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集思广益,对于教育改革有什么提议,尤其是考学与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避免人群陷入题海战术,选拔高素质人才


谢邀。

你看,我们现在不是产能、劳动力、资本三大过剩嘛。所以我觉得,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就强化延缓就业压力的职能。

这上面可以有很多创新哒。

首先延长学时。

本科四年太短,很多人大三就出去实习了,待在校园的时间太短,应该延长到五年;

硕士也短,读两年就毕业怎么可以,三年吧。部分学科可以延长到四年,精益求精嘛;

博士反正有很多人吐槽导师延期,干脆就正式固定下来,直接定五年,封顶十年。这样广大博士生就能放弃幻想,准备在实验室里与腰间盘突出做长期战斗。

同时学制的创新也不要忘记。

苏联不是有个副博士学位嘛,把这个概念借过来,加点中国特色,咱也搞个副博士,正博士;

博士后的概念深入人心,都以为是个学位。干脆一步到胃,怼穿,来个博士前,博士中,博士后。不为学校打十年工,拿不到基本头衔。

前前后后加在一起,大学文凭读过七八九十年是常态,平均毕业年龄从二十出头直接压到三十起,博士毕业时搞不好鬓角发白。

童生到老,老死于考,真正做到皓首穷经。

干完这一票,统计局上上下下认你做大哥。

劳动社保部也认你做大哥。

真的,相信我,这是正道。

比心,撒花。


大学录取随机就近分配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1)高考不能语数外主导。理科生就应该理科偏重,大量的理科知识基础要打下。文科生亦然。

对于理科生而言,其他理化等科目合起来都占不了多少比重,理科生学了哪么少的物理,化学,数学,这样也可以称为理科生吗?理科生考试的时候,理科的分值的比重居然不能够太高,那么,何为理科?凭什么说他是理科生?

物理不用微积分,不用导数,那还是高中物理吗?研究宏观慢速,也就是牛顿物理,是物理基础之基础,----进阶的部分已经基本全删除了,因而只能保证基本正确-------就这,也不学?放眼全世界,有几个发达国家、中等国家的高中物理学的如此之少,如此之排斥导数等数学工具?

因为我们是穷国?所以就因陋就简?越改越简?

越改革,语言的占比越重,而思维逻辑的比重越低,这样的偏向,中国国内的中学生的思维深度普遍的缺乏,思维水平普遍的低下。

做题家大量出现。

后续慢慢写。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我只能对基础教育发表下建议。

我国现在的教育改革主要学习美国及日本的教育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增加学生阅读量、多元化评价等等。整体改革方向非常正确,但是具体实行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教材问题。

我国的教材内容太少,太浅,知识体系是缺失的,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无法通过自主学习自顶向下建立知识体系。也无法通过探究式学习,自底向上建立知识体系。

只有少部分精英学生通过课外辅导、自主寻找资料对比学习,自主探究才能将知识体系补全。这对全民素质教育是不利的。

教材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部分原因归结于减负,部分原因归结于以教师为主体。

减负肯定要减,但是这个减并不是要减少知识量及知识深度,而是要将学生的时间分配从刷题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素质提升中。什么是素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大而全的教材为基础,否则学生压根无法自主学习到这么深。所以如果要学习美国及日本的素质教育的精华,请一定做出大而全的教材。完善的知识结构,螺旋式上升(不是小学、初中、高中各自为政的螺旋,而是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及高年级,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从结构上就是大而全,只是抽象程度不同,内容丰富度不同,从表象到语言抽象,从语言抽象到初级数学抽象,从数学抽象到深层次数学抽象的过程)

另外,大而全的教材可以解决学生自学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我国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地区的教师水准惨不忍睹。很多教师来源于应届师范生,对生活和工作的经验极度缺乏,对教育的深层次认识是不够的。比如:数学建模到底要做到什么地步?模型到底什么样?模型有什么用?建模的方法论是什么?从数学模型如何跨学科建立联系?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建模的能力?

其次:教学模式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必须以层层问题为不断探究的驱动力,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最终归纳出规律。尤其在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这五门学科中尤为明显。

但是我们的探究式教学,过分强调实验部分而忽略了其中的问题链设置、思考、实验的简单化、相关资料的查找等工作。导致实验以演示为主,问题以简单提问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反倒使教学效果远不如灌输式教学。

教师如何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气氛驱动学生思考?教师如何布置和设计课堂?

这些问题教师常年按照五部教学法进行教学,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难创新 ,少创新。

再次:考试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的任何一门课都是有用的。

考试作为指挥棒,决定了每个学校甚至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向及时间分配。

如果想让学生关注素质教育,则必须从考试上进行一定改变。

但是变革以前,先要定义下素质教育是什么?

素质教育不是琴棋书画,而是学习及创新能力。

同时要兼顾选拔性。

以这个为目标,考试的改革方向就呼之欲出了。

不要选考,所有科目全考。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外语这九门决定我国科技发展及文化沉淀的课程全部考试。这样可以兼顾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素质教育,废青绝不能出现!

在题目设置上,将总分值的30%设定为三类题型:

一类是开放式题目,重点考察思辩能力、知识全面性、想象力。例如:光电效应的原理是什么?你觉得某种材料光电效应是否必须依靠特定频率的光才能激发?如果你觉得不是这样,那么请提出你的假设?并且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一类是专业深度题目:重点考察知识深度及应用能力。例如数学考试中可以加入算法题,排序、二分法等经典算法的设计及应用。也就是做出算法并应用到给定情境中。或者设计算法并应用到自拟的情境中。

一类是跨学科应用题目:以当前的热点技术或者科研方向为背景,通常需要交叉至少2-3个学科的知识,才能给出原理解释和解决方案设计。

这三类题目无法通过刷题准备,题目解答以思维为主,只要配合上大而全的教材,对绝大多数学生是公平的,并且可以选拔素质教育的佼佼者。

总分值的另外70%,则根据知识深度,设计成两类题型,一类题型是多知识点综合题型,该题型考察学生在本学科框架内的综合思维能力,考虑的越全面,分析的越具体,模型建立越完整的人,可以得到最多的分数。另一类题型是知识点记忆题型,以考察知识记忆力为主。

这两类题型可以确定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了多少能力和知识。

以上两类题型均可以大量采用选择题,具体设置方法可以参考日本及美国的知识深度考察方式。

最后,加大力度在教师队伍选拔和培养上。尽可能让教师获得一定解放,不要再拘泥于教师用书和五部教学法,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才能激发课堂活力。这一切都应该从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如果笔试和面试都是老一套评估方法,那也选拔不了适合新时代教育的教师。


最需要的教育改革,应该是减少地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很多普通家庭当前非常绝望,河南,河北尤甚。

教育分配不均很有可能达到了历史高峰,对于不发达地区的普通人来说,教育几乎是唯一的上升渠道。但是,相对来说,高考重要性不那么明显的北上,却具有绝对优势

清北录取率:

清华北大录取率(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985,211率:

各地985,211录取率

各地高考一本录取率:

各地一本录取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北上依然稳居前三,直白点说,参加高考的孩子,只要不是特别不用功,要读个一本,是如此简单。那么河南和河北呢?

(1)河北今年只有一本,为什么?因为。。把所有二本往一本改了,没有二本,有意思的是,改就改咯,在省外还是二本招生。也就是说,外省根本就不认你这个一本。一本注水量大到惊人。往年一本率没有跳出过后五。985,211率依然倒数后三。

(2)河南一本率常年倒数第一,这两年也改了大量一本凑数,但985,211率依然倒数后三。

那么,报名参加高考人数呢?我们接着看:

各省参加高考人数(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看到了么?河南,河北的报名人数依然是如此突出。让人窒息。实际参加考试人数,河南在88万,河北在57万左右。再配上超低的,985,211,一本录取率。不是防内卷么?这两个地方孩子天生自带内卷属性。

好,我知道有人反驳我了,说上海,北京的中考升普高录取率很低。我问您,您听谁说的?我们继续看数据:

全国中考普高录取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图可以了解到,一直在哭闹得北上中考难,其实是在胡扯。

全国高考中考录取率有差距,本来是用来照顾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的。结果变成了用来帮助加深贫富差距的,真要把咱们各省做成“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区分“天龙人”和“平民” ,恐怕不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