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個沒意思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不止您在問,很久以前大家就都在問了,但我今天看到想了很久到底歸根結底是什麼原因,還是想不通,原因實在太多了

我覺得當下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資源吧。

時間資源,經濟資源,樂理資源,人員資源

我是個上班族,我想要搞音樂,我需要上班,我在賺錢,沒這麼多時間

我是個學生,我可以學樂理,我有一起玩的同學,我有充足的時間,但家裡不支持,我沒錢

我是個閑人,我閑的一逼,我有點積蓄,我願意學樂理,但只有我一個人,哦哦哦我要去玩後搖(後來沒飯喫餓死了還是得抑鬱症自殺了)

我是個音樂系學生,我精通樂理,小資家庭,時間充足,身邊到處都是能一起玩的夥伴,什麼?你讓我玩樂隊?滾(寫這個回答的時候讓我想起來老王樂隊的大提琴手佳瑩,聽說她家裡資助她學大提琴已經花了上百萬,所以為什麼她會去搞樂隊呢)

是啊,看到這裡你肯定會想,臺灣人就是家裡都有礦,天天不用賺錢只玩音樂?

這裡就扯到一個很重要的很關鍵的因素:氛圍與資源

國內的氛圍沒法讓你那麼喜歡和崇拜著去做音樂

如果你夠喜歡,你像信教徒一樣崇拜著你喜歡的音樂,上面這些事兒叫事兒嗎?

弄砸了,賠了錢,窮的一逼又怎麼樣,這個社會能餓死人嗎?

你在乎的都是別人的目光,你心裡想著,我為什麼要搞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我現在去上班幾年都能年薪多少多少,每個人都有夢想啊,但誰會去做,我為什麼要去做那個特殊的人,我還得賺錢娶老婆呢(或者是:我老婆肯定不同意我去做這些)之類balabla

總之感覺現在搞音樂的人都是小資家庭並且有點天賦的人,窮人死啃著玩的真是沒見過,不說了我明天還得搬磚,晚安我親愛的朋友


我覺得原因有二。

第一: 大陸不具備這樣的氣氛。

不知道前幾天大張偉在某節目上哭了的視頻你看沒看過,他說他上臺演唱第一張專輯裡《結果》那首歌的時候節目組不讓播歌詞,其實歌詞根本沒什麼,不過是年輕人的小牢騷,「你別理我我煩著呢」,聽臺灣獨立樂團的人肯定明白這樣的話都不能播,那就沒什麼能播的了。

第二件事是我很氣憤的,mrzz蔡維澤唱的《你終究不愛這世界》,最後一句歌詞被迫改成你終究深愛著世界,也是一樣的,現在的環境太不寬容了,文字獄,正能量,不然遵守你就永遠在地下,沒出路,下頓飯錢都不知道有沒有。

第二:

組建樂團的人身體裏永遠湧動著熱血,可是現在最被抵制的就是熱血,微博不斷炸號,出現問題要解決的是提出問題的人…前陣子金馬獎頒獎典禮事件,明星刷屏的愛國轉發,無腦又弱智,就好像轉發了這件事情就與我無關一樣,沒有人敢站出來發聲,而臺灣的環境就寬容多了,藝人可以站出來為社會事件發聲,獨立音樂大多數都不只是


剛剛恰好答了一個後搖樂隊的問題。還說了一嘴臺灣那塊很小的土地居然有那麼多優秀的後搖樂隊。

想一想確實是,臺灣無論是獨立搖滾還是民謠,亦或是後搖,都有極為出色的閃光代表,也很有特色和人文情懷。

我覺得一方面是因為土地小,文化氛圍易於傳播,文化種類也很容易達成一個共識統一。內陸這麼大一塊土地,從西北大沙漠到沿海地區,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相去甚遠,所以文化之間的共通挺難的,所以並沒有一種能被所有人鮮明接受的文化形式,音樂亦是文化形式的一種。

另一方面,可能是我自己眼界狹隘,我看的臺灣綜藝還有一些臺灣音樂人的採訪中,感覺他們都比較感性,而且會在藝術創造中帶入一些政治色彩和對人的思考。所以他們的獨立搖滾、民謠、後搖都做的挺不錯的,而且製造的氣氛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個人拙見而已。


內陸小眾的樂隊基本都是金屬,你看以小眾見長的迷笛,簡直就是金屬大場,有幾個英倫?幾個朋克?幾個民謠?幾個獨立流行?幾個後搖?幾個電子?

臺灣樂隊不是勝在單純的質量,而是打擊面大,不死磕,能夠吸引不同的靈魂


內陸的樂隊要比臺灣出色吧,野外合作社 萬能青年旅店 假假條哪一個臺灣都難以望其項背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