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純粹的含義並非討論是否功利,狹義指的是想上什麼院系就學什麼競賽,數學對應數院(系)、物理對應物院(系)、化學對應化院((系))、生物對應生科(系)、計算機對應信科(系),廣義上可以擴展到專業相關的院系。元培學院等不可選。


本身競賽作為預科班就是不可取的。

並且對於非頂級天賦的同學,要進國集的話運氣,努力,學校資源缺一不可。而能在全部五門競賽上都有不錯資源的學校屈指可數,更別說在十四五歲的年級誰能確定自己熱愛並願意從事一生的是啥。

以及競賽本身挺純粹的,頂多有兩三老鼠屎。就算夾雜著老鼠屎,競賽生在各個系各方面表現仍然優於高考生,不然清北幹嘛在教育部打壓競賽的大背景下拚命招競賽生?

與其打壓競賽,不如強制把資源普及化,降低各方面費用讓所有人都能來玩。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高考資源就平均分配了?和競賽不過也就是半斤八兩。


提出這個問題算是我本人的「靈光乍現」,但確確實實有些事情觸動了我。

說下背景,THU可選專業的程度遠大於PKU,但是曾經都不是這樣的,近些年的招生大戰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一結果。說些具體事情:

1.曾經一位IChO國家隊選手,我曾在決賽場館的電梯里見過Ta,還通過他們幾個的口音問了他們是不是某個省份的人。當年招生組的李老師是我本科時期的班級導師,李老師是一個很願意去關心別人的人,雖然曾經也讓其多少有過煩惱,當然了,我的想法肯定是不需要她去操心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事情,我們不管處理得好與壞,總是會處理的。回到這個關於競賽的故事,我記得有一次端午節還是中秋節去找李老師聊天的時候,李老師告訴我了這件事情:這名選手後來去了元培學院,而且並沒有選擇化學類的方向,即使曾經在決賽現場口口聲聲說以後要學習化學。這件事情大概率會讓老師覺得遺憾。我寧願往好的方向想,或許是保送後仔細思考了自己的興趣,覺得自己更適合投身於另外一門學科中。

2.曾經室友的學姐是當年大名鼎鼎的IPhO選手,這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了其轉行的一些內容,同時還有一名雙料國家集訓隊畢業後投身金融的消息。或許事情的進展並不符合外人的預期,但是只有一直走著很多人走的路才算是正確嗎?對於這些人而言,我覺得曾經的學習必定是純粹的,也曾立志於投身於相應的自然科學中。生活的艱辛,只有真正生活過的人才能體會到。不同的人可以評論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但是我覺得還是需要尊重別人的選擇,畢竟「不要打擾別人的生活、不要麻煩別人」是我 從小到大學會的一個原則。


其實我覺得什麼競賽功利化就是扯淡,這根本就是對民粹主義和反智主義的妥協。

我們那時候,省獎能保送。我們那一屆,全校所有的數學省一保送了的全都沒學數學,省獎學數學的都是高考加轉系,唯一一個數學博士畢業的,是一個本科數學系水平相當於二本到三本的純工科學校出來的。當年全校師生大會小會上,對這個人批鬥,說什麼不踏實偏科,肯定大學畢不了業的鬼話。

我們那時候有個國際金牌,也是偏科,成績班裡墊底。所以老師們說他半年內肯定被北大退學。結果這傢伙在北大成績還不錯,後來保研以後CNS一大把,項目做得也風生水起。然後老師們就改口了,說什麼做科研的都是人渣,在北大評教授比考北大容易,真正的精英都是考公務員進大廠的。這十幾年學校教學質量下降,學校老師說都是這個國際金牌帶壞了風氣,還有人放話說應該給北大施壓撤銷他的文憑。

旁邊的一個學校,出過一個另一科省第一。結果校長居然說參加全國決賽缺課屬於無組織無紀律學術不端,公然威脅說這個學生敢參賽他就給處分(不了解是否威脅開除學籍了)。好在正好換了校長,新校長允許他參賽,成就了省里第一個生物集訓隊。

以及,我見過國家集訓隊上非985的非競賽學科對口專業的。不知道後面的隱衷。不相信的人自己上chsi查,為了不被查水表就不列出細節了。

所以說,對競賽的限制,本質上就是對民粹主義的妥協。一個人上了清北,別人居然要說「這個人是學競賽上的」,強調此人投機取巧。班上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的學生,居然有人說高考考不上可以學競賽,因為那個xxx平時成績班裡墊底都能拿國際金牌,我們想上也很容易。以前某電視台據說去清華還是北大做過一個節目,關於奧數的。學生們都給奧數以正面評價。結果電視台居然剪切嫁接甚至重新配音,變成了學生們說奧數不好。ca,媒體這麼帶節奏誰受得了。還有說什麼中國曆年奧數優勝者只有不到10人從事數學研究工作,你們這群SB,連上網查數據和數數都不會嗎?你們小學一年級畢業了嗎?

中學老師看到學生稍微學那麼一點點超綱的東西,就大批特批,說什麼不踏實離經叛道資產階級自由化。但問題是,將來做科研的時候,人家可不管你以前學過什麼,該用什麼知識都得用都得會。

走遍世界這麼多國家,國家機器出面抹黑奧數的,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也只有中國媒體,把這些競賽成績好的人放在社會的對立面上。也只有中國人民,讓這些中學生來承擔科教系統諸多弊端的歷史和現實責任。

客觀的說,中國的學術水平上不去,本身的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科研大環境問題有一些,歷史的原因也要考慮。但現在媒體可好,一切的一切都沒問題了,都把責任推給奧數了,這種公然的胡說八道,非常過分。憑什麼要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寄托在那麼幾張考試卷上面呢?根本不可能有人出一套題目,能把未來幾十年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得主都選出來。

我不想引戰,只是想說實話。如果大家都在裝睡然後找幾個無辜的人當替罪羊,這樣就根本沒有什麼前途的。真正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是王道。

匿名害怕被追殺

PS. 看了幾個回答,居然大家異口同聲的說能進集訓隊的人高考成績也不會差。但是我上高中的時候,好多集訓隊國家隊都是高考很可能不夠一本線甚至不夠二本線的,平時考試成績基本班裡倒數第一第二。但是這些人上了大學讀研以後CNS發到手軟。以及,同時代top2基礎科學院系,學得最好的成績最好的那一批基本都是競賽保送的,然後大部分都宣稱自己高考肯定考不上。所以才有了諾貝爾獎比高考一本線容易的無恥讕言,因此我把話說這麼重。在這種前提下,政府引導公眾覺得學奧數是離經叛道是投機取巧是政治不正確,那豈不是相當於宣布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和學習就是反人類反社會了嗎?

再PS. 我在另一個問題下給了一個如下的回答,可惜被刪除了。歐洲某發達國家規定,中小學數學教師超綱教學會被罰款。然後這個國家的數學家們成立了一個組織籌錢,專門為因此被罰款的數學教師補交罰款,帶頭的是該國的一個院士。由此建議,如果熱愛數學但是偏科在國內上不了好大學的人,可以考慮出國。希望這裡不要被建議修改吧。


個人看法是,會更純粹,但沒必要,而且結果可能還不如現在的「不純粹」。

首先我覺得這裡說的「純粹」,應該只是對高中學競賽階段而言的,只要是因為「喜歡這一門學科」而學習這一門競賽,那就是純粹的。而非要要求學了哪門競賽大學就要學對應專業才算「純粹」的話,那看看現在的高中競賽,要想做出點成績必須高一就開始準備,甚至有的初中就開始學習競賽了。要想初中、高一就對自己大學時的專業做出選擇,實在是太難的事情了。

再說所謂的「不純粹」,無非是為了升學優惠而學競賽。但這有什麼問題嗎?對於熱愛某一門學科的同學來說(比如高中時的我),競賽或許帶上了一些「神聖感」,把競賽和「使命」等等高大上的詞語聯繫在一起。但是對於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學科競賽和其他有利於升學的活動都差不多,像什麼「作文大賽」、「英語比賽」等等,也沒有見誰說作文比賽拿獎了就必須要去讀中文系的。所以無論是「純粹」還是「不純粹」,都是OK的,要是喜歡了更好,不喜歡也挺好。

話說回來,如果五科競賽的集訓隊全部去了對應院系,那這五個學科以外的其他理工科院系呢?最好的(一大部分)理科學生都到了這五個院系,是不是也會造成生源的更加不均衡?

我學物理競賽的時候,也常常嚮往以後投身理論物理研究,把北大物院視為唯一的目標,甚至還對一些稍微「功利」一點的同學在心裡頗有微詞。但是最後分夠了卻沒有去物院,也曾經為此感到一些後悔。但現在想來,曾經的「遠大志向」,也僅僅是個志向了。高中學科競賽的意義可能主要是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在課餘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見識一點高中課本以外的知識,也不必把它太「神聖化」了。

雖然最後去了信科,但是我還是對物理抱有最初的喜歡。我也可以大方的告訴別人,選擇來信科就是為了以後更好找工作,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雖然我喜歡物理,但要我潛心做物理研究,還是挺難受的不是嘛。

稍微功利一點,「不純粹」一點,也沒啥不好的嘛。


別的競賽不知道,我認識的信息競賽選手都是奔著信科去的……


競賽為什麼要純粹?我就是沖著保送去的,那我學的這些知識就不是知識了?考的分就不是分了?這個問題毫無意義。

如果說我國基礎科學孱弱,出路是增加投入而不是限制高中生。看各個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就知道了。每年只招那麼一點點教職,逼著學生轉行,千辛萬苦找到教職,收入還低(相比於同等智力下的平均水平)。如果大把的科研經費不花給人才,光憑買歐美儀器水文章,中國科研趕上美國就是做夢。


或許會變一丁丁丁丁點吧。

畢竟競賽圈裡是啥人都有嘛。

反正像我這樣還有臉說自己「純粹」的人怕是不多的。

不要臉,不匿了。


不會

這叫繼續削減優惠 題主說的情況其實就是現在沒保送拿降分的情況 專業有限制

競賽已經不會純粹了

門檻降低 競爭加強

出題方式已經越來越偏

現在的競賽 還真不是「純粹」的興趣所能支撐的

如果題主認為的純粹是指單純的興趣

那恐怕真要回到十幾年前 出的都是基礎題

可只要有優惠 參加的人就會絡繹不絕

方向也只能越來越偏


組織競賽不止是發掘數理化人才,更是選拔人才參加國家建設,對於力學,航空航天,飛行器製造這種廣義應用數學類專業,數競物競生顯然比高考生更適合。

如何競賽生跨院表現比高考生好,那要麼不限制院系,要麼調整高考權重難度


什麼叫純粹,什麼叫不純粹呢?女兒六年級,我在教她奧數,等她上初中,還會教她物競。計劃就是參加強基計劃,目標是數學系。我不希望她選擇金融,那個是大染缸,不希望她去碰。也不希望她選計算機,那個太辛苦。讓她學數競和物競,將來學得好,有機會就搞搞科研,沒機會就教教書,不知道這個叫不叫純粹?


那集訓隊就等同於不用高考成績的強基計劃。

有些進入集訓隊的人可能因為專業而放棄保送機會,的確更純粹了。

對於能進入集訓隊的學生,高考應該也不會差。這個改變不影響他們脫穎而出。

老實說,現在競賽如同軍備競賽,真有些浪費學生的精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