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大学四年,我根本想像不出来我会喜欢一个人和那个人也很喜欢我样子,我都快要大学毕业了。

我的好朋友们都从恋爱再到失恋,我还是单著。难受吗?并不而且毫无波澜。

一想到爱情啦,恋爱啦,有些人向往的选择当体验者。

有些人可能跟我一样,只想当个能吃瓜的飞行移动摄像头,飞行的路上还能买包瓜子。

对于传说中「真挚的爱情」我相信有!在别人身上。看著别人在爱情中幸福的样子、挥洒的糖我也很感动,然后祝好,甜甜的爱情在别人身上才香。

放我这?脑子蹦出沃特?疯了吗?不敢相信!?为什么是我的想法,惊讶!

一直以来都是当倾听者和旁观者,见过太多好与不好分分合合,有的朋友要么很平淡或笑嘻嘻说句我和他分手了,要么夜夜哭泣偷偷打电话挽留不成很丧的说我和他分手了。

感觉吧...好麻烦,这感情玩意真的好麻烦,也承认对著东西感到有点恐惧,对于未来有我爱上的人和爱上我的人这一点就是不敢相信。我知道我应该不能在感情中理性,从小到大只要不理性就会发生很不大好的事,当时不会觉得丢人但过后一定会在脑子里重复播放自我折磨。

听别人说爱情就是在冲动中进行的,可我脑补自己冲动的样子,惹~好傻噢,还是爱自己舒坦些。

朋友说过「我有生之年想看你谈一次恋爱。」

我(●—●)自卑且自恋互相纠结的我迅速想了下我谈恋爱的样子...想不出,回复呵,我也很喜欢我自己。

个人觉得自恋最巴适了吧~


7—30凌晨更新

之前写到,我希望碰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个灵魂伴侣。希望与她一起再湘江边上散步,希望与她一起吃好吃的,一起拍照,看晚霞。

现在,我遇到了,但是是以闺蜜的形式,我希望陪伴她,陪伴她很久,我希望和她最后能成为亲人般的关系。我会照顾好她。我想,可能我更不会脱单了吧哈哈哈,如果我找女朋友,一定要女朋友能接受她。

我答应了她,在她没没遇到真正喜欢的并在一起之前,照顾她,陪伴她。陪她逛街,骑车,看风景,看天空。和她一起共同进步,去更高处。或许她不是最好看的,也不是最成熟的,但我就是与她有一种亲近感,把她当亲人,很喜欢她。

已经更加不对脱单抱希望啦。我会陪著她,如果可以,我希望下半生一直照顾她。

(话说她有我知乎的号,傻瓜,不是专门写给你看的)


不是有没有想过,是一直都是这么打算的。

不是不想要甜甜的恋爱,是自己真的不配,配不上大多数女生。

加之,我是不愿将就的。如果要谈恋爱,我会与她相处久些以上才会确立关系,我要深入了解她,与她谈人生。我希望遇到一个与我经历相似的女生。希望她也在经历过一些苦难后善解人意,而不是装出来的温柔。

我想,有这些要求,我恐怕研究生毕业都很难找女朋友了吧。哈哈哈,我更喜欢作普通朋友,做个温柔的男生。

平时接梗段子手


原回答说相处一年,评论指出这么说不太科学卡的太死,我觉得还是说相处久些较好。

或许这是一种日久生情,但日久生情较为稳妥。我不太相信突如其来狂风骤雨的爱,这样的爱未来的不确定性太高。

感情是克制,是明明对她相思入骨却要做到如初,是愿意和她慢慢过渡,从普通朋友到姐妹到伴侣,是愿意在漫长的岁月里填补她心中被凿出的疤痕

我希望遇见时,我恰好成熟,你恰好温柔


更:鼓励那些宁缺毋滥的人,尘世中行走,本就很累。

千万不要找一个人,下半辈子和你在吵架,在一地鸡毛中度过。千万不要找一个人,晚上回来和你相对无言,各自玩手机,不记得你的生日,不记得你的爱好,从没有陪伴过你走过人生的坎。

如果这样,真的不如一个人,前提是如果一个人能够让自己快乐,能让生活有乐趣的话。

我喜欢在晴天一个人骑小单车去到湘江边上,看阳光照在水面上泛起波光,看潮水冲著浅滩冲刷著河沙。在湘江边散步。一走,可以走一个多小时。举个例子,我希望能有一个陪我看湘江的人,当我指著某一片湖面很恬静,她能笑著点点头并拍一张照,而不是和我走著边走边抱怨。

一个人去湘江边散步真的很美好,去爬岳麓山,去茶颜悦色打卡。去做很多事。去想去的远方。

乐观生活,努力工作,面向未来,塑造自我。我只愿在对的时间遇见你时,能从容不迫。


哪止大学四年啊。

我是完全想不到会有一个很喜欢的人,一个很喜欢我的人 ,然后一起过一生。看著那些情侣觉得还蛮神奇的。

最近经常就冒出这样的想法,而且是单身一辈子的那种,想著变成女强人赚了很多钱,老了之后,找个适合养老的城市,开个书店啥的,就过完一生吧!


不用想,注定单身。

还剩几个月就大学毕业了,四年来基本没和女同学有过交流,宛如一个自闭儿童。身边很多男同学和我的境遇相差无几,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属于家境一般的老实人。

现在大学的社交模式注定了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要四年单身,上了班后职场不允许内部员工谈恋爱,最后只能靠相亲来解决。而当恋爱一开始就与婚姻挂钩,其实很多东西就变味儿了。

那么大学,一个本身恋爱开放的环境,为什么四年下来还会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单身呢?

原因肯定是各式各样,我就根据自身经历和主观判断,简单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分析一下:

  • 缺少交流机会

按理说,大学课业相比以前更轻松,而且有各种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应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为什么反而说缺少交流机会呢?

你看了当代大学生一天的日程就清楚了:

每天早上起来从宿舍抱两本书走到教室,放下书便开始低头玩手机,不知不觉两节课就结束了。于是又抱起书本,低著头看著手机又慢慢走回了寝室......

异性同学间的线下交流少之又少,每个人都忙碌于自己手中那块屏幕上的业务。每个人都缺少让别人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会,也没有了解别人的机会,那又谈什么喜欢呢?你根本连喜欢的对象都找不到......

社团活动啥的更别提了,大一还有人参加,到后面人越来越少......(况且我参加的是足球社,全是扣脚大老爷们)

大学确实是自由的,但也是松散的;它是一个群体,但不是一个集体。个体之间没有群体荣誉感,没有相互认同感,当然也没什么深厚的情谊。

说来惭愧,大学四年的同学,很多我认得到名字,但对不上人;认得到人但想不起名字,当然还有名字和人一块儿认不出的......

而大学以前的校园生活则大不相同,因为大家是一个集体,班级是一个大家庭。

大家的主线是学习,没有手机和电脑,大家课余时间的放松是相互间的交流和玩闹。运动会、文艺晚会、春游秋游这些大家都会认真去参加,作为班级一员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存在著集体荣誉感。大家在学习和娱乐中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也互相了解彼此。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乐意参加小学、中学的同学聚会,而大学却连毕业聚会都懒得去参加。

  • 脱单成本高

当代社会,想要脱单,真金白银的投入是前提。女生需要花钱包装自己:美容美发、衣鞋箱包、健身旅游等等自不必再提;男生不仅需要包装自己,还得负责买单......

社会贫富差距本就形势严峻,对「小康家庭」及以上的子女来说,这一点开销无足挂齿。而对于占据多数的「普通家庭」及以下的子女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你谈一次恋爱,让你本就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实际上是有心理负担的。

一般人在这种前提下,会倾向于把这些金钱和时间成本用于提升自己或是回馈家庭,放弃满足自己的恋爱需求。当然也不乏兼职或是贷款而去满足恋爱需求的,取决于恋爱需求在你心中的重要程度。

其实多数人是想脱单的,毕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交需求」放在第三层,说明人在满足吃喝拉撒睡以及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脑子里就开始考虑谈恋爱这档子事儿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但是由于对多数人来说,「主动脱单」的成本实在太高,于是他们就选择等待「被脱单」。还给自己打上标签:不想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不将就」,宁缺毋滥啥的。(这种办法最节约成本,也没什么要求,当然也没什么卵用......)

其实就和「微博抽奖」是一个道理,中签概率是很低的。而且随著越来越多的人等待「被脱单」,意味著「主动脱单」的人群比例在下降,这样一来「被脱单」的概率也会不断下降......

  • 缺乏实践经验

经验这个东西非常重要,你看那些早在初高中就谈恋爱谈的飞起的,在大学谈恋爱那肯定也是如鱼得水。但是很多人在经验这一块儿是空缺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从零开始摸索积累,前进的道路非常曲折。而且一般人通常脸皮较薄,可能没受几次挫折后就要放弃了。从而更加对这方面没有信心,形成了一个恶循环。

而那些有经验的,通常不担心失败,他们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而他们成功的经验也能给他们足够的信心,相信能把这事儿做成,形成一个正的循环。

  • 外部竞争激烈

大学不是封闭的,和你竞争的还有校外的对手,他们比你更有钱、更成熟、更有魅力、更会和人交流,也更有经验。

这就像是去企业面试同一个岗位,不考虑年龄差距的话。一个是啥都不会、啥工作经验没有的面试者;另一个是有丰富工作经验,掌握了各种工作必备技能的应聘者。

那么,招聘者用屁股想,都知道该招谁......

当然,大学四年单身的原因肯定还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就是:投入&>产出,实际结果&

人都是嫌麻烦的,一件事情搞得这么麻烦,乱七八糟的,然后结果却可能强差人意。

那么谁还有动力去坚持做这种事情呢?

就像半佛老师经常说的那句话:不谈恋爱,屁事没有。


睡不著,再过来补充几句。

其实很多人是有脱单的能力的,例如向下选择一个感觉普通的,对方对自己较满意,但是自己并不是太喜欢的人谈恋爱,这种脱单的可能性确实要大一点…

但那确实是违背了初衷的,这样一段恋情很难满足你自己的心理需求,可能一开始还有新鲜感,但时间久了就会索然无味,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拍两散…

同时,他们又缺乏向上追求的资本和能力,追求一个自己喜欢的,也恰好双方条件差不多的,这看起来很公平,但对于追求方的付出来说显然不够公平。

况且也很难达到这种比较理想的情况,所以相亲会先筛选匹配双方条件差不多的,再让双方看看照片是否有眼缘,再见面线下接触。为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最终成功的几率。

黑镜第五季第一集《蛇斗》

脱单问题确实已经成为了现在年轻人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光靠社交软体或是相亲其实也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对于自己能否脱单也比较绝望。

其实NetFlix出品的科幻剧《黑镜》中经常有对未来人类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总结后发现大概有三种方式:智能匹配、AI(人工智慧)结合高模拟机器人、VR(虚拟现实)

  • 智能匹配

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晶元,这款晶元可以帮助那些需要找对象的人迅速匹配到合适的伴侣人选,而且还会根据核实性给出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当两个人匹配成功之后,晶元会为他们制定一个合理的试婚日,好让两个人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适应彼此。

黑镜第四季第四集《绞死DJ》

  • AI(人工智慧)+高模拟机器人

影片中未来世界的人工智慧和现在的人工智慧完全是两个概念,它能完美地提取一个人的思维逻辑、说话语气、情感表达等等,几乎是对一个正常人类的完全复刻,有点类似于克隆的意思。

而人工智慧的载体可以是高度拟人的模拟机器人,模拟到什么地步?连身上的每一处纹路、毛孔都十分逼真,你可以感受到它的指纹,感受到类似于人类的体温......

黑镜第二季第一集《马上回来》
  • VR(虚拟现实)

VR题材在《黑镜》系列里被反复创作 ,相比于前两种技术,VR无疑更具有吸引力。当然实现难度肯定也更大,毕竟脑科学不是那么好研究的。(顺便提及,不要和目前的VR联系起来,那玩意就是一个破3D眼镜罢了)

在虚拟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可以满足生理和心理快感),这就不仅仅局限于谈恋爱、找对象啥的性需求了......

当然VR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是可以猜测的,例如VR会极大的提高人类的快感阈值,现实中粗笨的人体无法提供给人类足够的感官刺激和心理刺激;现实中结婚生孩子的人会越来越少,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黑镜第四季第一集《卡利斯特号》

黑镜第四季第一集《卡利斯特号》

黑镜第五季第一集《蛇斗》

这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是有没有的问题

但是我倔强,我想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