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人修凈土法門,一直有念佛,一直看到網上說至心念佛好,散心念佛不好。末學沒有辦法做到長時間的至心念佛,簡單地說就是沒有辦法其他什麼事都不幹,就只是念佛,並做到一點妄想都沒有,要我什麼事都不幹,就只是念佛,並做到沒有妄想,我最多只能堅持6分鐘,但是散心念佛我就可以堅持很長時間,像掃地,洗碗,散步的時候,甚至是玩遊戲的時候(我不玩網路遊戲的,所以不存在造口業或者和其他人結怨),只要是不太費腦子的事情,我就念佛,這樣的散心念佛。我能堅持很久,多的時候,兩三個小時都沒問題。請問我這樣只注重散心念佛,不注重至心念佛,這樣的修行方式是不是不好?我真的沒辦法至心念佛做到一點妄想都沒有啊!


一早打坐,供燈好。

迴向眾生皆吉祥,獲得暫時的人天安樂,究竟成就佛道。

吾願盡綿薄之力,於己於他,解惑,增上我們自他的道業。

首先,明確回答題主:散心念佛,是可以消業障除罪業的。阿彌陀佛聖號,一念起即消業滅罪,勿需懷疑。

懷疑心,是行業之大患。

阿彌陀佛的凈土法門,是漢傳大乘教,及藏傳密乘教都極為重要的修持法門。阿彌陀佛法門,是行門,非常重視實際的修持。

藏傳的堪布曾經說過一次,講因明法不難,講論也不是很難,要把阿彌陀佛凈土法講好了,實難 !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里,已經說了,此為難信之法。無人提問,佛自說的法門。

藏傳的阿彌陀佛本尊修法,我們在此就暫且不多表了。今日,單就題主之疑惑,談一談。

漢傳的阿彌陀佛凈土宗,有五經一論:

《佛說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往生論》為凈土宗之核心經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由凈土宗泰斗印光大師增編合為五經。其中《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三經專談凈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亦與凈土密切相關。

每一個法門的修持,都有自己不共的法教。在凈土宗的修持上,需要按照凈土宗的宗門為要,多讀誦學習凈土經論,增上信心,而去實修。

很多人在談到凈土宗的時候,有一個誤區,就是容易按禪宗法義去解義。這樣很容易打擊到一片初學修持者的信心,認為自己永遠都達不到那個心凈土凈的標準,繼而不再堅持了。

在漢藏各個高僧大德都跟從佛陀的教義,一再勸導大家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因為此凈土與娑婆世界眾生緣深,作為修行標準,也最容易去到。不需要你大徹大悟。

阿彌陀佛的凈土是三根普利的法門。我們按照最低的及格來講,就是:首先莫要懷疑極樂世界存在否?跟著,一心發願往生。再來,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聖號。這樣就具備了信,願,行三資糧。還有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每一個初發心的行人,都是一步步向上而行的。娑婆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娑婆二字,不圓滿,濁,生活艱難,惡法多,容易退道心。所以,我們要去極樂世界。

極樂,是指的沒有五濁衰敗相,《阿彌陀經》里佛說「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繫念佛念法念僧。」

以上,佛講的相是表法的。意思就是在極樂世界,所有的顯現相,都是講演法義,皆為清凈相。不是善法更不是惡法,而是本然清凈無垢染。此眾生亦是方便說,並不存在眾生一說,到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轉之位,是必定成佛的。

有些人會說,你們盡想著去極樂世界享福 ! 其實,這個想法又有什麼不對的呢 ? 如果天天就想著在娑婆世界大富大貴,那麼等待的只有無盡的輪迴,是苦的本質。而就是以享福的心念一心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雖然沒開悟,但是你確確實實厭離娑婆,心往極樂凈土,那就必定得往生。一旦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看看佛陀上面所講的那些修學環境,太優越了,你還能不開悟,還能不成佛? 佛,是實語者,真語者,不妄語者啊!

從世間角度分析一下,家長都希望孩子讀重點小學,中學,考清華北大,對不對 ! 為什麼呀?這個道理不是很顯而易見的嘛!

所以你說,娑婆太苦了,我就是要去極樂世界享福,這沒啥不對的。因為,只要你到了阿彌陀佛的凈土,叫作「花開見佛悟無生啊」 !

就好比剛剛夠上線的高考學生,去到了清華北大,眼界就完全不一樣了啊。當然,我這也只是勉強做個比喻的說法。

凈土的境界,不是凡夫地能夠比擬的 !

再來,我們談談實修。

印光大師就教過工作生活繁忙的行人,早晚十念法的功課方法。這個《印光大師文鈔》,凈土行人需要多多去閱讀,印光大師在裡面有許多實修的各種開示,教法。(在此,就不多表了)。

我最初的念佛,是緣於有天在廟裡看到個小冊子。我與觀世音菩薩緣分很深,讀書時就經常去觀音廟,那麼多的佛菩薩,就只認得觀世音菩薩他老人家。而且,我有個習慣,就是啥事都跟菩薩說,我也不叫觀世音菩薩,直接就一句菩薩呀,菩薩,我跟你說哦…………我覺得菩薩就是自己最親愛的媽媽。

所以,冪冪之中,菩薩一直帶領著我,進入佛的世界。我就開始念佛了,因為佛說了念阿彌陀佛的各種好啊,那就念唄!

開始都散念。只要沒動腦筋的事情,都可以念。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去做激光打標,就是簡單操作,我就一直念佛,也不記數啥的,心裡也沒什麼多的想法。走路也念,吃飯不多話也念,讀書的時候,不是不念,就是形成習慣了,佛號就起來。一句佛號是真的消業障,滅罪業。消業障,滅罪業不是指的事事都順心如意的意思哦,而是指的道業逐步增上,心境逐漸明朗,智慧開始顯露,殊勝法緣亦越來越多。

凡夫主要就是心力不夠。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各種習氣。

大家千萬不要去聽什麼念蘋果也可以的話哦。蘋果能給你啥加持力呀?

佛號是法性,是具備很大的法的力量的。給你灌入法之甘露,心力增強了,到最後,才會瞭然到世尊的那句名言:眾生皆具佛性啊!

我們本來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啊!

在念佛中,心的力量強了,知道娑婆世界的輪迴苦的本質,知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我們面對生活中所有的順逆境,都是一句阿彌陀佛,以坦然之心去對待,去超越這個假合的現象界。

所以,題主不必要擔心自己的散念佛號。萬事開頭難。要堅持行住坐卧皆不離佛號,乃至於睡覺,躺下就默默念佛入睡。重點在於念佛的出發點,是不是要願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了在這世間升官發財,娶妻生子,買房買車。我們念佛號的發心,很重要! 要記住:因地不真,果遭遷曲。這個道理。

現在,我也是這樣。除去有時間的時候,打打坐。買菜呀,做飯呀,走路呀,坐車呀,乃至人家閑話呀,就自己默默提句佛號。在生活中要串習這樣的法的力量。什麼自力,他力的? 自他就是不二的。 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在念你,你所念,能念,皆是法音宣流。根本就不分彼此。

因此,現階段,題主就這麼著招。沒什麼錯誤。平時有時間的話,建議你多聽聽大安法師的凈土講法(優酷有,微信公眾號查查東林寺),《印光大師文鈔》要閱讀。聽經聞法,對實修非常重要 ! 而後,有餘力,則學文。可以逐步再讀誦《金剛經》,可以看慧律法師講的《金剛經》(優酷有),增強般若智慧。那麼念佛的力量,會更加強大。

再談兩點。

一,好比有的藏傳會說得了密乘灌頂不修,會下金剛地獄。這個說法,是不符合邏輯的。接法者難道還不如啥都不接法的人嗎?能得灌頂,是一個因緣。能不能修,又是一個因緣。也就是說,題主你目前這樣散念,能消業,也沒有罪過的。畢竟這是善法,不是惡法。

二,菩提心的問題。能一心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菩提心。注意「一心發願」這四個字,就是菩提心。

在禪宗來講,除去心內眾生,無有心外眾生可度。

所以,「一心發願」即為度己度他,自利利他。因為,有此「一心發願」,就會一心念佛,能夠到達「一心念佛」,就一定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生起無有造作之真實無偽菩提心來 !

題主,加油哦^0^~ !

南無阿彌陀佛……

以此念佛功德迴向

願生西方凈土中

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

請問散心念佛真的遠遠不如至心念佛嗎??

www.zhihu.com圖標

哈哈哈哈

哇塞,我給人專門提醒了耶

謝謝你哦 !

我不爭論的哈。

你可以暢所欲言,沒有關係的啦 。

我不是什麼大師,就一普通的凡夫行人,可以隨便批評,都沒關係的啦。

你也不需要問我那麼多的,直接寫出你自己的觀點就OK的啦。

然後,大家要如何取捨,看各人的意願咯。

我呢,學習上一直都有一個弱點,就是不會背誦什麼教證,理證的。

我呢,講的出來的話,都是自己走過來的路,吃得下去的飯,這樣子的啦。

所以,我是能夠理解題主暫時的困惑的。

另外,個人自己的修學歷程,遇到很多位漢藏高僧大德,真正的大德,真的都非常的謙和。會針對你的因緣,個人情況,因機施教。

從他們的身上,我學習到的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知識,也不是什麼很厲害的大法。而是那種謙和慈悲的心,從來不會咄咄逼人。

我記得有一次跟上師彙報學習《入菩薩行論》時的情形,抱怨了很多很多看不慣的事情和人,上師一直聽著,突然指著我說了一句:你要看到空性 ! 我渾身一顫 ! 再無多言。

還有一次,遇到法王,我那時候,也對到底修什麼法門,忽左忽右。帶著惶恐不安的心,去請示。無論,我問東,還是問西,法王都點著頭。最後,他告訴我一句話:「記住,唯一除我執! 你好好修,用四年的時間在生活中磨練。……」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啰嗦了。

我一直建議知友們,學修佛法,還是去跟隨真正的實修有證量的高僧大德,系統的聞思修。

我呢,在知乎,也就是隨緣閑談。分享一點點個人的心得體會而已。

法上的東西,不能亂講,我講的呢,基本上,邏輯性不強,都是些大白話。

如果去活佛那裡彙報修學的話,他是不准你按照什麼中觀書面的文字去闡述的。他要你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你是個什麼狀態,一開口,就清楚了。

我很差,是個差生。

但我有一個優點,就是特別能體會到差生的心境。

我們要給眾生以希望,同樣亦是給自己希望。

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不要站在一個制高點,去看待他人,覺得自己很懂,別人都不懂。

我在大德那裡學習:慈悲,智慧,平等。然後,自己越來越卑微。知道了,平常心是道。

所以,我不喜歡辯論。要無諍。

知乎上,可以各抒己見,可以暢所欲言。但是,記住,莫要贊己毀他。

當然,你今天提到我,也是我的榮幸。說明,這個回答還有人關注。

下午,居士來飲茶,我們也談到修行。除去生死,世間還有什麼特別重大的事情嗎?

每一個顯現相,都是我們修行的增上緣。

所以,感恩你,這是發自內心的話。

期待你可以把你的問題,自己做出一個清晰的闡述。

這樣子,為自他解惑,增長自他的道業,非常地隨喜 !

南無阿彌陀佛 !

願吉祥!


末學覺得,只要念佛,不停的念,就肯定比不念要好。至心的話,需要參考《占察善惡業報經》裡面的描述。

爾時,堅凈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所說至心者,差別有幾種?何等至心,能獲善相?」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一心,所謂系想不亂,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不顧身命;三者、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若人修習此懺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終不能獲清凈善相,是名說占第二輪法。


學道如學射,久久自中的。

念佛也如此,若能堅持,必然功不唐捐。

還要搞清楚,念佛是為什麼?往生西方!散亂心能成功往生否?很多事不要騙自己,其實我們看了經書,看了論著,都清楚,散亂心念佛往生者少。泛泛而念,泛泛而修行。怕只怕騙了自己。

其實從散亂到專註到一心不亂,是一個逐漸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包括念佛的進步,還要包括修行的進步,這修行不僅包括生活中的為人處世,對待做的任何事都要有正確的是非觀,最重要的是,問問自心是真信么?

大德曾說,若真信因果,真信西方,肯定不會做壞事,知道地獄苦誰還敢做壞事,只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到死還遠,地獄即便有也是老了的事情吧,到死的時候再念佛。地獄也去不了即使去了肯定能出來。如果這樣想肯定會自作自受啦。

往生的條件有很多,大多一信(信者信因果,信有地獄信有西方,信有佛法僧)二願(願者願生西方,願斷除諸惡,奉行諸善)三行(行一切有益行,行念佛念法念僧,行凈業三福行孝養父母等等)以為念佛是念佛生活是生活,這是錯誤的。念佛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念佛的時候向菩薩佛祖看起,不念佛時又變成凡夫俗人一個,得過且過。這樣的利益真的不大,我們念佛往生是為什麼,脫離苦海唄,那麼往生的條件起碼要去遵守,像凈業三福之類的,即便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向佛菩薩看齊,最起碼的是非觀要有的,五戒即便不持,也要做到事到臨頭那個是對那個是錯。這樣往生的幾率會大。

再比如知乎佛教板塊關於生活中是否吃肉問題大家討論的都很激烈,有的說吃肉不礙修行有的說吃肉不好。其實能否吃肉也是修行,也有助於往生,一切善行迴向西方皆是助力。吃肉有不有礙修行暫且不論,培養鍛煉自己去除貪滋味貪美食的心,培養慈悲之心肯定是有利於修行有利於往生的。

共勉吧,寫這些鞭策自己,順便分享一下。莫嫌啰嗦。


為什麼凈土宗講「念佛、憶佛,將來才能見佛」?就好比我們念自己的父母,嘴巴在念,心沒念,是否是真念?反之,嘴不念,心念,這種念力有多大?

真正念佛是用心,而不是用嘴。現在的人念佛多是用嘴,而不是用心。

因為遇到的「善知識」都讓他張嘴念,偶爾有一個告訴他用心念,他不習慣,還認為是錯的,還是張著嘴念。

剛學佛時,心的力量沒有發動,只能用嘴念。時間久了,有的人誤以為就是用嘴念,不知道如何轉為心念。

真正的念佛,必須念念覺知。念每一句佛號時,都要清清楚楚地覺知:此時此地我在念佛。如果念出聲,只是耳聽得很清楚。如果沒念出聲,整個身心都在念。

現在大家都在念佛,可是都是用口念,而不是用心念。看看「念」字的寫法,「心」字上面一個「今」字,也就是說要用心念。

如果口念,心不介入,怎麼可能把凈念功夫儲存進阿賴耶識呢?

之所以要「凈念相續」(即凈念不斷),就是為了把凈念儲存進阿賴耶識。何謂凈念?就是沒有夾雜的念。

如果能保持凈念相續,當下即是,根本不需等到臨終。正因為大家達不到凈念相續,所以中間才會產生妄想。

如果「心」發動了,就不用嘴念了。當心還沒有發動時,最好要發出聲音念:通過舌根發出聲音→耳根將聲音錄進→儲存進阿賴耶識。

如果嘴不出聲,耳根會被外境的雜音所干擾。就像錄音機錄音時,如果環境太亂,就會錄進雜音一樣。如果沒有雜音,就是一種單純的念。

你念佛是否是「口念,耳聞,心受」?如果這三者未結合,我可以告訴你,你念佛是沒有用的。

必須「口念,耳聞,心受」,佛號才會儲存進阿賴耶識,把過去不好的信息沖淡。

我們的阿賴耶識就像一個裝滿各種味道的水杯,如果我們不斷地往裡面兌糖水,最後杯子里的水就變成了甜的,其他味道都被沖淡了。

如果念佛不是三者結合,就如同杯子里的甜水沒有放夠,是無法將其他味道沖淡的。

如果你現在沒有雜念,我說話的聲音,你會原原本本地錄進去。

就像一台聲控錄音機,我一開口講話,它馬上就錄進去;我不講了,它馬上就停止錄音。但是大家做不到這一點。

我講話的時候,你的妄念少一些,是因為我的聲音干擾了你的妄念;我不講的時候,你的妄念又多起來了。

無論你採用哪種方式學佛,貴在感受。如果只是相信,缺乏感受,根本不行。

但是比感受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什麼學佛的人經常問彼此學佛有沒有感應,而不問是否理解呢?

因為他們認為感受更重要,理解是其次。所以很多人功夫不上路,就是因為理上不明。

現在學佛的人拜好多師父,學好多方法,都是為了學法,而不是學理。

比如買來一部車,沒看說明,坐上去就開,一開就掉到溝里去了。

所以學佛必須先通達佛理,不要以為學理會耽誤學佛。就像砍柴之前,你先用十分鐘時間磨刀,看起來比別人晚去了十分鐘,但是由於工具鋒利,並不比先去的人砍得慢。學理不會耽誤修法。

如果念念能覺知,勝過念十萬億佛土的佛號。換句話說,念十萬億佛號,如果不能念念覺知,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又有什麼用呢?

看住自己的心,勝過念十方三世諸佛佛號。看不住自己的心,念佛僅是種點善因而已。

現在人都是信佛,不是學佛。學佛才能成佛,信佛永遠成不了佛。就像相信自己能發財,但不去做,怎麼能發財呢?

悉達多當時就是學佛,才成了佛。我們學佛就是學習悉達多,學他的悲心、願力。

但是我們現在只能勉強掛靠「信佛公司」,還掛靠不上「學佛公司」。

現在學佛人的誤區是: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麼不相信這是自己的最後一劫、最後一世呢?

為什麼不把希望寄托在今生,而是寄托在來世呢?剛開始學佛,聽善知識的開示很重要。

「十地頓超無難事,不歷僧祇獲法身」,即使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念也可以頓超。禪宗里有句話:一念超百劫。

信,要真信。修,要實修。

什麼叫真信?對佛教講的生死輪迴、三世因果要深信不疑;對五戒十善更要遵守。

什麼叫實修?把修行落實到生活中,從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

都說修行消業障,業障就是我們的習氣。如果學佛幾年了,習氣一點也沒有減少,智慧也沒有開,說明沒有學好。

當一個人學佛學到很虔誠的時候就能忘我。

只有忘我,才能與道相應,才能感受到天地與我同體,才能感受到什麼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相信是一個層次,理解是一個層次,感受又是一個層次。你現在屬於哪個層次,只有自己知道。

念佛要觀與念同時進行

念佛就如同打電話,如果號碼不準確,沒有掌握撥號的方法,就無法與對方接通。如果號碼準確,撥打的方法也掌握了,一打就通。

怎麼念佛呢?最好把你所念的佛的形象觀想出來。例如大家都喜歡念「阿彌陀佛」,就把阿彌陀佛觀想出來。

就像別人一提到你母親,你腦子裡馬上會出現你母親的形象一樣。

念佛的人必須做到,一提到佛,腦子裡馬上呈現佛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與佛感應。

如果突然問你:阿彌陀佛是什麼樣子?你想不起來是什麼樣子,說明你還沒有掌握念佛的方法。要念佛、憶佛,才能見佛。

也有很多念佛功夫很高的人,念佛的時候,頭腦里沒有任何佛的形象,只有靈明的覺知。

但是,對於剛學佛的人來說,必須記住阿彌陀佛的形象。一提到阿彌陀佛,他的形象馬上出現,不需要想。

在過去,念佛法門通常是觀與念同時進行。即在念佛的同時,把佛的形象觀想得非常清晰,剎那間你的心眼看得非常清楚。

拜佛的時候也要觀想。在拜下去頂禮的時候,要觀想我們的雙手托著佛菩薩的雙足,佛光照耀在我們身上,佛菩薩將甘露灑在我們身上。

只有活著的時候與佛溝通了,臨終才能蒙佛接引。

觀佛與念佛哪個更重要呢?「觀」屬於初步,「念」就很高了。只有頭腦里有了佛的形象,才能更好地與佛溝通。

當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連佛的形象也沒有了。通常在念佛的同時,必須觀佛。

《大乘觀無量壽經》是凈土宗的主要經典,講的就是觀修的方法。

無論採用哪種修行方法,都要觀、念同時下手。例如修禪,要觀世間無常。那麼念的又是什麼呢?念的也是生老病死無常。

實際上觀與念在某個階段是同時的,在另一個階段則需分開。因為觀與念都是通過心在作意。

如果我們在觀佛、念佛時雜念很多,破壞了畫面和念頭,就要重新觀,重新念。

念佛念得慢,容易產生雜念;念得快,念念都在念佛,就不容易產生雜念。如果還有妄想,說明還有多餘的力量,就要加上觀。

就像做事一樣,做簡單的事,腦子還有空考慮別的;做複雜的事,就沒有空再想其他了。

怎樣念佛才能與佛相應

學「念佛」不像學其他法門那麼複雜,只須深信不疑,念不間斷,即能成就。學其他法門則需通達許多教理。

念佛就如同往裝滿苦水的杯子里不斷地加糖水,直到將苦水轉換成甜水。

也就是不斷地沖淡我們的業障,使它沒有力量現前。尤其是業障重的人,最好每天都念佛。

修行不怕笨,不怕慢,就怕你停下來。因為修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長期積累。

好多人活了幾十年才開始學佛、念佛,頭腦里收集了很多社會上的事物,再念佛,就很難儲存進去。

怎麼辦呢?只要放鬆身心,提起佛號不放下,自然能把佛的聲音、相貌錄進去。

當念佛的種子深入八識心田後,就不需要再念了。因為這時候你的每一個念頭都是佛,其他念頭已經被同化了。

往往真發心念佛的人,感應特別多。有了感應,不要跟著感應跑,要一直念下去。如果你放棄念佛,跟著境界跑,境界就會消失。

如果我們念佛真能念到一心不亂,那真的是有求必應,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要什麼,動個念頭就可以達成。一心不亂就能與佛溝通。

尤其是老居士,最好每天早晚各念半個小時的佛。早晨是一天的開始,又休息了一夜,腦子裡雜念比較少,念半個小時的佛,這一天腦子裡都會有佛。

晚上念佛,睡覺也會念佛。這樣一天一夜都與佛在一起。其實不需要多念,只要專註,早晚各半個小時就夠了。當然,如果你有時間,能多念更好。

有的人用口念佛,家人不支持。在心中念,誰能知道呢?只要念頭不間斷,佛菩薩一樣知道,不需要你念出聲來。

上了年紀的人最好每天多念佛,讓頭腦裝滿佛號,不把亂七八糟的雜事裝進去。只有這樣,臨終時才能去佛國。

如果滿腦子兒子、孫子、家庭瑣事,那只有一個結果:還來娑婆世界輪迴。臨終一念決定了我們的去向。

你們會問:修了那麼多年,臨終錯亂了,不就白修了?果真修得好,臨終時怎麼可能錯亂呢?功夫修得好不好,臨終時是最好的檢驗。

為什麼念佛要錄入第八識才有用

我們之所以要用功,例如念佛、誦經、觀想等,就是為了把這些好的信息錄進第六識,再傳到第七識,進一步儲存到第八識。

在座的有人不懂什麼是第八識,可以暫時把它理解為倉庫。

刻骨銘心的事物都收藏在第八識里,毛病習氣也是收藏在第八識里。

收藏在第八識里的東西,生生世世都會讓我們受用。不深刻的事物則存在第六識里,往生後就沒有用了。

平時說佛話,做佛事,就是為了把佛的信息、佛的形象裝滿阿賴耶識(第八識),把不好的東西從阿賴耶識中擠出去。

如果阿賴耶識中全是佛的信息、佛的形象,臨終必生佛國。

那如何把佛的信息儲存進阿賴耶識呢?只有通過不斷地誦經、念佛、拜佛、誦咒……把過去輸入的所有不好的信息都擠出去。

修得好不好,從晚上做夢也可以檢驗出來。如果所做的夢與佛無關,絕對不行。因為做夢是小昏沉、小死亡,臨終是大昏沉、大死亡。

但是,現在學佛的人,一萬個人難得有一個能把念佛的種子種入八識心田。

這就說明以大家目前學佛的方式,根本無法將學佛的種子種入八識心田。所謂的學佛也只是在培點福報而已,甚至連學佛的「因」都沒有種進去。

你以為種入八識了,實際上是在第六識,甚至連第六識都沒有進入。

因為只要進入第六識,就會慢慢滲透到第七識。一旦進入第七識,就可以慢慢進入第八識。

為什麼很多人聽了開示還是不懂得如何用功呢?那就說明連六識都沒有錄進去。

如果過去聽過的經文、道理,現在回憶不起來,就說明當初沒有錄進去。

現在非常流行「念佛」,大家沒少投入時間,佛號沒少念,但是根本沒有產生效果。

都是用嘴念,頭腦沒有介入,口裡念佛,頭腦還在思考問題。單憑口念,怎麼能留下印象呢?

臨終時,前五識逐漸死去,眼不能看,耳不能聽,口不能講,身不能動,只有意識還在微細地活動,能明白一點點道理。如果生前學佛在第六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還有點學佛的影子。

接著第六識也死了,這點學佛的印象也消失了。如果學佛的信息已深入到第七識,別人看你已經死了,但你的第七識還在活動。

再接下來第七識也死了。如果你學佛的滲透力不夠,就到此為止了。由於平時學佛的力量不夠,未滲透到第八識,這時就會隨著平時的習氣走。

例如平時的習氣是好鬥,就會投胎去做阿修羅;平時的習氣是貪,就會投胎到餓鬼道。

如果遇到明師指導你學佛,你學佛的力量就會滲透到第八識(前七識全部會死去,只有第八識不生不滅),臨終就會被佛的力量牽著走,這時才是佛來接引你。

實際上,這時根本不需要佛來接引你,你自己就可以到西方凈土。

——摘自《萬行大和尚開示:被歪解錯修了幾百年的念佛法門》

萬行大和尚簡介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踐行佛法、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4年佛學專業、7年閉關、19年建寺安僧、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國語言……

2000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國旗;2016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00年至今,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這個問題大部分的回答,讓我開眼界的地方在於:明明應該實修的地方,大部分宗教徒選擇了迷信,而且是一種盲目且自以為是的迷信,一種不求甚解人云亦云沒有判斷的主觀認知,更不談感受。

@Garfield Yu

說散心念不如至心念的,因為會對佛菩薩大不敬。我很想知道,哪裡得罪菩薩了?得罪菩薩後果是什麼?下地獄嗎?那麼菩薩的慈悲在哪?你論述這段觀點的理論基礎和客觀感受在哪?信口開河才是造口業的源泉

如果說散心念因為心不誠所以容易得罪菩薩,那麼我們換個角度說:我在工作和學習的碎片時間都想著念佛,誰比我更心誠呢?(參考佛陀如何教育眾弟子看不起淫心重的同修)

看了題主的問題,能體會到其修行的至誠之心,而且問的明明白白:我很想至心念佛,但是我至心念只能堅持6分鐘,但是我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能不能散心念啊,會不會造業啊?

只是對於因緣果報及止觀的學習和修行上存在疑惑。我們不談概念上的問題,單說念佛。散心和至心念,無非是在保持狀態和持續清凈心上的區別。有的人生來心就容易靜,有的人生來心就不容易靜。難道我天生只能至心念佛持續5秒,我就對菩薩大不敬了?我就下地獄了?這時候我要反問了:修行的目的是離苦得樂(西方極樂世界亦然)還是成為權利者隨意審判他人行為?

再者,菩薩,菩提薩埵的簡稱,就是有情覺悟,覺悟了的人。既然都覺悟了,就算你對我不敬,我就要懲罰你嗎?那是菩薩的心不夠清凈還是你的心不夠清凈?

@我叫廢物弟

你引用的經典很好,標黑標粗的地方也很好,那麼結論呢?

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

一心不亂當然是最好的,但是這是答非所問,題主擔心的問題是能不能散心念,不是什麼方式念最好,誰都知道,當然是一心不亂的念最好。

就引用你引用的經典: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重點在寧不除罪,寧不除罪的意思是滅罪的力量弱,但是不代表沒有,更不是指造業

所以題主,你大可放心的散心念,總比不念要強很多,不會造業。能至心念就至心念,能散心念就散心念,久而久之,至心念的時間一定會變長,功夫就上來了,不用苛求一定是什麼狀態與否!

以因緣果報的角度來講,念佛是因,往生是果,散心或者至心只能是緣之一(法緣太多不一一闡述),極樂是報。你不念佛肯定沒有往生的果,但是果的大與小,總比沒有強吧?

其次,希望題主能注重感受,注意觀察散心念和至心念之後的感受有什麼不同,通過感受去判斷自己的進步程度和真切需求,畢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學佛念佛是實修實證,不是搞迷信。

最後,我個人觀點,我上面@過的 兩位,暫且稱你們為佛法愛好者或者佛教徒吧,實在是沒有達到修行者和修行人的身份上。佛法的一切重要的是實證實修,自證自悟,目的是破除一切迷信找到真理尋求解脫(西方極樂世界算解脫方法之一吧)。

所以,你TM要是不懂就老老實實的多聽多學,別成天瞎JB出來胡說亂說瞎造業。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困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