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明白


Gnosticism其實不是一個宗教,而是早期基督教為了確立自身,定下的一個用於區別於自身的很寬泛的概念(取自評論區),用以反對那些利用耶穌這一人物的那些cults和宗教。

簡單的說,基督教的傳播使得耶穌這個人開始成為當時「宗教市場」中的一顆新星,因此很多別的小cults也都想來蹭熱度。當然,後面來蹭熱度的最重要的一個宗教就是摩尼教。

有興趣可以看看Irenaeus反對的那些稀奇古怪的cults,他們之間並不一定有密切的聯繫。

實際上,gnosis這個詞在很長時間也都不指gonisticism,因為連荒漠教父的evangrios都還在用。


當代研究密教(esotericism)最為傑出的學者之一Wouter Hanegraaff 說,西方文明的三大要素是:理性、信仰和靈知(gnosis,下文直接譯為諾斯底)。理性主義人認為,真理只能通過理性的方法得知,而理性未涉及到的只能是未知或者不可知的。相反地,持信仰觀點的人認為理性並不能給我們許多問題以終極的答案,而那些終極答案只能是來自transcendental realm,通過信仰得來的。但是什麼是信仰呢?信仰本身被表現在各類經文、教義、教規之中。除此之外,第三個文化要素,諾斯底gnosis是一個可能大家陌生、但是非常重要的西方文明組成部分。Gnosis告訴我們,真理可以是個人individual的,在自我的內部被煥發。而這種內部煥發的認識不可能被明確的、公有的語言表達出來,因為沒有一種公有的語言可以成為個人內在經驗的普遍真理。

聽起來Gnosis有點像中國的禪宗,以冥思和神秘主義為其兩大要素。但是它的具體內容和佛教禪宗還有很大的不同。那麼什麼是Gnosis呢?就連這個希臘詞語的發音也很奇怪,G不發音,o髮長音,原意是希臘語「知識」的意思;而在英語里,這個詞的意義主要和基督教內流傳很久的異端「神秘主義」和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掛鉤。諾斯底主義是古羅馬帝國基督教早期的一場基督教的內部運動,企圖把新的基督教和舊希臘羅馬乃至埃及、波斯文化結合起來,強調「知識」和「靈想」。諾斯底主義最後以被定性為異端而告終。即便如此,Gnosticism的繼承和發展在西方基督教歷史上依舊扮演了很多和羅馬天主教分庭抗禮、相互影響的重要角色,直到近代。當代所謂的Modern Gnostic Revivals是否是古代Gnosticism的繼承尚有爭論,但是基於諾斯底主義的《多馬福音》被考古發現重新公佈於眾後,諾斯底主義確實重新在公眾間激起了熱情。

下面就按照歷史詳細地談談諾斯底主義的發展、以及和基督教發展的歷史互動。

一、Hermeticism(赫爾墨斯主義)和諾斯底

希臘化時代的埃及(特別是亞歷山大港)是羅馬帝國時代諾斯底主義的重鎮,成為基督教內的一個具有影響立的派別。談到諾斯底主義,不得不談到它的文化根源所追溯到古代埃及的宗教、以及和諾斯底同時代在同地平行流行的埃及宗教的變種Hermeticism的關聯。提到Hermeticism,人們會想到著名的古希臘神話人物赫爾墨斯。隨後由於希臘和埃及文化的融合,赫爾墨斯又和古埃及的Thoth、乃至猶太教的Enoch等人物形象混合起來,稱為Hermes Trismegistus,作為智慧知識的化身。假託Hermes Trismegistus的對話錄的一系列經文,也就成為了宗教哲學信仰Hermeticism的核心。

Hermeticism作為一種宗教,它的名字不是古時代就有的,而是17世紀的歐洲學者考察其經文Hermetica以後對加給這個宗教的一種稱呼。近代的學者仔細考察了Hermeticism的經文,發現其有以下的特點:

第一,一神和多神論。雖然God是最高級別的神,但是他創造宇宙之時首先產生次級的神「craftsman」(這個次級的神很像Gnostic的demiurge或者撒旦,這個後文會提到),而craftsman又創造了七個governors(也就是七個天體的主人),圍繞在世界周圍,七個governors的聯合統治被成為「命運」。

第二,人的墮落。人是God根據自己的image創造的,所以God愛人。人的災難在於他在水中見到了自己的面容並愛上了自己(非常具有希臘神話Narcissus的風格),其實這個自己不是自己,而是「自然的假象」,由此人就fall進入了craftsman和他的七個governors統治的物質世界「自然」,受到了「命運」的擺布,成為了物質和fate的奴僕。

第三,人的救贖。人必須retrace他墮落的步驟,穿過七個governors的七個天球,也就是七種境界,重新回到最高的God那裡。

Gnostics和Hermeticism一樣,認為有兩個(或者兩類)神,一個善良的、但是離人遙遠的神,還有一個惡的、但是就在近處的掌控物質的神。人因為墮落離開了善神而成為了物質的奴隸。而人類的救贖就在於精神的修靈,因為spiritual power可以穿過物質的屏障而讓人重新回到善神那裡。但是和Hermeticism不同的是,Gnostics的negative的惡神更抽象,而不是如同Hermeticism那樣的天文七天體那樣實實在在的物質。

Hermeticism繼承了很多古埃及(也就是pre-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宗教文化。有些學者認為,Gnosticism諾斯底主義是從Hermeticism演變而來的,但是這種說法受到質疑,我們更傾向認為諾斯底主義和赫爾姆斯主義是很相似地受到埃及文化影響而產生髮展的。古埃及人認為靈魂不朽,人死後可以投胎,這和東方的印度教和佛教是不謀而合的。我們也可以看到靈魂不朽和投胎的教義在Hermetic主義中出現。基督教中沒有「投胎轉世」的概念,但是驚異的是,基督教從來沒有明確否認投胎轉世。事實上,基督教的早期教父比如Origen也在某種程度上認可所謂的投胎轉世說,而今天持有esotericist觀點的基督徒也接受投胎轉世的觀念。

二、諾斯底主義作為基督教的「異端」

早期的基督教是怎樣受到Hermeticism的影響的呢?事實上,Hermeticism的很多觀點潛移默化地存在在基督教、特別是東方正統教會之中,這個學者們有非常仔細的研究,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在這裡我們可以來看看早期的基督教教父神學家,我這裡介紹的是著名的亞歷山大教父哲學家Clement(公元150-215,來自雅典,後到亞歷山大,可以想像他接觸到埃及當時流行宗教文化),關於Clement的詳細傳記可見

http://en.wikipedia.org/wiki/Clement_of_Alexandria

在上世紀的1958年,曾在靠近耶路撒冷的教堂內考古發現了一封Clement信件的殘片,並通過詳細考證發現極有可能是Clement的真跡。Clement在信里寫到,馬可寫過兩份福音,當他在羅馬完成了他著名的《馬可福音》後,又寫了一份「more spiritual Gospel for the use of those who were being perfected」。這裡提到的「更屬靈的福音」,根據Clement說,被放置在當時宗教寬容氣氛較好的亞歷山大港,我們今天已經無從見到了。Clement寫到,這份已經失傳的馬可第二福音中提到了耶穌基督一些其他的話,並且說知曉這些話奧秘的人,將能夠帶領人克服seven veils而進入屬靈的最高殿堂。這裡的seven veils不得而知,或許和Hermeticism的七大天體類似。

Clement還在信里引用了《馬可第二福音》的一些內容,包括Jesus使Lazarus復活以後,對Lazarus揭示天國的奧秘的話語,這是《馬可福音》和別的福音書里都沒有的故事。而《第二福音》之所以不公開,是因為它僅僅對少數高層次水準的人修靈有用,而對普通大眾反而可能產生混亂,大眾只要《馬可福音》就可以了。對照《馬可福音》的結尾,學術界已經達成了幾乎普遍的認識,那就是「手拿蛇」、「手按病人」是衍文,而最後耶穌Resurrection之後的部分突然中斷,似乎少了內容。一個推斷就是,馬可本人或者後來什麼人為了公眾的「更適合性」而修改了《馬可福音》。

Clement是當時基督教內的異端人物,所以他無法待在大公教會之內,而只能躲避在思想開放思維活躍的埃及亞歷山大港。他提倡用symbols和allegories的方式解讀基督的奧秘,這和當時流行的Hermeticism和Gnosticism是很相似的。有很明顯的跡象,Clement知道諾斯底主義和Hermeticism,但是最後Clement還是拋棄了這兩者;最終,Clement從異端轉變成為了基督教的聖人,特別是在東正教非常有影響力的教父哲學家。Clement的一個啟示就是,一個人可以在公眾場合和少數私人場合講不同乃至相反的話,這就是所謂的double game。而Gnosticism,恰恰好是僅為少數人能夠修靈、而非面相大眾的文化理念。

1945年在埃及被發現的新福音書《多馬福音》,被稱為基督教「第五福音」,一般被看成是具有諾斯底主義的作品。在這部福音里,耶穌的行動和神跡都被去掉,只留下了耶穌充滿啟示性的話語。

三,馬吉安主義

諾斯底主義發展到極端,就變成了馬吉安主義,《聖經》也被二元化了:《舊約》里創造天地的耶和華被看成是邪神——這可能是因為《舊約》里的耶和華太過暴力的原因,比如為了以色列人的利益而殺死很多埃及人和迦南人。相反的,耶穌所說的那位上帝,必然不是耶和華,而是拯救世人回歸靈性世界的正義大神。

既然世界是邪神的產物,耶穌怎麼可能具有肉體呢?來自小亞細亞的神學家馬吉安(公元85-160)提出了「幻影說」,認為耶穌是上帝在世間的一個幻影而已,耶穌在世間的一系列故事只不過是假象, 道成肉身是不可能的。激情的馬吉安本著自己的認知,從當時流行的教會著作中編撰出一部典籍來,由此成為了編撰《新約》的第一個人。我們可以想像,《約翰福音》肯定不在《馬吉安新約》之中。如果《舊約》被廢棄,那麼耶穌之死就完全沒有了猶太教的詮釋意義,耶穌變成了純粹的心靈導師,或者說耶穌變成了一個希臘哲學家,這決然是基督教會無法接受的,馬吉安也就成為了眾矢之的。

四、摩尼教

摩尼教是諾斯底和基督教在波斯的體現形式。(略)


如果說早期基督教是重新詮釋古猶太教,來證明猶太人耶穌就是他們所期待的救世主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諾斯替主義是拿著耶穌這個人的名字,套上一個伊朗二元論(善神,惡神)+柏拉圖巨匠造物主(以及肉體是靈魂的牢籠)世界觀的混合產品。

諾斯替不是一個宗教,而是一系列擁有以下幾點概念的一系列宗教幫會的統稱。

主要判斷是否是屬於諾斯替就看同時有沒有:二元論,得救靠"真知",異鄉人,這三個概念

基督教是一元論(萬物都是神所造,都是善的。惡只是善的缺乏,不存在絕對的邪惡,一個事物能存在說明他的基礎還是善的,如果一個物完全邪惡,他就自我毀滅,不會存在),諾斯替基本是二元論(善神/惡神,靈魂/肉體,靈/物質,天堂/世界,善/惡,彼此對立)。

基督教認為物質世界是天主的造物是好的,諾斯替認為物質世界是惡的。

基督教認為只有一個神。諾斯替認為理念的神(非物質的神是好的,是耶穌的慈愛的天父,是真神,它並未創造世界),創造世界的神是邪惡的(那個狂怒的舊約的神,是一種次等神)。

基督教里人類是天主的造物(人是被造物,和神絕對不同)。而諾斯替中人類的靈魂是神明的火花(人是神的碎片)。

基督教里人類的肉體和靈魂都是天主美好的造物。而諾斯替認為人類的肉體是物質的邪惡的,靈魂必須從肉體里掙脫(就好像黑塞《德米安》里說的,鳥要出殼,才能得到自由)。

基督教認為救恩來自天主的恩寵(不是一種神秘知識,而是開放讓每個人都了解的教義和聖禮)。諾斯替認為救恩來自接受真知genosis(神秘知識,比如瓦倫丁派,使用柏拉圖的回憶說,教導獲得genosis後,人類就能回憶自己真正的天父,因為被物質界灌醉被遺忘的那位)。

諾斯替認為自己被拋入世,是孤獨的旅人。目標是彼岸,而到達彼岸,就需要真知。而真知在這個世界是尋找不到的,而是來自加入神秘團體,學到彼岸的知識,而得救。(就好像《德米安》里男主角最後在一個神智學團體里遇到了德米安的媽媽,她幫助男主角思考自身的價值和身份。真知往往不是一種隨大流的知識,而是大量隱喻和符號遮蔽的內容,即便文本看上去普通,然而文本有他們自己的解讀法,文本只是一種遮蔽,一種障眼法。目的是"認識自己"。就好像一種古代的心理治療,使人接納和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身份,自我覺醒。)是不是想到了"新紀元"?

諾斯替的修道不然就是無休止的狂歡,不然就是嚴格的禁慾,目的就是壓抑身體的慾望,因為它們認為身體是壞的和物質一樣是讓靈魂沉淪(遺忘了自己真正的天家)。

諾斯替往往認為生育是"那個創造物質世界的神"設計的陷阱,讓人的靈魂一代又一代地囚禁在無休止的生育循環里。因而他們往往追求不生育。也不相信肉體復活。

約那斯認為馬西安不是諾斯替,因為馬克安沒有"異鄉人"和"真知"這兩個概念。雖然馬西安認為舊約的神是邪惡的,和耶穌的慈愛天父不同,因此搞出了基督教歷史中第一份正典目錄,只保留了福音書和部分保羅書信。後被破門。

摩尼教可以被認為是諾斯替框架的產物,摩尼教借鑒了早期諾斯替的伊甸園故事。即,天界的慈愛天父派遣光明耶穌來到伊甸園。伊甸園裡光明耶穌將代表真知的果子交給亞當和夏娃,使他們眼睛開了擁有了屬靈知識,隨即認識到自己被伊甸園的物質的灌醉了,從而和舊約的神決裂,而離開伊甸園。這個故事正好與正統基督教的伊甸園故事相反。

現在的諾斯替教還有曼達教存在。

正統基督教缺乏天界的故事和神話,基本都是救恩歷史是講人類在歷史中被天主引導而得救的故事,是以人的歷程為中心。而諾斯替注重神話和天界的構造。

諾斯替在歷史中一直作為基督教的影子,中世紀也常常以城市異端比如鮑格米勒派,阿爾比派,近代以極端靈恩派的身份出現。混入基督教內,難以發現。比如如果有人常常講"靈界"和"物質界"對立,或者將"靈魂"與"肉體"對立,乃至於憎恨"世界",這種要很小心這種屬於諾斯替的陰影。雖然聖經里有"不要順從肉體"這樣的論述,但是肉體在聖經里基本用了代表懶惰和邪情私慾,而非我們的肉體本身。同樣在若望一書(約翰一書)中說:" 愛世界的人,愛主的心就不在裡面",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是指被造的自然界,而一樣是論述邪情私慾和陷入世俗的享樂。比較在其他地方,也說"天主如此愛了世界"(和合本翻譯為神愛世人)。

這種危險的神學,很能誘惑一些來城市打工的平民,以及年輕人,特別是"被拋入世"這個概念,很能夠讓人對自己的境遇產生共鳴,從而深陷其中。

基督教有兩種依附於基督教外道:

(1)諾斯替極端二元論,(2)彌勒崇拜。

都是套著基督教的皮,將基督教的猶太救恩史根基挖掉,用伊朗二元論代替。

而基督教里的彌勒末日救主崇拜,往往是以一種膚淺的時代論為代表。東方的彌勒崇拜有三宗三際,基督教的彌勒崇拜也有聖父時代,聖子時代,聖靈時代的說法。這在國內的一些異端邪教里常常可以看到。比如80,90年代的河南山東農村,等耶穌來,聽到耶穌馬上就要第二次來臨,大家都放棄了手中的農活和工作,聚在一起唱詩歌,喜悅狂熱等世界末日。(基督信仰也有末世概念,但是末世已經從耶穌復活那一刻開始了,即便沒人知道歷史的終結在何時,只要自己做個有德性的人,根本不需要狂熱,也不需要恐懼。)

雖然常有假說: 耶穌1世紀宣稱的天國和地獄(天國近了,需要悔改),末世的概念; 以及猶太人被流放巴比倫後寫出的那些啟示文學(比如達尼爾書),裡面這些善惡鬥爭,光明和黑暗的隱喻都可能來自中東二元論的影響,因為古猶太教本身並沒有二元鬥爭對立,以及地獄的概念,他們只有陰間,以及萬軍上主的概念。

不過真正的古典基督信仰,其實是很壓制信仰框架里的伊朗成分的(末日狂熱和二元論,消極的),往往只有被壓抑的異端小群派才注重這些。而主流教派注重修德成聖,以及天主掌管一切的一元論,以及萬物皆起源於善這種積極思想。

主流教派,比如天主教和聖公會,他們的框架更多是將猶太聖經文化和希臘哲學/古羅馬倫理學結合,更多注重修德,善念,公共生活。

非主流小群派,他們的框架往往是將猶太聖經文化和伊朗式的極端二元論和末世論結合,導致社會不穩定,而被各地zf壓制,也被主流教會排斥

此外,就是告誡新基督徒,最好不要用"靈界"這個詞,這個詞有諾斯替成分,它不屬於聖經,也不屬於古典傳統神學。用"形式/理念"(希臘哲學相似辭彙)都要比"靈界"這個詞安全。

"被拋入世,異鄉人"這個概念真的挺能忽悠人的。

諾斯替的現代運用:

容格就對它很感興趣。也提到過abraxas。他的心理治療常常用到"集體無意識"和"原型"概念。

從解離,對自身的懷疑,到自身各個身份的穩定和統一,這也是諾斯替治療學的目的,一種回憶(通過一種共情,共時性,對夢和精神意象的分析)。所有人精神中共有的最底層的東西,它曾被掩蓋,然而諾斯替治療學就是解開這個精神最底層的共同的無意識。

治療的目的是,使人最終意識到(認識)和面對 那個始終被表層意識壓抑的 自我。而這自我是並非表層意識,而是真正的自己(傳統諾斯替稱之為神聖火花),就好像《悉達多》里 最終,追求世尊的青年喬達摩發現自己追求的偉大的世尊就是自己。

是一種經驗中的自己 面對 一個神秘的,自己也不認識的自己的過程。

最底層的那個無意識的自我是全人類共有的,先於經驗的我。(比如容格提到過的日輪和曼陀羅意象在各個民族的文明和夢境都被發現相似物)。也許,對於現代諾斯替,從對夢境無意識的分析,到剝開遮蔽的經驗意識,嘗試找到共有的集體無意識,和自我,就是認識自身神性,和認識神的方式。

接納自己。

諾斯替往往會說:"你的靈魂是神聖的火花,而你要想起你的真實身份,你不屬於這個世界,你就是神。"

當然對於正統基督教而言,人是沒有神性的。

(我果然學了一堆毫無現實意義的知識)


給 @Johann Faust 和 @西儒欄板Peter 兩位學長的回答補充點東西

早期基督教不是今天面貌上這樣一個很明確也很固定的宗教,有傳統和方式去區分誰是正統信仰誰不是,而是一類千奇百怪觀念各異,但又互相有著某些共同點和相似性的「一類宗教」。

在基督教發展的這個過程中,自然伴隨著對於哪些學說在其神/哲學上可以接受,哪些又不能被接受的討論和建立過程。

有一些種類的基督教逐漸確立起了「正統信仰」的模樣並延續後世(參考西儒老師的回答),而Gnosticism(諾斯替)是這些後來成為今天意義上的「正統信仰」的早期基督教派別所定下的一個用於區別和自身不同的派別的寬泛概念(參考Faust老師的回答),所以什麼是諾斯替宗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結尾(可能是暴論)多說一句...我個人覺得今天意義上的Gnosticism的概念和定義(比如一定有靈肉對立什麼的)都是後來才慢慢明確的,在當時未見得一定如此=。=


不太清楚題主是想了解諾斯替宗教的大概面貌,還是對「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這一名詞本身提出疑問。如果是前者,知乎上對於諾斯替宗教的科普已經很多了,這裡就不再多說。如果是後者,那諾斯替主義或者是諾斯替宗教大概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諾斯替主義是古代教父口中的基督教異端。在這個定義中,諾斯替主義的範圍被限定在基督教之內,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劃分。諾斯替主義並沒有脫離基督教語境,諾斯替主義者首先是個基督徒,然後才是基督教內的異端。

第二種情況,諾斯替主義是現代學者所構建的一種世界性思潮。這種情況實際上屬於學者們的學術構建,將諾斯替主義從基督教的藩籬中解放出來,使之成為一種早於基督教、範圍彌覆歐亞非各地的大型宗教。這種構建自十九世紀始,由德國的宗教歷史學派所推動,以二元論為旗幟,將諾斯替主義的發源地認定為伊朗,且在時間上早於基督教。這一舉動使得諾斯替主義誕生於基督教之前,且起源在基督教之外。隨之而來的就是諾斯替主義的各種「起源地」假說,如滾雪球一般,令諾斯替主義這個概念所包括的時空擴大到難以理清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諾斯替宗教幾乎等同於所有二元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