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東沒有派對


網易雲音樂裏有個有趣的評論,大意是,聽完草東,感覺祖國統一有望了。(笑

回顧一下2016年的《滔滔》冬巡:

11月:三藩、洛杉磯、紐約2場、波士頓、臺北

12月:臺中、高雄、上海、南京、北京

1月:武漢、成都、深圳、廈門、廣州

票有多難買呢?

當時微博上戲稱:草東沒有門票/「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門票啊。」

我去了上海場的MAO。在秀動上搶到2張,還分別用了優惠券。(笑

去晚了,排隊到進場,已經唱過好幾首。

在很後排很後排的地方遠遠觀望。

期間有人(並無惡意)用閩南語和樂隊講髒話,主唱巫堵用一種「溫柔」的姿態反彈。

我聽現場和聽耳機相比,臺上的這支樂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兇」。

但一開口就能吸引人。

不需要喝酒,也不需要蹦跳,站著聽就很好。

啊,2016年還是很快活的一年。

而17年就要過去,草東還沒有再次巡演的訊息。

希望18年能再聽一次現場,找一找16年的年輕心思。


覺得歌詞有些莫名其妙,當然可能是我水平低的原因。

其實也不喜歡草東的曲,感覺都一樣,沒什麼特色,和音也不怎麼好聽,無非是一高一低,調還是一樣的。

偶爾會聽一下《大風吹》,但也沒到很喜歡的程度,雖然覺得挺好聽的,但就是沒有循環的衝動。

有些歌詞真的扎心,感覺就是在說我過的這種狗屎生活啊……這可能也是很多人喜歡草東作品的原因。

對這個樂隊頂多算路人粉吧,也沒認真聽過幾首他們的歌,在這裡亂評價好像也不是太好。

(題外話:比起草東,還是更喜歡蘇打綠和祕密後院,祕院是最近發現的一個神奇的樂隊,他們寫的古風真的很很很很古啊,強推<晨鐘>)

—————————————————————

覺得有些跑題,當時心情大概就跟看到新玩具的小孩子差不多,剛開始很激動覺得自己發現了新世界,後來再也沒怎麼玩過那個玩具。
剛愛上的時候,帶上耳機鑽在被子裏循環著哭了一晚上,還沒懂歌詞,就被旋律和主場無邊怒吼沖刷了

鄧麗君之後,華語樂壇無天后;

薛嶽之後,臺灣再無搖滾歌手。


我找到了《間客》電影的最佳配樂專輯。


謝邀

大概是能裝逼吧。

選一首歌、截一段歌詞發到朋友圈。

哇,感覺自己,太牛了太特別了太有品味了太不普通了太不平凡了

一首歌成就了自己的英雄夢,完美。


怎麼說呢,沒什麼特別吧,每首都循環一萬遍吧。

我現在不太敢聽草東的歌。

情緒很容易被歌裏的情感帶進去,我聽到的只有喪,可這喪又與我產生極大的共鳴。

我不想喪下去,所以我選擇偶爾聽他們的歌。

我愛他們,等我以後不喪了,就可以一直聽,不用躲著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