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纯粹的含义并非讨论是否功利,狭义指的是想上什么院系就学什么竞赛,数学对应数院(系)、物理对应物院(系)、化学对应化院((系))、生物对应生科(系)、计算机对应信科(系),广义上可以扩展到专业相关的院系。元培学院等不可选。


本身竞赛作为预科班就是不可取的。

并且对于非顶级天赋的同学,要进国集的话运气,努力,学校资源缺一不可。而能在全部五门竞赛上都有不错资源的学校屈指可数,更别说在十四五岁的年级谁能确定自己热爱并愿意从事一生的是啥。

以及竞赛本身挺纯粹的,顶多有两三老鼠屎。就算夹杂著老鼠屎,竞赛生在各个系各方面表现仍然优于高考生,不然清北干嘛在教育部打压竞赛的大背景下拚命招竞赛生?

与其打压竞赛,不如强制把资源普及化,降低各方面费用让所有人都能来玩。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高考资源就平均分配了?和竞赛不过也就是半斤八两。


提出这个问题算是我本人的「灵光乍现」,但确确实实有些事情触动了我。

说下背景,THU可选专业的程度远大于PKU,但是曾经都不是这样的,近些年的招生大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一结果。说些具体事情:

1.曾经一位IChO国家队选手,我曾在决赛场馆的电梯里见过Ta,还通过他们几个的口音问了他们是不是某个省份的人。当年招生组的李老师是我本科时期的班级导师,李老师是一个很愿意去关心别人的人,虽然曾经也让其多少有过烦恼,当然了,我的想法肯定是不需要她去操心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事情,我们不管处理得好与坏,总是会处理的。回到这个关于竞赛的故事,我记得有一次端午节还是中秋节去找李老师聊天的时候,李老师告诉我了这件事情:这名选手后来去了元培学院,而且并没有选择化学类的方向,即使曾经在决赛现场口口声声说以后要学习化学。这件事情大概率会让老师觉得遗憾。我宁愿往好的方向想,或许是保送后仔细思考了自己的兴趣,觉得自己更适合投身于另外一门学科中。

2.曾经室友的学姐是当年大名鼎鼎的IPhO选手,这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了其转行的一些内容,同时还有一名双料国家集训队毕业后投身金融的消息。或许事情的进展并不符合外人的预期,但是只有一直走著很多人走的路才算是正确吗?对于这些人而言,我觉得曾经的学习必定是纯粹的,也曾立志于投身于相应的自然科学中。生活的艰辛,只有真正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不同的人可以评论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毕竟「不要打扰别人的生活、不要麻烦别人」是我 从小到大学会的一个原则。


其实我觉得什么竞赛功利化就是扯淡,这根本就是对民粹主义和反智主义的妥协。

我们那时候,省奖能保送。我们那一届,全校所有的数学省一保送了的全都没学数学,省奖学数学的都是高考加转系,唯一一个数学博士毕业的,是一个本科数学系水平相当于二本到三本的纯工科学校出来的。当年全校师生大会小会上,对这个人批斗,说什么不踏实偏科,肯定大学毕不了业的鬼话。

我们那时候有个国际金牌,也是偏科,成绩班里垫底。所以老师们说他半年内肯定被北大退学。结果这家伙在北大成绩还不错,后来保研以后CNS一大把,项目做得也风生水起。然后老师们就改口了,说什么做科研的都是人渣,在北大评教授比考北大容易,真正的精英都是考公务员进大厂的。这十几年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学校老师说都是这个国际金牌带坏了风气,还有人放话说应该给北大施压撤销他的文凭。

旁边的一个学校,出过一个另一科省第一。结果校长居然说参加全国决赛缺课属于无组织无纪律学术不端,公然威胁说这个学生敢参赛他就给处分(不了解是否威胁开除学籍了)。好在正好换了校长,新校长允许他参赛,成就了省里第一个生物集训队。

以及,我见过国家集训队上非985的非竞赛学科对口专业的。不知道后面的隐衷。不相信的人自己上chsi查,为了不被查水表就不列出细节了。

所以说,对竞赛的限制,本质上就是对民粹主义的妥协。一个人上了清北,别人居然要说「这个人是学竞赛上的」,强调此人投机取巧。班上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居然有人说高考考不上可以学竞赛,因为那个xxx平时成绩班里垫底都能拿国际金牌,我们想上也很容易。以前某电视台据说去清华还是北大做过一个节目,关于奥数的。学生们都给奥数以正面评价。结果电视台居然剪切嫁接甚至重新配音,变成了学生们说奥数不好。ca,媒体这么带节奏谁受得了。还有说什么中国历年奥数优胜者只有不到10人从事数学研究工作,你们这群SB,连上网查数据和数数都不会吗?你们小学一年级毕业了吗?

中学老师看到学生稍微学那么一点点超纲的东西,就大批特批,说什么不踏实离经叛道资产阶级自由化。但问题是,将来做科研的时候,人家可不管你以前学过什么,该用什么知识都得用都得会。

走遍世界这么多国家,国家机器出面抹黑奥数的,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也只有中国媒体,把这些竞赛成绩好的人放在社会的对立面上。也只有中国人民,让这些中学生来承担科教系统诸多弊端的历史和现实责任。

客观的说,中国的学术水平上不去,本身的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科研大环境问题有一些,历史的原因也要考虑。但现在媒体可好,一切的一切都没问题了,都把责任推给奥数了,这种公然的胡说八道,非常过分。凭什么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寄托在那么几张考试卷上面呢?根本不可能有人出一套题目,能把未来几十年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得主都选出来。

我不想引战,只是想说实话。如果大家都在装睡然后找几个无辜的人当替罪羊,这样就根本没有什么前途的。真正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是王道。

匿名害怕被追杀

PS. 看了几个回答,居然大家异口同声的说能进集训队的人高考成绩也不会差。但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好多集训队国家队都是高考很可能不够一本线甚至不够二本线的,平时考试成绩基本班里倒数第一第二。但是这些人上了大学读研以后CNS发到手软。以及,同时代top2基础科学院系,学得最好的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基本都是竞赛保送的,然后大部分都宣称自己高考肯定考不上。所以才有了诺贝尔奖比高考一本线容易的无耻谰言,因此我把话说这么重。在这种前提下,政府引导公众觉得学奥数是离经叛道是投机取巧是政治不正确,那岂不是相当于宣布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学习就是反人类反社会了吗?

再PS. 我在另一个问题下给了一个如下的回答,可惜被删除了。欧洲某发达国家规定,中小学数学教师超纲教学会被罚款。然后这个国家的数学家们成立了一个组织筹钱,专门为因此被罚款的数学教师补交罚款,带头的是该国的一个院士。由此建议,如果热爱数学但是偏科在国内上不了好大学的人,可以考虑出国。希望这里不要被建议修改吧。


个人看法是,会更纯粹,但没必要,而且结果可能还不如现在的「不纯粹」。

首先我觉得这里说的「纯粹」,应该只是对高中学竞赛阶段而言的,只要是因为「喜欢这一门学科」而学习这一门竞赛,那就是纯粹的。而非要要求学了哪门竞赛大学就要学对应专业才算「纯粹」的话,那看看现在的高中竞赛,要想做出点成绩必须高一就开始准备,甚至有的初中就开始学习竞赛了。要想初中、高一就对自己大学时的专业做出选择,实在是太难的事情了。

再说所谓的「不纯粹」,无非是为了升学优惠而学竞赛。但这有什么问题吗?对于热爱某一门学科的同学来说(比如高中时的我),竞赛或许带上了一些「神圣感」,把竞赛和「使命」等等高大上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是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学科竞赛和其他有利于升学的活动都差不多,像什么「作文大赛」、「英语比赛」等等,也没有见谁说作文比赛拿奖了就必须要去读中文系的。所以无论是「纯粹」还是「不纯粹」,都是OK的,要是喜欢了更好,不喜欢也挺好。

话说回来,如果五科竞赛的集训队全部去了对应院系,那这五个学科以外的其他理工科院系呢?最好的(一大部分)理科学生都到了这五个院系,是不是也会造成生源的更加不均衡?

我学物理竞赛的时候,也常常向往以后投身理论物理研究,把北大物院视为唯一的目标,甚至还对一些稍微「功利」一点的同学在心里颇有微词。但是最后分够了却没有去物院,也曾经为此感到一些后悔。但现在想来,曾经的「远大志向」,也仅仅是个志向了。高中学科竞赛的意义可能主要是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余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见识一点高中课本以外的知识,也不必把它太「神圣化」了。

虽然最后去了信科,但是我还是对物理抱有最初的喜欢。我也可以大方的告诉别人,选择来信科就是为了以后更好找工作,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我喜欢物理,但要我潜心做物理研究,还是挺难受的不是嘛。

稍微功利一点,「不纯粹」一点,也没啥不好的嘛。


别的竞赛不知道,我认识的信息竞赛选手都是奔著信科去的……


竞赛为什么要纯粹?我就是冲著保送去的,那我学的这些知识就不是知识了?考的分就不是分了?这个问题毫无意义。

如果说我国基础科学孱弱,出路是增加投入而不是限制高中生。看各个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就知道了。每年只招那么一点点教职,逼著学生转行,千辛万苦找到教职,收入还低(相比于同等智力下的平均水平)。如果大把的科研经费不花给人才,光凭买欧美仪器水文章,中国科研赶上美国就是做梦。


或许会变一丁丁丁丁点吧。

毕竟竞赛圈里是啥人都有嘛。

反正像我这样还有脸说自己「纯粹」的人怕是不多的。

不要脸,不匿了。


不会

这叫继续削减优惠 题主说的情况其实就是现在没保送拿降分的情况 专业有限制

竞赛已经不会纯粹了

门槛降低 竞争加强

出题方式已经越来越偏

现在的竞赛 还真不是「纯粹」的兴趣所能支撑的

如果题主认为的纯粹是指单纯的兴趣

那恐怕真要回到十几年前 出的都是基础题

可只要有优惠 参加的人就会络绎不绝

方向也只能越来越偏


组织竞赛不止是发掘数理化人才,更是选拔人才参加国家建设,对于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制造这种广义应用数学类专业,数竞物竞生显然比高考生更适合。

如何竞赛生跨院表现比高考生好,那要么不限制院系,要么调整高考权重难度


什么叫纯粹,什么叫不纯粹呢?女儿六年级,我在教她奥数,等她上初中,还会教她物竞。计划就是参加强基计划,目标是数学系。我不希望她选择金融,那个是大染缸,不希望她去碰。也不希望她选计算机,那个太辛苦。让她学数竞和物竞,将来学得好,有机会就搞搞科研,没机会就教教书,不知道这个叫不叫纯粹?


那集训队就等同于不用高考成绩的强基计划。

有些进入集训队的人可能因为专业而放弃保送机会,的确更纯粹了。

对于能进入集训队的学生,高考应该也不会差。这个改变不影响他们脱颖而出。

老实说,现在竞赛如同军备竞赛,真有些浪费学生的精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