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是章魚的樣子,而不是加勒比海里船長那樣


那就不是人類了,而是丿丨|丨|丨|乀類了呀


這是電影《降臨》中的外星人,外形酷似章魚的智能生物。

他們有非常多觸手,形狀也很像章魚。

觸手可以放出墨水般的物質,隨之。

形成一種非線性的語言文字。

電影從文字的假說入手,敘述了文字會影響思維,思維的轉變會讓人超凡的故事。

比如中文和英語,中文以形為主,英語以音為主,你看到中文的「馬」這個字,可以聯想到現實中馬的形態,「魚」「鹿」「牛」這些字同理,是從現實的形而來,可以從文字獲得現實信息,英語則不同,當你看到英文,實際上是發音序列,只包含語音信息,並不包含現實形體,在看到一個新的單詞時,需要詢問,這是什麼意思,而不是像中文,可以通過文字形體猜測意思,但中文也不像英語,可以看文字就會讀,看到新的字時,需要問怎麼讀才行,這就是形和音的區別。

英語記錄信息,會強調準確性,區分較近意思的信息,而中文則強調意思,比如中文的合成詞:小雞,母雞,公雞。英文表達則是:chick,hen,cock。在看到同一個雞窩裡的雞群,兩種不同語言體系的人,認知方式會有很大的差距,則也導致在思維上,兩種語言體系出現了差距。

英語的語法和中文也有很大差別,英語往往把結果和疑問前置,中文則是邏輯順序為主。

電影里描述外星人文字,則是非線性的,主要兩個關鍵點:

1.筆畫連續。

前一個筆畫和後一個筆畫,有一部分是融合在一起的,在考慮句意時,需要把整體考慮到,才能夠寫下來。

2.閉環思維。

文字首尾相連,需要把思維閉環,考慮到前因後果,才能夠把信息整理出來。

這種非線性文字,是思維的記錄,同時也影響著思維,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人,在學習文字的同時,也讓思維被重塑了,形成了全局思維,從而看到了未來。

這是電影的誇大其詞,也是浪漫的假設,不過現實下,語言思維的不同,的確讓不同的人在面對事情時,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中國人較圓滑,英語環境的人較真一些。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章魚成為了人。

他可能會有衰老的皺紋吧。


?????你猜是羅老師那!!!!!


那就tm不是人類了。你們問問題之前能檢查一下自己的語言邏輯嗎?「人類」的定義就包含了「一種靈長類生物」的意思。你這腦癱問題就好比問:如果桂花蜜是槐花釀的,那桂花蜜會變成什麼樣?弱智嗎?

你是不是想問:如果章魚進化成類似於人類的智慧生物,會是什麼樣子?

話都說不清楚就不要來問問題。為什麼我老是被推送到這些腦癱問題?難道我也是腦癱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