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真教号称名门正派,门下弟子的道行武功都如此不堪?还是说只有功利熏心的赵门下有这个弊病?同样是名门正派,为什么武当山就可以那么兴盛呢?(张真人的道德修养当然是无可置疑的。)


因为全真教是历史里真实存在的,小说可以改过程,却不能改结局,所以全真必须衰落,襄阳必须被攻克。只能说有一种挂叫历史挂,全真借著历史挂接连出了中神通,中顽童两个高手,随后被历史封号了……


这个问题刚好前不久回答过,简而言之,全真教自己作的……

元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蒙哥汗命阿里不哥在蒙古首都哈拉和林组织「辩经」大会。 大会以「《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的真伪」为题,展开辩论。

蒙哥汗规定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徒一起,和道士们进行辩论。全真道士们认为这实在是荒诞不经,但又迫于蒙哥汗的压力,只得沉默应对,以示不服。   

因此,是论以少林寺主持福裕法师为首的佛教大获全胜,而败者以李志常为首的全真教,则被迫烧毁「伪经」经版,退还佛寺37处。次年,李志常辞世,将掌教位传于张志敬。

蒙哥汗本人「酷信巫觋卜筮之术」,本来对各类宗教皆来者不拒、一视同仁。但只因全真教祖师丘处机曾面见成吉思汗而「一言止杀」,被成吉思汗称为大宗师,所以元朝初年,全真教颇为泛滥,甚至出现强占佛寺的行为。并且全真道士多宣扬「老子化胡」之说,以至于佛道关系十分紧张。据说全真掌教李志常还曾将『太上混元上德皇帝明威化胡成佛经』及『老子八十一化图』,拿到少林寺附近散布,被少林方丈福裕痛斥狂妄。蒙哥汗对此类做法极不认可,组织此次辩论纯粹是为了打击社会上日益膨胀的全真教势力。

尽管遭到蒙哥汗警告,但是全真教依然毫不收敛,佛道两派的矛盾反而日益激化,

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在开平府的大安阁举行「辩经」,主题依旧是 《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的真伪」。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佛道大辩论,佛道双方尽遣精英出席。

佛教方面:以国师那摩为首,另有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外五路僧(畏兀儿僧)、大理国师、少林寺主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300余人参加。

道教方面:全真教掌教张志敬、蛮子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200余人参加辩论。

忽必烈及其手下谋士姚枢、窦默、廉希宪、王盘等200余人负责裁判及公证人。 双方约定各派17人出席辩论,如果道教胜利,则这17名佛教徒要蓄发为道;相反,如果佛教胜利,则这17名道士则要剃发为僧。

然而,全真教依然没有抓住机会。是论,年仅23岁藏僧八思巴大出风头。八思巴不仅精通藏典佛经,还通晓儒学,博闻强识。在辩论中引经据典、口灿莲花、步步紧逼。全真教上下实在难以招架。或「无答」、或「不曾闻得」、或「不敢持论」。只得不停地东拉西扯,以图转移话题。

岂料全真道士们忙中出错,竟引证到了儒学经典《史记》上。结果被八思巴抓住话柄,诘问:「老子化胡」《史记》上有无记载?复问:《道德经》上有无记载?再问:化胡之事老子同代人有无记载?全真教方面全都哑口无言。

于是,忽必烈判定佛教再胜,令使臣脱欢将道士樊志应等17人带到龙光寺削发为僧,焚毁道教「伪经」45部。还令被道教所占237处佛寺,全部归还佛教。

自此后,终元一代,全真教一蹶不振。而少林寺则得益于主持福裕法师辩经获胜,从而得到了元朝官方的重视,有了极大的发展。

因此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大放异彩的全真道士,到了《倚天屠龙记》的时代则再不复闻矣。

全真教遭到了打压,牵连整个道教也陷入了低迷。直到明朝建立后,确切来说是明成祖立国后,学道之风才再度兴盛。

众所周知,明成祖朱棣乃北方藩王窃国,为宣扬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乃屡屡假托北方神明真武大帝显圣,以示天命攸归。因而自成祖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祭祀真武大帝之风极其盛行。

而普遍认为,真武大帝的道场,便是湖北省武当山。


首先 本文只按照金庸小说设定,别跟我扯什么历史上全真教是亲元朝的

说说原因,因为武当派在金庸小说其实也衰退了,但很多人没有发现,

同时,全真教的衰退在于赶上了一个乱世,而且……太有骨气了

全真教 金庸小说里那个 创教到最后衰退,主要的宗旨在于抗胡保汉,拯救黎民百姓

这是全真教贯穿双雕的宗旨

跟著商议进攻宋朝之事。子聪说道,眼下蒙军后方多受汉人骚扰,进军不顺,不如暂且退兵,肃清后方之后进兵,可策万全。忽必烈攻打襄阳失利,也有点灰心,点头称是。问起后方情状,得知主要大患一是全真教,二是丐帮,这两个教帮都忠于大宋,蒙古军南攻,他们不住在蒙军后方斩兵杀将,牵制得很厉害。

北宋道教本只正乙一派,由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统率。自金人侵华,宋室南渡,河北道教新创三派,是为全真、大道、太乙三教,其中全真尤盛,教中道士行侠仗义,救苦恤贫,多行善举是时北方沦于异族,百姓痛苦不堪,眼见朝廷规复无望,黎民往往把全真教视作救星。当时有人撰文称:「中原板荡,南宋孱弱,天下豪杰之士,无所适从……重阳宗师、长春真人,超然万物之表,独以无为之教,化有为之士,靖安东华,以待明主,而为天下式」云云。当其时大河以北,全真教与丐帮的势力有时还胜过官府。蒙古军南侵,后方常受牵制,国师受忽必烈之命予以诛灭,便欲详细知其内情。赵志敬见国师待己亲厚,心下感激,有问必答,于本教势力分布、诸处重镇所在等情,皆举实以告。

杨过听得心中有气,寻思:「全真教向来以护民为本,决不顺服外族。他们口中的清肃真人应是赵志敬没错,怎么做起代掌教来?赵志敬卑鄙下流,投降蒙古人倒不稀奇。」记挂要尽快进古墓去找小龙女,一时也没心思跟赵志敬算帐。

最讨厌全真教的杨过也必须承认 全真教以护民为本,与民族大义更是有骨气

同时,全真教内部的抗敌思想工作做的很到位

  李志常道:「赵师兄这话不对。」赵志敬提高声音,道:「什么不对,要请李师兄指点。」李志常道:「指点是不敢。请问赵师兄,咱们的创教祖师重阳真人是什么人?你我的师父全真七子又是什么人?」赵志敬愕然道:「祖师爷和师父辈宏道护法,乃三清教中的高人。」李志常道:「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爱国忧民,每人出生入死,都是曾和金兵血战过来的。」赵志敬道:「是啊。重阳真人和全真七子名震江湖,武林中谁不钦仰?」

  李志常道:「想我教上代的真人,个个不畏强御,立志要救民于水火之中,全真教便算真的大祸临头,咱们又怕什么了?要知头可断,志不可辱!」这几句话大义凛然,甄志丙和十多名大弟子都耸然动容。  赵志敬冷笑道:「便只李师兄不怕死,旁人都是贪生畏死之徒?祖师爷创业艰难,本教能有今日的规模,祖师爷和七位师长花了多少心血?这时交付下来,咱们如处置不善,将轰轰烈烈的全真教毁于一旦,咱们有何面目见祖师爷于地下?五位师长开关出来之时,又怎生交代?」这番话言之成理,登时有几名道人随声附和。赵志敬又道:「金人是我教的死仇,蒙古灭了金国,正好为我教出了口恶气。当年祖师爷举义不成,气得在活死人墓中隐居不出,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知道金人败军覆国,正不知有多欢喜呢。」  丘处机的另一名弟子王志坦道:「蒙古人灭金之后,倘若与我大宋和好,约为兄弟之邦,咱们自然待以上国之礼,倘若敕封,咱们自可领受。但今日蒙古军大举南下,急攻襄阳,大宋江山危在旦夕,你我都是大宋之民,岂能受敌国敕封?」转头向甄志丙道:「代掌教师兄,你若受了敕封,便是卖国求荣的汉奸,便是本教的千古罪人。我王志坦纵然颈血溅地,也决不能跟你干休。」说到此处,已声色俱厉。

同时,李志常对蒙古使者说的很明白

李志常向阿不花道:「蒙古与大宋已成敌国,我们大宋子民,岂能受蒙古封号?两位请回,他日疆场相见,再与两位周旋。」这几句话说得十分痛快,殿上群道中不少人大声喝采。阿不花白刃当前,竟无惧色,冷笑道:「各位今日轻举妄动,不识好歹,全真教大好基业,眼见毁于一旦,可惜,可惜。」李志常道:「神州河山都已残破难全,我们区区一个教门又何足道?阁下再不快走,难免有人无礼。」

李志常说的很明白,我们是大宋子民,绝不投降蒙古

蒙古人威胁他,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

李志常直接说,国家都没了,我们一个教派没了又算什么?

放到抗日神剧,全真教就是八路那样的,要打倒日本侵略者,保护老百姓的大英雄

相比之下,武当在干些什么?张三丰整天喊著老道一生专杀鞑子,但他为抗元做过多大贡献?文天祥他救不了,一百岁的人还整天想著怎么让武当和少林并驾齐驱

过了数日,已是四月初八。张三丰心想明日是自己的百岁大寿,徒儿们必有一番热闹,虽俞岱岩残废、张翠山失踪,未免美中不足,但一生能享百岁遐龄,也算难得,同时闭关参究的一门「太极功」也已深明精奥,从此武当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异采,当不输于天竺达摩东传的少林派武功。这天清晨,他便开关出来。

王重阳呢?早年带兵和金人数次血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杨过又读一信,其中满是悲愤之语,说道义军兵败覆没,王重阳拚命杀出重围,但部属却伤亡殆尽,信末说要再招兵马,卷土重来。此后每封信说的都是如何失败受挫,金人如何在河北势力日固,王重阳显然已知事不可为,信中全是心灰失望之辞。

可以说全真教是真刀真枪的跟鞑子干过,为这个国家流下过血泪,张三丰有吗?

其实在倚天屠龙记 最符合全真教教义的反而是明教

本教虽发源于波斯,然在中华生根,开枝散叶,已数百年于兹。今鞑子占我中土,本教誓与周旋到底,决不可遵波斯总教无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为主。

  次日清晨,诸路人众向张无忌告别。众人虽均是意气慷慨的豪杰,但想到此后血战四野,不知谁存谁亡,大事纵成,今日蝴蝶谷大会中的群豪只怕活不到一半,不免俱有惜别之意。是时蝴蝶谷前圣火高烧,也不知是谁忽然朗声唱了起来:「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众人齐声相和: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万事为民,不图私我。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那「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歌声,飘扬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个个走到张无忌面前,躬身行礼,昂首而出,再不回顾。张无忌想到如许大好男儿,此后一二十年之中,行将鲜血洒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热泪盈眶。

可以说,当年,王重阳,丘处机等人,也是在如此激昂之中,带领部署为国效力,至于武当派,我只能呵呵了……

但最后,大宋还是完了,全真教,也覆灭了,丐帮,也衰退了……

而战后,武当崛起了,学乖了,张三丰只敢口头上说专杀鞑子,但他和七个徒弟也没见对抗元太热心……

至于少林……

整个一墙头草

  郭襄冷笑道:「少林寺的大和尚官派十足,官腔打得倒好听。请问各位大和尚,做的是大宋皇帝的官呢,还是做蒙古皇帝的官儿?又还是仍做大金皇帝的官儿?

  这时淮水以北,大宋国土均已沦陷,本是金国该管,现下金国亡于蒙古,少林寺所在之地也早归蒙古该管,只蒙古大军连年进攻襄阳不克,忙于调兵遣将,也无余力来理会丛林寺观的事,因此少林寺一如其旧,与前并无不同。那僧人听郭襄讥刺之言厉害,不由得脸上一红,心中也觉对外人下令传谕有些不妥,合什说道:「不知女施主何事光临敝寺,且请放下兵刃,赴山下一苇亭中奉茶说话。」

说白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少林和尚全当缩头乌龟了,所以之前有篇文章说的没错,少林就是踩著全真教的尸骨重新崛起的……

到了倚天,少林的恶心做派一览无遗

万安寺张无忌把少林寺的秃驴们救出来以后,都说好了

空闻大师朗声道:「这次奸人下毒,谁都吃了大亏,本派空性师弟也为鞑子所害,此仇自是非报不可。如何报仇,却须从长计议。」空智大师道:「中原六大派原先与明教为敌,但张教主以德报怨,反而出手相救,双方仇嫌,自是一笔勾销。今后大伙儿同心协力,驱除胡虏。

说好了驱除胡虏,结果后面又要扬刀立威……

到了鹿鼎记,少林和尚直接接受康熙的册封,正儿八经的干起了汉奸的活儿……

而武当,在清朝基本上全乱套了……

该管湖广地面的参太堂香主胡德第点头道:「武当派也差不多。真武观观主云雁道人和师兄云鹤道人失和已久,两人尽是勾心斗角,互相找门下弟子的岔儿。杀吴三桂这等冒险勾当,就怕……就怕……」他没再说下去,但谁都明白,多半云雁、云鹤二人都不愿干。

武当派自己内斗了

到了乾隆时期,更糟糕,三当家做了汉奸,把大当家干掉了,二当家出来做掌门,但武当势微,他这个掌门夹著尾巴做人……

陆菲青于十年前因同门祸变,师兄马真、师弟张召重先后惨死,武当派眼见式微,于是他出来接掌门户,著意整顿。因恐清廷疑忌,索性便出了家,道号无青子,十年来深居简出,朝廷也就没加注目。

而武当真正的辉煌,其实是在明朝 大家都知道,明朝信奉道教,再加上是汉人王朝,所以内部稳定

但武当在明朝依然有劣迹表现,比如任我行讽刺冲虚不会教徒弟,武当没有杰出的传人,愚茶在侠客岛三十年,内力比不过白自在……

因此,为什么全真教会走向衰败?因为他们要保家卫国,所以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像缩头乌龟少林,只图自保,也不像武当,嘴炮放的凶,又赶上一个好时代明朝……


抗元的都衰落了,

天下第一门派全真教,基地失陷,门人散于天下。

天下第一帮会丐帮,潜入地下,沦为二流。

天下第一教明教,四分五裂,人人喊打。

昔日武林至尊大理段氏和桃花岛的传人逃亡西域惶惶不可终日,家里挖好地道随时准备逃命,

在蒙古占据天下的时代,抗元者被各种围剿是很自然的事,而缩头乌龟们自然可以慢慢发育,比如少林就完成了中兴,武当峨眉昆仑都从无到有发展成武林大派,古墓更是俨然幕后大魔王。

真是强的可笑


全真教很衰弱吗?张三丰就是全真教龙门派的了解下,实际上,后来不练丹画符的道士都是全真教。人家只是不干舞枪弄剑这种粗活了。

然而,道教说到底还是小众文化,饭都吃不饱的谁跟你炼精化气,肯定没有佛教接地气,加上理论依据逻辑上不够严谨,在忽必烈主持的御前辩论中输给了喇嘛们,也就越来越非主流了。慢慢就变成一种汉人知识分子群体间流行的养生手段了,在清初浙东文人很好这口,其中有家姓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