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海話「今朝箇天氣熱煞脫人了」(暫且不論這種正字是否正確)寫成「今朝個天氣捏色特寧了」,(20190215補充:今朝、箇、煞、脫這些冷門的正字姑且不算)明明是熱,非要寫捏,明明是人,非要寫寧,(20190215補充:還有更典型的比如「上海」寫「桑嘿」,「過去」寫「古七」,反而更難讀了)有些字甚至在方言中字音都不同。這樣的寫法可取嗎?


如果有人教我怎麼寫是正確的,我願意使用正確的文字


這種現象再正常不過,是方言文教缺失的體現,是如今多數人慣有的想法,「漢字只能用普通話讀」、「方言沒有對應文字」。

網路上的「普通人」在表示方言的時候一般有兩種選擇,以普通話字音為基礎的諧音字,一種是用漢語拼音標音,有時候搬用一些英語拼寫。無論哪種方法都是很勉強,因為普通話音系和方言並不重合,哪怕是和普通話同屬北京官話的懷承片,還有個?-聲母。

即便是諧音字,同個方言區內的人「拼寫」出來的不盡相同,甚至因為腔調不同,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諧音。這種不統一的用字,在不同人看來難易程度也不同,在網上經常被評論為「你方言不標準」。但是,諧音字又不是官方定的,何來標準,大多數方言也沒有定標準音呢。

諧音字的使用者,忽視了「漢字不是表音文字」這一事實,拿漢字當拉丁字母使。不亦樂乎地創造各種諧音字表情包,有些地鐵站甚至都貼滿諧音字寫的城市印象廣告。

諧音字的泛濫,另一個原因是相對正確的字不普及,且其中有些字生僻難懂,如濌 t??陽平,在閩語莆仙話表示「堆疊」。給學習帶來一定門檻,現在的人更願意接受一些「快餐娛樂」,而不願意看一篇長篇大論的文章或者方言詞典去了解這些「天書」。

2019.5.8 查《漢語方言大字典》,t??本字應是「沓」。

方言正字最好的普及方法,可能就是藉助流媒體了,比如正字科普視頻,但也只有感興趣的人才願意看下去。讓大多數人去接受,恐怕只有把它列為考試項目了。

相關回答

為什麼方言正在消失,我們能做什麼??

www.zhihu.com圖標【科普】如何科學地為莆仙話標音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b23.tv圖標

不可取,也無得辦法。

群衆並不會認識到「漢字的普通話讀音與方言讀音不是一一對應的」這個事實。可以說是基礎方言敎育缺失所致,或者人口流動、網路流行詞氾濫等原因。

一般情況我寫方言都盡量用正字,實在無得正字的再用訓字或者同音字,不得用那些怪眉怪眼的寫法(比如我這段話完全是用方言寫的),除非別個看不懂的時候再解釋下或者換個普通話的說法。

雖然我一度很反感這種做法,但我覺得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漢字系統本身就缺乏一套精確的表音符號。強行拿一個音系(普通話)去套另一個音系(方言)像是照貓畫虎,如果有像日語那種的假名系統,倒是有法用來表音了(拉丁字母顯得違和,注音字母又太冗長)。而網路交流有時候也確實有表音的需求,這也實屬無奈。


我們把這種稱為"母語文盲狀態"

只會聽說,不會讀寫,年滿十五周歲的,一般我們把這種稱為"文盲"。

至於是不是母語,另外討論。

開個玩笑。


這當然是不好的

漢字是音義兼備的文字,捨棄它的表義性而單取它的表音性,是對漢字的一種破壞,也提高了釋讀的難度。

就算是表音,也難以表達準確。表音一般是兩種方式,一種是用普通話音諧方言音,這兩者的音系天差地別,自然難以表達準確。另一種是用已知的方言字去諧未知的字,但由於使用者水平的局限,也很難做到準確。更重要的是,他們經常會兩種方法混用,使之更難被讀懂。

正字不會,寫羅馬字總行吧,大部分的方言都有自己的拼音方案,可惜絕大多數人只會普通話的,還是拼不準

因此我認為,方言進課堂最好的方式,就是教給人們本方言的正字及拼音方案,讓他們對自己的母語至少有一種系統性的認識。

再提一次,像這種方法,底個老爺會保護伊考一百分呢

(無慈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