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原题题干,原题主语文功底欠缺。

国内一线医学院,由于资源优质,学科发展好,研究生科研繁重。

那是否,就读二线或三线医学院性价比更高。


蟹邀(?ì _ í?)。。。ummmmm,可能我这个回答不符合题目诶,哈哈哈俺母校不是双非,也不是B以下(??????) ?那也说一说这么多年来读书的感受吧。

1.培养与教学(这是让我感受最深的方面)A.有系统的、明确的阶段性培养计划:大一进行一整学年的理科基础课学习,主要是化学方面的课程,辅以高数、大物、C++等理工类科目;大二进行生物学和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大三进行临床医学理论学习+见实习;大四专业课理论教学+见实习;大五通科实习;研一-研三进行规范化培训。不过一两门感觉不太合理的科目设置也是有的。

B.重视医学英语的教学与应用: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要求大一过6级),部分基础医学和专业课为双语教学,或中文教学英文试卷。提倡英文文献的阅读和英文对外临床应用。

C.小班教学有好的教学质量:除个别公共课或人文思政课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理论和实验)均为小班教学,融合PBL,CBL,小讲课,Group Work,Role Play等形式。有老师的带领和组织,以及group内部的合作,还是很让人享受整个学习过程的~就是遇到划水的组员,会比较头痛。D.鼓励科研与创新创业:有很多科研竞赛或者创新创业项目,各个学院也有很多教授老师的课题组可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或申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和机会。不过必须达到的创新创业学分,总觉得有点。。。。E.丰富的大学医院资源和充沛的硕博导名额:学校有众多三甲医院作为临床见实习以及规培的教学支撑,资源相对来说充沛不紧张,能得到比较好的实操训练。(热门单位人选另说)2.校园环境与生活

相比综合性大学,医学类院校的校园总显得要「精致」许多,好在绿树成荫,花开四季。出了宿舍就进教学楼,倒也十分方便,食堂宿舍空调这些生活细节咱就不提了,大多如此。校外的衣食住行倒是便捷得很,花钱总是不缺好去处的;校内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也不少,小小的校园里一到活动季节就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到处充满著年轻的气氛。不过规模和投资自然要捉襟见肘些~

3.学业与压力

医学院的课吧一般都上18周,19-20周是考试。我们每天的课比较「少」,一天就2节,一节一上午,一节一下午。36学时的课9周上完就考试了,72学时或90学时的课一周6学时,第12/15周就说再见,上18周的才正八经进」考试周「,【狗头】这样说来,人家叫考试周,我们其实应该叫考试月,甚至一学期都在陆续考试。曾有一个学期的期末考得我元气大伤【我记得那是诊断药理病理病生外科手术学齐上阵的一个学期,我快死了】。永远都有备考或者考研的同伴们,浓浓的学习氛围与备考情绪充斥在自习室里,弥漫图书馆里。这种努力向上的气氛会感染你,会带动大家都在努力,我想这大概就是叫做学风的东西。自然地,这种环境下,压力也是蛮大的,一方面来自于繁重的课业,一方面也是来自于身边的同龄人。

充充实实忙忙碌碌地也算是毕业了,母校不是完美的,她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形式主义和爱甩锅的行政管理,但不是有句话说就是:母校只能自己说的哈哈哈哈。要是论985的牌子,心里确实是有些遗憾和情结的,当初那么高的分不去个985,少了不少底气;但要说这么多年在母校的成长,这却是最适合我的地方,让我得到了很多伙伴,师长,锻炼和成长以及这些年充实而美好的学习过程。这点上,我丝毫没后悔过当年的选择。


学科评估涉及到很多方面,不代表双非院校的科研不好,有一说一

如果是专硕,其实,差别不太大(别喷,因为好的医学院专硕分数要求特别高,所以,双非院校专硕性价比很高,操作和病例分析其实差不了太多,大医院疑难杂症比较多而已)


看看地域!区域龙头医学院就行了,别的都是扯


不知道 没这个经历


如果你愿意在当地就业的话,那绝对就会很香。但是出去一线城市那自然就很一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