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精神和物質都比以前大幅豐富之後,卻發現更容易焦慮?


恭喜你,多令人羨慕啊,能看到自己的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都有進步。

有智慧的人就是能看到自己成長和變化,也能看到自己當下存在的問題,能發現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最怕的就是潛在的危機和問題。

人的慾望都是無止境的,儒家教會了我們人際關係的相處,佛家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內心,道家教會了我們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那隻能說明你只提高了物質。


溫飽問題解決了,精神層面沒有跟上,信息爆炸,快節奏的生活,擔心被時代拋棄,種種原因引起焦慮。


焦慮不同於傷心。

傷心是對喪失的反應。

失戀會傷心,因為失去女朋友。

破產會傷心,失去錢。

而焦慮不同,是指向未來的。

對未來的可能會損失的一種擔憂。

第二天要考試,焦慮的睡不著。

焦慮是擔心考不好。

要在領導面前做年終總結。

擔心說不好會失去好印象。被批評。失去機會。

焦慮是對於潛在失去的一種擔憂。

那麼問題來了,是擁有更多的擔心會失去,還是一無所有的會更擔心失去。

馬克思都說了,無產階級失去的只有枷鎖。

擁有的越多,顧慮越多,焦慮也可能會越多。


轉型期,壓力大。


我覺得說白了還是吃太飽了,人一旦吃飽了喝足了就會想干點其他事情解解悶,因為吃不飽腦子裡都在想吃飽的事情,會以為吃飽飯為目標而奔波奮鬥,吃飽了的話就容易閑著,閑著就會胡思亂想,實踐出真知,多去做,不斷反思總結,才不會焦慮。


這個情況不一,可以試試中醫治療


精神和物質都提升了反而發現更容易焦慮,說明你更優秀了,向更高層次靠近了。


一無所有的人,不用擔心失去什麼,擁有了一些東西以後,想追求更多,或是害怕失去現在的保障,就容易焦慮了!


這個很簡單,因為唯物主義說物質決定精神所以精神依賴物質的滿足,如果物質上滿足不了必然會焦慮,所以就要不斷的所取物質來填補精神的空虛。

那如何獲得物質呢,用錢換取物質,然而有型的物質必然衰敗或者對此喪失興趣,接著就需要新的物質來刺激精神。

這也是一種悲哀


你的問題提的好,確實是這樣。現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都很焦慮。因為人是一個不能滿足的高級動物。有一千還想有一萬,有一萬還想有百萬,有百萬還想有一個億。人心沒底,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了,社會的發展,科技進步,人的慾望也在無線膨脹。攀比心理,虛榮心都在做怪。本來已經不錯了,看看人家還差點,心裡就不痛快,就焦慮。過去人確吃少穿,一天想的是咋樣才能吃飽肚子,穿的不冷不熱,顧不上想別的。常言說無事生非。說白了就是閑的。現在的年輕人消費觀念不一樣,提前消費,房貸,車貸,信用卡,沒錢借錢花,還不上了就焦慮。壓力山大也焦慮。過去代款的人很少。那時候借錢好借。現在想借錢難的很。現在人嫉妒心也強,見不得別人好。只有父母盼你好。說的是事實。要想不焦慮,看開想開,不攀比。有一顆平常心,知足常樂。


因為想要的更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我們只有1時就只好好好繼續,但是我們有了十看的多了,選擇多了就會想要一百。然後一點點改變自己的想法。如果達不到就會很焦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