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負責的告訴你,大乘佛教只有唯識宗講的透徹,沒唯識宗你就學不明白大乘佛教。我見過的所有人,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沒有法相唯識的基礎,不論學了多少年的大乘佛教,也不論是什麼宗派,全部葫蘆攪茄子,一知半解,而且這種現象達到了100%,由此可見唯識宗的重要性。


謝邀。

數年金剛經,若有所思,想去抓卻又模糊,直到接觸唯識。

漸漸清晰……

師友言:「法相和法性是一對手牽手的好朋友。」

確實!


唯識對我們理解因果業力以及修行如何下手都很有幫助,如果只學性宗,容易執理費事,修行找不到下手處,除非是上上根器聞即悟,否則還是得慢慢薰修。

只是唯識名相較多,分的很細,可以分多輪慢慢學,不著急,先把八識心王的主要性相搞懂,至於心所有法可以慢慢去了解。


有必要,當然有必要,但要記住唯識不是大乘的全部,他是一個方法,認識佛法的一個窗口而已。


附上我做的邏輯,這part比較理論,覺得理論會更好讓人理解很多內容^_^

唯識【2】

主要思想:

1.菩提心(大乘和聲聞區別)

世俗(作為願望出現)

證法性(勝義菩提心)

發菩提心:入大乘數 菩提依止(智、悲)

大悲等流(悲憫心延續)學所依止

2.菩薩行

六度+十度(六度+方便、願、力、智)

慈悲+智慧——以悲導心

3.三性三無性(有+空)

三性(遍計所執、依他起、圓成實性)

三無性(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

4.八識

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自我)+阿賴耶識

五十一種心所

(遍行心所、別境、善心所、煩惱心所)

5.唯識(成唯識論)

不離(自我認識範圍)認識顯現、心所法

自證分——見分、相分

6.種性

生命開展(現行熏種子)

不定種性、無種性(無趣向解脫)、聲聞緣覺種性(趣寂聲聞 回小向大聲聞)、菩薩種性

7.瑜伽止觀

(心+唯識建立)假名安立

8.轉依

持種依(阿賴耶識)迷悟依(真如空性)、所轉依(空性)、所轉舍(我法執+煩惱障+所知障)、所轉得(所顯得+所生得)

9.修證行果

資糧位 加行位 通達位 修道位 究竟位

10.因明

自悟—現量最直接認識,比量為現量服務

悟他—認對方覺悟

因、宗、喻——真唯識量


佛法是減法,教導眾生由複雜化的煩惱慢慢至無所有形清凈化,又稱為凈化。並不是人死超度的凈化,而是無復煩惱,諸漏已盡。唯識的方向是追求有法,剛與佛教違背,佛陀說眾生越追求有我就越顛倒。


謝邀,您的意思是否指唯識學不適合重視邏輯思考的學佛人?

那是因為您覺得唯識學不夠邏輯?

如果是這樣的話,可能您對唯識學有誤解了。

願您安詳自在


萬法唯識,緣無生滅。


有。瑜伽宗在無論是心識的根本秘密的描述上,還是修道次第的指引上,都非常殊勝,建議和中觀一起學。大乘的空有二宗猶如鳥之兩翼,不可偏廢。 大乘破除的執著更多,義理更精神,不讀唯識論典只看經典的話,領會吸收速度會大為延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