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有些人得病喜欢找偏方一样。而不相信正经大医院的医生和仪器设备。

「身体的感觉和体验是自己的,光看数据有什么用?」


吹煲机的。两个是akg淘宝店的,其中一家是旗舰店。另外一个吹煲机的,哈曼微博哦。图还很多,微博自取。

这些图,官微的。

淘宝的。

你看看,换线,声场,解析力,厚度,密度,能听交响,感染力,齐全没?还差啥你们在找找?

早期kol和玄学辞汇,厂家没有在其中出一份力?kol靠谁的钱养的?靠卖残次品s8配塞?

烧友本来就被厂商忽悠瘸了。厂商再搞科研人家也不知道怎么信。

烧友这钱总不能白花吧?

现在厂商知道烧友聋了。

哈曼曲线年年在改,hifi厂家年年新品。亘古不变的只有用户都是聋子一条真理。

曲线是声音的决定性因素,可是,销量才是厂家活命的本钱。那么,声音和销量有啥关系?卖的好但频响不好的东西还少吗?反正不是每个用户都有听音环境和参考级音箱的。

盲听音质有什么事意思,盲听价格才有意思。

jbl的东西,你说这jbl,它哈曼吗?

akg的东西,这akg,你说它哈曼吗?

科学的东西,信了,又省钱又hifi。

可是要是很多人信了,这厂商的饭碗,可就没啦。


这个问题得从论据和结论两个点来看。

从论据角度来说,书籍,论文是非常靠谱的论据,而很多非专业玩家都是根据结论「猜测」的论据,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论据并不是特别靠谱。

从结论角度来说,因为人类对声学还在研究当中,很难完整的利用科学描述声音,而完全利用现有数据推导出来的结论,有时候会出现和用户实际感受出现偏差的情况。而媒体更倾向于描述感受,在两个结论不同时,用户更加愿意相信自己的实际听觉感受。

所以我觉得现在发烧圈很多撕逼对立的本质在于「听起来好=好」还是「数据表现好=好」,这两点又引申出一个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假设就是「什么样的东西听起来好」和「什么样的数据表现好」,到底是基于统计学,还是基于个人,这个矛盾就出来了。

我个人认为,从声音的本质出发,当感受与科学解释一致的时候,用户两边都会相信,当感受与科学解释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原因,究竟是心理声学导致的「幻觉」,还是科学数据暂时的「盲区」,如果都能这样考虑问题,就能少很多的争执啊……


因为声学/心理学书籍和知名声学专家解决不了发烧友的实际问题。

发烧只是个爱好,初烧想知道哪个牌子的音箱/耳机/前端...好,中烧想知道哪个搭配好,老烧想知道怎么处理电源、吸引扩散什么的,即使是到了老烧的阶段,他们或许会去了解声学方面的知识,但首先这些书籍基本上很不接地气。

声学书籍、专家更多的是面对厅堂、专业需求,面对的甲方如果是民用方面的,恐怕都是别墅的家庭影院了,起码有完整的预算、需求、独立的专用空间。

音响系统在普通客厅会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起码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知名声学专家涉及这个领域去研究、解答,发烧友除了自己钻研,也只能求诸同好、相关论坛了。至于KOL,能让发烧友相信的(哪怕是暂时相信)也都是有两下子的,起码在文字表达、沟通方面。


大家的定义可能不太统一。

在我看来,不深入研究声学知识的,根本就不能算发烧友,充其量也就是个爱好者。有些爱好者年纪较大,或者爱好的时间较久,但也就是个爱好者,不能算是老烧。

有时候我们戏谑惯了,玩个单反就叫摄影大师,玩个音响就叫发烧友,唱两首歌就叫华语乐坛代表人物…尤其是被称赞的人自己居然也信以为真了。

这不合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