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很令人伤感。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当前社会下精致的利己主义有著广大市场和拥簇,并在逐渐侵蚀朴素的道德观。

我猜你肯定不相信世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相信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不相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相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相信愿擎三尺寒剑而立,与世间诸恶玉石俱焚;不相信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你不相信不等于没有。

也不是每个人都心里只会装著自己,总有些心怀家国天下的人前赴后继的在为你披荆斩棘,他们举著火把在黑夜中摸索著前行,而你跟在后面低著头只在乎你的影子有没有被旁人踩到。

正是因为你的质疑,才能印证前人的无私和伟岸,他们的名字会被铭记和百世传颂,你走在他们为你照亮的路上指指点点嫌这嫌那的样子显得既无知又愚蠢。你没有那个胸怀和担当,就不要去腹诽。

回到你问的问题上来。有句古话说得好,读《出师表》不涕泪横流者,是为不忠也。

先主,知人善任,能得人死力,素以仁德闻世,天下苍生引颈以盼。三顾茅庐,而请得丞相出山。

而写《出师表》时,季汉已倾,汉室血微,上将凋零,荆州已失,文臣旧将意欲偏安一隅,马无纵横之骑,兵无曹魏之众。

先主托孤于丞相,是倾国之力,拚死一搏,还是举国降曹,保取富贵?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知己者死也。

《出师表》是当治臣之罪的军令状,是怕死在半路,安排后事的遗书,是苦口婆心的规劝幼主亲贤远佞的谏言。如果顾命大臣这样掏心掏肺的跟你讲,你还要认为是逼宫,那难道不应该亡国吗?

生前,养子死在军营中,不畜养私兵,不结党营私,不贪恋美色钱财,手握重权却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为了微薄的兴复汉室的希望,放著天府之国不待,五十岁高龄翻山越岭,严寒酷暑,蚊虫猛兽,以天为盖,以地为被,艰苦卓绝的六出祁山。

死后,家无余财,仅有桑树几百供家人衣食,所荐之人无不名副其实,大权交由贤相,更将兴复汉室之志完完全全托付给了一个魏国降将,该降将季汉覆灭以后,力图复国而死。

这样的人你还觉得是在逼宫的话,那你心目中的忠诚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把毕生心血托付给另一个理想主义者,而后者为其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竭尽全力,继之以死。你所理解的忠诚应该是绝对服从,满足你的任何指令,你要东他不会往西,言必恭,事必敬,鞍前马后,提包开门,端茶递水。但这样的忠诚不是人的,是狗的。


227年,丞相北驻汉中,临行前,留下千古名篇《出师表》。

很多人看完之后觉不出来牛在哪,甚至抵触心理非常强。

因为当年需要背。

咋说呢?有些文章,十几岁的孩子是品不出味道的。

看早了,认为没有啥,从此不屑错过了。

实际上,那都是当顶梁柱时需要的人生智慧

不看就真的亏死了。

首先来讲,这是一篇罕见的,我不用翻译一句话,直接看原文就能让大家知道是啥意思的文章。

出师表说了11件事,我每件事给大家分析一下丞相背后的意思就成了。

1、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意:夷陵那仗输的太惨了,这都五年了,我这还没调理过来呢,孩子咱还远没到能喘口气的时候,还得继续奋斗啊。

2、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意:先帝伟大,我们这帮都是受过你爹大恩的,咱们的班子斗志足。

3、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意:孩子你要志向高远,多听劝谏,咱蜀汉成份多,派系杂,必须依法治国,千万要一视同仁,连皇帝也不能例外,这是咱的立国之本。

4、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意:这套宫里的班子是你爹留给你的,是你相父认可看好的,这套宫里的班子是你的操作说明书,我走了以后有啥事问他们就出不了问题。

5、文: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意:你这辈子没领过兵,没打过仗,军事问题不明白,这个向宠是在咱覆国级的夷陵惨案中全身而退的好将军(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碰见军事问题不要想当然,军事使用说明书我也给你找好了。

6、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意:不能忘了咱刘家是咋兴咋衰的啊!我给你配的这些说明书都是让咱兴隆的贤臣啊!孩子千万用好了啊!

7、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意:你爹对我有大恩,这些年我也一直是你家最特别的存在,我会为了你家鞠躬尽瘁拼上这条老命的。

8、文: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意: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咱们是正经天命!打到两京去是我现在的首要工作!

9、文: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意:不是相父不辅佐你了,再次重申说明书们都给你配好了,放开大胆的用他们,要是使著不顺手相父再给你调整。

10、文: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意:一定在家好好听话啊!

11、文: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意:我要走了,我爱你孩子。

通篇看完,有没有觉得思路特别清晰?

《出师表》牛在四个地方的综合叠加。

1、明确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纲领和出兵制高点的天命正当性。

2、明确了依法治国,一视同仁,消灭派系隔阂与党争隐患的蜀汉立国之本。

3、详细的治国理政说明书,文、武、内、外,相当明确。

4、通篇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句可以删的句子,没有一句舞文弄墨的炫技,实实在在的表达事情。

全文我分了11个段落,丞相明明白白的表达了11件事,却仅仅用了741个字。

这篇文章,就算今天放到党小组去进行讨论学习,都是一篇充满革命情怀的实事求是学习材料。

啥叫杜绝形式主义啊?

啥叫各级各类文件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啊?

这就是!

好东西,好思想,跨越千年不过时。

丞相的这篇出师表,因为文法简洁,主旨清晰以及终身鞠躬尽瘁的传奇性,历经岁月洗礼后愈加散发其革命主义的芬芳。

不逢乱世、不懂出师表,丞相的这首千古名篇也成为了此后汉民族每当陷入黑暗时的呐喊样本!

227年三月,丞相上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

这一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刚刚出生。

但丞相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只要他人在汉中,整个雍凉就不敢解甲,偌大中国就不敢释鞍,天下就始终觉得刘家天下还有希望!

只要他在!这口精气神就在!

丞相军令如山,断不可能让家属前往汉中探视!

这也就意味著,丞相除了看到过襁褓中的小诸葛瞻外,再没见过自己的这个孩子。

丞相独此一妻一子,古时夭亡率高,说句实在话,丞相真的在忠贞无贰上算是做到了极致。

自己的子嗣已经顾不上了,满脑子全都是他刘家天下了。

为啥蜀汉这个小政权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如此璀璨呢?

老刘的厚道、二爷的传奇、丞相的忠贞。

凑一块了!

当然,还有那侵入骨髓的悲剧感!

如果二爷没丢了荆州呢?

如果老刘没毁灭在夷陵呢?

如果几十年攒下来的流浪精华们都还在,丞相是否不至于如此孤单!

没关系,还有我在!

有我在!汉家这戏就还没演完!

这样的一个传奇再配上这样一篇表,《出师表》好不好,真的还有疑问吗?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


有这样一句话不知题主是否听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初我上高中学到《出师表》时,语文老师的确是眼泛泪光为我们朗诵的,她沉浸其中的那种深情和感动,至今仍然让我印象深刻,我相信只有真正的经典才有这样的感染力。

诸葛亮扶大厦于将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汉室血脉续命四十年,堪称能臣之楷模,为史家所公认,也令无数后人为之敬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诗圣杜甫对蜀相的赞叹。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常怀悲愤的陆游对丞相的敬仰。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是丹心如铁的文天祥正气的呐喊。

南宋名将岳飞也曾为诸葛亮亲自手书题跋:「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为什么总是英雄惺惺相惜,所见略同?因为伟人的思想和信念往往不能为凡夫俗子所理解,这份超然只有同类才能欣赏,所以崇高的情感共鸣往往也只能存在于伟人之间,当仁人志士们因《出师表》的忠烈而震撼感动时,一些学生却因为让他背个课文就恨得咬牙切齿,如果不能体会这种伟大,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关于题主所说的三点,一一分析和解答:

1,「文中这么多地方提到先帝,明显语气有问题!」

如果没数错的话,出师表中一共才提了13次「先帝」,为什么一提先帝你就不高兴?假设你是个子承父业的富二代,和你父亲一起白手创业的老兄弟成天在你耳边叨叨老董事长怎么样,你可能也会觉得烦,但父辈打拚一生创下的家业你能坐享其成,当儿子的不应该心存感激么?甩开你爹留下的班底另起炉灶,你自己玩的转吗?你是不是那块料,自己几斤几两拎得清吗?

卧龙贤名天下皆知,先帝都对丞相敬重有加,既是前朝元老,托孤重臣,又是朝廷栋梁,国之柱石,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后主原本就应当以父事之,他以先帝为榜样来规劝和激励后主,说不得么?何况言辞情深义重,语气谦卑恳切,其用心之良苦,外人尚且为之感动,刘禅又有啥可不服的?

2,「什么叫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皇宫和丞相府能一样吗?」

读句子不能只读前半不要后半,「府」也并非特指丞相府,「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丞相的意思是「皇宫朝廷是一个整体,刑责赏罚尺度都要统一,不能有双重标准。」一条体现公平公正的建议,怎么被解读成逾矩越权,索要特殊待遇了呢?

再说丞相府比得了皇宫么?诸葛亮临终《自表后主》中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再无浮财,一国丞相的遗产还不如土豪地主!而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后来又在绵竹之战为国捐躯,这一家人落什么好了?难道不应该是蜀国亏欠他们才对么?

3,「以弱蜀而伐强魏,不是拥兵自重是什么?」

以蜀伐魏能叫拥兵自重吗?题主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穷兵黩武吧?

蜀汉以「匡扶汉室,兴兵讨逆」之名立国,这是其政权合法性的根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伐魏正是其大义所在,干革命总得有目标和口号不是?除了师出有名之外,伐魏也有其现实性和紧迫性,魏强而蜀弱,且势不两立,你不去打他,他也要来打你,偏安一隅根本不是长久之计,若不能持续战略施压于魏国,拒敌于国门之外,一旦被打进来,蜀国覆灭只怕在顷刻之间,所以以攻代守,积极进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外,古人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丞相多年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时年仅五十四岁,像他这样的智者,怎可能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知道伐魏的艰难?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不是为了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深知如果没有自己支撑,就蜀汉这点家底,日后根本抵挡不住曹魏的进攻,与其苟延残喘,还不如在自己生命燃尽前奋力一搏,险中求胜,或可争得一线生机,然而遗憾的是,蜀数次伐魏而不倒,而钟会邓艾灭蜀却一战功成,国力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实非丞相一人之力所能逆转。

如果说丞相手握军权是拥兵自重,可除了他,蜀国又有谁有这个气魄和能力领导伐魏?就刘禅这么个乐不思蜀的玩意儿,敢御驾亲征上沙场吗?他能有他老子一半的本事,丞相还用得著军权政权一把抓,把自己累吐血?


怎么看待部分网友们对《生活在树上》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持否定态度? - 开心飞度的回答 - 知乎

怎么看待部分网友们对《生活在树上》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持否定态度??

www.zhihu.com图标

原谅一个出轨的人有多难? - 开心飞度的回答 - 知乎

原谅一个出轨的人有多难??

www.zhihu.com图标

刘备:二弟,今天知乎上又有什么沙雕的事情?

关羽:大哥,我看到有个人说,丞相写了篇《出师表》,语气很有问题。

刘备:哦?《出师表》写了啥?拿来让我康康。

刘备读完《出师表》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命张飞立刻把诸葛亮和刘禅叫过来!

刘备:诸葛亮你搁这儿跟我扯犊子呢?

诸葛亮:咋了?

刘备:当初我是咋跟你说的?我说我儿砸就是你儿砸,该骂骂,该打打,实在不行你自己上就得了!你给我整这些文绉绉的玩意儿干啥?这兔崽子能看得懂吗?

张飞:可不咋的?不听话,一巴掌呼过去就完了!

诸葛亮:这个,这个。。。

刘备:儿砸你过来,话说后来汉室咋样了?

刘禅:孩儿无能,投降了。。。

刘备气得飞起一脚,把刘禅踢出两米开外!赵云都还没来得及劝阻,关羽、张飞一起抡起拳头,把刘禅揍的鼻青脸肿!!

刘备:老子打不死你个鳖孙!

诸葛亮:主公!主公!别打了!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别打了!别打了!!

更多回答:

《出师表》是逼宫还是劝诫??

www.zhihu.com图标如果煮酒论英雄之时,曹操问刘备,刘备第一次回答就说:「天下英雄,唯丞相与备耳。」会怎么样呢??

www.zhihu.com图标如何破除「诸葛亮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我们的箭那么少」的鸡汤??

www.zhihu.com图标为什么我们辛辛苦苦考上了本科,出来工作还没有一个厂里的人工资高??

www.zhihu.com图标关羽倒提著刀,颜良方欲问时,关羽手起一刀刺向颜良。从中华民族武德看:关羽光明还是卑鄙?颜良冤枉吗??

www.zhihu.com图标

诸葛亮写出师表确实是敲打刘禅。

1.北伐我知道很难赢,但匡扶汉室是你爹能当皇帝的合法性。不去北伐你小子坐不住这皇位。

2.我出去之后你别听别人逼逼,在后边给我使绊子。我告诉你几个人,这几个人有能耐能信任。政事军事你就交给他们,别自己瞎拿主意。(刘禅:mmp)

3.我对你家没有一丝二心。也没啥追求。而且我是你爹三顾茅庐请来的,可不是我上赶著给你家当官。我来时候你爹都快完蛋了,我在这帮你爹干了二十一年才打下这基业。

4.你爹死前让我照顾你。我也照顾了。自己跑大老远抓孟获玩。现在他服了。咱也有兵有钱了。再不去打曹魏,咱这匡扶汉室的旗就打不下去了!

5.打不赢,锅我背。你别捣乱就行。怎么不捣乱呢?听郭攸之费祎董允他们仨的就行。这仨是明白人。只要你听他们的,锅绝不会在你身上。你就听我的,想想你爹咋说的,我就感谢你了。

6.走了,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来。你小子保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