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各自专心找一个方向进行发展,北条想要关东,武田想走北陆取天下,今川想走东海道。本身就没有谁坑谁,三赢交易。

然后武田先是苦斗村上义清,再是硬钢上杉谦信,跟他们浪费十多年时间只拿下了一个信浓,北条也在三船山一次巨大失误,延缓了扩张,今川更不用说了,大老板死掉了,地盘也被武田和乌龟瓜分了,武田对飞驒也动过手,但是没有深入,上杉谦信也来凑热闹了,在这么下去那么很可能又是一个僵局。

如果武田一上来就像游戏里那样,上来就打美浓,从中山道攻过去非常困难,就山路运粮就是问题,然后还动不动下雪,一旦下雪大雪封山谁也别想出去,如果被斋藤堵口,任谁也没辙,斋藤道三可不是吃素的。

日本本州岛全境七八成土地都是山地,较大的平原一块在关东,一块就是尾张美浓。而战国时期关东平原开发程度尚低,地缘实力无法兑现,尾张美浓平原沃野百里,开发程度高且近京畿,加上织田信长个人能力过硬,达到那样一个地步也是情理之中,其实信长统一尾张和拿下美浓也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得到的收益完全是不一样的。

武田信玄后面的一系列操作,拿下骏河是怕这地方归了别人,还是自己拿了比较好,盟约这种东西嘛,只在被撕毁以前有效,毕竟北上扩张失败了,消灭上杉谦信是不可能的任务了,现在今川家又成了这个样子,肯定得这么搞了,但是很多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的。

武田义信反对骏河攻略,甚至闹到了准备谋反流放其父的地步,最后失败了,切腹自尽,北条氏康对于武田家的这一行为也表示愤慨,又和武田接著打,双方打了两年毫无意义的战争,北条氏康死后双方再度和好如初,不得不说武田信玄的地理位置确实不够好,不管往哪扩张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个人认为武田信玄为了武田家的事业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铁炮1545年传入日本,武田家在1553年的作战当中就投入过300挺,长筱合战有大佬考证过,武田家1500挺铁炮投入战斗,相当于,参战的武田军每十个武田军士就有一个人拥有铁炮,说明接受新事物上武田信玄并没有落后于时代。

武田胜赖在长筱合战当中投入的铁炮数量【秋风萧落吧】_百度贴吧?

tieba.baidu.com图标

后方有北条和今川在,他又去积极配合甲相骏同盟,稳固后方然后集中力量向北发展,在艰难迈过村上义清以后,又遇见了上杉谦信,不管是刚正面还是搞飞驒攻略这样的操作都没能成功,当然,武田信玄自身的战术水平还不够优秀也要负一部分责任,不是说他战术不行,但是还不足够,信浓攻略还是太慢了,飞驒那边打得也不好。

在1564年往回看,十一年时间付出的多于得到的,而且武田家内部叛乱方面还是很少的,所以内部力量相对还是很团结,但就是没法取得好成绩,上杉也是内乱不止,但始终无法压倒上杉,如果他真的像游戏里那么高的统帅,肯定不至于是这个样子。

所以,地理条件本来就算不上好,加上战术水平欠缺,周边对手也都不是善茬,武田信玄已经达到了他所能做的最好。


我才不要天下呢,我很累,我只想搂著漂亮姑娘用利益喂饱家臣,然后当宅男。

谁爱要谁要。


很多回答都提到了,武田信玄之所以没能夺取天下的原因,在于领地问题,在于武田信玄开局有多困难,但个人认为这并非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应当仍和武田信玄本人的能力脱不了干系.

即使开局更加困难,织田信长所取得的成就依旧远胜武田信玄.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拿织田信长作为对比,看看前期织田信长与武田信玄的开局究竟谁更加困难.

织田信长

出身:尾张名义上的守护是斯波氏,而实际上尾张分别由织田信安与织田达胜统治,其中织田信长家本是织田达胜的三奉行之一.

从出身来讲织田家是家臣的家臣,本身出身并不高,织田信秀时代,由于自身的威信,所以信秀相当于本家联盟的盟主,有什么事情可以号召其他人一起上,但实际上其他人并不是织田家的家臣.一旦织田信秀不再掌权,其他人立刻翻脸不认人.

地缘政治:织田信长继任家督后,所面临的地缘政治是相当糟糕的.

今川家:自从「小豆坂合战」后,织田信秀苦心经营的西三河战线土崩瓦解,今川义元的势力扩展到尾张家门口.织田信长刚继任家督,今川家就拉拢「鸣海城」山口教继父子背反,此后对织田家虎视眈眈,甚至发动25000大军进攻织田信长.

斋藤家:自从斋藤道三兵败以后,织田信长与斋藤义龙敌对,斋藤义龙拉拢信长的兄弟织田信广,织田信广背叛信长,但最终被识破,由此看来,斋藤家也是时时刻刻企图消灭织田家.

家内:山口教继父子背叛,织田信长以800打平1500

织田信胜背叛,伙同织田家内部能打的柴田胜家在稻生与织田信长交战,织田信长以700寡兵击溃柴田胜家等人.

织田信广受斋藤义龙唆使,企图背叛,被识破.

尾张势力:清洲坂井大膳联合坂井甚介,河尻与一,织田三位,攻入松叶,深田两城,并挟持织田信长一门作为人质.

织田信长攻略尾张以及尾张花费时间:

1552年,织田信长正式继任家督

1552年5月,「赤冢之战」以800人打平叛军山口父子1500人

1552年8月,「宣津之战」击败坂井大膳等人,夺回松叶,深田二城

两年后,「清洲之战」织田信长攻下清洲城,坂井大膳逃亡今川家.

1556年9月,织田信胜背叛,「稻生合战」织田信长以700兵力击溃林美作守,柴田胜家1700人

1557年「浮野之战」织田信长击败守护代织田信贤统合尾张大部分地区

统合完尾张一年后,即1560年6月三国大名今川义元率领25000人袭来,爆发「桶狭间之战」,织田信长2000人击溃25000人,斩杀今川家家主以及随行的大部分今川家中高层骨干,今川家无力反扑.

1561年织田信长进攻美浓

1567年织田信长拿下美浓

织田信长拿下尾张花费了近7年,拿下了美浓花费了近6年,总共花费了大约1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从尾张小势力变身近百万石大名的变身过程

织田信长出身不高,开局的局势更是一塌糊涂,但大部分人都直接忽略掉这个事实,默认织田信长起手尾张一国.

再反观武田信玄

出身:正宗甲斐守护出身,据说是源氏后裔,地位,家格比织田信长只高不低,统合甲斐具有大义名份,政治上先天优势.

地缘政治

家内:武田家中兴之主,武田信虎在武田信玄继任家督以前已经花费半生精力摆平了甲斐国内的国人众,留给武田信玄完整的甲斐国.

家臣团也较为团结,没有出现谁谁拉出多少兵力反叛

今川家:从信虎时期便是武田家的亲家,双方联姻结盟

信浓:诹访家是武田家盟友姻亲.村上家等势力曾与武田信虎联合进攻小县郡,未怀明显敌意.

此外,信浓石高虽高于甲斐但被大大小小的豪族占据,割裂,并不像斋藤家,今川家作为两个整体对织田信长构成巨大威胁,这些豪族单提出来都不如武田信玄.

继承家督时间

1538年

攻略信浓花费时间

1542年开始进攻诹访

1553年赶走村上义清

1555年拿下木层义昌父子

从此算是基本统合信浓

由此对比,织田信长从继任家督,近13年时间,统合了尾张,美浓两地共计近百万石的领地,并且周边无论今川家还是斋藤家的实力都远胜于己,且对自己抱有极大的敌意,家内更是没少出叛乱,尾张其他势力都是敌对关系,可谓四面皆敌.

武田信玄从继任家督开始,便拥有甲斐一国,守护的大义名份,周围势力,今川是盟友,信浓诹访是盟友,其他势力未见明显敌对行为,除此之外,信浓势力割据,实力皆不如武田信玄,家内也有完整的家臣团,没有明显背反行径,却花了整整17年才拿下近40万石的信浓.

武田信玄开局局势比织田信长不知好到哪里去,但是大部分人无视这个事实,只拿他甲斐领地质量说事.

对比还不够明显吗?织田信长开局便是烂牌,只不过,能力出众的他把烂牌打成了好牌,以至于很多人忽视了织田信长继任家督之时便没有拥有整个尾张国,而且无论周边还是家内的情势都是烂到可以.

武田信玄开局就比织田信长好,无论家内,周边都比织田信长轻松.

织田信长之所以能够拿下看起来很好的尾张,美浓,是因为他依靠自己的能力拿下来了,这中间如果哪次他挺不住,他根本就拿不下这百万石领地.

许多人只看到了尾张,美浓土地质量比甲斐,信浓高,却不知道只有在这种超级难度下能拿下来才有机会大展抱负,更高机率拿不下来,织田信长就歇菜了.

由此看来,武田信玄不能成为天下人,土地质量或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从个人能力上看,他差著织田信长好些条街呢.


和天下绝大多数的大名一个理由:未能完成本家的集权操作,导致扩张最大的受益者并非本家,而是各地方豪族。等到本家的力量不足以支撑的起因扩张而引起的战略对抗时,扩张自然而然就会停止,如果再继续强行进行无意义的扩张的话,一旦失败将迎来毁灭性的后果。

不谈武田,举两个典例,安芸毛利和相模北条。

毛利从元就白手起家开始,直到元就病逝后辉元与织田对抗,从一个地方土豪成长为百万石级别的西国霸主,但是自从元就死后,毛利的扩张力就完全下跌一个层次,无论是和羽柴秀吉在备中高松的对峙,亦或毛利辉元在关原战场上的便当,毛利的战略失误暂且不谈,其起家时的「百万一心」这种团结决绝的精神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备中高松的对抗尚且可以理解为毛利在咨询不发达情况下的止损,但在关原战场上毛利家主辉元的首鼠两端一方面是其个人能力缺乏的体现,一方面也是毛利内部激烈斗争的表现,比如毛利「两川」体系的吉川广家力主不与东军对抗,这明显和毛利辉元最初的决策是相悖的,最终造就了「宰相的便当」这一著名的战场笑话。也就是说,毛利的扩张姿态仅仅只持续了两代的时间(元就起家到元就之子小早川隆景病逝),便开始频繁的内部争斗,以至于疲态尽显,与曾经的西国霸主周防大内一般,变得外强中干,所以最后面对德川幕府的打压即使被一口气削到仅有两国之地也敢怒不敢言。

关东后北条则不一样,从伊势早云发家,直到丰臣秀吉的小田园征伐,北条家尽管一路上并不算一路畅通,也有被上杉辉虎带著十来万大军围攻打压的屈辱,但总归总一直都是上升期,伊势早云→北条氏纲→北条氏康→北条氏政→北条氏直五代家主,北条家竟然一直呈现出扩张的姿态,这在整个日本战国的历史上可以说得上独一份,同样,如果没有丰臣政权的降维打击,后北条的扩张之路依旧可以走下去。

后北条与毛利,上杉,武田等一票大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后北条的政治架构里,豪族的占比极少,甚至北条的扩张本来就是一条把地方豪族一脚踢开自己在把地盘占下来的操作,毛利有两川,武田有两山,上杉更不得了,新发田之乱能把偌大一个上杉整得灰头土脸,但是后北条政权中是见不到这种影子的,同理,织田丰臣,以及德川政权都是见不到的。

织田政权对于地方豪族的态度一直都是服从亦或灭亡,为此即便闹出了诸多叛乱也没有改变这政策。德川也是这样,家康不惜以自己儿子的生命(处死松平信康),重臣的没落(西三河笔头,德川首席重臣酒井忠次的儿子仅得十万石封地),忠臣的背叛(即使一向一揆事件都没有叛变的忠臣石川数正叛逃),都要推行把地方豪族的势力逐出中央,完成集权的目的(旗本先手役与武田流,说是军事战术的革新,其实都是家康将政权集中在自己手里的手段)。

扩张就是一个做大蛋糕的过程,织田,丰臣,德川与北条的扩张都是正收益的,就像一块大蛋糕这些政权都可以自己一口气吃下八九成,但是对于武田上杉毛利这些政权,最初自己尚且可以吃七八成,扩张的越大,豪族越多,被分的越多,后来自己只能分到两三成,甚至无法补足做蛋糕耗费的力气。随著扩张越来越得不偿失,自然就会进入瓶颈期,在无法解决地方豪族问题之前,继续扩张尚且困难,又何谈「夺取天下」呢?


最大的原因:出生点实在拉胯

甲州直到庆长乡账后才只有22.8万石的石高,对比庆长时期尾张的数据是57万石,自身实力有限。

山地和平原就是这样的区别。你也别说可以发展商业,压根甲州也发展不出什么商业,因为中山道的地理情况是山路十八弯,且地头蛇互相之间的关系也十八弯。而南面东海道的今川氏早在信虎时代就已经占据了骏、远两国,骏府的丰饶程度不是甲州乡下人想像得出的,信玄获得信浓守官职前都还被人嘲笑甲斐的山猴子。甲州本来也没啥特产,只能卖点富士山门票,不好意思那也是郡内小山田氏的收入。

那你说种田吧,甲州这个地方水势极差,动不动下个雨河水暴涨,粮食庄稼全完,所以信玄在对外征战多年的情况下还要耗费相当的精力给境内河流改道筑堤。但粮食产量还是有限

那就只能往外打了

往南走?

其实早在信虎时代,就已经尝试过死磕今川了,最后是什么结果呢,被今川军打到本据门口……饭田河原+上条河原的两场合战中,今川氏的骏远军是一万两千人,武田军只有寥寥两千人。虽然最后是信虎老爷子逆天取胜,但国力的差距肉眼可见。

打得动么?打不动,那就加入把。中略,两家同盟。

那往东走?

抱歉人北条的体量也比你大,人家是和今川义元,关东两上杉谈笑风生,打打停停的关系。

君比当初关东两上杉+关东公方+关东诸公的八万大军如何?

君比当初上杉谦信+关东诸公的十万大军如何?

君……好吧就算你真打过来我就缩在小田园,反正你也打不下。(三增峠)

中略,甲相骏三国同盟

武田需要的是什么,出海口,便利的交通线,一定规模的粮食产地,在东,南,两个方向都突破不了的情况下,其实只有一个选项,北,信浓,再往北,越后。

然而越后有上杉谦信

所以两个人相爱相杀,英雄惜英雄

也别说什么两家谈和纷纷自己上洛这种话

武田要发展,只有打越后,不然就去磕今川,然后被今川北条这俩都比自己体量大的家伙合起伙来淦。

上杉这边接收了北信浓的高梨和村上,也要打信浓

双方只能一直打,打到一方死透

补充:题主这个问题就是恶意黑老虎的、问的是为什么武田无法夺取天下,然后自问自答因为菜,各位还是散了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