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殺,屠城這個怎麼都洗不掉,怎麼能算英雄。

為什麼喜歡一個歷史人物,就一定要說是英雄?

我個人覺得一個君主似的政治人物怎麼都不能算英雄,不管做什麼事都是有明顯性得個人目的。


關於項羽,歷史上,你找不到第二個像他一樣的人物。他是所有君主里最會當將軍的,最會打戰的,除了最後一戰,一輩子大大小小七十多次戰役,一次沒輸過,以少打多是常規操作。他到哪兒,哪兒就能贏。

是一位將兵形勢運用到極致的王者,騎兵之神。

即便李世民和他1V1,估計都沒有勝算。

韓信夠強吧,職業生涯從來都是避免和項羽遇到,直到滅了所有國家後,才糾集天下群雄,斷項羽後路,進而群起而攻之。憑這一點,完全可以把項羽理解成終極大Boss。

垓下之圍,韓信擁數倍的兵力,依然不敢進攻,而是排了厚厚的防守陣型才擋住項羽衝擊。就這樣都被他帶著二十幾騎逃了,項羽最終還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殺的。

這樣的人,你說是不是英雄?


額,這個,推薦一篇文章吧,

《英雄之器》——作者:芥川龍之介

.............

「知天命,猶與天斗,方為英雄。」

「不錯。」

「如此說來,項羽......」

劉邦抬起銳利的目光,凝神望著秋風中閃爍不定的燈火。隔了一會兒,自語似的徐徐道出:「真乃一世之雄也!」


很顯然從太史公司馬遷開始,一大批文人都推崇項羽力拔山氣氣蓋世的勇武,並且在民間也都接受這個設定。而項羽在某種程度上也符合這個形象,但需要注意的是,項羽的英雄形象僅僅是符合勇武剛強,一力降十會這一方面而已。論豪爽,他分功不爽快;論愛民,他屢次屠城,大肆搶掠更嚴重地區;論磊落,他為了讓劉邦就範不惜威脅要煮了人家父親。

這種英雄就是舊時代春秋戰國最後的餘暉,對於想當貴族的人來說他是英雄;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只是災難而已。

不說全部吧,至少是相當一部分的人,覺得項羽比劉邦英雄的人,都是主觀的想成為像項羽那樣風光人物的人,而他們的大多數放到那個時代,都會死在楚軍屠城之下,死在他們心目中英雄之手。


不是英雄,算是梟雄


是啊,王者農藥有這個英雄,挺肉的

這個人有著英雄的外皮

年少有為,拔山蓋世,以寡擊眾,破釜沉舟,稱霸諸侯

但是他沒有英雄該有的胸襟眼光還有韌性

所以在我看來那個老流氓劉邦才是真英雄


站在被亡國的楚人立場,甚至被滅亡的六國人民立場。

項羽就是大英雄。

因為是他事實上推翻了暴秦的統治,消滅了秦最後的一支主力軍。重塑了秦統一之前列國諸侯分封的秩序(雖然可能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

就算站在劉邦的角度,項羽也是真英雄。想想看項羽是多麼可怕的對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集結了秦末漢初幾乎所有能動員的力量一起才逼迫的楚霸王烏江自刎,還要五馬分屍。可見劉邦有多怕項羽東山再起,怕項羽的名望再激起楚人作亂。

對對手最大的尊重,就是要徹底消滅你。

這種人不算英雄?

那些詆毀項羽,看不起霸王的人,實際上侮辱的劉邦,韓信,張良,蕭何,彭越們的能力。


實際上項羽在秦漢舞台上活躍的時間只有六年,但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出名的歷史人物之一。

25歲殺郡守而起兵

巨鹿之戰,霸王殺宋義而統兵,破釜沉舟九戰九勝威震天下,一人之力扶上觀者將傾

率軍入關,誅子嬰而亡強秦,聚諸侯而分天下,弒羋心復伐田齊

彭城之下,驅聯軍如牛羊,置沛公如敝履,挽西楚於落日,正群雄以視聽

垓下之圍,棄虞姬以求成全,散屍身而捧富貴,刎自頸以印江月,天亡英雄鑄青史


項王名將非英雄!他是一個好的將軍,衝鋒陷陣、萬人難敵,從巨鹿一直到垓下之前,他所指揮的戰鬥幾乎沒有失敗。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賞罰不明、剛愎自用。他反秦只是為了復仇,百姓並沒有得到相對的對待。所謂時不利兮,不過是自己一步步作的,到最後都覺得時不利,也不想想,英布、韓信、陳平怎麼都去了劉邦那裡了?


並不是。

滅秦是為了報仇,楚漢相爭是為了個人私利,並不能稱為英雄。相反,他殺降弒君,威福自作,任用私人,實在是個僭主暴君。


項羽必定是英雄 但他也只能是英雄了 他身上有著幼稚且倔強的英雄氣 不管是巨鹿之戰還是彭城之戰 乃至最後的垓下之戰 他都沒有辜負英雄這個稱號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力能扛鼎,少年稱霸,神勇無敵於天下時,其英雄也;

巨鹿之戰,破釜沉舟,強救諸國於水火時,其英雄也;

彭城之役,以寡擊眾,力破漢軍入睢水時,其英雄也;

垓下之圍,悲壯高歌,廿八騎前斬敵將時,其英雄也;

烏江江畔,拔劍自刎,無顏江東見父老時,其英雄。

懷印不發,任人唯親,弗聽亞父之忠言時,其非英雄也;

屠城遍野,背殺降軍,失之民心於天下時,其非英雄也;

脅迫諸侯,入關搶功,焚燒秦宮數十日時,其非英雄也;

鴻門宴前,背信棄盟,徙封劉邦於漢中時,其非英雄也;

擒斬子嬰,謀誅宋義,弒殺義帝於殿下時,其非英雄也。

縱觀諸史,問天下豈有如此之英雄?又豈有如此之非英雄也?

其英雄也於,其非英雄也於,盡關乎人之所好惡。

以洛水觀之,項王其英雄也!


謝邀。項羽無疑是一位大英雄,俗話說的好,「時勢造英雄」,項羽和劉邦就是秦漢之際的兩位主角。項羽憑藉著巨鹿之戰封神,震懾住當時各方勢力,僅此一戰直接瓦解了秦王朝的士氣。劉邦能順利入關,項羽功不可沒。此類人物如果都不是英雄,那歷史上就沒有多少英雄了。


謝邀

是一個英雄,妥妥的英雄。


是不是英雄要看你對英雄的定義,個人認為是。


才出千人者為英,力出千人者為雄。


只看戰場上的項羽,毫無疑問是。

整體看的話,還是差點意思。


項羽當然是英雄,但是他太年輕,這對爭霸天下和政治家來說不是什麼好事情,加上他性格的原因,導致他很多地方不太成熟。

其實很多人可能忽略一點,項羽並沒有「繼承」項梁的權力和軍隊,而是斬殺宋義後奪權控制了軍隊,中間楚懷王摻沙子、分化瓦解的很厲害,這使得項羽的權力結構一直不太穩固。

劉邦忠厚長者,一直是一股獨立的力量,在進入關中後他又擴充了勢力,沛公軍10萬,這個是沛公直接可以控制的私家軍,而項王軍40萬水分很大,項王的嫡系部隊肯定沒這麼多。

很有可能項王的實力還不如沛公,這可能也是鴻門宴沒殺劉邦的真正原因。由於內部不穩固,項王可能還想借住沛公壓制其他諸侯。

對於年輕的項羽來講,在他的心目里,能為楚國報仇,為祖父、叔父報仇,作為天下霸主,能夠衣錦還鄉,就已經很不錯了。

他並沒有一一剪滅諸侯的意思,否則他又是一暴秦矣,自己霸主政治路線會自相矛盾。但是他殺義帝後並沒有繼續擁立楚國後裔,說明項羽還是有稱帝的打算。人是會變化的。

項羽的戰術能力是一流的,韓信在項羽軍中,不排除曾經學習過這種先進的戰術和練兵組織。在秦末的戰爭,就稱不上正規軍的戰爭,章邯帶領的是囚徒倉促成軍,復辟的六國也是烏合之眾,但戰術組織有法度的只有章邯軍和項梁軍。


英雄,漢語辭彙。

拼音:yīng xióng

釋義:1、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2、指具有英勇品質的人。

3、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

百度百科

算吧


首先可以明確項羽是一個英雄,不過要打個折扣:他是一個野心不夠大的英雄。為什麼呢?從他分封諸侯就可以看出,一個已經是天下最牛逼的霸主了,但他竟不想做天下之主,而是傻乎乎的跑去做楚國的王。他的野心不夠大,你能說他志不在此,但是倒退復古是不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趨勢的,所以他的失敗是大勢所趨,簡而言之:歷史潮流淹沒了他!

其次:項羽應當是一個徹底殘暴的人(坑殺秦兵,烹殺建遷都關中的儒生等等),卻總在關鍵處發了善心(范增多次提醒殺掉劉邦),該仁慈的時候不仁慈,該施善的時候又殘暴無比。整體布局不當加上自己的個人性格缺陷,決定他日後的失敗!也許太年輕,也許是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吧。

總之項羽是一個英雄,霸王扛鼎,破釜沉舟,彭城之戰,他的魅力迷倒了太史公,也迷倒了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大多數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