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過一個疑問,我看一本書就忘一本書,這樣讀書是不是就完全在浪費時間。於是我每看一本書,我就花一段時間寫一篇讀後感或者類似筆記的摘記,但是我發現這樣對我帶來的好處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想知道用讀書方式構建思維結構是否需要摘記,如果要該怎麼做?


可以的!

題主的思路是正確的,構建思維結構確實需要用正確的讀書方式來配合,而摘記則是讀書方式的一種。之所以自己感覺沒有效果,是因為用錯了方法。

我理解題主所提及的「思維結構」,是指從閱讀的書籍中學到思考問題的方式。

比如說,閱讀下面一段材料:

燒水沏茶時,洗水壺用1分鐘,燒開水用10分鐘,洗茶壺用2分鐘,拿茶葉用1分鐘,如何安排才能儘早喝上茶。

解法1:洗水壺、燒開水、洗茶壺、拿茶葉按順序完成,共用14分鐘。

解法2:先洗水壺,然後燒開水,在此過程中去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全過程共用11分鐘。

從以上這段小學奧數題的材料中,我們很容易歸納出一種統籌安排尋求最優解的思考方式。

那麼這種思考方式應當怎麼來記憶,或者說運用?

最好的辦法不是做材料的摘抄和死記硬背,而是直接記錄這種思維方式的核心,可以把筆記寫成以下形式:

思路:統籌安排。

關鍵點:尋找可以同時做兩件甚至多件事的空餘時間。

舉例:在個人工作中,早晨來到工作崗位,可以先做需要與人溝通的工作,在等待他人反饋的時間裡,處理自己的事務。

在以上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從書中學到思維方式的關鍵在於總結和運用,要從材料中歸納關鍵點,並且用自己生活中的實際事例來做示範,才可以達到改進思維方式的效果。

單純無腦的摘抄,效率低下,浪費時間。摘抄的書中範例也未必會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到——對於用不到的內容,過一段時間當然會忘記。

————————

另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摘記、讀後感這些材料,是完全無用的么?

也不是,摘記的關鍵是文本內容的模仿。

我們最初認識「摘抄」、「摘記」這個行為,大多數是在中學的語文課堂上,被老師要求閱讀某本文學名著,做摘抄、讀後感交作業。

於是我們會選取閱讀材料中文辭優美或者有哲理的句子,抄在本子上,在腦子裡也留下了印象,等考試寫作文的時候用來模仿。

在這個過程中,做摘記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對文本本身的記憶和理解,老師要求寫讀後感,其實是在期待學生能從閱讀材料中學到道德、價值觀取向上的內容。

我可以不認同這份文本的觀點,但文本的遣詞用句需要記憶學習——這種時候做摘記可以加深自己對文本的印象,便於以後的模仿和再創作。

用摘記的方式來學習某種思維,效果跟用勺子吃麵條差不多。

總結一下:翻開書之前,釐清自己的目的,然後根據目的選擇更合適的筆記方式。

理清讀書的目的。

思考。

帶目的做筆記。

以上。


讀書筆記用思維導圖太棒了!一定自己做導圖嘍!不要偷懶哦!不懂在諮詢一下吧!


看讀書筆記怎麼記了。


筆記是信息記錄的工具,其代替人腦記憶信息丶可存儲信息量超大,正是有了筆記丶人類的知識才得以傳承並發展。

記筆記可煅練思維,但構揵思維結構還需記錄有關思考過程(方法)的筆記才有大的幫助,如記解題思路,若只單純的記錄單詞那樣數據化的信息對構建思維結構沒多大幫助。


絕對可以,寫下筆記後用思維構圖重新整理、組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