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與宏觀,只是人們以自身為參照做的大致區分,為什麼導致一個世界有兩種解釋?如果人的身體和電子差不多大,這理論會有變化嗎?

科技越發展,遇到類似的分歧現象一定會越多,那這樣的基本理論矛盾的問題會越多,還是越少?

物理學研究的是「客觀實在」嗎?


聽毛主席的。毛澤東《實踐論》:「離開實踐的認識是不可能的。」

物理學統一的途徑,是實踐導向的純理論數學創新。

詳參《物的數論及其哲學原理》:

物的數論及其哲學原理?

mp.weixin.qq.com圖標


觀測手段的精細程度和由此帶來的擾動程度是有限度的,觀測不可避免地帶來干擾。這是事物內稟的屬性,無論怎樣提高觀測手段都無法逾越這個限度。

倘若被觀測物體體量大到干擾可以被忽略,就稱這個物體在絕對意義上是大的,是經典物理客體;反之,若不可避免地被觀測干擾,就稱這個物體在絕對意義上是小的,需要運用量子物理解釋。這個大小的量度與人體本身無關。[1]

參考

  1. ^狄拉克 《量子力學原理》


這個世界可不只有兩種解釋,八百種也有,眾說紛紜,你聽說的只是兩種最出名的,你信誰的?你樂意信誰的就信誰的。

反正世界不聽誰的,世界不在乎


世界應該是統一的。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目前的不統一,只是理論尚未完善。量子力學只有數學上的計算,並沒有一個完美的物理詮釋。


物理學研究的就是客觀事實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種分支,與經典物理學並不衝突,只是兩者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完全一致,這不是很正常的嗎?兩種不同思路罷了


1.不是以自身尺寸區分量子現象是否會發生,宏觀微觀是科普的講法。實際是以相干長度等參數衡量的,不同材料不同物質不同條件下不同,比如超導就是一種宏觀量子現象

2.量子力學和經典物理沒有矛盾,科普上講的矛盾是為了吸引人注意力的手段,大部分是類似泊松亮斑的以為不合理,其實沒毛病的現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