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也要做安全测试的。在电动车的设计之初,电池包就作为安全重点项考虑。设计师会从车辆刚性结构、电池组保护装置下手,充分考虑电芯、模组、BMS管理技术的安全性设计,并对产品进行电池穿刺检测,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量产。也只有通过安全性验证的产品才能上市发售。从市场保有量和起火事故数来看,电动车的起火率还是要低于燃油车的。


  • 定义

上述是百度百科对新能源车的定义,主要包括四大类,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及其他新能源汽车。

  • 偏见

百度搜索「汽车自燃」,出现最多的就是新能源汽车,那么汽车自燃就是新能源汽车专属的吗?下面来看一组统计数据。

注:上表统计数据均来自网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以官方数据为准。

另外,自燃率还有更高的,德国燃油车自燃率万分之十九,英国燃油车自燃率万分之十七。

而特斯拉累计八年共销售50多万台车,自燃数量约50多起,自然率约0.01%(万分之一)。2018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61万辆,年内发生起火事件40余起,自然率约为0.0015%。如果这40多起起火事件不是一年内发生的,而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这样的起火率才能跟2015年西安高峰时期的传统燃油车自燃率差不多。

所以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自然率是要小于燃油车的自然率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马斯克说,某些人就是对特斯拉搞「双标」(双重标准)的原因吧。

  • 因数

导致汽车自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线路老化,绝缘层磨损;
  2. 漏电或燃油渗漏
  3. 车内放置危险品
  4. 私自改装
  5. 交通事故等

从上述原因来看,并非新能源汽车特有的自燃因素。当然新能源车特有的有高压电池包、超级电容及燃料电池等。下面就纯电动汽车简单讨论下该问题。

  • 技术加持

说到纯电动汽车,大家都会「谈电池色变」,毕竟铺天盖地的信息引导,纯电动汽车自燃的原因大多是因为高压电池包。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举两个代表性的列子,一个来自新能源汽车老前辈比亚迪汽车,另外一个来自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

  1. 比亚迪汽车电池技术

比亚迪号称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的「刀片电池」,为什么敢这么说,下面看一段视频。

比亚大刀片电池极限测试

2)威马汽车电池技术

威马汽车采用前瞻性的VDA电芯/模组,边界介面固化,实现与不同供应商电芯模组的兼容,并且建立全球电芯资料库并保持持续更新。

硬核的设计配上硬核的测试就是硬核的产品,下面看看威马给电池包做了哪些极限挑战。

威马汽车电池包的「极限挑战」威马汽车EX5 C-NCAP正面碰撞
  • 保养

最后,想说的就是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好好保养,你好好对他,相信他也会好好对你。


看什么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目前属于技术发展期,电池技术及工艺是全球攻克难题,如果相比燃油车的发展与自燃事故比例来看,电动车属于正常,中国企业造车存在的问题,制造工艺就如蔚来使用的宁德时代电池去年发生的自燃事件,官方给出的答案是电池与电池盒工艺匹配导致的自燃,充电桩道德使用充电及运营管理问题、车主日常保养使用问题等等因素。


技术稳定,不会的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想根本愿意,并不是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本质上是新能源汽车的电子元件比传统汽车多的多,所以它的失效率会更高,如果在起初设计的时候把功能安全真正的做进去,会好很多。 楼主的数据都是以前的,那时候国内没几家对功能安全是了解的。19年以后开发的汽车,大多数国内的大厂都意识到这问题,但是做到什么程度咱不先去说,毕竟是刚起步。 我想功能安全真正实行后,这样的事情不说杜绝,但做到传统车的失效率,甚至更低,都是可能的。


纯电动汽车更容易自燃

新能源不一定是纯电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