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在这里也是适用的。这所谓的权衡利弊和门当户对都是从利益角度考虑的。只有一见钟情,是单纯的爱情。

人性就是这样,想要从婚姻中获取利益,却要给自己找个遮羞布当做借口。于是说,找个比你经济、社会地位的高的对象叫做权衡利弊;找个和你经济、社会地位相当的对象叫做门当户对;只有在遇到经济、身份地位全面落后与你的对象,婚姻遇到了阻力,才会祭出一见钟情的大旗。

我始终认为单纯的爱情是敌不过现实的利益。只有在学生时代,或者是毫无利益纠葛的状态下,才能遇到最纯洁的爱情,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一来毕竟象牙塔里的学生不知道混社会过日子挣钱的辛苦。二来经济相对独立的情况下,你才有底气的去大胆谈爱情。

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结婚不一样。与其说和一个人结婚,还不如说和他全家结婚更合适。结婚面对的不单是你的爱情,还要面对著配偶的一家,面对著配偶的社会关系。如果你不能自由斡旋于其中,你就会觉得婚姻压力很大。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在大学里你喜欢一个异性,你就会和ta表白,所以大胆的去追求ta。但是等毕业了进入社会了,就不会这样,你会选择去相亲。从追求爱情,到选择相亲,就证明了你的爱情观已经变化,已经从一见钟情变成了门当户对,毕竟相亲本身就是一种权衡利弊。

说真的,如果再有谁告诉你、劝你「有情饮水饱」,请你别客气,就大嘴巴削他,这种人不是呆就是坏。等你家真穷的揭不开锅,吃不起肉的时候,你就不会相信你,感情是能胜过一切的。当你看著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都开著私车,住著洋房,你肯定会对当初的爱情产生动摇。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是很难持久的。

如果你只是想得到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一定要一见钟情。如果你想得到一个稳定的家庭,为你以后的社会生活工作提供一个有坚强有力的后盾,那一定要选择利益,至少也要是门当户对。

所以说婚姻本身就是一场权衡利弊。如果你和他门当户对、利益相投,又一见钟情,那这才是最完美的婚姻。退而求其次,拿著一见钟情的借口选择利益。否则请联想荒野求生。。。。


最好还是权衡利弊吧,要不然你一辈子也过得不开心,现在犹豫就说明不是很满意,长痛不如短痛,之后的日子都是柴米油盐的小事,到时候弄的你焦头赖额


最后这个最是狗屁了,一见钟情只适合谈恋爱,不适合结婚。然后就是门当户对很重要,因为看事观点可不可以达成共识很重要,还有,这个门当户对也不单单针对你俩,还有双方家庭,大家庭。所以门当户对很重要。权衡利弊我不理解,不做回答


先门当户对,再权衡利弊,一见钟情,怕是没得用啊


先说结论,一句话,追随内心,不将就。

先把所有的外部客观条件都排除了,什么工作啊,房子啊,存款啊,父母背景啊,都通通滚蛋。问问自己心里是不是爱他,是不是要和他在一起,如果是,义无反顾的结婚。

再说我的反面教材。

和前女友谈了两年,在一起的时候没感觉有什么,后来种种原因没在一起,其中有原因是她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她一直在运动品牌店里做导购,我当时考虑这个工作不稳定,做休时间也和我凑不到一块(她是每周二休息一天,我是周六周日休息),而且工资也不高还很忙,以后有了小孩,想照顾家庭都很难,所以有点动摇。虽然后来又有争取过在一起,但内心不坚定是不是非她不娶,就放手了。再后来遇到现在的老婆,在外企工作,技术岗,人长得一般以下,肯定没有前女友漂亮(前女友是我喜欢的类型)。虽然不是很喜欢,但也不讨厌,相处了一年,也就结婚了。一直到现在,我心里还都放不下前女友,每当想起来,心里都隐隐作痛。晚上做梦,有时候都能梦到她。前段时间,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碰到她和她老公,那时候她都怀孕了,虽然没打招呼,装作若无其事的走了,但是我的心里剧烈的颤动,真的像呼吸困难的那种。现在我的女儿都一岁多了,但是这种心里扎著刺的感觉还是一点都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痛。

前两年,公司的老大想退休了,我就承包了公司,收入也迅速增加。房子,车子都有了,老婆不上班也完全可以负担支出。所以我就想,如果当时遵从内心,不顾所有客观条件和前女友结婚了,现在在家带小孩的也就是前女友了,什么工作不稳定啊,做休时间啊,所有瞻前顾后的顾虑全都是浮云。

过了这么多年,回头想想,真的外部条件都不重要,主要还是你爱不爱。只要你努力,这个客观条件都能改善,家和万事兴,这句话真的是真理。

有人肯定会说我站著说话不腰疼,吃饱了胡思乱想,即使我没有承包业务,我继续做原来的岗位,也许会忙一点,累一点,但是在这个城市,养家还是没问题的。

有时候我就在恨我自己,是不是我就是一个渣男,明明结婚成家了,还想著别人,怎么对的起现在的老婆。

所以,请你慎重考虑,遵从内心。


互相一见钟情,然后因为工作,学业和性格差异相处八年后才结婚!我跟爱人都是很认真很执著的人,八年期间没有劈腿背叛这类龌龊事,都是为了对方会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所以我们值得最好的婚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门当户对吧


理性一点的都会权衡利弊,选择门当户对的,除非一方优秀到可以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庭,不过大多都是平凡的人。


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

以我个人的想法与做法,结婚之前相互至少了解三到五个月左右,这个了解是指精神上和生活习惯上。

我个人选择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先有感情,在谈经济,都符合在谈结婚


经济能力不能比自己差,相爱,对我好。为什么只选其一呢?希望你坚持做自己,特别是未婚时,不要像我们这样最后还是要离婚。花时间去选择另一半非常重要。


一见钟情就是看脸,门当户对就是看钱

权衡利弊就是……东食西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