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著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墙上有两个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我觉得很对,所以我不能理解感同身受,我觉得作为一个朋友,只需要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帮助,朋友需要安慰和陪伴的时候给与陪伴就好了,因为我不能感同身受,不能去理解他们的心情,我做不到要把自己融入到他的情绪当中去,所以我把这种关系理解为对朋友另一种方式的同情,甚至连同情都不是,只是责任而已,可是其他人觉得我的思维很奇怪,他们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同样,我也不能理解对方所说的朋友应该要怎么样,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冷血,但是我也觉得我并没有错,没有哪个朋友离不开哪个朋友,我知道我对于朋友的态度很敷衍,但是我真的需要强行将自己扭转成一个感同身受的人吗?


没有,我儿子出生40天离开了,我现阶段无法调整好心情去上班,可是我妈却因此数落我,觉得我懦弱无能不敢面对,甚至威胁我说我不恢复正常生活她就吃不好睡不好


严格的说,没有,甚至别人有没有感受都不一定,因为我们感受不到别人的感受,只能明白自己的感受,有个人眼睛流出眼泪,我们感觉他大概难受或者激动,但是那人究竟是什么感受或者有没有感受,无法知道,再过几亿年无量时间也没法知道


没有朋友,即使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感受也不同,这个世界没有感同身受


有这么一个词叫做……

共情。

怎么解释呢?

就好比舞台上有两个小品演员正在演节目,然后有个地方演砸了,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当乐子看,只有你觉得特别尴尬,演员还没怎么样呢,你脸先红了,那么你的共情能力就特别强…

同样面对家人去世的朋友,别人说理解他有可能是客套话,但你说理解他那是真的理解他…

这也就是感同身受,也许你比他还要强烈,因人而异的…


感同身受

条件:经历相似的事件+相似的感觉

有相似但没有感同身受,每个人想法不同,立场和角度不同,得到的感觉不同,看到的东西不同,所有的不同可以用感同身受来表示嘛

2相似的东西会有范畴,有范畴就会有大小,两个人好做对比,一旦人多了对比不了了,那么范畴 那就不适用了

3如果换个词或许可以,惺惺相惜 差不多吧

可以看到相似的,并且了解相似的范畴,才有感觉,才有可能存在 感同身受

4多数情况下,感同身受不过是一个安慰的话,没多少作用,有用的是在达到一定的成就后或者经历谷底对相似的人的一种肯定。换句话就是,感情往往没有太多的作用,会让人容易受打击或者激进,没有多少的平衡,有作用的是不需要回报的付出感情,直到透支完!!!!所以冷漠和平淡是主格调,同时也很残酷


人类的感受是不相通的。

别人的痛彻心扉,失望透顶,在你看来都是无关痛痒的。

同样的兄弟姐妹,在父母过世时,一起痛哭流涕,但大家流泪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他人?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看见了,感受和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就这么多吧。


不,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即便你经历过,类似大家一起泪目的场面,这句话也是成立的。

举个栗子,毕业了,散伙饭大家泪眼婆娑的告别,其中每一个人流泪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可能你觉得,告别恩师告别母校,很悲伤,他可能是因为要异地恋了。

至少,在悲欢产生的那一瞬间,无人与你感同身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