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佬我一直都很好奇,章邯殺了養育項羽的項梁,按理說兩人不共戴天才對。可是巨鹿之戰後一向動不動屠城的項羽卻破天荒的優待章邯,司馬欣,董毅三個降將,如果說項羽對章邯手下20萬秦軍有所忌憚不得已厚待章邯他們這也罷了。可是隨後不久坑殺了20萬秦國軍隊,按理說之後章邯就一光桿司令對項羽在沒有利用價值了,可為何還不殺了他?這是我困惑不解的第一點。

楚坑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楚坑遺址參考資料?

baike.baidu.com圖標

只不過是坑了多少的問題。總面積十萬平方米,坑二十萬人肯定是綽綽有餘的。

說是光桿司令是有些誇張了,章邯身邊數百上千人的鐵杆隨從應該是有的。

比如項羽突圍,田橫遠遁,英布、盧綰逃亡都有數百上千人。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吾聞其餘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殺。布軍敗走,渡淮,數止戰,不利,與百餘人走江南。後燕王盧綰反,率其黨數千人降匈奴,往來苦上谷以東。

這是核心部隊,不論主將成敗榮辱皆生死相隨。

正式回答:

在未坑降前是不得不原諒,做政治妥協。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

封三人為王是政治條件。

其實在這一年的拉鋸戰中,項羽已經沒有滅秦的決心了,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當項羽不知道劉邦已經攻下咸陽時,是「不得入」。得知之後才「大怒——擊關——遂入」。當項伯問項羽沒有劉邦「敢」入關嗎?項羽完全沒做辯解,默認不敢入。

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

投降的秦兵依舊懷疑能否「入秦」,甚至認為諸侯會把他們「虜到關東六國」。 而下文中項羽等諸侯的做法也坐實了他們的不自信。

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並且之前項羽和章邯對峙,雙方糧草都不多,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諸侯聯軍運輸糧道路線長,消耗更大,必先支持不住。

事實上坑降的原因之一就是秦兵得知諸侯想把他們帶到關東六國,大概率是去做奴隸。所以許章邯三人為王近乎空頭支票,如果當時真沒有滅秦,回去想怎麼收拾還不容易。

項羽其實是有政治頭腦的,殺義帝也是拖了很久,自認為時機成熟才幹掉。章邯也是這樣,雖然秦兵已經坑殺,項羽與諸侯並沒有足夠的信心滅秦,但來都來了,先試試。殺不殺章邯已經是優先性靠後的事情了。

當項羽與諸侯發現劉邦已經完美滅秦了,主要矛盾就是對付劉邦了。劉邦就是項梁和楚懷王手裡的韓信,獨當一面的將領。

打項羽時,張良是這麼說韓信的:

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滅秦時,楚懷王的將領是這麼說劉邦的:

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秦末漢初,三個楚政權皆立都彭城。而彭城其實幾乎算劉邦的根據地範圍了,劉邦根據地核心豐、沛和大碭山離彭城大約60公里,而項羽老家下相、項縣和江東,分別是120、300、520公里。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台都彭城,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

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韓信於陳,乃以弟交為楚王,都彭城。

同為楚人,在地緣上,彭城人民更親近劉邦,劉邦輕取彭城幾乎毫不費力,跟回家了一樣,很快就放送警惕,和士兵載歌載舞。

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注意這個「貨寶美人」其實是項羽捲走的。

作為項梁系核心人物項羽會和劉邦一起作戰,並且皆為兄弟,也就是項羽認劉邦做哥哥,可以看出劉邦在秦末楚國的地位了。劉邦還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成為彭城地區的實權將領。

而能在軍事能力上看似穩盛劉邦的,只有章邯了!除了劉邦之外,能在關中立足的也只有章邯了。死人是為活人服務的,在政治軍事現實條件下,一個死去的叔叔算什麼?君不聞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兄奪弟妹?

當然,結局並不如項羽所料。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漢王之敗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後乃獨得孝惠,六月,立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櫟陽,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衛。引水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

不足十個月,章邯兵敗自殺。


很多人在看待秦末時期項羽的歷史時期,很喜歡把季布,章邯,還有分封的諸侯王當做項羽的直系下屬。

但實際這些諸侯實際上只是實力不如,並無上下級關係。

我分析的,敵軍投降,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其為前驅,這樣打下敵國就變得更簡單了。

那為什麼,章邯和項羽都願意坑殺這些士卒?我猜是缺糧。與章邯結盟(有條件投降),項羽之所以答應,就是因為缺糧。而章邯反出秦朝,自然也就沒有後方供應的糧草了。合併一處,糧草的壓力就更大了。

當軍隊缺糧,一般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就地徵集(另外一個名字就是搶平民)。而秦國士卒搶自己的國家,是會有兵亂風險,而第二個,這些秦國士兵就是最「恰當」的軍糧。

至於章邯為何損失士卒這麼多,還能就國,這裡解釋一下古代軍隊構成。分有武器的士兵,有甲的甲兵,輔兵,民夫。預估被殺的大部分是輔兵和民夫,而不是章邯的武卒和甲兵。所以,只有幾萬士兵直屬所有權的項羽,當然要乖乖把搶完的秦國,分封給依然有強大實力的三秦王啦!


這四十萬諸侯聯軍的隊伍成分十分複雜,這支隊伍不好帶。項羽是諸侯上將軍,作為一支隊伍的老大,說話要算話。

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史記》

之前說好的立章邯為雍王,就要立為雍王,這個不能改的。

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史記》

之前說好的關中給章邯,項羽也要履行承諾,關中給章邯。

就像劉邦讓韓信參加垓下之戰,答應給韓信楚地,事後就要封韓信楚王,要搞掉他也要先給他承諾的東西,然後再找理由搞掉他。

像公開答應給章邯的承諾,項羽就不能違背,說話不算數,諸侯聯軍也會背叛他。

項羽只能搞點小陰謀,找到機會在新安乘機先搞掉章邯的二十多萬軍隊。

章邯能力還是有的,平定陳勝吳廣起義,打敗項羽叔父項梁,差點就能拯救秦朝。

因此秦地不能全給章邯,於是封司馬欣、董翳為王,分化章邯的地盤,削弱章邯實力。

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

項羽還在關中地區搞破壞,好東西都搶走了,給章邯留下一地雞毛。

這樣章邯對項羽的威脅就大大減小,最後連劉邦都能對章邯拿捏。

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史記》

就連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為王,項羽也不能公然違背,擔心諸侯背叛他,只能搞點小陰謀,封劉邦到巴蜀、漢中之地。

也不只是四十萬諸侯聯軍的成分複雜,項羽的楚軍成分也十分複雜。

四十萬諸侯聯軍是由大諸侯組成的聯盟軍。

楚軍是由楚地的小諸侯組成的聯盟軍。

許多人粗看巨鹿之戰,項羽指揮英布作戰,以為英布是項羽的鐵杆手下。

其實不是,英布跟劉邦一樣,是自己成立隊伍,然後加入項梁成立的楚地聯盟軍。

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史記》

英布歸屬項羽,是因為項羽殺掉宋義後,項羽成為北上救趙楚軍的主帥。

英布作為楚軍諸將之一才歸屬項羽。

換句話說,英布歸屬的不是項羽,歸屬的是楚軍上將軍,誰是楚軍上將軍,誰就能指揮北上救趙楚軍諸將之一的英布,宋義為上將軍時,也是能指揮英布的。

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史記》

就跟巨鹿之戰後,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諸侯才歸屬項羽指揮是一樣的。

巨鹿之戰後,項羽虎軀一震,諸侯聯軍怕項羽的軍隊,才歸屬項羽。

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史記》

英布歸屬項羽,是在項羽殺掉宋義後,項羽虎軀一震,楚軍諸將怕項羽,才歸屬項羽。

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史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