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装备,技巧,和适合的地点,还有组织


以下附上最全入门指南

可以收藏慢慢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社资料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第一章 装备

一、服装与环境的关系 人体热量散失的四个途径: 对流:风和流水 传导:直接接触 蒸发:水分在皮肤上流失 辐射:长波能量

登山服装的选择必须符合环境的变化,选择服装考虑因素有三 个:风速、湿度、温度。

著衣的目的就在于保暖、保护和使人体感到舒适。人体处在静止 (无风)的环境中,热量散失较少。若有风,流动的空气能不断地将 热量从体表移走,此时热量的散失是相当可观的。这种因风力所引起 的风寒效应,使得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要低。在 0°C以下, 气温越低,风寒效应就越显著,而高度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一般降 低 6°C。

能加速人体热量散失的因素除了风之外还有水份,一般衣物在湿 透之后,其绝缘保温效果大约减少 39%,而水的冷却能力较之空气的 冷却能力高 23 倍,因此假如衣裤湿了,体温会被水份快速冷却,登 山者很快便会感到寒冷难耐,此时如果再加上寒风,尤其是在高山上, 便有造成冻伤的可能性,因此登山者必须意识到服装防风、防水、透 气性的重要性。

4

二、分层穿衣原则 在寒冷环境中,通常采用「三层著衣法」(注意:三层绝不是三

件),分层穿衣原则的「分层」是指贴身内层(排汗层)、保暖层和外 层(保护层)。另:须遵守「热脱、冷穿、湿换」的穿衣技术。 1、贴身内层(贴身衣裤)

内层衣物的主要功能是排汗、维持皮肤表层温度及使人体感觉干 爽舒适。由于里层衣物须贴身才能充分发挥保暖功能,且不应过度摩 擦皮肤。因此在选择时应应选择排汗性较强的内衣但注意贴身程度, 切勿过紧。登山者一般很少穿棉质内衣裤,因为棉料的内衣裤虽然舒 适,但由于吸水性较强且不易干,而湿的内衣裤不利于保暖而且会摩 擦皮肤,使人体感觉不适。

2、保暖层(保温衣物) 中间层服装主要提供保暖功能。选择中间层服装时应注意调节性

与方便性。可选择羊毛(绒)、羽毛、抓绒以及 Primaloft(一种超 柔软拒水性超细纤维即 P 棉)。

保暖层应该包住住人体周围的温暖空气,这层空气越厚,人就会 感觉越温暖。穿数件宽松的薄衣服虽然不如穿一件羊绒大衣保暖,但 可以一层一层地包住暖空气,也方便调节。

保暖层的衣物一般选择毛料的长衣长裤或抓绒衣裤。含毛量较高 的毛衣毛裤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湿了也仍能保暖。登山时所 用的毛衣式样以简单、保暖为主,所以一般选择圆领套头式或高领套 头式。

5

保温填充材料:羽绒衣裤保暖性强,压缩性也强,但会因潮湿而 失去保温效果,所以外层的面料应该能防水、防风、透气。羽绒外套 具有不同的隔间方式,单层隔间是最简易而价廉的缝制方式,不过由 于在线缝处其绝缘厚度等于零,故防寒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双层隔 间的方式则顾及衣服全面的绝缘厚度,保温效果好。观察羽绒衣裤的 质量及隔间方式是选择羽绒衣裤的要点,因为无法直接观察羽毛,只 能用手去感觉,如果感觉较硬,甚至极为粗硬,则表示羽毛多而羽绒 少,质量不好。还可观察起膨胀厚度,膨胀厚度越厚就表示防寒效果 越好,用手掌将蓬松的羽绒衣压扁,看它复原的快慢,也可判断质量 的好坏。选择羽绒衣时袖口最好是粘贴式的,以便于脱戴手套,也可 避免手腕受冷。而拉链为双层的最佳,在寒冷的高山上便于操作。 3、外层(防风衣裤)

外层服装应方便活动、容易穿脱,并提供隔绝冷、热、风、水的 保护功能。防风衣裤的一般材料能防风,但防水性强的常常透气性差, 反之透气性好的则防水性差。而大家熟知的 GORE-TEX 面料不但能防 风防水,而且透气性也好,它能够兼具防水性与透气性的关键在于其 每个微孔的直径只有 0.2 微米,聚集在材料表面上的液态水会形成分 子团,其大小大概是微孔直径的两万倍,因此液态的水份不能通过微 孔而使 GORE-TEX 具有防水性。另一方面,身体蒸发出来的汗液是以 气态的水分子存在,微孔孔径是蒸汽分子的约 700 倍,故蒸汽可以轻 易透过微孔而蒸发于衣服外,因而使 GORE-TEX 具有透气性。而 GORE-TEX 在使用上大多制成薄膜贴附在各种不同的高透气性纤维制

6

品上或夹在这种材料当中,然后再作成睡袋、帐篷、风衣裤、外套等 登山装备。而 GORE-TEX 制品如果被油污等弄脏后其防水性会减弱, 因此要定期清洗保持清洁,洗衣时不能揉搓,更不能在洗衣机里清洗, 一般直接用刷子(软的)轻刷局部较脏的地方。

选择这种面料的防风衣裤时应注意几点: (1)防风衣裤必须够大,能容纳多件保温层服装。 (2)最好有可拆卸的帽子且空间容得下头盔。 (3)长度要超过腰部,最好后面比前面的长一些 (4)双重拉链可以从上下两个方向拉开,这样便于使用安全带

和便于操作,且拉链外部有可粘的保护层。 (5)冲锋裤的侧面要有长拉链,且拉链外部有可粘的保护层 (6)选择吊带裤,可以遮盖身体的大部分,能防止冰雪粒在掉

进内层衣服,所以保暖性强,但换衣和解手时不太方便。 (7)冲锋裤的臀部及膝盖处最好有附加层,因为在山上修路或

休息时这两部位与冰雪面接触最多。

三、山地户外常用服装介绍 1、帽子

根据研究,头部的表面积占整个人体表面积不到 1/10。穿著防 寒服,仅头部露在寒冷环境中且人体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在 15°C时, 人体所产生的热量有 1/3 是从头部散失。在零下 15°C时,有 3/4 的 热量经由头部散失。如果在零下 40°C绝大部分热量从头部散失。所 以头部的保暖防寒,在寒冷的环境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7

登山行军时一般带有帽檐,还配有护耳及护颈的垂折帽子。在更 高海拔及较寒冷的营地帐篷内,睡觉时戴套头露脸的保暖帽,它可以 包住头、颈部,也可以卷起来,若用睡袋蒙住头部,会因呼吸困难导 致睡眠不好。

2、手套 手指是最容易冻伤的部位,因为寒冷时身体四肢末端的血液流量

会减少,导致手指的灵活度减弱,使一般的操作变得困难,所以手套 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很多登山者手指冻伤的原因与自身的保暖措施 和手套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手套按形状可分为并指手套和分指手套,在寒冷的情况下登山行 军时先戴一个较薄的分指手套,再戴一个并指手套。行军时所戴的分 指手套一般是聚酯羊毛料,不仅具有隔离空气的效果,而且易干。而 并指手套的手背部分由防风、防水、透气的材料制成,手掌部分另加 有防滑层,这样可以牢固抓握登山装备。并指手套应盖过冲锋衣的袖 口。

3、袜子 登山行军时,长时间行走后脚会出汗,所以内穿聚酯纤维材料的

袜子,可以有效的排汗,使足部保持干爽。还可穿著 coolmax 面料制 成的毛袜,除了能使脚部保暖,还能避免登山鞋磨脚。不是特殊情况, 应尽量避免穿多层袜子,因为鞋内过紧,会使脚趾不能活动而阻碍血 液循环,这样不但不能保暖,而且脚趾更容易冻伤。

登山前一定要带好备用衣服,袜子、帽子、手套、贴身衣服等,

8

尤其是手套,有时手指的冻伤是因为手套的质量所造成。

4、睡袋 睡袋的保暖原理

睡袋是靠其填充物的蓬松造成一层不流动的空气层,利用这静止 的空气层作成一道防线,来隔开外界的冷空气与人体所产生的热气, 减少体热的散失,而睡袋的保暖效果,主要取决于其绝缘层的厚度。

睡袋的形状 睡袋的型式有好几种,但从机能和保暖上考虑「木乃伊式」是最

优良的睡袋设计方式。这种睡袋由上至下逐渐窄小,头部大概呈半圆 形,沿著整个开口边缘穿有细绳及扣绳器,在寒冷的情况下能收紧而 只露出脸部,暖和时也能打开使用。在睡袋的一侧,有长至末端的双 链,当气温回升或感到闷热时一般打开睡袋的下面,使脚部通风。为 了避免拉链卡到布料中,拉链侧一般设计有止卡布,而且拉链后一般 有管状隔离层,避免散热。

绝缘填充的种类 睡袋的保暖度、重量和价格主要依填料的种类和品质而定。填料

中羽绒最保暖,而且羽绒睡袋蓬松度高、保暖性好、易压缩、不变形、 经久耐用。羽绒的缺点是价高且吸水,羽绒潮湿后不蓬松,失去绝缘 效果,保暖效果大大降低。

绝缘填料的缝法 羽绒睡袋有好几种缝法来固定羽绒,其中斜管状缝法直接把羽绒

的两层布缝在一起,此法简单又便宜,但热气会从针脚散失,不宜使

9

用于登山。而叠瓦法是将一块块合缝如瓦片般交叠缝,盖住针孔,避 免热气从针孔散失,须缝二至三层,错开缝线。

暖和的睡袋可烘干手套、袜子和鞋垫等小物,但千万不能穿著大 件的湿衣物入睡,这样在睡袋内没有流动的热气,就不易暖身体甚至 会失温。

睡袋的选择及保养 睡袋一般标有适用最低温度指数,也就是在所标示的最低温度环

境里仍能感觉舒适。但影响睡袋使用温度的因素很多,故仅供参考, 这种指数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要考虑到帐篷的质量及环境的情况等。 睡袋务必保持干燥,平时应风干,不可暴晒,更不得烘干。凡是羽绒 制品,除非实在有必要,尽量避免清洗,所以睡袋的清洗要特别慎重。 如果只是局部特别脏,尽量只洗局部就可以了,若平时有使用睡袋内 套及睡袋外套的习惯,便只须清洗此二附件,而不必洗睡袋本身了。 5、高山鞋

高山鞋是由内靴和外靴组成,内靴是由特殊保温材料组成。各种 品牌的高山鞋质量上选购时不太好作比较,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选购高 山鞋时要注意的几项问题:

A、应在下午去买鞋。因为人的脚在下午时会略微膨胀,避免买 小。

B、买高山鞋的时候把登山常穿的厚袜子随身带好,试穿时把袜 子穿上,再把鞋带系好,可能的话背上背包行走几分钟,让鞋子内部 的线条符合你的脚型。

10

C、一双和脚的鞋子应该紧紧地保护著脚跟,脚趾应有足够的活 动空间,向前倾时,脚趾不会挤在一块儿。站在一个向下倾斜的坡度 上,最能测知脚趾是否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D、如果鞋太紧,会阻碍血液循环,使双足变冷,增加冻伤的机 会。太紧或太松的鞋都会把脚磨出水疱,所以高山鞋一开始就要试穿 好,这种鞋不象皮鞋一样,穿久了就合脚。高山鞋是否合脚不仅影响 行军的舒适感和速度,而且更影响双脚的安全,尤其是在高山上。

在登山之前记得要修剪脚趾甲。

登山鞋的保养同样重要。尽量避免在碎石坡上经常使用,下山后 应解去鞋带,用干布或软毛刷除去斜面上泥土等附著的杂物,使鞋的 皮面保持干净,用硬毛刷清洗鞋底。若太脏应水洗,但不可暴晒,热 度会损伤皮质、缝线、粘胶等。而湿的登山鞋应塞以纸巾吸收水份, 待干燥后,放在阴凉干燥处。要想使你的高山鞋耐穿而舒适,应该对 鞋子要有感情,悉心保养,爱护使用。

6、雪套 雪套的作用是在登山时防止雪粒等进入高山鞋内从而保持脚部

及内靴的干爽,从雪套与高山鞋的连接形式来分主要有三种,各种雪 套的侧面有拉链及粘布,雪套顶口有各种松紧带。

挂式雪套:最常用、易穿戴,但是雪套与高山鞋的连接不十分牢 固。

套式雪套:比较牢固,但不便于穿脱高山鞋。 联体雪套:直接与高山鞋是联体的,非常牢固,但不经济,易报

11

废。

7、背包 在登山的过程中,背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军时的安全,而装包

的方式则会影响到行军时的舒适感和疲劳程度,所以这里重点介绍背 包的选择及装包的要领。

背包的选择

选择背包时首先要考虑用途,一般的户外活动及攀登高山时所用 的背包要重点考虑背负系统。背包的负重原理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稳定性、重力传递的合理性、贴合性。其中,重力传递的合理性是背 负系统的关键,背包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背负的重量分散于人体的整 个背部,而不是集中于某一部位。

首先要从容积上选择,一般登山使用 60 公升以上的背包,当然 这要根据自己行军时所带的物资而决定。

其次要注意背包的贴合性,背包的调节范围必须符合背长,背包 的款式及舒适程度要亲自试了后再选择。抬头时避免碰到框架或顶端 的口袋,背包所有接触到身体的部分是否有足够的软垫,查看背包的 内架及缝线结实程度。特别要注意肩带的厚度及质量,还有检查是否 有胸带、腰带、肩带等以及它们的调节带,还有提环、冰镐环、冰爪 带及压缩带等功能,拉链也要方便和牢固。

装包前的检查 首先检查个人物品:睡袋、睡垫、路餐、保温杯、定位导航通讯

工具、备用衣物、羽绒衣或冲锋衣;一般容易遗漏有墨镜、防晒霜、

12

唇膏、头灯、小刀、火种、纸、袜子、厚手套、套头帽、手表等。 集体物品:从急救箱、帐篷、雪铲、绳子、套锅、燃料、食品、

雪锥、冰锥、锁具等中已分给自己的物品。

装包的要领

装包时,尽量让重的物品尽量靠近背部,最好集中在背部中间,

这样可以把身体的重心降低,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一般睡袋放在最底层,因为睡袋是到了营地后最好才取用,其次 放坚硬而体积大的,如帐篷等。再放坚硬而体积较小的,如燃料、套 锅等。在刚性物体之间可以采用塑性的物品进行填塞和暖冲。最后放

食品、保暖衣、保温杯等。 当然这只是个参考,具体还要考虑到背包的款式和容积,且必须

充分利用背包的零件及容积,如睡垫、保温杯、较小的帐篷等物品完 全可以挂在背包外的各处。但切记一定要系好,若在行军过程中掉, 不仅浪费体力,更要命的是,较陡的地方会找不回来。

在出发时不管天气有多么好,只要行军时间较长,必须要随身携 带羽绒衣,因为高山的气候变化多端此外物品摆放的方式要注意防 水,所以一般把备换衣物及不能湿的物品用塑料袋或密封袋装好。 四、技术装备的性能及保养

1、绳子 在攀登中攀登者把绳子称之为生命线,所以绳子的选择及保养是

至关重要的,可能直接会影响到攀登者的安全。 (1)用途

13

在攀登者与保护者之间建立一种可靠的远程联接,或为操作者提 供安全的平衡过渡。

(2)分类及适用范围

动力绳:主要用于攀登。 静力绳:主要用于探洞(下降上升)、救援。 辅绳

(3)动力绳性能指标 直径:8-11.5mm,常用的为 10mm 或 10.5mm 抗拉力:22-30KN

弹性系数:6%-8% 注:冲坠系数=坠落距离/有效绳长

(4)静力绳性能指标 直径:8-12mm,常用的为 10mm 或 10.5mm 抗拉力:22-30KN

弹性系数:2%-3%

(5)使用注意事项 应经过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或欧盟标准(CE)的认可。 正确使用、不轻易转借、经常检查、建立使用档案。 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当被落石等利器击中应立即进行检查。 使用时,绝对避免放在锐利的岩角上进行横向切割。 使用时,不准踩、拖或当坐垫,以防岩屑、细沙进入绳子纤维里

14

面,缓慢切割绳子,这种伤害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避免接触油类、酒精、汽油、油漆、油漆溶剂和酸碱性化学药品。 严禁购买旧绳子。

注:研究显示,湿透、结冰的绳子能经受的坠落次数减少,强度也比 干燥时降低 30%左右。

2、铁锁 (1)用途:在保护系统中作刚性连接。 (2)分类及使用范围

丝扣锁:用于相对永久的保护点。

简易锁:用于临时性的保护点。 (3)性能指标

纵向拉力:大于 20KN。 横向拉力:大于 7KN。 开门拉力:大于 7KN。

(4)使用注意事项 保证纵向受力。

丝扣锁在使用过程中要拧紧丝扣并回半圈。

尽量避免坠落,若坠落高度超过 8m 并撞击到硬物,就要报废。 3、扁带(绳套)

(1)用途:在保护系统中作软性连接。 (2)分类及性能指标

机械缝(SLING):抗拉力达 22KN。

15

手工打结(RUNNER):抗拉力随扁带(或圆绳)的性质及打结的 方式不同而改变,很难达到 20KN。

4、安全带 (1)用途:为攀登者和保护者提供一种舒适、安全的固定。 (2)分类及适用范围

可调式:用于登山、攀冰、攀岩等。

主要分: 全身式安全带:多用于飞降等类似的拓展项目。 跨档式安全带:多用于攀登高山,易穿戴。 坐式安全带:用于上述各项活动,是最常用的。 不可调式:用于个人攀岩。

(3)使用注意事项: 分清上下、里外、左右,不可颠倒、扭曲。 选择大小相配,松紧适度。 带子必须反扣回去,反扣的带子长度大于 8 厘米。 穿好后必须进行检查。 攀登过程中不能解开安全带。 装备挂环不能用于任何形式的保护。 尽量不购买二手货。

5、上升器 在单绳技术中解决向上运动问题的器械,而在攀登过程中起到借

力和保护作用。分左式与右式两种,适应不同用手习惯的攀登者。

16

6、下降器(保护器) (1)用途

在保护和下降过程中,通过它与保护绳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减小 操作者所需的握力。

(2)分类及适用范围

「8」字环:最常用的下降器。 ATC:攀登者用最多的下降器。 GRIGRI:可以自锁的下降器。

7、冰镐 (1)用途

是攀登过程中最重要,用途最广的登山装备之一,主要起到借力 攀登和保护作用。

(2)分类及使用范围。 主要分两种:

直把冰镐(长冰镐、行走镐):用于攀登雪山的各人随身技术装 备。

弯把冰镐(短冰镐、技术镐):用于攀冰及登山的修路。 8、冰爪

(1)用途:在攀登冰坡、冰壁和硬雪时起到最直接的保护。 (2)分类及使用范围

普通冰爪:类型很多,没有特别的局部作用。 专用攀冰冰爪:主要是前齿的结构有锯齿的形状,用于直壁攀

17

登。

9、安全帽(头盔) 在攀登过程中避免头部受落石、冰块或上方抛下的装备引起的伤

害,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在较多的坡度上攀登(尤其是看不见上方 攀登者情况下),当听到从上方掉东西的声音时,不能抬头看上方, 这样很容易被掉的物体砸到脸上,此时应做到缩脖子,头部尽量贴近 坡面,直到确认已安全。

第二章 保护技术

一、固定保护点的设置 固定保护点分为天然及人工固定保护点两种。天然固定保护点包

括可供绳索连接的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人工固定保护点包括 各种类型的金属器械,如岩钉、雪锥、冰锥等,这些与绳套和铁锁就 形成了一个固定保护点(图 1)。

绳套的作用是拉长了绳索与固定点的距离,使绳索保持一条直 线,减少固定点的受力及登山者攀登时的绳索摩擦力。绳套一般可以 与天然保护点直接连接。

18

铁锁是保护和攀登中最常用的登山装备,用来连接绳子和保护装 置。在使用时其大头向下且背靠冰、岩壁,以便于绳子扣入(开口朝 外),减少铁锁意外打开的机会。现在很多时候用的「快挂」就是绳 套和铁锁的集合体,使用比较方便,但在使用时也必须注意上述情况。 1.天然固定保护点

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是很好的天然保护点,但在使用前必 须仔细测试其牢固程度和可承受力。如果判断错误,使用了松石、根 浅且小的树木、脆弱的冰柱等作为固定保护点,则会导致保护失效, 还会将树木、岩石、冰块拉下来,造成危险。

2.人工固定保护点 主要是在登山实战中用得很多的是岩钉、雪锥、冰锥、冰钩等,

下面将逐一加以说明。 (1) 岩钉

岩钉是早期登山中常用的固定保护点,岩钉打入岩缝后由于热胀 冷缩使岩缝变大,容易松脱,所以在使用时应仔细检查岩钉是否锈蚀、 岩钉周围岩石是否风化等情况。

在打岩钉时最好能将岩钉整个打人岩缝,且保持岩钉与拉力方向 垂直。经过检查认为牢固可靠,则扣入铁锁,通过绳套构成一个保护 点。不要使铁锁在受力时接触岩石,导致铁锁断裂或者打开;如果岩 钉只有部分打入岩石,但经过检查认为足够牢固可靠,可用双套结将 绳套与岩钉连接(要靠近岩石),构成一个保护点。

19

(2) 雪锥 在冰雪地行走常常需要固定保护点来确保登山者的安全或利用

绳子下降。但是雪中的固定保护点的可靠程度很难测定,这同雪况、 设置方式有著很大关系。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就要求在攀登或下降过 程中对固定保护点进行反复检查。

雪锥形状很多,有 T 型、V 型、管型等。T 型和 V 型宽约一寸,管 型直径也在一寸以上,长度从 45cm 到 1m 不等。在设置时,要求雪锥 与受力方向成 40 度打入。

在雪况非常松软的情况下,通常用一种阻雪板,,一种形状特别 的铝板,上面附著钢丝。阻雪板有很多尺寸,通常尺寸越大,固定能 力越强。在埋设雪板时,角度要与拉力成 40 度角,并在雪里挖一条 沟,让钢丝和受力时成一条直线,防止板被拉出。

(3) 冰锥 冰锥是在冰披上行走和冰壁攀登中非常重要的人工固定保护器

械(图 2)。其内部中空,前端呈十字断面,前半部是带螺纹的钢、铝 或钦合金管,主要用于硬而易碎的冰面。管状冰锥的长度一般有 22cm、 17cm、14cm 和 8cm 几种,其中一种为旋进旋出型,另一种为打进旋 出型。其安置速度快,适合在困难条件下操作。

20

1 冰况

在设置冰锥前有必要了解冰况。冰的质量主要由其形成的年龄、 周围的空气的温度及其整体的冰面状态决定。自然界的冰壁中,冰以 雪冰和水冰两种形式存在。

雪冰:由雪构成的冰称为雪冰。雪首先变成粒雪,经过长时间的 演变逐渐成为蓝冰、绿冰 和墨冰。蓝冰和绿冰是最佳的攀登状态; 墨冰冰硬而脆,在打冰锥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碎裂,因而操作时要缓 慢小心。

由雪和冰、冰和冰构成的层状三明治冰,及球状透明冰构成的风 化冰也属雪冰。在攀登三明治冰时一定要把保护点放置在安全层中, 风化冰由于表面疏松又无法安放保护点,攀登者一定避免在这种冰壁 上攀登。

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水冰是由水或融 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最常见的水冰冰壁是夏季瀑布变为冬 季冰瀑布,属于季节性冰壁,这种冰壁在一天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它不象雪冰那样容易判断。水冰只能形成蓝冰和绿冰,在极低温度下 可能形成墨冰,是理想的冰壁攀登场地,特别在零度左右的温度条件 时。

21

岩表冰和空冰:岩石表面上的薄冰成为岩表冰。攀登这种冰非常 困难且不易设置保护点。冰下面是空洞时称为空冰。空洞是因为冰层 里面的冰融化而致,一般出现在蓝冰和绿冰中。

温度对冰的硬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温度越高冰越软,温度越低冰 就越硬。冰太软时呈半融化状态,强度不够无法设置保护点,冰太硬 时易脆易碎,设置保护点相当困难;同时由于冰锥和冰的热容不一样, 冰锥很容易应为周围的冰融化而与并脱离,因而在操作时使用长一点 的冰锥,并经常检查。

2 区域选择

在打入冰锥时,首先应观察打冰锥的区域是否与周围形成—整 体,如果是单独的一块冰就容易发生脱落而出现危险;其次应判断冰 层的厚度,如在冰锥可及的厚度内是否有岩石,是否会影响其牢固程 度等,在一可疑区旋进时,动作不要太猛,防止损坏冰维。一般情况 下,天然的凹陷处是很好的选择,由于四周的挤压应力,冰锥造成的 断裂线不容易到达表面。如果把冰锥打在突出处会造成冰面严重碎 裂,使冰锥不牢固甚至完全失效。达到一段的终点时,需要做保护点 给另一攀登者做保护,或者挂上顶绳,这时需要两个保护点。两个冰 锥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胶来说相隔距离应大于 70cm,这样才 能减少断裂线从一个冰锥延续到另一个冰锥,影响牢固程度(破碎的 冰面,冰锥间的距离应该更大一些)。

22

3 打冰锥的程序 打冰锥的程序根据冰面的状况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清除冰壁上的一层软雪和碎冰,露出坚硬牢固而平整的冰层。

用冰镐的镐尖凿出一个小孔,用于冰锥前齿和螺纹的固定。凿孔时 动作要轻柔,防止冰层碎裂。

将冰锥在小孔向里旋,方向与受力方向成 100 度角,冰锥顶端的环 指向受力方向(如果冰况坚硬,可以轻敲几下使前齿和螺纹附著冰 层)。

在冰况较软的情况下,可能只用手就可以将冰锥旋进。如果冰况很 硬,用手无法完成,可利用冰镐的镐尖将冰锥旋进。有的冰锥本身就 有旋把,使用时更为方便。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 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将冰锥旋到底,直到冰锥顶端底环牢固、紧密的接触冰面为止。将 铁锁或快挂扣在冰锥的的环上,大头朝下,锁口向外;如果遇到岩石, 冰锥无法完全旋入,在判断冰锥牢固可靠的前提下,可用一个绳套在 冰锥靠近冰面的地方绑起来,再扣上铁锁,这样可防止将冰锥撬出冰 层。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23

冰锥取出后,管心的碎冰一定要清除干净,否则冻上后即无法使用。 如果出现碎冰很难清除,可用硬铁丝捅出碎冰。也可以向里面哈气使 冰融化,或者握住,以手的温度使冰融化。

(4) 冰钩

用钩子做保护点过去一般用于攀岩,而现在也用于攀冰时,冰钩 的制作材料是钢,冰钩的好处是找到可放冰钩的位置时不用破坏冰的 结构。在没有合适地点放冰锥时,冰钩也可当冰锥使用直接锤入冰面。

(5) 冰做保护点

最常见的最冰柱。遇到冰柱时,把绳套在上面绕一圈挂上铁锁即 成为一个保护点。当冰柱较细时,应在旁边用冰锥做一个副保护点。

人造冰洞保护点,是用两个冰锥由一定角度旋进冰面相交形成一 个通道,从这个通道把绳子穿过并将两端绳头打上结保护点就形成 了。要求冰锥旋进冰面内的长度至少 15 厘米,注意通道之间的冰层 一定不能被破坏。

二.保护站的搭建

多个固定点的连接构成了一个保护站,目的是为了将力量均分到 各个固定点增强保护站的稳固性,而固定点之间的连接又有著其规 律。大多数将力量平均分散子数个固定 点的方法需使用带环或其他 绳圈,大致上可分为两类 : 自动均摊法与静力分摊法

24

1.自动均摊法

自动均摊法的目的在子将任何 力量平均分散于所有的固定点上。 在使用两个固定点时将力量平均分 散于两个点,是自动均摊法最简单 的例子。将带环如入固定点的钩 环,然后将两个钢锁之间上部的带

环绕 段弯折成一个绳圈,将此 绳固 与带环下部绳段用钩环扣在一起并 连结登山绳。一定得先将 带环弯折成绳圈后再如入钩环,不能只是将登山绳上的钩环扣 住带环的上部与 下部而已,否则当 一 个固定点失效时 带环 会直接滑出钢锁,使整条绳子脱出。

此种分散力量子两个点的方法在过 去曾被大 量运用 . 因为连结绳子的钩环 会自行往两边滑动,因此当拉力的方向 改变时,它可自动均 撼力道。但这个系 统有几个问题 。目 前的测试数据显示, 当拉力极大时,这个系统会锁死,钢锁 无法在带环上滑动 .从而增加了其中一个固定点失效的可 能 。这个方法也违反了「不可延展原则」;若一个固定点失 效而力道转往另一个固定点时 ,该固定点会承受带环延展时 所带来的额外振动力。从而提高该固定点失效的风险,进而使 得整个确保系统有失去控制的可能。

基于上面这些问题,在调整固定点时自动均摊法并不是最

图 5 自动均摊法

25

佳选择。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个系统了,但他在将力 量平均分散到个别固定点(各个指点或者整体确保固定点系统 的部分环节)时,仍有不小的价值,但要格外注意上面提到的 问题。在调整确保固定点时,目前流行的是静力分摊法。

2 静力分摊法

最简单的一种静力分摊形式是将两 条带环各自连接两个独立的固定点,然后 再用钢锁将两条带环的尾端扣在一起(如 图 6)。如果带环长度正确或者是确保的 方式的目的在于平均分配带环的受力,则 系统可以很不错地将力量平均分散,尽管 实际上它通常无法使拉力平均分散。

图 6 简单静力分摊 为了平均分配力量于三个固定点,将绳环全部扣入三个固 定点(图 7-a)将上部绳环位于固定点的两个部分向下拉,拉

三个固定点的静力分摊

26

到接近绳环的下部(图 7-b)。然后将绳子向可能的拉力方向 拉,把这三个绳段用单结或 8 位元组绑在一起,最后将钢锁扣入 尾端的绳圈(图 7-c)。这两种绳结皆可使用;单结所需绳长 虽然较短,但在承受很大的力量后较难解开。当然绳环也可用 在只有两个固定点的状况下。

上方保护点的要求:

如果要进行 TOP-ROP 攀登或者下降,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 定保护点起作用。但是在固定点和绳套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其安全性 的大小取决于设置的方式。下图的受力分析指明了这一点,如图所示, 两个角度越小,力的大小也相应减小,即对固定点和绳套的拉力也随 之变小。一直到角度为零,两个力减小为总力的一半。但是由于两个 固定点一般不能设在一起或者在一条直线上,同时根据计算,两绳套 之间的夹角小于 60 度,拉力随角度变化的速度非常小,所以一般要 求夹角小于 60 度;有时由于固定保护点的问题,需要利用调整绳套 的长度来控制两绳套之间的夹角,使其保持在 60 度以内。

夹角

各保护点的受力

0

50%

60

58%

90

71%

120

100%

27

三.保护方式

在攀登过程中频繁的出现攀登者之间相互保护通过危险地带的 情况,因而作为一个攀登者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保护。

1.保护者的素质

(1) 熟练过硬的技术,这是做好保护的基础。

(2) 强烈的责任心:作为一名攀登者或保护者必须具有这一条件。 保护者的失误直接威胁到同伴的生命。很多情况下,如果你的同伴发 生了危险,意味著你自己也面临著危险。

2.保护方式的种类

保护方式根据 TOP-rope 和先锋攀登分为两类,在登山实战中还经 常用到一些特殊的保护方式。

(1) 上方保护法:Top-rope 的攀登保护方式我们称为上方保护法,目 前流行很多种,我们采用法式保护法,即通常所说的五步保护法。

注意事项: 1任何时候都有一只手紧握通过下降器的绳子。 2收绳子时,双手要协调配合。 3放绳子时,要匀速缓慢。

28

(2)下方保护法:先锋攀登中采用的保护方式我们称为下方保护法。

1任何时候都有一只手紧握通过下降器的绳子。

2绳子要根据攀登者的需要随时收放,松紧度适中(即不因为太 紧而影响攀登者攀爬,在脱落或滑坠时又不因为太松而造成危险)

3时刻关注攀登者的行为,力求有一定的预见性。 4攀登者脱落时,不要立即收紧绳子,而应给一定的缓冲过程。 5攀登者有可能要出危险时,应及时给于提醒。

3.保护的操作程序

(1) 攀登者与保护著各自做好准备。

(2) 相互检查(即使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老手)

(3) 攀登者向保护者发出「开始」信号。

(4) 保护者向攀登者发出「准备好」信号。

(5) 开始攀登、保护。

(6) 如果是冰壁、岩壁攀登,攀登者到顶后发出「下降」信号。 (7) 保护者先收紧绳子,然后慢慢匀速放绳。

29

第三章 冰坡行走

对于登山中遇到的冰坡需要进行冰坡的行走和攀登,攀登者必须 根据不同的地形熟练地运用各种相应的技术,如不同的坡度的冰爪技 术、冰镐技术、器械操作技术等,这些是保障我们攀登安全的基本技 术。

首先要对不同的坡度有个认识和定义: 缓坡(gentle)

中等坡度(moderate)

陡坡(steep)

非常陡峭(extremely steep)

直壁(vertical)

仰角(overhanging)

对于冰坡行走而言,通常在坡度 60 度以下,大于 60 度就要用到

冰壁的攀登技术,这在下一章将具体阐述。不同的坡度有相应的行走 技术,以上的定义是为了说明方便,但坡度不是绝对的,在冰坡行走 或者攀登中,要根据不同的个人体能情况、装备、冰雪状况、安全度 来灵活选择合适的攀登方式。

1.1 冰爪技术 1.1.1 冰爪概述

登山过程中遭遇到冰坡或者冰壁时,可以通过砍劈台阶的方式行

坡度小于 30 度 坡度在 30-45 度之间 坡度在 45-60 度之间

坡度在60-80度之间 坡度在 80-90 度之间 90 度以上

30

进,但是相当的费力,遇到垂直冰壁则异常的困难,这时冰爪的作用 就相当的重要了。(当然遇到意外情况,如冰爪损坏或未带冰爪的情 况下,砍劈台阶技术也是很有必要掌握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

登山过程中用到的一般是 12 齿的冰爪(特殊情况下有 11 齿的),根 据设计的不同冰爪分很多种,有绑式的、卡扣式的、混合式的;有双 前齿的、单前齿的;有固定式的、可调式的;有平齿的、有立齿的; 根据不同的冰况前爪的弯曲程度也不一样。

冰爪的齿间务必要锋利,尤其对于硬冰。每次攀登前一定要检查 冰爪的锋利程度,并进行打磨。记住:锋利的冰爪是最好的冰爪,只 需要身体的自重就可以将冰爪牢牢的固定在冰上。

1.1.2 冰爪技术

冰坡行走根据坡度、冰况、技巧熟练程度主要用到两种基本的技 术,他们是法式技术和德式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点,但作为一个优 秀的攀登者必须同时熟练掌握著两种技术,在变化多端的高山环境中 灵活运用。

(1) 法式技术(全齿技术)

法式技术是攀登不同坡度的冰坡和硬雪坡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 法。法式技术又称全齿技术,顾名思义在攀登中要求冰爪除前齿外其 余 10 个直立齿完全接触冰面支撑体重,这种技术适用于在缓坡上行 走。法式技术进行时大腿受力,是一种精致而省力的方法,熟练地掌 握可以极大的节省攀登中的体力消耗。法式技术尤其适合于低坡度冰

31

坡的攀登,对陡坡或非常陡峭的冰坡就可能比较吃力,应相应采用德 式技术或混合式。

1)正常行走

在很缓和的坡或平地上行走与徒步走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双脚要 离开一定的距离,以免冰爪「打架」(相绊)或者钩到冰爪带、雪套、 裤管,造成摔倒甚至滑坠。十个直立齿平稳的刺入冰面,冰镐采用杖 式握法(在冰镐技术中将讲到)。

2)「八」字步

随著坡度增大(15°~30°),用全齿技术行走时,踝关节受力就 会随之增大。此时,就要将脚尖向外微微撇开,形成「八」字,减轻 脚踝负担。

3)「之」字型攀登

当坡度呈中等坡度或更陡的情况下(60 度左右),使用八字步会 很吃力,脚踝负荷大而且感觉不舒服,更重要的是,重心很难控制, 加上负重、大风等情况出现是,就很容易出现滑坠现象。由于冰坡的 宽度和行进方向的限制,在攀登过程中经常需要转换方向,这时可采 用「之」字形的步法在坡面上斜切上升。上升时冰爪仍要求 10 个直 立齿平稳的刺入冰面,身体重心垂直置于冰爪上,内侧脚(靠近山坡 的脚)朝向前进方向,外侧脚与内侧脚呈八字。行进时,内侧手以杖 式握镐。攀登者从平衡姿势开始,将冰镐向前上方伸出一臂距离扎入 冰面,外侧脚跨过内侧脚在斜上方以全脚掌著地,进入不平衡姿势, 接著内侧脚跟上一步恢复平衡姿势。这样两步一镐轮换进行,使攀登

32

者稳定舒适地上攀。 4)换向

由于冰坡的宽度和行进方向的限制,在攀登过程中经常需要转 向。转向时,冰镐需要换手,身体需要转向,脚步前进性的惯性动作 将改变,攀登的节奏也被打断。这时,除了在转向时应注意动作的准 确平稳和身体的平衡外,优秀的攀登者通常也借此机会调整呼吸,观 察路线,调整身体的状态来适应新的前进方向。

转向时,从一个平衡姿势开始,将冰镐交给外侧手,扎入你的正 前方,外侧脚向前踏出至与内侧脚同高,双手握镐,转身面向斜面, 随之内侧脚原地转向,脚尖朝斜前方;此时,攀登者身体面向坡面, 双脚呈八字。然后将原来的外侧脚迈向新前进的方向,此时的内侧手 握镐,重新恢复平衡姿势。

法式技术讲究平衡感和节奏,以及熟练的冰镐冰爪的使用。这需 要初学者反复的练习来熟练这种技术,找到自己的节奏。高山环境是 复杂多变的,地形变化多端,攀登者需要熟悉各种技术,在攀登中灵 活运用,使攀登不受阻碍。

(2) 德式技术(前齿技术)

随著人类攀登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更难、更陡山峰的攀登欲望不 断地增加,全齿技术和老式的 10 齿冰爪已无法继续满足人们的攀登 需求。1932 年,Laurent Grivel 发明了 12 齿冰爪,即在原来的冰爪 上增加了 2 个锋利的前齿,这一突破立即得到了德国和奥地利攀登者 的追捧,前齿技术也由此诞生。

33

前齿技术是使用冰爪前面两个齿及其下方的两个小齿顺著其延 伸方向平稳、垂直踢入冰面支持体重的方法。前齿技术适用于 40 度 (中等坡度)以上硬雪或冰面,更是垂直攀登的基本技术。和全齿技 术一样,前齿技术要求将身体重量都落在冰爪上,并且讲究效率,无 意义的冰镐冰爪的挥击和晃动都将过分的消耗体力。

注意点:

1 除非非常坚硬的冰面,通常平稳的前齿踢入足以进入冰面,

大力和反复的动作不但费力而且会破坏冰面。

2 前齿一旦踢入冰面,应避免脚部上下左右晃动,以免破坏踢

入点。

3 踢入时前齿必须水平垂直的踢入冰面,不要外八字,单齿著

力将无法站稳,而且以破坏踢入点冰面。

4 前齿技术除了两个前齿外,也用到了第一对直立齿,四齿形

成可以支撑的平面,因而在踢入时应将脚跟放低放平(普通情况是脚

34

跟过高,入冰时未沿前齿延伸方向,比较困难;而且直立齿离开冰面, 双齿支撑不稳定,而且容易破坏支撑部位的冰层;小腿也容易疲劳), 通常应该是钩脚尖踢冰动作。可以在冰壁下反复练习体会这种踢冰支 撑动作。

5 陡坡过渡到一个缓坡时,人更容易抬高脚跟,放松注意力,加 快速度。这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因为此时冰爪极易从冰中滑松。

(3)混合技术 顾名思义,混合技术是将前齿技术和全齿技术结合起来,即一只

脚用前齿技术,另一只脚用全齿技术与前一只脚成八字,行进一段时 间后进行交换的攀登技术。全齿技术虽然很省力,但是无法运用于较 陡的坡面,而前齿技术而前齿技术在攀登中有很容易造成疲劳,所以 攀登者们总结出混合技术,适用于中等坡度的冰坡,两脚交替使用前 齿和全齿技术,可以延缓腿部肌肉疲劳,优点显著。

2018 年格拉丹东攀登

(4)下行技术

下行技术只有一种,那就是全齿技术。缓坡下降时,面向山下前 行,稍微屈膝,法式技术十直立齿平稳有力的刺入冰面,两脚分开一 定的距离(一般与肩同宽)以防打架。

35

坡度变大时,膝盖弯曲程度增大,身体重量落于脚上,使冰爪平 稳有力的刺入冰面,大腿肌肉承担大部分的体重。坡度越陡,身体重 心越低,冰镐的握法也可以改为「下劈式」。握住冰镐的镐头。

如果坡度继续增大,使用技术的难度也继续增大,在很多时候往 往使用混合式或德式技术会舒服很多。

当坡度继续增加时,便建立保护站采用绳索下降技术。能不使用 倒攀就不使用倒攀。

注意下攀时,上身需要随坡度的增加而适当倾斜,以维持身体平 衡。当冰镐落在身后时,将镐柄压向冰面向外推以松开镐尖,取出冰 镐,再次下劈。

全齿技术、前齿技术、混合式技术的综合比较

技术种类

受力部位

适用坡度

适用冰况

全齿技 术

(法式)

正常行走

大腿受力

0-15°

硬雪、软冰

八字步

15-30°

三、九点式

大、小腿平均 受力

30-60°

前齿技术(德式)

小腿受力

≧60°

硬冰、直壁

混合式技术

大、小腿轮流 受力

30-60°

任何冰况

36

1.2 冰镐的使用 1.2.1 冰镐简介

冰镐是最重要、用途最广的登山装备之一。冰镐在攀登中是人体 肢体的延伸,在雪线以下,冰镐可以作为上下山的手杖;在冰雪坡行 走中,冰镐可以维持攀登者的平衡,甚至作为攀登的保护点;在冰壁、 混合地形中,经过技术改进的冰镐可以作为我们攀登的支点。

根据冰镐不同的用途,冰镐的设计也形式各异。长冰镐适合于缓 坡度地形的行走(60cm-90cm);攀登陡坡时更短的冰镐相对合适一些; 对于攀冰,则需要特殊设计的冰镐,如镐柄弯曲、镐尖更锋利,配重 更利于挥动入冰(60cm 以下)。冰镐分为镐头和镐柄两部分,长冰镐 一般为直镐柄,镐头由镐尖和镐铲组成,短冰镐可以直把也可以是弯 把,视用途而定,用于冰攀的短冰镐一般成对出现,镐头分为两种, 一种由镐尖和镐铲组成,一种由镐尖和镐锤组成,镐尖还可以分为很 多种,适用于冰攀中不同用途。

如下图所示,冰镐的镐头由镐尖和镐铲(或镐锤)组成,镐头上 的孔用于通过腕带(或胸带)连接攀登者和冰镐。

镐铲

镐尖(鹤嘴)

腕带

镐柄

37

尖尾钉

(1) 冰镐的镐尖: 登山中用常用的长冰镐的镐尖一般是向下弯曲,在挥动冰镐或自

我制动时容易进入冰面,不易脱出;冰攀中一般使用无弯曲和反向弯 曲的镐尖,有利于陡峭地形中冰镐镐尖在冰面的进入,并且容易取出。 镐尖越薄,尖端越锋利,越容易进入冰面而少破坏冰层,但是镐尖强 度就相应降低,容易损坏。镐尖根据强度分为 Technical、Basic 两 种,在一些镐尖上以 T、B 标出。T 型镐尖强度很大,适合于冰攀、 混合地形的攀登;B 型镐尖由于经过打磨,强度变小,只适合于冰壁 攀登。还有一种是管状镐尖,在坚冰情况下使用,可以减少对冰层的 破坏,容易打入和取出。冰镐的铲头-Adze:

不同类型的镐头

(2) 冰镐的铲头: 一般用于冰雪地形中的砍劈台阶,在保护点设置时(冰雪锥)去

除表面的松雪和腐冰。 (3) 冰镐的镐柄:

镐柄材料一般为金属、纤维等,登山用长短冰镐一般为直把,将 冰镐插入冰雪中可以作为攀登的固定保护点;冰攀中为了适应特殊地 形,如鼓包、俯角、屋檐地形时冰镐的挥动和砍入,设计出很多不同

弯曲形状的镐柄。镐柄的柄尖在行走中插入冰雪坡或碎石坡上,可以

38

借此维持身体的平衡。但必须经常保持镐尖的锋利。 (4) 冰镐的腕带:

在行进或攀登中,如果冰镐遗失,攀登者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安 全和攀登的工具,严重的会导致攀登的失败或出现危险。腕带的出现 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登山中还通过胸带将冰镐和身体连结在一起,有 利于攀登过程中改变行进方向时冰镐的换手。在攀冰中,由于人的抓 握力是有限的,手掌、小臂很容易疲劳而抓不住冰镐,腕带很多时候 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休息手掌与小臂,甚至很多时候,通过腕带和 安全带的连接实现全身的休息(用于先锋攀登中保护点的设置,但是 因为稳定性差,不提倡)

1.2.2 冰镐的携带

携带冰镐的头条要诀就是细心。要牢牢记住锋利的镐尖、斧刃极 易对你和队友造成伤害。假若冰镐不在手中,千万注意不可让它滑下 雪坡或悬崖。在行进途中,如果不使用冰镐,最安全的办法是把它插 在登山包的镐套环上,收紧拉链。为了保护冰镐和攀登者,一般情况 都应该在镐尖、横口斧与镐尾上加上保护套。雪坡行走时,如果需要 两只手暂时空出来,可将镐向下呈对角线形斜插到背与背包之间,镐 尾向下,镐尖在两肩背带上固定好,和脖子保持距离。冰镐要容易插 进,也容易抽出。卸下背包前先把镐抽出来。镐上尖利部位最好用皮 套保护。

39

1.2.3 行走时的握镐方法

较缓雪坡行走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雪面状况选择握镐方 法。大致有两种方式:

(1)自我制动式握镐:大拇指握在横口斧下,手掌与其余的指 握在镐尖上,靠近镐柄。攀登时横口斧向下。

(2)自救式握镐:手掌握住横口斧,大拇指与食指握到镐尖下。 攀登时镐尖向下。

自我制动的握镐方式好处在于:滑倒时,你可以很快将镐插入雪 中制动。但一般情况下,人滑倒的可能不大,这样握镐却让每次拉镐 的压力都集中在虎口,时间一久虎口就会磨痛,从而影响安全。甚至 在自救时,因为手疼不能及时行动。自救式握法就舒服得多,因为拉 镐的压力分散在较宽的横口斧上,整个手掌均匀受力,当然轻松许多。 但在滑倒时,手要迅速变到自我制动式阻止身体下滑。(这种技术在 自我制动中应勤加练习。)

1.2.4 攀登时的握镐

(1)腰刺式:冰坡比较陡但并不太长时,只需几步前踢即可攀

40

上时,采用腰刺式。用自救方式握住冰镐横口,将镐尖砸入腰侧附近 的冰中,帮助平衡。这种姿势可以使人与冰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受力 点在脚上,从而正确使用前齿技术。

腰刺式

(2)肩刺式:当冰壁过于陡峭,冰镐固定在腰部比较困难时, 应采用肩刺式。此时,手以自我制动方式握住镐头,将镐尖扎入肩上 方的冰中。肩刺式适用于硬雪或较软的冰。

肩刺式

(3)劈入式:当坡度更大、冰更坚硬时,应采用劈入式。首先 一脚在上、一脚在下的方式站稳,然后手握冰镐柄的尾部挥动冰镐并 利用惯性将冰镐劈人冰中,在不引起脚跟过高的情况下,劈入点越高 越好。冰镐固定住后借冰镐保持身体平衡,脚用前踢法向上攀,冰镐 此时在头顶上方,随著身体的上升,手在把上越握越高,当上升到足 够高度时,在冰镐横刃处换手用握镐柄的手握住镐头,呈腰刺式。当 腰部上到镐尖时冉将镐拔出,重新向上劈,方法同上。

41

劈入式

(4)冰镐牵引法:攀最陡最硬的冰壁时,必须使用冰镐牵引法。 是最常用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

使用方法是:手握在靠近镐把尾部的地方,将镐劈入高处的冰中, 然后脚用前踢法上升。在特别硬的冰和特别陡的披上,用两个冰镐就 很有必要了,否则在砸冰镐时将难以保持身体平衡。双镐攀冰能保证 攀登者随时都有三个平衡点:两个冰爪和一个冰镐。这种状态能保证 足够的安全,假如一个平衡点末掌握好,另两个还可以支持,接著第 三点马上就能得到固定。重量大部分集中在腿上,但双手也承担一部 分,同时保证平衡,双镐攀登时可双手使用同样方法或不同方法。例 如,可双手使用低把式;或一手用高把式,一手用牵引式。

牵引式

42

1.3 器械攀登技术(过结点)

在攀登比较危险地地段时,如冰坡、陡雪坡、雪檐、悬崖等地形, 结组的方式不是很安全,可以采用交替保护和固定绳索攀登两种方式 进行攀登。对于大的组伍、对内新组员比例较大或者山峰较高需要来 回运输的情况,采用固定绳索攀登是比较合适、快捷而安全的方法。

固定绳索时固定点的设置,在保护点设置一章有具体的描述。路 线绳上下必须通过八字结或双套结固定在牢固的固定保护点上,不能 太紧,太紧的话影响利用绳索下降。两固定点的距离根据路线的坡度 和危险程度而调整,坡度越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将两个固定点的距离设 的近一些。每两个相邻的固定点之间的路线绳应该和其他路线绳独 立。务必将冰雪地的保护点掩盖好,对于冰锥、雪锥和岩锥以及天然 保护点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程度。

(1)固定路绳的上攀 沿绳索上升时,一般使用上升器。上升器是一种只能沿绳向前推

进的装备,在受力时,可以咬合绳子而对攀登者形成制动。在实际的 攀登中,我们使用牛尾、扁带或最新出现的菊绳。连接上升器的牛尾、 扁带或菊绳的这一端不能太长,太长时如果出现滑坠,你将无法抓到 上升器;也不能太短,太短的话每次上推的效率就很低。合适的长度 是,你抓住上升器上推时,手臂无法完全伸直。另一条连接小铁锁的 扁带长度与上升器扁带相似,这条扁带在攀登过程中的作用很大,通 常是一个很好的连接身体和固定点、身体和路线绳的保护装置。在上

攀时,将上升器扣在路线绳上,同时将小铁锁也扣在绳上或者将上升

43

器的把和路线绳扣在一起,作用有两个: 1防止在攀登过程中,上升器出现意外,绳子从中滑出,而出现

无保护滑坠。扣上铁锁后,最多滑坠至下一个固定保护点。 2在过结换绳时,利用小铁锁进行保护的交换,做到在任何时候

都有一个保护存在。

在利用上升器向上攀登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1由于在攀登过程中,利用的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固定保护点,这

些保护点会随著时间的推移,温度的变化或者使用的频率而出现强度 上的改变,为了安全起见,在攀登过程中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攀登, 上升器和路线绳只是出现意外情况下(如滑坠)给予使用者以制动。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坡度很陡、固定点足够牢固,可以短时间内利 用上升器的力量上升。

2在上升器靠近绳结(固定点)时,不要将上升器推至太靠近绳 结,如果这时上升器受力,脱开将非常困难。

3在过结时必须先站稳脚跟,保持平衡,过结时,先将小铁锁扣 在上面一段绳子上,再换上升器。

4必须能熟练的单手操作上升器,特别是带大的羽绒手套的操作。

5在同一段绳子(即相邻的两个固定点之间)上只能有一名攀登 者。

(2)固定绳索攀登的下攀(过结点下降) 在固定路线绳且坡度较陡的地段,需利用下降装置下降。下降装

置有很多种,如八字环、ATC、义大利半扣等。在登山过程中,因为

44

低温路线比较硬,同时绳子会有冰雪附著,ATC 使用不方便,一般使 用八字环;义大利半扣主要用于八字环遗失的情况或者一些先锋攀的 过程中,也比较重要。

使用八字环有一些诀窍,一般情况下将大头扣在铁锁中,如下图 操作,装绳和卸绳都如图所示,可以防止由于手上戴大手套或操作失 误而引起的八字环的遗失。

制动端

在下降时,每一步必须走稳,注意向下观察,下降动作平稳,防 止对保护点造成很大的冲击。在使用义大利半扣下降时,注意制动端 远离忒锁的开门处,防止制动端从铁索脱出,造成危险。如果路绳的 下端没有固定,则必须在末端打一个结,以防止下降者在末端脱出绳 子出现危险。同时也可以由下方的组友攥绳子的制动端来实现对下降 失控组员的制动。

如果路绳很陡,很多时候可以采用下降装置与抓结结合下降,万 一出现意外,抓结也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在不是很陡的情况下的固 定绳索攀登,可以在使用下降装置的同时,将牛尾的小铁锁扣在绳上,

卸绳的时候 先将小环从 主锁中取 出,挂入大 环,抽绳即 可。

将大环从主锁中 取下再把小环挂 入即可。注意制 动端的位置方 向!

45

主要用于过结点。在过结点时,先将下降转移到下一根绳子,再将铁 锁扣在下一根绳子上,防止再换下降器时身体失去平衡而出现滑坠。 如果路线比较平缓的时候,使用下降器就显得比较繁琐。这时可利用 牛尾的小铁锁扣在绳子上,用大拇指将绳子和铁锁扣在一起,沿绳下 降。在过结时,将下一段路线绳扣入铁锁,然后取出上一段路绳。在 下降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停止并空出双手操作,则可以采用绳子绕腿 的方法,在开始下降解开绕腿的绳子时必须注意,手抓住靠近下降器 制动端不能松开。

注意点: 1.每次使用固定绳索时,必须对固定点进行检查,在攀登过程中

尽量少借用绳子的力量。 2.使用非本组的,以前的路线绳时应比较慎重,因为你对这条绳

子的固定点和绳子本身不了解,时间、温度、外伤都会对固定绳子的 强度造成影响。

3.在攀登过程遵循至少有一个保护存在的原则。

1.4 结组行进

结伴登山时,在路过冰裂缝等危险路段时,为了防止单个队友掉 入冰裂缝救援困难,一般进行结组行进。结组行进有多人结组和双人 结组。

多人结组多用于商业攀登等队伍人数较多,队员素质相差较大的 攀登中。两端的两名队员打八字结将自己连接在绳子上,中间其他队

46

员使用蝴蝶结(有时候直接用主锁挂上)连接,两名队员之间距离在 7~10 米。多余的绳子由两端队员收好带在身上,方便救援使用。

2018 年格拉丹东多人结组行进 多人结组路过冰裂缝时,当有人跨越冰裂缝时,其他人在给够跨 越冰裂缝所需要的绳子后,采用制动姿势,随时准备制动。当这一切

准备妥当后,迅速通过冰裂缝。下一名队员仍如此操作,依次通过。

在发现冰裂缝时,应尽量远离绕行。实在无法绕行或绕行太远, 才跨过冰裂缝。靠近和通过冰裂缝时,结组绳要始终保持紧张状态, 手上不得有任何多余的绳子。行进的方向与冰裂缝垂直。多人结组通 过裂缝区较多较密集的地区时,可在冰裂缝之间沿冰裂缝平行的方向 行进。

47

双人结组还要考虑盘绳和绳距。两人之间的绳距为 9~15 米,剩余 两边两人各留一半,盘绳后斜跨在肩上,方便救援时使用。

48

1.5 滑坠制动技术

登山是一种存在危险的运动,人们在学习攀登的同时必须学会在 出现未显示的自救和救护。在攀登过程中,滑坠是影响攀登之生命安 全的常见现象,因而应付滑坠的滑坠制动技术是我们在攀登前必须学 习并熟练掌握的。当然,滑坠制动只是在我们出现滑坠时的补救措施, 它不是一种可靠的求生技术,只是迫不得已时的最后战术,不能将此 技术的重要性过分夸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掌握冰雪坡的行走和保 护技术,做到不出现摔倒滑坠。

滑坠制动技术的关键在于快,在滑到的第一时间,身体下滑未启 动时果断、有力做出制动的有效技术动作,才能实现最大可能的制动。 故其要点为:快、准、狠。但是滑坠的成功与否除了手反应快慢影响 外,还受冰雪面坡度、硬度以及滑坠者姿势的影响,有时候连最熟练 的制动动作都不能实现制动。冰上的制动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在通过 一定坡度的冰坡是,应架设固定路线绳或交替保护,一般不结组。但 是如果出现滑坠,不要放弃!尽可能做一些合理的定做来减缓速度以 增大生还的可能!

我们建议在进行冰雪坡行走时以自我制动式抓握冰镐,这样在出 现危险时,可以很快做出制动。攀登者滑坠的姿势可能有四种:头上 脚下面朝雪面、头上脚下背朝雪面、头下脚上面朝雪面、头下脚上背 朝雪面。

49

1.5.1 头上脚下面朝雪面

这是理想的制动姿势,只须一手以自我制动式稳住冰镐镐头,套 冰镐腕套的手抓住镐把,镐尖利用身体的重量用力压入冰雪中,冰镐 铲头靠近肩窝处(镐头超出肩部),双腿打直打开,膝盖顶住冰雪面, 直到停止,制动过程中双脚翘起防止插入雪面造成翻滚。对于其他姿 势,原则上均需将身体调整成头上脚下面朝冰雪面的姿势。

1.5.2 头上脚下背朝冰雪面的姿势:

(1) 一手紧握冰镐镐头,拇指扣在镐铲下方,其余四指放在镐尖 上:另一手握在镐把处,冰镐斜放胸前。

(2) 双手大臂夹紧,紧靠身体两侧,将镐头置于肩窝处,握镐把 的手置于腰部,双腿微张,翘起离开雪面。

(3) 扭腰,朝握镐手的方向翻身,将镐尖扎入雪中。

(4) 抓镐把手用力提起,将全身的重量集中在肩部、胸部和膝关 节处。

(5) 两脚挺直,分开,脚尖翘起离开雪面,紧握冰镐,直到滑动 停止为止。

50

(6) 停止后,将冰抓踢人雪中,冰镐支撑站起,开始攀登。

若制动不成功,必须继续做制动操作,此时已是头上脚下面朝冰 雪面的姿势,然后再重复头上脚下面朝冰雪面的制动动作,直至制动 成功为止。

1.5.3 头下脚上面对冰面

头上脚下面对冰雪面的情况制动比较困难,你必须将调整到头上 脚下面朝雪面的姿势。如果你正处于此中艰难处境中,不用紧张,将 抓镐头的手前伸,将镐尖用力扎入雪中,并用肩部和胸部用力压住冰 镐,以镐尖作为身体旋转的轴心,努力摆动双腿,膝关节弯曲,双脚 抬起,这样更有助于使双腿调整到向下的方向。

高山班冰雪技术教练孙涛

1.5.4 头下脚上背对冰雪面

将冰镐横过身体,将冰镐镐尖用力扎入雪中,努力将你的胸部贴 近冰镐,使身体翻转压住冰镐,变成头下脚上面对冰面的姿势,然后 接下来的制动就是头下脚上面对冰面的制动了。

51

松雪时的滑坠制动

在松雪上,冰镐难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支撑点,所以上面的制动技 术也许并不实用,这是要求将手脚尽可能的打开,利用肘部、膝部压 入雪中制动。 其实,要想以头下脚上背对冰雪面的姿势制动住的是几乎不可能的, 我们要做的便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冰坡行走技术,避免滑坠风险的发 生。

1.6 保护站设置技术 1.6.1 保护站设置原则

保护点的设置需要遵循三大原则:独立、均衡、备份。

独立:指每个保护点的设置要相对独立,能够单独受力。简单说, 就是每个保护点不在同一个位置(同一根杆子或物体),否则此保护 点出了问题,另一个保护点也会失效。

均衡:指保护系统受力后,每个点都应保持受力状态,这样才能 平均分配总重力。所以,在选择保护点时要考虑每个点的位置以及所 携带的扁带数量和长度是否匹配。当保护点设置完成后,如果因扁带 长短不一而受力不均的情况,一定要调节扁带长度来保持受力均衡。

备份:指在保护系统设置完成后,在一处独立的位置再连接一个 保护点。这在自然场地上尤为重要,在登山、攀冰时也要更加注意。

52

1.6.2 固定保护点的设置

固定保护点分为天然及人工固定保护点两种。天然固定保护点包 括可供绳索连接的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人工固定保护点包括 各种类型的金属器械,如岩钉、雪锥、冰锥等,这些与绳套和铁锁就 形成了一个固定保护点。这里只针对登山运动讲述使用冰锥在冰上设 置保护点和保护站。

1.6.2.1 对冰况的判断

在设置冰锥以前,有必要了解冰况。冰况主要由其形成的时间、 周围空气的温度及其整体冰面状态决定。在自然界的冰壁中,冰以雪 冰和水冰两种形式存在。

(1)雪冰:由雪构成的冰称为雪冰。雪首先变成粒雪,经过长 时间的演变逐渐成为蓝冰、绿冰 和墨冰。蓝冰和绿冰对攀登最为有 利;墨冰则硬而脆,在打冰锥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碎裂,因而操作时 要缓慢小心。

由雪和冰、冰和冰构成的层状三明治冰,及球状透明冰构成的风 化冰也属雪冰。在攀登三明治冰时一定要把保护点放置在安全层中, 风化冰由于表面疏松又无法安放保护点,攀登者一定避免在这种冰壁 上攀登。

(2)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水冰是由

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最常见的水冰冰壁是夏季瀑布

变为冬季冰瀑布,属于季节性冰壁,这种冰壁在一天中都有可能发生

53

变化,它不象雪冰那样容易判断。水冰只能形成蓝冰和绿冰,在极低 温度下可能形成墨冰,是理想的冰壁攀登场地,特别在零度左右的温 度条件时。

(3)岩表冰和空冰:岩石表面上的薄冰成为岩表冰。攀登这种 冰非常困难且不易设置保护点。冰下面是空洞时称为空冰。空洞是因 为冰层里面的冰融化而致,一般出现在蓝冰和绿冰中。

温度对冰的硬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温度越高冰越软,温度越低冰 就越硬。冰太软时呈半融化状态,强度不够无法设置保护点,冰太硬 时易脆易碎,设置保护点相当困难;同时由于冰锥和冰的热容不一样, 冰锥很容易应为周围的冰融化而与并脱离,因而在操作时使用长一点 的冰锥,并经常检查。

1.6.2.2 使用冰锥设置冰上保护点

冰锥是在冰披上行走和冰壁攀登中非常重要的人工固定保护器 械。其内部中空,前端呈十字断面,前半部是带螺纹的钢、铝或钦合 金管,主要用于硬而易碎的冰面。管状冰锥的长度一般有 22cm、17cm、 14cm 和 8cm 几种,其中一种为旋进旋出型,另一种为打进旋出型。 其安置速度快,适合在困难条件下操作。

54

在打入冰锥时,首先应观察选择与周围是—整体的的区域打冰 锥,如果是单独的一块冰就容易发生脱落而出现危险;其次应判断冰 层的厚度,如在冰锥可及的厚度内是否有岩石,是否会影响其牢固程 度等,在一可疑区旋进时,动作不要太猛,防止损坏冰维。一般情况 下,天然的凹陷处是很好的选择,由于四周的挤压应力,冰锥造成的

断裂线不容易到达表面。如果把冰锥打在突出处会造成冰面严重碎 裂,使冰锥不牢固甚至完全失效。达到一段的终点时,需要做保护点 给另一攀登者做保护,或者挂上顶绳,这时需要两个保护点。两个冰 锥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相隔距离应大于 70cm,这样才 能减少断裂线从一个冰锥延续到另一个冰锥,影响牢固程度(破碎的

冰面,冰锥间的距离应该更大一些)。 打冰锥的程序根据冰面的状况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a、清除所选冰壁上的一层软雪和碎冰,露出坚硬、牢固而平整

的冰层。 b、用冰镐的镐尖凿出一个小孔,用于冰锥前齿和螺纹的固定。

凿孔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冰层碎裂。 c、将冰锥在小孔向里旋,最好以垂直角度入冰。 d、在冰况较软的情况下,用手就可以将冰锥旋进。如果冰况很

硬或冰锥破损,用手无法完成,可利用冰镐的镐尖将冰锥旋进。冰锥 本身就有旋把,使用时更为方便。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 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e、将冰锥旋到底,直到冰锥顶端底环牢固、紧密的接触冰面为

55

止。将铁锁或快挂扣在冰锥的的环上,大头朝下,锁口向外;如果遇 到岩石,冰锥无法完全旋入,在判断冰锥牢固可靠的前提下,可用一 个绳套在冰锥靠近冰面的地方绑起来,再扣上铁锁,这样可防止将冰 锥撬出冰层。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 强度。

f、冰锥取出后,管心的碎冰一定要清除干净,否则冻上后即无 法使用。如果出现碎冰很难清除,可用硬铁丝捅出碎冰。也可以向里 面哈气使冰融化,或者握住,以手的温度使冰融化。

1.6.2.3 使用冰锥设置保护站

冰锥打好后就是一个保护点。一个冰锥形成的保护点只能用于行 进中的攀登,一旦停下来保护同伴或进行长时间的固定保护,至少加 至 2~3 个保护点并进行合理连接后,才能形成万无一失的保护站(保 护系统)。

两点保护站:设置两点保护站特别简单,通常使用一根长扁带就 可以了。先打入两个位置合适的冰锥(两冰锥之间距离不得小于 20 厘米),长扁带连入每个冰锥后,中间打一个单结或魔术扣,在将两 把主锁锁门相对扣入即可。

56

静力均摊法:a.虚线代表拉力方向将夹角中分,因此确 保两点受力相等;b.拉力方向偏向一侧,因此右侧保护 点受力大于左侧保护点。

在保护站的设置过程中,选择保护点位置的同时还要考虑两个重 要因素,即两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原则上,两个力的角度越小,对 固定点和扁带的拉力也越小。一般要求夹角小于 60°。

三点保护站:需要强调的是,两点保护站仅用于临时保护,如果 要进行是长时间顶绳攀登,一定要再加一个保护点。这样,就出现了 三点的保护站,这也是攀冰中最常用的保护站设立方法。

三点保护站设置方法

57

1.6.3 设置保护点的注意事项

A. 设置冰面保护点要具备对冰况的判断能力以及选择好的位置 来放置冰锥的能力。

B. 一个好的冰锥永远是打在结实冰面的平处或凹部。

C. 如果冰非常结实,冰锥的入冰角以低于水平面 15°~20°处最 牢靠。

D. 打完冰锥后,如果条件允许要用力拉拽测试一下。

E. 在拧冰锥的过程中,要时刻体会拧入的感觉。如果突然有松懈 的感觉,下面一定是空的;如果突然感觉有障碍,也许是拧到石 头上了。

F. 冰柱看起来很有趣,但不是打冰锥的好地方。

G. 如果打冰锥的地方不理想,一定要拔出来重新打入。

H. 在打入冰锥前一定要仔细清理表面的浮冰。

I. 打完冰锥后,一定要记得清理冰锥下面的冰,以免妨碍挂锁。 J. 如果条件允许,直接用扁带和主锁连接,强度要比冰锥大得多。 K. 中、长冰锥永远大于短的,尤其在冰况不好的地方或者太阳直 射的地方以及水冰上。

L. 在开始保护或先锋攀登中打第一个冰锥时,通常选用长冰锥以 防冲坠。

M. 如果你已经在一个冰锥上冲坠了,永远不要相信他能承担你的 第二次冲坠,一定要换一处重新打。

N. 经受过大系数冲坠的冰锥和铁锁一定要报废。

58

O. 拧冰锥时,一定要让螺纹与冰贴合。

P. 永远不要去碰空心冰,无论打冰锥、挥冰镐还是踢冰爪。

Q. 用冰钩做保护点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R. 直径小、延展性高的绳子很适合攀冰,可以很好地保护攀登者。 S. 在保护系统的设置上永远不要图省事。

T. 冰镐在攀登中可以做辅助保护,但绝不可在保护点独立使用。

第四章 垂直冰壁攀登技术

在登山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坡度陡峭甚至垂直的冰壁,一般情况 下我们会选择绕过这种地形,因为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陡峭或垂直冰壁 攀登和运输是很艰难和辛苦的。如果实在无法绕过,则需进行先锋攀 登,修路线绳,以方便后续组员的攀登和运输。高山地形是多种多样 的,作为一个优秀的登山者来说,掌握垂直冰壁攀登技术是非常有必 要的。

一、冰镐冰爪技术 垂直冰壁攀登中需要直接对抗个体的重力,而对于一个攀登者来

说,手臂的力量、耐力相对于腿部来说要差很多,因而在攀登中尽量 使用腿部的力量,可以爬得更高更难更省力。

1.冰爪技术

前齿踢冰技术:

动作:由于冰爪的设计原理,踢冰时需要抬起脚,脚尖尽力上勾, 把冰爪的前齿垂直踢进冰里,踢冰的力度取决于冰的硬度与冰爪的锋 59

利程度。用力太小,前齿入冰深度不够;用力太大,容易破坏冰层, 无法承力,且易对脚趾产生过大压力。注意前齿要垂直入冰,避免脚 跟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入冰后脚不要晃动。

常见错误:

(1) 冰爪踢不进冰里或弹出来。 原因:用力过猛;脚尖没有上勾,冰爪不是垂直入冰。

(2) 踢进冰后,冰爪容易滑出来。 原因:脚后跟太高,像杠杆一样把前齿从冰里撬出来;脚后跟太

低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冰爪入冰后,双脚就不要再晃动,主要靠 脚踝稳定。

(3) 对冰爪的承力没有信心。 纠正:在较缓的冰坡上练习无镐、单镐攀爬。 注:前齿技术除了那个前齿外,也用到了第一对直立齿,四齿形

成可以支撑的平面,因在踢入时应该将脚跟放低放平,(普遍情况是 脚跟过高,入冰时未沿前齿延伸方向,比较困难;而且直立齿离开冰 面,双齿支撑不稳定,而且容易破坏支撑部位的冰层;小腿肌肉也容 易疲劳,通常应该是钩脚尖踢冰动作)。可以在冰壁下反复练习体会 这种踢冰支撑动作。

2. 冰镐技术 根据不同的冰况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冰镐:如在坚硬的冰上可

以考虑选择管状冰镐;在混合路线攀登中,必须选择 T 型镐等。无论 使用何种冰镐,在攀登中要求一次打稳,反复挥镐会无端的消耗体力,

60

甚至无法抓握冰镐而导致登山失败。在挥动冰镐时,抓握太紧的话, 在入冰时冰镐柄的震动会造成虎口处肌肉痉挛,导致抓握力衰竭,同 时,也影响冰镐入冰时的稳定,因而在入冰时无需抓握太紧;挥动时 以大臂带动小臂自然挥出,镐尖接触冰面时有一个抖手腕的动作;根 据声音、感觉判断打稳后,以腕带来支撑,放松手掌手臂。取冰镐时, 一般上下摇动冰镐,然后向上、向外拉冰镐,即可很容易取出;如果 打入太深或者冰塑性很强,无法取出,将冰镐敲松。切忌左右摇动冰 镐,否则容易折断镐尖(管状镐尖的冰镐则必须左右摇晃冰镐取出, 如上下摇动,则容易折断)。

在上攀以前先在下面挥几镐感觉一下冰的状态,来决定挥动的力 度。在攀冰时尽量打在冰面凹陷处,由于四周的挤压凹陷处冰不易破 碎,在坚冰情况下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优秀的攀登者在攀登时,打镐 的动作很轻巧,无需大力挥动,只是在上脚时,手臂稳定,不左右摇 晃冰镐而导致脱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体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 大力的挥镐,这样容易破坏冰面,而且挥动和取出将消耗大量的体力, 事实上,轻巧而稳定的挥镐甚至挂在冰缝、冰洞或前人攀登的小洞中 就足以支撑体重了。

挥镐基本动作要领 (1) 抓握冰镐

1手尽量靠近冰镐的止脱处,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冰镐从手中脱 落,在挥镐时又能将冰镐打在更高的位置,从而减少了挥镐的次数, 提高了攀爬效率;

61

2抓握冰镐时既要牢固,同时又要放松。我们在抓握冰镐的时候 手部几乎是一直处于放松状态,只有我们在挥镐入冰的那一瞬间手是 握紧冰镐的;

3握镐时手指像是握拳头一样,切忌将大拇指单独摁在镐柄上。 (2) 选择入冰点

看著入镐点。入冰点位于头上方沙滩排球面积大小的区域,跟重 心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稍微偏向挥镐手一侧。寻找别人打过的区域, 凹陷的地方,这些地方挥镐更不容易破坏冰层。

(3) 挥镐和抖腕

眼睛看准标记好的入冰点,挥镐前最好先用冰镐比划一下,像扔 飞镖一样把手抬起,肘关节稍高于肩部,在手臂伸直的那一刻抖动手 腕。手腕的抖动使镐尖以正确的角度接触冰壁,提高成功入冰的几率。 有效挥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保持肩膀、肘部、腕部和冰镐成一条直线。 (4) 测试入冰状况

冰镐接触冰壁的瞬间,我们将会获得声音、视觉和本体感觉的反 馈,可以评估入冰的好坏。完美的入冰,冰镐进入冰壁时会发出悦耳 的「嗖」的声音,也能看到(以及感觉到)镐柄抖动(就像箭入靶子 一样),并且颤抖会顺著镐柄逐渐消失。

如果入冰不好,取出冰镐(上下晃动冰镐,而不是左右摇晃,以 防扭断镐尖),重复以上过程。一般当我们第 3 次挥镐入冰还不理想 时应停止立即挥镐,将挥镐手稍微放松一下再继续挥镐。

62

(5) 评估入冰状况

用力下拉测试冰镐的入冰,测试时要提防冰镐可能会脱出来

攀登技术 (1) 上攀

在攀登时,两脚分开比肩宽,有利于支撑和平衡。为节省体力, 双镐尽量打高,高度以不出现脚跟被迫提高为准。冰镐打入位置为身 体前上方,双镐不要分的太开,这样在两脚一手固定向上打镐时,实 现三点一个锐角三角形的稳定平衡。上升时按照三点固定,移动另一 点(如双镐一爪固定移动另一脚,或双爪一镐固定移动另一镐)。 攀登动作:

两镐两步——基本的攀冰动作 1.打镐:

(1)三个九十度,即大臂与身体,小臂与大臂,小臂与冰镐。大臂 控制,小臂挥镐(综合考虑人的运力机构,运用小臂及惯性力足以攀 登,而无需大臂的运力),带动冰镐入冰,入冰瞬间手放松,用冰镐 托托住手进而控制身体。 (2)打镐位置:以两镐距离等于肩宽为宜,两镐尽量水平。或者运用 上下镐(稳定性可能会降低,会增加攀爬速度),均衡受力,两镐应 打在双腿的正中间上方。

2.踢冰: (1)以倾向于内八的方式踢冰。

63

(2)两腿踢后以水平为宜,选择适当位置两步两镐或两镐三步(提 高动作,从水平到水平,膝膝平)或者一镐两步。 (3)较陡类型的冰柱及冰包,用内八扣住攀登。

3.整体动作: (1)蹲时手打直,脚锁住,不能使冰镐移动,保持最好的受力方向, 头可观察脚的下一步动作。 (2)起时两腿打直,臀部紧贴冰壁,头可观察冰镐的下一步动作。 (3)两镐两步——基本的攀冰动作:把两镐打到头上方相同的高度, 距离与肩同宽。双脚踢进冰里,双腿分开,比肩稍宽,膝盖微曲,腰 部前顶,上身稍微离开冰面。这样体重主要由下肢承担,冰镐的主要 用来保持平衡,防止身体向外倾倒。

攀冰动作: 从基本姿势开始,重心下移,臀部离开冰壁,为抬脚踢冰留出空

间。手臂伸直,不要弯曲锁定。眼睛观察踢冰的位置。踢动三小步, 第一步应踢在身体重心处,这样利于保持平衡,三步后差不多是脸部 到达冰镐的高度。一只脚踢冰时,应将重心先转移到另一只脚上,同 时臀部离开冰壁把重心转移到支撑脚上。重心连续的左右移动,可以 形成流畅的节奏,移动效率也会提高。以基本姿势结束一轮动作,臀 部顶近冰壁。

基本姿势: 把两镐打到头上方相同的高度,距离与肩同宽。双脚踢进冰里,

双腿分开,比肩稍宽,膝盖微曲,腰部前顶,上身稍微离开冰面。这

64

样体重主要由下肢承担,冰镐的主要用来保持平衡,防止身体向外倾 倒。

常见错误:

1难以抬脚

原因:上身离冰壁不够远,没有抬脚的空间。 2难以挥镐,或挥镐很费劲

原因:胸部和肩膀离冰壁太近,因此只能用手腕发力;冰镐的挥 动不充分,动能太小。

3踢冰时屁股猛摆

原因:重心没有落在支撑脚上,当体重还在一只脚上时,试图用 那只脚去踢冰。

两镐离得太近或太远,难以控制平衡,需要靠冰镐承受很大的体 重。

两脚离得太近,容易失去平衡或两只冰爪相互打架;两脚离得太 远,很难把体重移到支撑脚上。

第一步踢得太高或离身体的中心太远,动作就会显得生硬,不流 畅,上肢发力很多。

拔镐时,一只镐松动的情况下,试图去拔另一只镐,这样很可能 把两只镐都拔出来。应该只拔感觉较不牢固的那只镐。

一镐两步——高效的攀冰动作

与两镐两步式攀冰动作相比,一镐两步式更安全、更省力、效率

65

更高。 其优势在于:

1) 使用一镐两步动作时,两只镐不在同一高度,可以减少对入冰 点的破坏,避免打镐的整块冰脱落,造成攀登者脱落。

2) 攀冰的疲劳主要来自挥镐、拔镐,一镐两步式的动作可以减少 约一半的挥镐、拔镐次数。

3)

三角形姿势:三角形姿势是高效攀冰技巧的核心。攀爬者的两只脚与 高镐出 的手应呈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是攀爬者挥镐、踢冰这一套完 整动作的起点和终点。攀爬者的身体重心要处于或接近三角形的中 心,以防在陡峭冰壁上出现身体「开门」的情况。

66

综合动作图解:

1 起始动作:双脚分开大约与肩同宽,膝盖稍微弯曲。腰部稍

微顶向冰壁(屁股稍往里撅),直到感觉到体重平均分布在双脚上。

2 冰镐打进头上方的冰里(入冰点位于头上方沙滩排球面积大

67

小的区域,跟重心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稍微偏向挥镐手一侧),两只 镐上下错列分布。

在陡峭的冰壁上挥镐时,把上半身微向后仰,稍微把臀部向冰壁 旋转(向挥镐手侧旋转),会使挥镐更有效。

68

3向上移脚,高处的手臂(右手臂)伸直,身体下蹲,这样下沉臀 部可以高效地转移体重。先上左脚,左脚尽可能的先踢在中间,再上 右脚,右脚稍往右踢一点,然后再将左脚稍移向左边。肩膀跟低处镐 的镐尖齐平。

踢冰时,看著自己的冰爪,然后移动前齿看著入冰的地方。此时 身体的重量是由手臂承受,因此要快速向上移动脚,以减小手臂负担。 注意稍微放低脚后跟,以把重量压在冰爪的前齿上。

69

4双脚发力站起来,此时两只脚的距离大致与肩同宽且跟左手呈 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部稍微顶向岩壁,直到感觉到体重平均分布在双 脚上,膝盖稍微弯曲。

70

5拔出低处镐,挥入头上方的冰里,入冰区域沙滩排球的面积大 小,重复以上动作。

71

连贯动作示意图

踢冰时,我们并不需要很大的力,不必全将前齿踢进冰壁,只要 保持前齿的牢固入冰,且能使第二排齿抵住冰面,我们就能平稳的站 起来。站起来时应让脚掌受力,脚趾放松,脚部尽量不动,千万不要 有翘脚尖或踮脚尖的冲动。

攀爬过程中,当冰镐还嵌在冰壁上时,镐尾始终不能离开冰壁, 这样能有效的防止冰镐从冰壁中脱出。

有时镐打得太高或脚踢得太高均不利于攀爬,得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

攀冰时的凸起过度:先在凸起下二三十厘米处打镐,站稳之后再 在凸起上的平台打镐,尽量不在凸起上或凸起边沿打镐,忌打平行镐。 (2) 平移

在冰壁攀登中,如遇到冰洞或其他情况需要进行平移,这时的冰 镐冰爪技术与前面的一样,只是尽量减少脚跟和冰镐的晃动,防止冰 爪冰镐脱出失去平衡。你也可以通过双腿的交叉来实现脚的移动。 (3) 薄冰和冰柱的攀登

对于攀登中遇到的薄冰地形,攀登中一定要小心。大力的挥镐踢

冰爪只会损坏你的装备,同时破坏冰层。在攀爬时,可以轻轻敲击小

坑,然后用冰镐往上攀,冰爪利用身体的重量进入冰中,绝对要求身

72

体的稳定。对于冰柱和冰挂,同样的大力打击可能引起整个冰柱、冰 挂的断裂而出现危险,因而也要求动作轻巧而稳定。

上面已经介绍了垂直冰壁的基本的攀登技术,下面我们总结出一 些经验,可以让我们爬的更有效率而完美。

使用自然的、流畅的、类似于攀岩动作攀登。

始终保持放松。

使你的挥镐和踢冰动作一次成功。 在使冰镐冰爪良好入冰的状况下,尽可能的减小踢冰和挥镐的幅

度,节省体力。 减少两冰镐在同一高度的机会,减少整个路线的打镐次数。 在可能地形下,尽可能的使用冰镐去挂冰缝、冰洞等。 在出现麻烦时,检查你的冰镐、冰爪、冰锥的打入是否稳固,使

你可以放心的移动。 学会观察冰况和地形,找到打镐踢冰以及打冰锥的最省力、最佳

部位和姿势。

尽可能让手臂保持伸直。 不要死抓冰镐,尽可能多的使用腕带或止脱悬挂。 针对不同角度的冰壁和冰况选择合适的装备。 在往上打镐时,将你的臀部顶向冰壁,即贴近冰壁。 在攀爬时,找到省力的节奏。

73

下面是新手攀爬时容易犯的错误:

攀登时不带安全帽; 在气温高的危险软冰上攀登、打冰锥; 冰锥打的不合格;

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先锋攀登; 在攀登者正下方保护,攀登者脱落可能是保护者受伤; 两冰爪踢入距离太近,两冰镐距离太小;

脚跟太高;

反复无谓的踢冰;

踢冰完成后无谓的上下左右晃动脚跟; 不用止脱腕带悬挂体重; 因为害怕、紧张、犹豫、惊慌、过分紧握冰镐; 过多的使用手臂的力量拉起身体; 经常性的手臂弯曲,快速疲劳; 在直壁上,脸离冰镐贴得太近,万一脱落,可能弄伤头部; 用冰镐和冰爪去打击冰锥附近的冰,破坏冰壁的稳定。

攀登过程 1.攀登前,应充分进行热身,正确穿戴装备(头盔、安全带、高山

靴、冰爪及冰镐等),合理装束(取下饰物、手机等随身物品,长头 发盘进头盔里),任何时候只要去冰壁之下必须戴上头盔,在穿戴装 备的时候应先对装备进行调试。

2.攀登中,攀爬者必须与保护员相互检查确认,以口令沟通(不能

74

说「收绳」和「松绳」,会引起听力误判,要说「收紧绳」和「给点 绳」)才能攀爬。攀爬中,利用冰爪前齿与冰壁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向 上的动力,多用腿去发力,手臂尽量伸直,重心尽可能贴近冰壁,不 能抓身前的绳子,保持绳子在两手之间等。

3.下降时,双腿抬起轻蹬冰壁,重心下落,使身体与冰壁保持一定 距离,用手保持身体平衡并且保护自己不撞向冰壁。

4.落地后,尽快离开冰壁下面,并在安全地方休息,放松手臂。

二、先锋攀技术

学会垂直冰壁的冰镐冰爪技术只是基础和开始。在先锋攀登中, 在攀登的通知要求合理而安全设置保护点,安全的保护,熟练的绳索 操作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上述情况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 导致很大的危险,因而不能冒进,在掌握熟练的冰镐冰爪技术后,通 过在安全和平缓地形上反复练习先锋攀登,达到熟练的程度,然后尝 试在垂直冰壁上的先锋攀登。

我们要求:在经验不足的情况,绝对禁止陡峭地形的先锋攀登。 1、先锋攀原则

1) 先锋不冲坠;

2) 保护点牢固;

3) 保护好自己的保护员。

2、冰锥的使用与设置

75

在《保护点设置》一章中我们已经详细的描述了冰上保护点设 置特别是冰锥的打法,在先锋攀登中,熟练地打冰锥显得尤其重要 了。在先锋攀登以前,应整理需要使用的冰锥,将长短不同的冰锥 分开挂在不同的铁锁内,保持冰锥最好的状态(如锋利尖锐,冰锥 中无碎冰等)。在攀登时,避免把冰锥打在冰柱上或冰的棱角上。 在打冰锥时自己所处位置最好能有立足点,冰锥的位置相对身体不 应太高也不应太低,合适用力位置最佳,高度在腰部左右最好。

在垂直冰壁上,如果温度较高,质量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冰锥 打的方向应向上倾斜,与水平面呈 10°左右;如果冰质塑性很好, 温度较低,则冰锥角度一般选取垂直于冰壁或者稍向下倾斜(0-10)。 选好角度后把安置冰锥地方的腐冰和软冰清除掉,硬冰露出后再旋 入冰锥。要注意冰面上须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供冰锥卡环旋转自如, 以便于打入和拆卸冰锥。如果冰锥不能全部旋入冰面,绳套要尽量 贴近冰面套在冰锥上,以减少力矩而使冰锥达到最大承受力。当旋 进或锤进冰锥时,如发现冰内硬度有变化,可能遇到了空洞,应取 出来换一处重新打入;如发现阻力难以旋入应马上停止,检查是否 遇到岩石,若再用力会损坏冰锥尖部,特别是由铝制成的冰锥。如 果旋入的冰锥长度已够安全使用,即可在冰锥与冰面交界处套一个 绳套(至少要所有的螺纹全部进入)。要尽量避免在融化的冰壁上 打冰锥,因受热融化的冰其承受力及强度锐减。对于顶绳攀登,需 要长时间使用的冰锥,则必须对冰锥用冰雪进行覆盖防止融化而导 致危险。

76

保护点的设置应考虑冰面质量、合适的站立位置以及装备的合 理分配,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垂直冰壁上安置冰锥是一项困难的工 作,也是攀冰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一般保护点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 6 米,否则与无保护攀登无异;第一把锥与地面间距应在 3~5 米之 间,第一、第二把冰锥的距离要小于第一个冰锥与地面或保护者之 间的距离的 2/3,以防止在设置第二个冰锥出现意外脱落,而直接 坠落地面或伤害保护者。攀登者在冰壁上安置冰锥有两种方法:

(1)一只冰镐先劈入冰面,手握镐把,脚下踩牢,身体拉直。另一 只手用冰镐凿出一个小洞放进冰锥,旋入冰锥。

(2) 两只冰镐劈入冰面与安全带连接,两手安放冰锥(一般来说这 种情况容易出现脱落的危险,不提倡)

绳索技术

先锋攀登的绳索操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有操作都应遵循更安 全、更快捷的原则。首先要强调的是要保护我们的装备,使用动力绳 做先锋攀登,绳子、扁带等在使用前要检查,不要用冰爪踩绳子和其 他装备,不要将绳子放在有水的冰面上,不要使用破皮的绳子,不要 随意的摔碰铁锁等等。

扣锁的方向:先锋攀登中一般会使用快挂或扁带固定在冰锥等

固定点上,先锋者需要将绳子扣进快挂,扣入时,必须将靠近身体

的绳子保持在铁锁的上方,如果扣反,在脱落时绳子容易从铁锁中

77

脱出,造成危险。铁索开口不同方向情况下的扣锁必须熟练,特别 是在戴手套是情况下,越熟练则越节省体力。

先锋攀登的步骤:

单段:(1)先检查装备。快挂、冰锥是否足够;绳子是否安全;冰锥 按不同长短分开放,保持最容易取的状态;带一些绳套、扁带和铁锁, 在特殊地形代替快挂;冰镐是否合适;是否戴头盔;是否需要带岩钉 (冰岩混合路线使用);安全带穿戴是否合适。

(2)组员 A 做先锋,组员 B 做保护,将绳子的两头用八字结固定在 A 和 B 的安全带上。在危险的情况下,如易滑坠地形,B 应在冰上做自 我保护点保护,同时观察路线;B 整理好绳子,用 ATC 对先锋者做好 保护。

(3)A 示意可以进行攀登,B 同意的情况下,则攀登开始,第一个冰锥 的高度尽量不要超过 5 米(在 3~5m 之间)。

(4)B 不要站在 A 的正下方,防止 A 的脱落或者冰块的下落砸到保护 者,保护时不要太紧,防止影响先锋攀登。

(5)在合适的地方打入第一个冰锥,将绳子以正确的方法扣入快挂, 继续攀登。第二个冰锥与第一个冰锥的距离不要大于第一个冰锥和地 面距离的 2/3,以上相邻两个冰锥的距离不要超过 6 米。

78

(6)一段的距离不要超过绳子的一半(为了下降时收绳),B 应该给 A 以提醒。

(7)A 找一处容易落脚的地方作为第一段的终点,打入一个冰锥,挂 上主锁,将绳子扣入主锁,马上打一个双套结,示意保护者自己已经 安全(一般的口号为「安全」)

(8)建站挂绳。

多段:接上述八个步骤

(9) A 在身体的右侧在打一个冰锥,连接两个冰锥,形成一个稳 固均衡的上方保护点,将绳子扣人铁锁,打双套结,解除第一个双 套结,调整绳子的长度,使身体从一个冰锥转移到更安全的保护点 上,通知下面的 B 解除保护,在保护点的一个冰锥中扣入快挂,将 绳子扣入快挂中,有条理的收起绳子直至收紧,然后用安全带上的 八字环做保护器给 B 做保护。不要将八字环直接扣入保护点的铁锁 中进行保护。

(10) B 一边攀爬一边卸除冰锥,直至他到达第一段的终点。A 马上 帮 B 将主绳再铁索中打一个双套结。

(11) 交换装备,并整理装备,将冰锥中的冰除去。

(12) A 给 B 继续做好保护,B 解除保护双套结,继续向上攀登,如 此重复进行。

79

先锋攀登的下降:

当攀登到顶时,可以从冰壁顶上饶下来。如果无法实现,则可 以找一些天然固定点进行下降,如树桩、冰柱,或者在冰上做人工 固定点下降,下降时,注意不要动作太大,破坏保护点强度。如一 次无法到底,先做好自我保护,然后继续做保护点下降,记住,安 全是第一位。

建站

(1) 原则

独立、均衡、富余、备份 独立:保护站通常有两点保护站、三点保护站,每一个保护点之间应 单独受力,不影响其它保护点的强度,这要求保护点间的距离大于 40cm。 均衡:保护点之间受力均衡,这涉及到冰锥之间角度的问题:从受力 的角度来看夹角越小每个保护点承受的力越小,所以如果只有两个保 护点,最好就是一上一下,这样两点各承担 50%的力。而冰上保护站 通常用三个保护点,这样如果还是上下成一条直线的话,距离会分得 很开,打锥建站的时候会很没效率。所以通常三颗冰锥打成一个三角 形,同时建站的长绳会比较长,保证角度比较小。 富余:保护点的受力不应接近或超过其强度,这样可以承受一定的冲 坠而不至于突然失效。

80

备份:保护站在其中一个保护点失效后依然可以依靠其余的保护点维 持强度。

动态均衡保护站(Magic X):当受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动态均衡保 护站会保持每个独立的保护点上所承受的重量都相等。在下降过程 中,如果路线会向左或向右发生改变就会用到这样的保护站。动态均 衡保护站只有在必须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因为如果任何一个保护点失 效,那么保护站上的扁带就会发生延伸,冲击其他保护点,甚至导致 整个保护站的失效。

(2)站的选择:

1优先选择冰面的凹陷处。

2优先选择坡度较陡且光滑的冰面。 3优先选择不同冰面,使冰受力不集中在一块冰面,而由多块冰

面承担。 (3)冰锥的入冰:

1研究表明,冰面的最佳承受能力应是冰锥与之夹角在 75 度左 右,但是此法会使冰锥一部分未打入冰(杠杆),可能由于天气的影 响或者工作量过大(热涨冷缩),导致冰锥孔地方冰融化使保护站失 效,故应略向上入冰,即 95 到 100 度左右入冰。

2当冰层较薄时,冰锥头部与冰面距离大于 2 厘米时,换更短的 冰锥,当距离小于 2 厘米时,用扁带挂在露出的这部分上。

3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个站仅由两根冰锥做为站基足够适用短时 间的攀登,足够安全;对于长时间的 top-rope,则需三个及以上会

81

更好,安全性会更高。 (4)对于两锥类的站

1两锥不能打在同一水平线上,应间隔 40 公分左右,斜向建站 (一锥发生松脱或断掉时,对另一锥的冲击不大)

2均衡受力后拉紧扁带打单结,两个受力点与结点间夹角应小于 45 度,越小越好。

3冰锥处的锁受力端(与锁门相异)朝向两冰锥中间,结点出的 锁两锁门相异(以免发生锁门松脱),所有的锁大头(工作端)朝下。

4第一颗冰锥打好后,应立即自保(测试强度),待站建好后, 挂好绳后解除自保,下降。

(5)对于三锥类的站:

1 先打入第一根长冰锥,挂上一把主锁,将一把快挂的一端挂 入主锁内,再将主绳打个双套结挂入快挂的另一端(或直接将一把快 挂的一端挂在冰锥上,再将主绳打个双套结挂入快挂的另一端),把 自己固定,此时下方保护人员便可松开绳子休息。 注意:尽量将快挂到自身安全带之间的绳子收短,以保证自己更好的 贴近冰壁,便于后面的操作;主锁的大头朝下,锁门朝外(所谓的锁 门朝外也就是绳子的活动端应远离锁门)!

2 将剩下的两根冰锥打好,分别挂上两把主锁,再将扁带穿好;

3 最后在穿好的扁带上挂上两把主锁,锁门相对,再将绳子的 另一端穿过两把主锁,这样一个站便建好了。在扣上最后的两把锁之 前一定要将各边扁带都收紧了,以保证各边扁带受力大致相同。方法

82

是用手指代替最后的那两把锁,朝重力方向用力下拉看各边扁带是否 都绷直了,如果出现扁带有富余则可用缠绕或打单结的方法收短扁 带。

(6) 冰锥

1 长度:一般≧16cm;

2 数量:一般用 3 根冰锥(冰况好的话也可用两根);

3 距离:每两根冰锥之间的距离≧20cm,且 3 根冰锥最好不要

打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4 角度:每根冰锥与冰壁最好呈 10~15°;

5 注意事项:冰锥应全部旋进冰壁,挂环朝下;如果冰壁较薄,

长冰锥无法全部旋进时可用一根较短的冰锥代替,当没有短冰锥时可 将长冰锥的前一部分(整根冰锥长度的一半以上)拧入冰壁,然后在 锥杆贴冰面的部位,用绳套或扁带固定,最后再用铁锁将主绳与绳套 或编带链接即可。

(7) 扁带

一根 150cm 扁带;一根 120cm 扁带+一根 60cm 扁带;或一根 5m

长绳。

(8) 锁具

5 把主锁,一个快挂。 (9) 具体步骤

1 先打入第一根长冰锥,挂上一把主锁,将一把快挂的一端挂 入主锁内,再将主绳打个双套结挂入快挂的另一端(或直接将一把快 83

挂的一端挂在冰锥上,再将主绳打个双套结挂入快挂的另一端),把 自己固定,此时下方保护人员便可解除保护。

注意:尽量将快挂到自身安全带之间的绳子收短,以保证自己更 好的贴近冰壁,便于后面的操作;主锁的大头朝下,锁门朝外(所谓 的锁门朝外也就是绳子的活动端应远离锁门)!

2 将剩下的两根冰锥打好,分别挂上两把主锁,再将扁带穿好;

3 最后在穿好的扁带上挂上两把主锁,锁门相对,再将绳子的 另一端穿过两把主锁,这样一个站便建好了。

84

Majic X 在扣上最后的两把锁之前一定要将各边编带都收紧了,以保证各边

编带受力大致相同。方法是用手指代替最后的那两把锁,朝重力方向 用力下拉看各边编带是否都绷直了,如果出现编带有富余则可用缠绕 或打单结的方法收短编带。

85

缠绕

注意!打出的 这个环也要扣 进锁里

4 叫下方保护人员将绳子收紧,将双套结从快挂中解开,取下 快挂(或将双套结从快挂中解开,再将快挂从挂在冰锥上的主锁上取 下)便可下降了。

5 注:与岩石没有连接的冰壁强度较低,建站冰锥不能打在这

86

种冰壁上。打冰洞时也最好不要打在这种地方。

注意事项: 打冰锥之前,首先使身体保持一个舒适的状态,最好找一个小平

台或者可以站稳脚的地方,将镐打高,手臂伸直,脚下踩稳,腾出一 只手操作,在腰部最适合发力的位置打入冰锥,总之,不要使自己处 于一个难受的姿势。

打冰锥的地点最好选择冰况较完整、冰面凹陷的部位,首先将冰 面表层的软雪及碎冰除去,然后用力抵住冰锥左右旋转几下,使冰锥 在冰面上钻开一个小孔,再用力旋入冰锥,当螺纹与冰紧密咬合后, 使用冰锥摇把快速旋入整个冰锥,旋入后,将冰锥的挂环朝向受力方 向。

练习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打锥,因为在冰壁上不能保证在自己腰 部的冰况质量良好,所以多加练习在头顶上方、身体远处、使用非惯 用手打锥。

如果冰锥不能完全旋入,应考虑换一个地方打锥,不建议使用绳 套连接没有完全旋入冰面的冰锥,这样反而会降低冰锥的强度。

关于冰锥与冰面角度的问题,当向下倾斜 15°时冰锥的强度最 大,但由于冰锥和冰的比热容不同,在温度升高时,会导致冰锥螺纹 附近的冰融化使冰锥失效,而采用向上 10~15°左右的角度旋入冰面 的冰锥,当温度升高,冰锥螺纹和冰的咬合减弱时还可利用杠杆效应 维持强度。

所以,在先锋攀登时,保护点的设置时间短,需要的强度大,应

87

将冰锥以向下倾斜 10~15°的角度旋入冰锥,在建立保护站时,需要 长时间使用冰锥,同时也需要维持冰锥的强度,应将冰锥以向上 10~15°的角度旋入冰锥。

安全:(1)攀登者在攀爬过程中,有落冰时一定要大喊「冰」, 让下面的人做好预防。(2)下面的人听见「冰」的声音,立马耸肩 缩脖子,切记一定不要低头,以免被落冰砸中脊椎(脊椎被砸中不可 修复),同时保护者也要喊「冰」,让周围没听到的人尽快做好预防。 拆站

1冰洞是收绳时及冰锥不够时用的保护方法,冰洞一般打在站 (某一冰锥)的下方,以 45 度倾斜入冰为宜。

2据最新研究表明,冰洞打在竖直方向时强度最高,短时间攀登 冰洞打在水平方向也足够使用,冰洞间距以 20 厘米,与冰锥相聚一个 快挂距离为宜。

3冰洞绳穿入冰洞时需借助冰洞钩,绳穿完后打一个单结,使在 不影响工作时绳的周长较小,把结转到一边洞口,以免结影响工作, 将主绳穿过绳环,继而工作。

4冰洞绳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留在保护站(没法取)。 (1) 装备

≧16cm 长的冰锥一根;快挂一把;辅绳两根(一根做成绳套);冰 洞勾一把,主锁两把,保护器一个。

(2) 具体步骤

1 攀爬到保护站时,将一把快挂的一端挂入其中一个冰锥上的

88

主锁内,再将连接自己这端的绳子打个双套结扣入快挂的另一端,把 自己固定,此时下方保护人员便可解除保护; 注意:尽量将快挂到自身安全带之间的绳子收短,以保证自己更好的 贴近冰壁,便于后面的操作!

2 用带上来的那根冰锥在连接自己的那根冰锥的上方(也可平 齐,但尽可能的不要在下面)打好冰洞,然后将没有做成绳套的那根 辅绳穿过冰洞,两个绳尾打上结连成绳套;

3 将保护器与主锁连接好并挂在安全带的保护环上,再将另一 端绳子从冰洞上的绳套的左边穿从右边过(右撇子),抽动绳子,直 到穿过绳套的非绳端的那两股绳子的总长度能达到冰壁下面,必须打 绳尾结。最后再将离自己最远的那两股绳子(如下图的第三、四股) 穿过保护器,注意制动端是否穿反;

89

冰洞上的绳 套

第一股

第 二 股

第 四 股

第 三 股

绳端

4 以保护器为参照点,在制动端用第二根辅绳打上抓结,并用 主锁扣在安全带的腿环上; 注意:抓结留出的绳子尽量要短,且抓结尽量往上移到保护器处!

以上步骤做完后我们便有了双重保护:快挂上的双套结、制动端

非绳端

90

上的抓结。接下来我们便可放心的进行一下的操作了。

5 先将扁带上的两把主锁解下,再解扁带,然后是没有保护自

己的那两根冰锥,最后才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那根冰锥。在拆最后一根 冰锥时,应先将快挂上的双套结解开,再后就是别忘了把之前保护自 己攀爬上去的连在攀登环上的绳结解了;

6 右手握住抓结,慢慢下降。

打冰洞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 19cm 以上的冰锥制作冰洞,当冰锥打入的角度呈 60°时冰

洞包裹的体积最大,强度也最大。 打冰洞时,先将冰锥用力在冰面上左右旋转几下使冰锥在冰面上

钻开一个小孔,然后以大约 45。~60°的角度旋入冰锥后旋出,除去冰 锥内部的碎冰,用冰锥衡量另一个旋入点的距离,以 10~20cm 为宜(注 意两点距离不要超过一个冰锥的长度,否则以任何角度都无法打通冰 洞),选好位置后打入冰锥,注意观察角度,从另一冰锥孔观察冰洞 是否打通。

冰洞打通后,穿入辅绳(辅绳直径应大于 6mm,保证足够的强度), 用冰洞钩将辅绳钩出,并左右抽拉,使冰洞内部光滑不磨绳,使用单 结或双渔人结连接绳子后,测试冰洞的强度,确认牢固后即可使用。

打冰洞时,先打非惯用手侧冰锥,再打惯用手侧冰锥,因为惯用 手对冰锥角度的把控更好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打冰洞的成功率。 关于冲坠系数:

冲坠系数就是以掉落的距离除以绳子在这次冲坠中的有效长度。

91

原则上,冲坠系数越小,就越安全。比如说,一位攀登者在 10 米的 高度设置了一个保护点,这时他突然脱落发生了 2 米的冲坠,那么冲 坠系数就是 2/10=0.2,是一次比较安全的冲坠,对保护点的冲击较 小。

所以这就涉及到冰锥保护点设置间距的问题:为了防止过大的冲 坠系数和过多地放置冰锥,权衡安全和高效的关系,第一颗冰锥在自 身攀登能力范围内尽量打高,这样在设置后面的冰锥的时候就能减少 打锥的次数,提高攀登效率。

冰锥设置的原则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通过困难地段(比如直壁、 鼓包)之前打一颗冰锥,尽量往高处打,这样保证较小的冲坠系数, 也防止脱落后直接掉在冰面上。

先锋攀前规划好路线,并按照预定的路线攀登。绳子在扣入快挂 后如果偏离路线会出现一个折角,折角的出现会使绳子的摩擦力增 大,绳子延展性减小,影响攀爬,所以要按照预定的路线攀登,在合 适的地方打锥,尽量减小绳子的折角。

第五章 急性高原病的预防、诊断及处治

一、急性高原病的基本知识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低海拔高原进入更高海拔

地区时,由于氧分压降低而出现的以呼吸系统为主的急性病理变化。 该病一般在进入海拔 2500 米以上地区后的 6-12 小时左右开始发 病,并在 4-7 天左右逐渐得到缓解,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失眠、恶

92

心和呕吐等。急性高原病又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类,轻型指急性高原反 应,重型指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

二、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基本是每一位高海拔攀登者都会出现的,主要症状 有:用力呼吸;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失眠等等。应当认清楚这是在 高海拔的正常反应,即使是一名具有丰富攀登经验的队员也会出现, 所以不用慌张,尤其是不要紧张,保持轻松,一般来说休整 1 天(24h) 就会好转。

不过即使急性高原反应属于低风险问题,但也应当警惕,因为如 果不注意,它可能持续恶化转变为高风险问题。为此,提供以下措施:

在攀登时,每天上升海拔 300-1000m;当上升 1000-1500m 时, 应当休整。

适应性攀登是降低高反症状的重要手段。 保持补水和进食,即使恶心和呕吐也应当尽力补充。 避免服用或注射中枢神经类的药物。 对于早期的症状必须警惕,且不可大意。

三、脑水肿(HACE)

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并且渗透,导致颅内压升高,这就是脑水肿的 形成机制。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中等和严重:

93

程度

症状

应对方法

轻微

轻微头痛、疲劳、恶心

给予氧气、休息一天、乙醯脞胺、非甾类 抗炎药

中等

严重头痛、呕吐

下撤 500m,考虑地塞米松

严重

精神状态改变、供给失调

立刻下撤 500m 以上,PROP,地塞米松

PROP 是指所有形式的呼吸困难的一般治疗方法:

P 姿势和保护:对于呼吸窘迫的患者保持他原有姿势,对于昏迷 患者要特殊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

R 安慰:鼓励患者缓慢而深度呼吸,不要急促呼吸。

O 氧气:如果可能,通过罐装或集氧器给伤患补充氧气。

P 人工呼吸:必要时需要提供人工呼吸来协助伤患,而且不需要 等待患者呼吸停止才开始。

四、肺水肿(HAPE)

由于毛细血管扩张渗漏,从而导致肺水肿。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 为轻微、中等和严重:

程度

症状

应对方法

轻微

干咳、用力过后轻微气短

给予氧气,休息一天,补水进食,乙醯脞胺

中等

持续咳嗽、呼吸爆裂声,休 息时气短,低度发烧

下撤 500m,考虑硝苯吡啶、人工呼吸机

94

严重

精神状态改变,呼吸衰竭,

多痰,显著的爆裂声

尽快下撤。

五、其他常见高原病的防治

高原环境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三低一高」,氧气含量低、温度低、 湿度低、紫外线高,针对其高原环境特点预估可能出现的高原病,同 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氧气含量低:在上升过程中需要缓慢行动,保持情绪平稳,吃易 消化食物,多咀嚼。

温度低:做好手部和头部保暖 湿度低:多喝水,每天不得少于 2L;同时涂抹唇膏。 紫外线高:做好防晒工作,包括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 可能会出现的高原病:

1.失温(低体温症)

根据野外急救医学的观点,可以将低体温症划分为三个等级,其 中亚急性的轻微低体温症是在高海拔更容易发生的,应当多加注意。

95

程度

体征和症状

处治方法

轻微低体温 症

急性

快速发作;没有脱 水或卡路里耗尽 的情况;通常可以 自发回温

立即实地回温;补充食物和水;包 裹住因为发抖而产生的热量;隔绝 热量的对流、传导和辐射;弄干皮 肤和衣物上的水,减少热量蒸发; 表现出了改善迹象后,才能运动; 如果没有改善,进行低体温包裹然 后撤离

开始补充能量时以单糖为主,昏迷 状况下可以涂抹于患者嘴巴内粘 膜;预防为主

亚急性

发作缓慢,几小时

到几天;已脱水而

且卡路里耗尽;无

法自发回温

严重低体温症

脑衰竭;不发抖; 体核温度&<32°C (直肠测量);生 命体征也许难以 测量;心脏过度敏 感;脱水,代谢紊 乱

撤离!

打包好后对包裹中加入热源,开始 回温;送到医院的过程紧急而又要 温柔,伤患保持水平躺下的姿势

不能做 CPI(心脏敏感)

2.雪盲

由于紫外线的照射会使得攀登者的眼角膜被灼伤,从而流泪不 止、视线模糊甚至失明,形成了雪盲,这种情况在雪线以上可能性会 更大,同时也会更加严重。

出现雪盲之后首先需要休息,可以用温热毛巾敷一会,眼药水也 是很不错的选择。

很多雪盲出现的原因都是因为攀登者没有一直戴雪镜造成的,所 以一般情况下雪盲很少出现。

96

六、搬运技术

在野外环境下,出现伤患需要撤离的情况,患者能够独立行走或 者依靠他人搀扶行走是最好的,搬运是一件极度麻烦和费力的事情, 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可是比如伤患下肢骨折、昏迷、脊柱受伤等等, 那就必须要用到一些简单的搬运技术。

1. 背人技术 一般针对下肢出现不稳定伤,意识清晰,施救人数较少等情况。

操作如下: 将绳子做成一个大小合适的绳圈,患者大腿至少可以轻松伸入,

以打结处为中心,将绳圈分为两半,患者下肢分别套上,施救者的上 肢对应套入绳圈内,然后背起来。

将登山包所有物品取出,背带调至最大,伤患的下肢对应穿入,

原理同(1),施救者将其背起来。 2. 担架技术

担架技术一般用于伤患不能行走的状况,可能是昏迷、脊柱受伤 等问题。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

(1)保暖

97

穿尽量多的衣物,然后用睡袋裹起来,拉好拉链,特别注意头部 的保暖,在搬运过程中必须注意交流,时刻关注伤患身体状态。

(2)担架技术

○1 用结实的绳索中段在地上摆成连续不断的之字形图案,图案 的长度要比伤者的身高长 30 厘米、宽 30 厘米左右。

○2 中段之外的绳子末端,绕到两侧,用丁香结,在之字形的每 个转弯处都绑成一个小环。

○3 将两端剩余的绳子,分别穿过两侧绑成的小环里,这样子两 侧就变成了担架的抬杆。除了绳索之外,你还可以在这些小环里穿入 一根木棍什么的。一个简单的绳索担架就做好了。

98

注:在野外环境中预防远远比处治重要得多,因此提前做好准备 与计划非常重要;同时诊断与治疗同样重要,必须快速对伤患做出准 确的诊断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处治,所以没有做出诊断之前不要急于处 治。

第六章 绳结技术

在攀登过程中,绳子要与其他保护装备、固定点、攀登者及绳子 自身发生各种连接,已解决各种需要。在攀登装备中绳子是最重要的, 但是懂得如何选择绳子,如何整理绳子还不够,用绳技巧也很重要, 登山绳的确保效果经常因为使用者的技术而受到限制,例如绳结打 错,绳子再好也会发生悲剧。因而,用绳技术(主要是绳结技术)是 确保登山者安全的基本技术。

按照用途将绳结分为以下三类,分别介绍: 1.连接攀登者或固定点

连接攀登者或固定点的绳结主要有八字结、布林结等。八字结是

先锋攀登中采取的唯一连接方式,简单易学,但是拉紧后不易解开;

99

布林结在登山、顶绳攀登中很常见,比较方便,受力后容易解开,但 是在不受力时容易松动以至完全脱开。

(1) 八字结

八字结不但可以用于连接攀登者、固定点,而且受力后不易解开, 绳尾留 3cm 左右.

(2) 布林结

2.接绳用绳结

在攀登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绳子的连接,如接绳子、做绳套。 接绳的绳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很多种,下面一一介绍。

100

(1) 渔人结

渔人结中的双渔人结(最实用)是最牢固的绳结,用于连接直径 相同且小于 8mm 的圆绳,绳尾留 3cm 左右。

(2) 扁带结(水结)

101

连接扁带而做成绳套尾绳留 3cm。 (3) 交织结

连接两条粗细不同的绳子。

3.特殊绳结 在攀登过程中,要用到一些绳结用于连接中间固定点、结组、下

降、上升,我们称它们为特殊绳结。 (1) 普鲁士结(抓结)

用来代替上升器。打抓结的绳子应比主绳细而软,否则会影响效 果。当抓结受力时会抓住主绳,不受力时可以在主绳上上下移动。主 要用于保护下降、救援中。

102

(2) 双套结(猪蹄扣)

双套结是一种最常见的连接中间开放性固定点的绳结(树桩、铁 锁等),在登山的修线和多段先锋攀登过程中应用广泛。

(3) 义大利半扣

用于代替下降器下降,或多段攀登中的保护。 (4) 蝴蝶结

主要用于结组,打完结后两绳头成一直线,再结组过程中很实用。

103

第七章 速降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速降

速降,顾名思义,即安全、高效、快速的下降一段垂直距离。在 此期间通过借助一些装备,使用一些方法,利用摩擦力让速降过程处 于下降者可控范围内,并通过控制下降的节奏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地 形。速降是攀登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攀登使用的最危 险的技术!原因不在于其多么的复杂而是因为他太过于简单且规律性 极强,容易让攀登者疏忽大意,而这些疏忽又往往是致命的!该技术 应用于很多种山地户外运动中,适用于各种地形,包括雪山攀登过程 中坡度较大的冰坡、雪坡甚至垂直的冰壁下撤,也有大岩壁攀登中的 下撤,当然,在探洞过程中也经常运用,除此之外还应用于消防火险

104

救援以及特种人员特种任务执行过程中特殊地形穿越,应用相当广 泛。

速降,源自高山探险下撤保护技术,在抢险、运输和军事突袭行 动中也经常使用,后来演化成与攀岩、蹦极类似的极限户外运动项目。 2.速降分类

现在它已分化成崖降、楼降、桥降、溪降等类别。速降是在教练 的指导与保护下,借助景点、场地的自然落差,利用绳索由建筑物或 岩壁顶端下降,参与者可以自己掌握下降的速度、落点,以到达地面。 虽然并不需要严格的专业技巧,但参与者必须克服对高度、速度的恐 惧,具备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决心。

3.速降的基本技术 以八字环为例,惯用手位于同向腰后侧,握紧绳索就能让身体停

止下降,惯用手放松会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上身保持正直,双腿分开 与肩宽或略宽伸直或微曲蹬在岩壁上,一步步往下移动,除了脚,身 体任何部位都不要与岩壁亲密接触,否则会对自身造成危险。 4.速降的基本装备

包括(个人)安全头盔、安全带、主锁、8 字环(下降器)、辅绳、 手套、(公共)静力绳、扁带等。

安全头盔:和攀岩等户外运动一样,头盔是必不可少的安全防护 装备,下降途中一块小小的石块落下来,砸在头上就可能造成极大的 生命危险。需要注意,不同的头盔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在使用头盔 时需要根据使用目的进行选择。

105

安全带:速降时常规使用的是坐式安全带【半身安全带】,主体由 腰环和绑在两侧大腿根部的腿环构成。穿戴时必须分清上下、左右、 里外不得颠倒扭曲。安全带须穿在衣服的最外层,腰环须系在胯骨上 方位置要注意调整好松紧,过紧,在长时间的下降过程中会很不舒服; 过松,起不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另外,系安全带时切记打反扣,即带 子系好后沿反方向穿回,且反扣后长度大于 8cm 以防途中带子松开脱 落。 在进行操作之前,必须再一次检查穿戴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使 用过程中不能解开或调节安全带

主锁:被形象地称为「大 D」,材料非常坚固,纵向一般可以承受 22 千牛的力和 7 千牛的冲力。主要起连接作用,如连接扁带、静力 绳,通常连接「8」字环,缓冲人的下坠力。在扣主锁时要注意,沿 螺纹拧到头之后要向反方向松半圈,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打开主锁,以 防受力后锁死。

「8」字环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通过绳子在8字环中 穿梭形成的 4 个点来增大摩擦,控制下降速度。在收放「8」字环时, 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环体出现裂纹,哪怕再细小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静力绳:绳子主要有动力绳和静力绳两大类,其中静力绳的延展 性近似 0,不能靠伸缩来吸收冲力,一般被用作路线绳,常用于探洞、 溯溪等。基本不用于攀登,尤其不能作下方保护绳。动力绳能够伸缩 吸收脱落所产生的冲力,特别为下方保护*,在有动力冲坠可能性的 项目中,一定要用动力绳,如攀岩、登山、蹦极等,静力绳多为白色, 即使彩色,也都是单色;动力绳多为花绳,色彩鲜艳。在速降运动使

106

用的就是静力绳。

手套:手套主要用于高海拔攀登过程中用于手部的保温过程,避 免手直接暴露于寒冷的空气中被冻伤,同时还能避免手与绳索的快速 摩擦而造成的高温

二、基本流程

1、临时保护 绝大多数时候,下降线路的起点处没有足够安全的立足点,必须

设置临时保护,靠近下降起点的第一件事情是挂上临时保护,然后才 可以继续其他操作。可以用一根扁带、一把快挂锁设置公用临时保护, 也可以用下降者自身的辅绳等挂入锚点。

2,方法

下降的实质是利用摩擦力将下降者的速度置于下降者的可控范 围之内。既然利用到摩擦力,首先就会联想到接触面积即接触点,常 根据接触点的个数将速降方法分为:三点式与四点式速降法(八字)。

而 GRIGRI 下降器的方式有点不一样,其具有自锁性,但最基本 原理还是利用摩擦点,这在上升项目中讲解的更详细,在这就不赘述 了。其次就是单绳下降与双绳下降的选择。如果仅单纯的是练习或者 体验一段距离的速降,那么单绳下降即可,因为其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下降过程更为顺畅,且使用的绳子更短,通常单绳下降上方与上方固 定点是通过绳结连接的,拆除需要返回上方,再步行下来,而在雪山 上下降之后不可能再上去将单绳拆除,既然不能拆除,又不可能带多 捆绳子,过多的绳子只会增加负重,于是就需要使用使用双绳下降,

107

双绳通常是绳子绕过绳环构成等长的两端,然后就将两股绳作一股绳 使用,即单绳下降,装配方式都一样,在到达底端后将绳子从绳环中 抽出即可,再进行下一段绳距的速降,而绳环则不得不留在上方。

2、下降动作

下降动作的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心理因素。要理智地克服恐惧 感,建立对绳索、安全带等器材的信任,放心地让器材承受你的全部 体重。肌肉过于紧张和身体本能性的蜷缩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最标准的下降姿势大致呈坐姿,上身应自然直立或稍后倾以使脸 部远离下降器。如果你的右手是主要手就用右手环握绳子控制下降速 度,右手的高度直接关系到摩擦力,可从背在腰后一直到上举至过肩 的高度,下降器的摩擦力会随之由大到小改变。左手随便干什么,唯 独不要紧张的死死握著上端绳子。不论下降实体是野外岩壁还是建筑 物,保证你的脚跟总能接触到岩壁你就做对了。

下降时要灵巧地靠双腿的腾挪来保持平衡,避免左右摆荡或向前 磕碰岩壁、墙面,但是要尽量避免跳跃下降,确需跳跃的个别时候也 要尽量柔和,并灵活及时地送绳,以减轻对绳索的冲击。

下降动作中,制动手的作用是最为关键且唯一的,一旦放开手你 会立即下坠,不要指望能重新抓住制动端绳子,它会剧烈飞舞摆动。 抓握上方的绳子是人的本能,要通过训练培养抓握下方绳子的本能, 这样无论多么恐慌都不会松开制动手。制动手通常是右手,但是富有 经验的下降者可以随时把握绳的任务交给左手,腾出右手来干别的 (清理浮石、扶正头盔等),只要足够熟练就不会出差错。

108

在一些体验式的岩降活动中,教练员经常建议下降者不要向下 看,以免恐惧感增加。如果下降的地形是复杂的,为了确认和调整下 降线路必须频繁、仔细地向下观察。

长距离悬降中容易发生打转的现象。轻微的打转是 8 字环造成的 (8 字环每下降数米会使绳子扭转一圈),比较严重的打转可能与进 入悬降绳段之前脚的动作有关。如果两脚不是同时、均匀用力地离开 岩壁,旋转就会被启动且一直持续。使劲向相反方向掰 8 字环并保持 片刻,能有效纠正,如果 8 字环很烫,向反方向旋转踢腿也有一定的 效果。

3、下降结束阶段

如果下降落脚点是陆地,那么一切都很简单,从容地解脱下降绳 走开就是。如果下方有人指挥,在完全下来后,要向指挥人员致以诚 挚的感谢。

三、注意事项

1. 开始下降操作之前,首先要执行安全自检,排除潜在安全隐 患,你可以要求附近的其他队友帮你检查。在不妨碍其安全的前提下, 任何队员都有义务满足你的这个要求。自检可依照以下流程进行:

(1) 触摸头部,检查头盔,女队员同时检查头发是否收束;因为 长头发如果不收束好,下降过程中会有缠到绳子的危险;

(2) 目视及触摸 8 字环、下降器与主锁,检查其是否正常。包括 检查绳索、设备的完整性,有无裂纹、是否锁紧(并回半圈)、下降 绳走向是否正确。

109

(3) 目视及触摸安全带腰带、腿带,检查安全带是否反扣,不能 确认则请他人协助检查。

(4) 目视全身,检查是否有整理不当的地方,如存在外置累赘物、 背包携带不当、救生衣系扣松脱等等。

(5) 除了检查安全隐患,还要检查是否有其他遗漏事项,比如是 否有物品遗忘在固定点上方【省的再跑一次及防止下降过程中物品跌 落】,需要与他人约定的事项是否已完成等等。

(6) 下降的最高境界不是快速,而是平稳匀速。平稳的下降才能 降低对绳索和固定系统的冲击,降低绳索的窜动幅度,减少绳子的磨 损。需要再次指出的是,很多缺乏经验的 人想当然地认为湿绳子会比干绳子滑,但 事实正好相反,浸湿状态的绳子摩擦力比 干燥状态下大的多。在某些情况下同一根 绳子的各段干湿状态不同,会导致下降过 程中摩擦力不一致,对此要有所预判。

(7) 防烫伤。「8」字环在下降时遭遇静 力绳的大力高速摩擦后,会发烫,所以下降者在下降完触碰 8 字环时 一定要戴上手套,或者稍等一段时间,这样可以防止烫伤。

(9) 防空翻。下降时,要保持身体重心稳定于腰间,不可手低过 脚,那样重心悬空,容易空翻,易使身体撞击崖壁受伤,也会造成极 度紧张。索降安全操作规程、索降安全装备程序同上,主绳连接固定 主体,应遵循双保险原则。连接下降器后,岩降者应由其本人与专业

通往固定点方向

角度尽量 大于 120°

110

人员,经过二次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索降放绳者应坚持第一个下 降原则。

悬崖速降的注意事项悬崖速降———动作要领

速降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你能否顺利下降到悬崖底部。特别 是对于第一次速降的人员来说,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姿势十分重 要。

下降时,身体成水平状向后倒,依靠身体的重力下降,身体尽量 与岩壁成 60 度角,双腿分开,将重心置于两腿之间,这样可以有效 保持平衡。下降连接通常有两种,看有无抓结。有抓结的,惯用手握 抓结均匀下降;无抓结的,惯用手手应该握绳置于自己右侧胯部控制 下降速度。 悬崖速降———装备:安全带,主锁,下降器,头盔,防滑手套,登 山鞋。

和攀岩等户外运动一样,头盔是必不可少的安全防护装备。下降 途中一块小小的石块落下来,砸在头上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对于长 头发的队员,下降前要把头发挽起放入头盔内,防止在下降过程中头 发卷入下降器中发生危险。 悬崖速降———应对紧急情况

由于动作等各种原因,在下降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惊心动魄的 画面。出现这种情况先不要著急,只要装备齐全、处理得当,一般不 会出现危险。首先下降前的各连接环节必须仔细检查,任何小错误都 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其次侧摔是初学者最容易出现的情况,表现为 操作人员侧身摔向石壁。出现侧摔主要因为双腿没有分开,重心不稳,

111

或是脚下用力不均,导致重心偏移,此时只要保持身体静止,恢复正 确姿势即可。再次是当身体开始下降而惯用手又没有及时抓紧绳子 时,队员身体会迅速下降,这个情况比较危险,不过只要下方保护人 员在崖底拉紧保护绳,下降就会停止,险情也会及时化解。因此对于 初学者,下方保护是必须的。 此外,在下降过程中也会出现头朝下 脚朝上的「倒挂」情况,因此系紧腰部的安全带非常重要,这种情况 会使队员的身体碰撞岩壁,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定,尽量让身体保 持稳定,手抓紧绳子。崖底的教练会对你发出指示,只要按照教练的 步骤就可以著陆。

四、应急预案

在速降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紧急情况就是倒挂。倒挂常出现在下 降开始阶段,新手开始下降时会因为紧张而不敢移脚或者忘记移脚, 导致身体的重心比脚还低,使得人顺势倒转。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应放松心态,胆大心细的去做好每一步流程,控制好下降速度和重心, 同时手一定要握紧制动端和非制动端。如果下降人员已经出现倒挂, 下降人员应紧握制动端和非制动端,下方人员也配合保护,然后下降 人员用手去拉非制动让身体回复原始状态,若尝试多次还失败应等待 教练救援。教练从另外一根绳下降至比倒挂人员略低的位置,用之前 已经装好的抓结将自己固定住或者将制动端缠在大腿上,然后再帮助 倒挂人员回复原位。在出现倒挂情况时下降者一定要保持镇定!听从 教练和其他人员的指挥!

112

第八章 单绳上升技术

单绳技术,也称 SRT,是 single rope technique 的缩写,主要

用于探洞冒险和应急救援。单绳技术是严肃而规范的,任何不规范的 操作都会埋下安全隐患,所以作为单绳技术的爱好者,我们从一开始 就要树立「规范操作,沉著冷静」的思想,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单绳 技术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下面我将从以下四点来介绍这项技术:

1. 准备的装备 装备包括静力绳、安全带、安全帽、主锁、手式上升器、GUIGUI、

扁带(如图一所示)。

图一 装备展示

2.穿戴装备及注意事项

(各个装备之间的连接见图二)

所需装备一件都不能少;

衣服要全部塞进安全带中; 安全带活扣部分要反穿,腰带的松紧程度以刚好插入三指为准, 腿环的松紧程度以不勒大腿为准;

113

在手式上升器上连接的扁带长度适宜,以腿能微弯曲为准; 安装 GUIGUI 时,注意上升端与制动端的正确安装;

3.单绳上升与下降(以右手上升器和 GUIGUI 为例) 连接好各个装备后,检查装备连接穿戴无误后, 开始操作。

准备上升:

将 GUIGUI 和手式上升器之间的绳收紧,然后

让自己身体悬空,用一只脚平衡;然后右手虚握上

升器,腿微曲,向上推手式上升器(如图三);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在推上升器的时候,要注意腿微曲,制动端虚握,要不然就会推不动 上升器。

开始上升:

用单脚踩著扁带,让身体贴著上升器站起来,然后收绳;之后继

续向上推手式上升器,推至胳膊伸直后,用单脚踩著扁带,借助腿部

的力量,在站起来的同时,收绳。如此反复,不断向上上升......直至

114

上到距顶端五厘米处,停止上升。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发力点在腿部, 手脚协调向上操作装备,从而更有效的上升(如图四)

图四 开始上升

准备下降: 上升到距离顶端五厘米处,先将扁带从脚步拿开,将手式上升器 向上轻推一下,拆下来,挂在侧装备环上(如图五)。此过程中要 注意将上升器及主锁稳妥的挂在侧装备环上,并把扁带斜跨于上 身。

开始下降:

然后右手握住绳子的制动端,左手握住 GUIGUI 的把手,慢慢向下 使劲,直至下降至地面(如图六)。 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要慢慢 向下按动把手!

115

图五 准备下降 图六 开始下降

4.注意事项(总结) 上升过程中,注意使用腿部力量,借助腿部力量站起来,然后收

绳,达到上升的效果。而不是单纯借助手部力量。 上升过程中,注意身体的平衡以及协调性。用不踩扁带的腿保持

平衡,以防在上升过程中碰到岩壁;另外,上升过程中,腿部用力向 上站起的时候,手同时收绳,可以提高上升效率,保存体力。

在高空拆卸安装装备时,要格外小心,以防将装备掉落至地面!

寄语:在刚开始练习单绳上升时,大家普遍都反映胳膊酸痛,这 就是在上升过程中过度依赖手臂的力量,而忽略了实际的发力点应该 是腿部,手臂所起的作用仅仅只是收绳,辅助上升罢了。但是经过多 次的练习,大家掌握了单绳上升的要领,上升起来就会相对轻松,同 时也会感受到单绳上升所带给我们的快乐!

116

注:此讲义仅涉及入门相关内容,部分内容可能会由于疏忽 导致错误,希望大家积极指正。


登山,和其他运动不太一样,它看似只有一项,但其实是千手观音一样的综合体。

包含了徒步、攀岩、攀冰、冰川行走等体力部分,也要求对露营、动植物、地理、气候、雪况等有一定的掌握等。知识面涉及十分的广泛,坑亦不少。

但好的方面是,登山对年龄的门槛并没那么高。对经验的累计、必要时刻正确做出选择才是安全进山出山的关键。

相比谈论装备、技巧,在山上晃荡的日子,看过太多好的结果、坏的事故,感触最深的还是:

正确理念和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1、切莫激进,一步一个脚印

2、海拔不是一切,追求数字提升对攀登本身没有益处,享受山野让攀登生涯更长久

3、看到自然的伟大,也要要看到自己的成长

4、谦卑,能收获更多

5、学会放弃和下撤,是重要一课

6、多看杰出的登山书籍和纪录片(这些都是我很喜欢的优质内容推荐 第三期 l 这3部攀登大片值得一看、再看、再看、再看(观看指路)、山野书籍推荐:当我们讲攀登时,我们在讲什么?我们在思考什么?我们在书写什么?)

... ...

题主询问的范围比较大,一篇文章肯定说不完,列出单子:登山的干货、游记、装备的测评,希望对你开启山野之旅有所帮助:

户外运动,如何省钱、有效的入门及进阶?

北美登山之旅 #1:华盛顿州地标 —— 雷尼尔山(上)

当我们学习登山,我们在学习什么? (初、中级登山技术列表)

户外活动de旅行攻略怎么做?(干货,带推荐,更新中)

最近开了同名微信公众号,记录我在户外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呀~

http://weixin.qq.com/r/_z-y6rbEfesCrfKJ92rp (二维码自动识别)

以上。


分享你一个公式:安全意识>攀登技术>攀登装备。这个我第一次参加中国登山协会的培训我们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句话。

安全意识:爬山说到底都是自己的事情,饭别人帮你做,水别人帮你背,路总得你自己走。当你的协作都在劝你下撤的时候,你该好好考虑一下了,往往这个时候小白还是比较听话的,毕竟没有经验,心里也怕。不听劝的是那种觉得自己牛逼,又有点经验的,这种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

攀登技术:你如果选择跟商业团,对这方面要求不会很高,在涉及很多技术操作的时候会有人专门看著的,至少没有那家公司敢让客人去挂路绳和先锋。(不作死就不会死)

攀登装备:有句玩笑话-技术不行装备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好一点的,(一个好的装备真的能关键时刻体现出它好在哪里,贵在哪里),如果有更高级别的想法那就一次性升到头,个人装备也没有几样的。

技巧:这个问题太笼统了,涉及的方面太多,我给你说了,你也不大能理解。你就当这方面需要的是经验。当你去爬过一次山,上过一次雪线,亲自去体会一次你就会明白了。

组织:国内登山公司很多,可以多方面了解一些(举办活动案列,客户满意度,事故等)。

真有爬山的想法,我现在最能给你的建议是疫情结束了,好好锻炼身体,这个才是最最基本的。


打了一大篇,一句话总结:循序渐进!!!

说在前面,如果不想身在地狱的感觉,不想危险,不想很痛苦,不想恶劣肮脏的环境,身体素质还可以,经济能力还可以,直接报名相关的登山商业队就好了。

顶级装备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必须得有,而且得保证适合要去的环境,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当然顶级品牌的装备质量和舒适度自然会好一些,没有好的体力和技术,谈其他的都是耍流氓,彰显自己某方面而已


先明确个概念,个人理解,登山一般指的是技术性的专业登山运动,国内一般都是五千米以上的雪山,需要用到专业攀登技术和大量专业装备,入门非常高,普通人想玩的话,一般都是报名专业的商业登山队。(这里面就包含了攀岩 攀冰 徒步 溯溪等户外运动)

还有一种普通登山,平时更多称爬山吧,就是爬一些城市周边的小山头,或内地的一些高山,大部分通常就是沿著小道就走上去了,这种一般称为徒步或徒步穿越。

无论你想玩那种,肯定要先从徒步开始,这个是基本的。首先就从周边一二日游开始,觉得好玩再继续,这个时候一般不需要啥装备,主要是运动鞋和宽松的衣服,二日以上还需要露营装备。你只要保证带的东西能保暖就行(注意的是山里比城市温度低,特别北方冬天,以前那个央视记者事件可是闹很大,就是冷加体力不支)。当然你想深度玩下去,你会觉得衣服不会怎么干,鞋子不够防滑(特别是溯溪),这个时候就可以换专业的户外服装了(非纯棉的服装和橡胶底的徒步/越野跑/溯溪鞋等等,提个醒,装备就是折腾,没有完美的东西,差不多就行了)

然后你觉得一二日的露营没问题了,可以尝试周边三日左右的路线,或者去云南/川西尝试一日到三日左右高海拔徒步路线,提醒下,直接去五日以上的高海拔徒步,失败可能性很大喔,除非你长期锻炼,身体素质过硬,装备也不错。(当然,前提是不会高反。这中间如果装备太普通,或者买错了,你会觉得装备太大太重了,很难打包或者背不动,这个时候你就要研究研究了,花钱买更好重量更轻的装备,这个看自己能力,最好找个懂的老手,直接一次到位,注意不是最贵的最大牌的就是最适合的,必须是满足需求下,要最轻的款式)。

玩过高海拔徒步以后,觉得自己还是喜欢,体力也可以,就可以报名那些商业队五千米左右的非技术性雪山了(一般就是直接就走上去了,或者用少量辅助装备就可以爬上去),当然这个时候,可能有些没开发的小雪山,你自己都能规划自己上去。然后还要进阶,就需要去报名学专业的技术了(当然包括花大价钱买装备,还要有大量时间,国内徒步登山资源一般在新疆云南四川西藏,特别是四川)

当然这当中除了衣服/露营这些基本装备技术,还有导航/炉具食品/药品/应急/气象/等等需要自己去学习和磨合。推荐一本书《登山圣经》,很好的入门材料,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书,可以自己去找来看看。

打了那么多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一定要循序渐进!!!


是指登雪山的话,基本上就是遵守5678原则。

从5K雪山入门慢慢积累经验和技能。

然后再678级别。

商业登山现在国内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可以找比较老牌专业的登山组织。

入门5K的话,国内雪山也就那么几个:四姑娘山,半脊,那玛,哈巴,雪宝顶等等。

6K级别,基本上玉珠,雀儿,

7K级别基本就是慕士塔格这种。

8K不讲了,全地球一共14座!

找个靠谱的商业登山报名就行了。


装备并不算是最大的问题。

登山只有两个字,谨慎。是全方位的谨慎


好好珍惜膝盖


找你们本地最牛逼的俱乐部,从基础开始玩!


登山只为了健身,注意安全就行。先认清自己能力再做决定。不要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成长就要亲身经历,有些经验之谈只是人家的经验。户外装备有条件要买好的。


买保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