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循環這首歌。

我覺得是描繪了每個人在年少時有過美好的憧憬,但某一天突然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現實,自己並不能實現這些理想的時候一種難過、無奈的情緒吧。

是一次和自己身體裡面那個充滿理想的靈魂的告別。

「 那個曾經在我身體裏的年輕、天真的靈魂。

很對不起。

我沒有辦法再回應你了,我們一起走到了這裡,但是也至此而已了。

不知道你明不明白, 我也想,很想,非常想,給你一切你想要的,

可是我現在發現我給不起。

你是不是要離開我了。

無論你是去向深山還是走向大海,

謝謝,

你曾經的陪伴,你曾經向我伸出的那隻手,你一直鼓勵我的聲音,在還有未來的過去。

你曾經跟我一起渴望過美好的結局,

但是真的很對不起, 我沒能成為你想要的自己。

現在,應該,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春天來了,可是你好像永遠停留在了冬天。


「草東沒有派對」是個臺灣樂隊,曾在2017年金曲獎上爆冷擊敗周杰倫、五月天、林宥嘉,首次入圍就將三項大獎收入囊中。

儘管並非盡人皆知,但在圈內草東頗具聲望,被稱為臺灣的「萬青」。如果你不知道「萬能青年旅店」,總該聽過他們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吧!唉,如果沒聽過也沒關係,不妨去聽聽,很棒的。

草東是臺北遠郊一條路的名字,當年那裡雜草叢生,荒蕪的景象讓樂隊主創頓生靈感,認為這是大自然的派對,樂隊因此得名「草東街派對」。後來,來到草東街的人漸多,那裡垃圾遍地,故樂隊更名為「草東沒有派對」。在地圖上嘗試搜索「草東」,會在臺北附近找到個叫「草東裏」的地方,不知是不是那裡。

迄今為止,草東只在2016年發表過一張專輯,名為《醜奴兒》。《醜奴兒》是詞牌名,也就是一種填寫格式。無數名家向這個格式裏填字,最知名的當屬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草東歌曲中那種陰鬱憂愁與近千年前稼軒的「識盡愁滋味」頗多相似,這正是專輯名《醜奴兒》的出處。

《醜奴兒》中最被聽眾熟知的歌曲是《山海》和《大風吹》,兩首歌用同樣冷峻的視角,講訴了孤獨的小孩長大後沒能像小說主角那樣逆襲,依然是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失敗者。

《山海》裏寫的是,我小時候很天真,夢想著好萊塢式的逆襲故事,狂拽、炫酷、炸天……可長大後的我,卻沒能如願出現在這個故事裡,沒能成為走上人生巔峯的主角。年少的我等著成年的我給出「一個為何至此的原因」。

少年渴望著美好結局,但最終沒能成為自己。其實這就是普通人的樣子,失意倍多如意少。你是否達成了小時候的想像?少年知道眼前這個成年後的自己給不起自己想要的,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向大海走去。

成年後煩惱倍增,但這不一定意味著小時候就很快樂。《大風吹》裏寫出了這個失意普通人的童年經歷——「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快拿到學校炫耀吧!孩子,交點朋友吧!哎呀呀!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哈哈哈,哈!」

這似乎是成年後的自己對小時候的自己講的話。裡面有教唆,有勸慰,有同情,有嘲笑,有痛苦,有不甘。尤其在1分18秒處最後那個短促的「哈」,將複雜的情緒濃縮到極點。

你可以看到這個被嘲笑,被孤立的小孩。更可悲的是他長大後,一樣又掉眼淚,一樣的屈辱。正呼應了《山海》裏說的,沒能成為自己,沒能成為受歡迎的成功人士。

怎麼辦呢?怪罪給時間,它給了起點。為什麼要出生,為什麼童年如此不幸。但童年的自己至少還有希望,更無奈的是時間還給了終點,即長大後自己沒能掙脫宿命,沒能成為想像中的自己。

另外,大風吹是一種搶椅子的遊戲:比如有8個人參與遊戲,只佈置7把椅子。沒有椅子坐的那個人就是「鬼」。「鬼」可以隨意說「大風吹」或「小風吹」。

鬼:「大風吹。」

問:「吹什麼?」

鬼:「吹戴眼鏡的人。」

那麼所有戴眼鏡的人必須離開座位,和鬼一起重新搶。沒有座位的人就是新鬼。(如果是小風吹,則需要不戴眼鏡的人離開座位。)做鬼三次的人判輸。

從這個角度理解:「大風吹著誰,誰就倒黴。每個人都想當鬼,都一樣的下賤」,就相對容易一些。

大風吹到誰,誰就要去參加競爭,很倒黴。但如何理解「每個人都想當鬼,都一樣的下賤」呢?當鬼的人擁有決定讓誰下場PK的權力,這很具有吸引力,儘管要把自己先置於險地,是一種典型的「損人不利己」。

所謂下賤,就是很多人都癡迷於這種損人不利己,比如讓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豪們和你一起資產清零。有句話叫:「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然而這與歌曲有什麼關係呢?不知你是否有過極度失控的狀態,恨不得全世界都來給你陪葬,這時候你的狀態便是「渴望著當鬼」,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那被嘲笑的孩子定然也有過類似幻想。

草東的歌當然很負能量,與其說是小確幸,不如說是大陰鬱。草東自己的說法是:每個羣體都有屬於自己的虛無與荒謬。希望讓悲傷的人看見自己的模樣,在片刻抒發後,認清自我。

是啊!承認脆弱,正是一種直面真我的摯誠勇敢。

我們恐懼死亡猝然降臨、飽受愛而不得的煎熬、艷羨他人才智絕倫、反覆咀嚼孤單無助、心底理想遙不可及……但人原本就是如此,脆弱讓你能意識到自己是個人,而不是鋼鐵機器。惟有先承認接受,才能談及其他。這些裂縫,也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草東真的很勇敢,暴露了自己的傷口給大家看。《山海》和《大風吹》後半段的高潮,是當陰鬱的情緒發展到極致的宣洩和崩潰。

有人將《山海》解讀為「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未嘗不可以這樣理解,只是山海那頭的「所愛」,絕對不是情人,或者不僅僅是情人,而是一個頭戴主角光環的自己。

此外,華晨宇也翻唱了《山海》,不過他表現的不是陰鬱,而是涅槃新生,正如《歌手》中身披紅衣,頭戴主角光環的他自己,也如他自己加的rap:毀於大火的心臟,從灰燼拔節茁壯!

最後,很喜歡一個網友的評價:有些人一輩子都看不到自己清晰的肌肉輪廓,終日被慾望跟惰性掌控,理想中完美的自己越來越遠,最後,他的影子失望地看著這軀體帶著夢想,轉身向大海走去……

以上。

《山海》
我看著 天真的我自己
出現在 沒有我的故事裡
等待著 我的回應
一個為何至此 的原因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我聽著那少年的聲音
在還有未來的過去
渴望著 美好結局
卻沒能成為自己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
他明白 他明白 我給不起
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大風吹》
大風吹著誰 誰就倒黴
每個人都想當鬼
都一樣的下賤

哭啊 喊啊 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
快 快拿到學校炫耀吧 孩子 交點朋友吧
哎呀呀 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
哈哈哈 哈(1分18)

一樣又醉了 一樣又掉眼淚
一樣的屈辱 一樣的感覺
怪罪給時間 它給了起點
怪罪給時間 它給了終點


最近被海寧安利了以後,就一直在聽。

相對於《爛泥》這種借外人去嘲諷自己,

《山海》更像是一種自省。

相對於華晨宇的《山海》,

原唱和黎真吾更有一種對自我的嘲諷。

路上BBA遍地,天真的我以為很容易,現實的我給不起;

知乎985碩博遍地,天真的我以為很容易,現實的我給不起;

上海高樓遍地,天真的我以為很容易,其實給不起。

擁有光陰的少年,常誤以為世界唾手可得,

努力去適應社會規則,去學習,去努力。

看得到油膩的中年,給不起,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喪而無助

被動佛系


這段時間一直循環草東的《山海》,歌詞配

著主唱巫堵的聲音聽著好想哭…在Q音播放

器評論裏無意中看到的評論,覺得回答這問

題真的很貼切了!評論如下:

他失望透頂的是他自己,這首不是愛情,講的是對過去自己徹底的失望,看意氣風發的自己淪為佛系青年。


那一場年少的夢終於被自己妥協

我在少年十七八歲的時候也做過很多中二的夢

遇到過讓我奮不顧身的人

這些人或是給了我好的壞的記憶

我都心存感恩

初聽時只有一種感覺

在最沒有能力的年紀遇到了想要照顧一生的人

再聽就覺得

那個最辜負最給不起的人

其實是自己

我今年二十二歲

這場夢從開始做到醒過來

不過三四年的光景

說醒過來不算貼切

只不過我用一場又一場比之前更現實的夢向之前的自己妥協

卻也不敢放棄夢想庸庸碌碌的活著

只有最後轉身向山海走去時的複雜心境

你說這樣的我是放下了還是沒放下

在轉身的一瞬間

人生大成從觀眾生向觀自己轉變

然而真正活的明白的人

最後應該如海子所說

在塵世之中找到自己的快樂

我還沒有

卻窺見了一點點這個世界底層的東西

卻沒能力改變

也沒能力自得其樂

只好轉身向山裡走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