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职业生涯规划,但是职业认知方面找不到素材。


职业认知就是,对未来工作职业的全面认识。不知道题主是什么专业的。本人是会计学专业,当时写职业生涯规划写的大概是,会计的就业前景广阔,低端会计人数多,竞争压力大,高端人才急剧紧缺,还有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工作,职能,及职业的发展路径(出纳,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首席财务官,首席执行官)等等。就是对你未来职业的全方位认知。


当前,全国职业资格改革的已经到了深水区。本次改革总体思路为对技能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继续实行职业资格目录管理;对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按照「先立后破、一进一退」的原则分步取消,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面对证书多样、证出多门、职权重分等情况,非常有必要捋捋顺,弄弄清爽。

1.时至而疑 临事而畏

「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职业资格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将有利于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改革从出发声到落地,经过了多少年。从今日之结果来看,改革只是才搭建了个基础框架,远未到成功运行完成时。

从职业分批次取消、再到技能等级认定,从用人单位自行评价、再到第三方评价机构,从人社部的新闻发布、再到省人社厅的平台运行,等等,都说明,我们的职业资格改革仅仅是开了个头,还远未到正常阶段。人社部对于整个条线上的机构定位、职能设置、未来发展等,都没有明晰而准确的说明。条线管理机构何去何从?自生自灭?

用人单位自行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尤其是第三方评价机构,到底是怎么个备案管理许可权。国家人社部职能机构可以就面向全国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备案认定,但前期我们各省上报的第一批第三方评价机构为什么不能通过?哪怕是批他们只能对属地范围开展评价工作也可。为什么一棍打死,迟迟不给?有什么依据吗?能给学学领会吗?

评价主体社会化,评价主体政府部门备案化。技能等级证书由发证部门盖章。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全国全省的主要操作流程,因企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各种文件出台及时迅速,但落地效果呢?为什么名为「实施细则」的文件,我们一线人员,学起来用起来怎么就那么多困惑或不建议呢。

所以,整个职业资格改革,不管其他条线如何,自身条线,要从上到下,认真研究工作情况。而不只是行政式的发发文件就行了的。这里面值得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可惜,有时我们鼓起勇气,电话向部里咨询下部颁标准(民间工艺品制作工)问题都被无情拒绝!官僚官僚,越官越撩。

感觉上,改革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

2.一夫倡乱 万夫齐应

不知道这词儿是否过于严苛了些。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就是由上面问题跟过来的问题。

从一个现实情况说起吧。以前公安部门或其他机构或个人,来咨询:这本证书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会经过管理平台查询、证书防伪、印章样式等来判别它的真假。但现在改革进行时中,人家再拿一本证书来,我们不好直接说人家再是假证书之类的。因为技能等级认定的本质是放权给社会机构,让他们充分竞争,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从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既然你的人才培养和认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那么为什么又必须是经过政府部门备案认定后才称为人才?打个比方:以前的微软认证、思科认证,都是由这些世界龙头企业自行认证的,便全世界都认可的。一来是本身这些认证就没有政府备案。二来如果政府想备案但不给政府备案,但现实行业中大家都又都认可这些企业的认证,请问政府如何自处?

所以,改革的目的和措施之前,逻辑让人看著发迷糊。此为一乱。

另有一乱是,无论是人社部门还是教育部门,在自已一亩三分地里,公布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名单中,有多少是符合「第一批」这三个字的。公布出来感觉有些个乱糟糟的。全国比这目录内有实力有水平更专业更职业的机构多了去了。

再有一乱是,整体的评价机制还为完全建立起来。立即就有各类专项行动和资金补贴的「大潮」汹涌而来,堤坝还没就位,就来很快要来相关动作高潮。事实是,上面任务压下来后,好多发钱和评价的都是一个单位,甚至是同一单位下的同一部门。两头都要努力完成任务,却又要两头都不能出事。何解?

3.临财毋苟得 临难毋苟免

这么多的任务,这么多的资金。你可以看看社会上多少在想法设计往里挤。

其实现在真的很缺一项制度或机制。就是怎么样确保发证发钱没责任。要想没有责任,本质就是要实打实的做好相关工作,规范、科学、真实的完成相关培训和认定工作。之前出来的各种办法都是解决做事的问题,但很缺如何监管的问题。没有有效的监管,如何防止有人见财不起心,又如何能在资金审查责任追究时有免死金牌呢?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那只能是在努力工作之外,天天上班时默默念著「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然后麻醉著自己。

毛主席讲「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确实是,一来牢骚不可盛,也无必要盛;二来根本不需要发牢骚,因为有的是「胳膊上推车,脊梁上走马」能人,毋虑!


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找到自己无可替代之处,才不会被即将到来的人工智慧时代抛弃


喜欢啥干啥,7年就是专家


不关心这,我退休了,所以职业目前对我来说有事做就好!既赚钱又可以打发时间!


行业多种,职位不同


我感觉,还是应该,多学,多做,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学习先进的,把喔好,让自己提深的学习机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