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拍《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亲爱的》

口碑或许未能达到预期,但影片背后的深意却值得每个人铭记于心,无法忘怀。

除了故事本身,这里更要吹爆每一位演员的演技,或是温情,或是欣喜,或是感动。

尤其是那个「配角」,被赞为「全场演技最佳」

看过《我和我的祖国》后,感触最深的是女排夺冠和北京奥运,可哭得最惨的,则是张一白执导的《相遇》。

张译在其中饰演的是原子弹科研工作者高远

在故事的短短几十分钟内,他全程带著口罩不露脸,统共没几句台词,却凭借演技上了两次热搜——

#张译眼神戏#

#张译口罩遮不住的演技#

是的,他就是靠著眼神撑起了整场戏

昔日恋人久别重逢时。

任素汐饰演的方敏一眼就认出了高远,满心欢喜的看著他,而高远只是冷漠的对她说:

我不认识你你认错人了

任凭对方的眼神质问,他绝不松口,用最疏离的语气回应。

当真如此狠心?

不。

你仔细看,他急促的眼神出卖了他

他先是坚定地与其对视,极力肯定自己的回答,可在说完话后却迅速转过身低下了头。

自己的工作需要高度保密,即使是家人恋人都不能暴露任何。

所以,他的眼神带著紧张冷漠,又透著一丝心虚。

还有最后一幕,张译的眼神让扒叔久久不能忘怀。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高远与方敏随著人潮拥挤分开,只能远远相望。

方敏大声喊著他,用手指著报纸,似乎在问他,「你消失这么久,是不是去研发原子弹了?」

高远轻轻地点了下头,几乎无法察觉。

镜头始终对著他的眼睛,透过眼神,似乎写清了他的一生,坚定,辛酸,无奈,痛苦,以及无法弥补的遗憾。

只是一个眼神,就让观众压抑的如鲠在喉,泪流不止。

高远的演绎在于收,隐藏

对比《攀登者》中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则是一种释放

这绝对是个讨厌的角色。

先是为自己的遗憾不管他人死活的冒险,急功近利,过于激进;

后又因为队友的死亡过于胆怯,不相信科学,做事畏首畏尾,只注重要负起的责任。

偏执,执拗,让人气得牙痒痒,可这印象却被他用两场戏化解了。

一场是在愤懑。曲松林和他的老搭档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喝酒,喝到尽兴的时候他质问了当年的事,「为什么要因为救他而放弃摄影机?」

两部戏,收放自如。

成就了张译,也成就了这两部电影。

如果以五分作为满分的话,四分都可以给张译。

毫不夸张的说,19年国庆档最佳演技,葛大爷第一,张译必须是第二。

张译是个好演员。

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说。

可极少人知道,这个好演员背后却带著两个字——

难得。

因为在刚入行时,张译是被拒之门外的。

说的直接点,你看他的外在形象。

单眼皮,小眼睛,不好看也不丑,他的脸上就写著「平凡」二字。

形象不过关,即使对于演戏有著再深厚的热爱,也无法避免他无戏可拍。

要想当上个好演员,他只有两种方法——

第一,「抢戏」

对,张译的戏都是「抢」来的。

第一次他「抢」了个男三。

在此之前,张译还在《乔家大院》里做配角中的配角,导演胡玫和他说过这样一番话:

一个男演员,到28岁再不出来,这辈子就到头了

恰逢《士兵突击》在招演员,当时的张译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十八线开外小演员,为了能出演,他给导演康洪雷写了封三千字的自荐信。

好在,对方也一眼就看上了他,就这样定了「终生」。

回顾起那段经历,张译曾说过,做梦都想演许三多,若演不上,只要能进组参与拍摄,也能心满意足。

事实也证明,康洪雷没看错人。

记忆尤深的那一段——

史今班长退役前,他向组织申请想要去看看天安门。

看著车窗外的天安门,他激动的笑了,笑著笑著就皱起了眉,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战友喂了他一块大白兔奶糖,他回头看了一眼,再次露出笑容,又望向了车窗外。

看著看著,眼泪就决堤了,平时一副坚定要强样子的史班长,现在靠在战友的肩膀上失声痛哭,就连嘴里的大白兔奶糖都忘了咽。

短短几分钟的戏,最称为全剧最催泪片段,张译的表演层次分明,共情力极强,至今都是现在很多演员们难以达到的高度。

那年是2006年,张译刚好28岁。

张译火了,也开始变本加厉的给自己「加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两段。

一场是在《追凶者也》中,张译饰演的是蠢蛋杀手董小凤

他跟踪追杀对象上车,坐著车却睡著了,醒来的时候发现那人早下车了,他气急败坏的转过头,上来就扇了坐他旁边的胖妹子两个大耳光。

这段是他即兴自己加的,一个笨蛋杀手既搞笑又狠戾的形象完美凸显。

另一场是在拍《山河故人》的时候。

张译饰演的张晋生是个煤老板,是个刚发财不久的土大户。

这天,张晋生教喜欢的女人沈涛开车,对方却把他车的撞坏了。

这可把张晋生心疼坏了,可情敌也在旁边他还得装作毫不在意不能丢面子,一口一句「没事,德国技术,可结实了」,然后故意的踢了车一脚,结果直接把保险杠踢下来了。

这一脚也是张译自己加上去的,他觉得这个角色无辜中透著狠,这时露出点破绽,会更可笑。

拍完之后,导演贾樟柯直接表扬张译的表现:「张老板,能行。」

不管是抢戏还是加戏,张译都毫不出戏,反而造就了一个亮点,这两个角色也让张译一个提名,一个拿奖。

这也可以?

应该说第二个办法,源自「拚命」

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实际做起来相当难。

我们不难看到常有明星立下豪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拚命,可到头来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

而张译是真的拼。

张译在放出《攀登者》的预告时,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

张译,是不是真瘸啊!

他的好兄弟吴京以调侃的方式道出了真相——

能以假乱真,这是张译的敬业。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张译饰演的孟烦了,是被日本人的刺刀刺入大腿两寸,之后瘸了腿。

这部剧拍摄172天,张译就瘸了172天。

只要导演一喊开机,他的腿就自动瘸了。

《团长》有1500场戏,张译有1450场,一场拍10次,他就有14500场,172天拍14500场戏。 每场都是导演一喊开始,我就一瘸一拐地出来,搞得我在一个月后拍《三七撞上二十一》时还是瘸的。我仔细量过,现在左腿比右腿细了1厘米。

《红海行动》中,张译是真瘸了。

他有不少打戏,可在开机不久他就骨折了,连路都走不了,就在大家以为会换演员时,张译咬著牙挺了过来。

看著他拖著一条打了石膏的腿,上山下坡,摔倒受伤,就连导演林超贤看了都心疼,想给他找个替身,但是他拒绝了。

有人说——

张译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人。我认得他这个演员,也记得他饰演的角色,可拿角色对照人,就总是记不住。

长相过于平凡,角色过于深入人心。

这或许是他不红的原因。

众所周知,演员变成明星只需要参与一次综艺,在插科打诨中就让观众熟悉了你的脸,从而因为你演绎出的人格魅力而粉上你,再去关注你的作品。

而张译,不会演。

他不参加真人秀,不当歌手,甚至连媒体举起摄像头对著他的时候都会觉得尴尬。

他不太适合娱乐圈,不追崇那些一夜爆红的快乐,也不需要流量大批粉丝的打榜追捧。

张译想做的,只有踏踏实实好好演戏

他有一种「踏实感」。

张译演过很多种角色,却并没有在固定领域内一直止步不前,他在不断尝试,会把每一个角色演到最佳。

他可以是军旅硬汉,也可以是又贱又萌的小男人。

他既演的了好人,也能成为两面派的阴险狡诈之人。

即使自己本身是个文艺青年,也能去尝试演个没文化的土大款。

千人千面。

张译曾说过,遇到不熟悉的角色时,他很忐忑,但又很喜欢。

他没什么野心,却很喜欢挑战。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大牌导演都愿意找他合作——

张艺谋、冯小刚、陈可辛、林超贤、管虎、徐克、贾樟柯、许鞍华、曹保平、路阳……

几乎是中国导演界的半壁江山。

他们选择角色时,总愿意等等张译,因为他是「最好用」的演员。

这无关金钱,而在于认真。


吴君如拍的那个烂片妖铃铃,张译演一个抠门爸爸,当他说到:我就想听我儿子对我说一句爸爸,然后转过身背对镜头,肩膀抽动,却不让观众看到他的脸。就那一刻,虽然这是部大烂片,但我动容了,眼圈红了。这就是好演员吧:无论在什么片子里都能输出自己的真感情。以前我看士兵突击的时候,史今走的时候对许三多说:你能开出一朵花,班长走了,帮你拔了心里的最后一把草。康洪雷拍出来的张译就是百分百的史今,演的真好啊!而到了陈可辛亲爱的里面的韩德忠,说实话镜头并不多,但演得好啊!那种内心的纠结、郁结,肚子里的肠子扭了几百个弯,眉毛拧成石头一样硬,入木三分。再到追乎者也里的金牌杀手,一口碴子味,全篇最倒霉,买了个房子用他自己话说就是个大粑粑,但是他动人啊,他的感情在里边,就是能打动人心。以及249的另一篇小说生死线里的何莫修,团长里的孟烦啦,零号特工里零,他们和整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们和自己也格格不入,张译演的那种感觉对极了。这就是好演员吧


8月24日,正式上映了四天的《八佰》,离十亿票房只差一步之遥,随之而来的便是,本片的主演张译正式荣登新科百亿票房先生,排在国内演员票房榜的第六名。

哪怕在影评人、观众和军事、历史圈子引发持续热议,描写抗战淞沪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88师一部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的《八佰》,依然毫无悬念的创造了疫情爆发以来,国产商业电影的最佳票房纪录,并顺势带动了刚刚复苏的国内院线的一波观影热潮。

片中,张译饰演了一名来自地方保安团的账房先生,自称「老算盘」的他,显然还没有国家、民族的具体概念,对外敌入侵与奋起抗争也不感兴趣,唯一的念头就是活著,逃回老家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质朴生活。

这个贪生怕死、窝囊龌龊的人物,之所以能令观众印象深刻,就在于他代表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一部分民众真实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觉悟。

也正因为张译入木三分的,将这个可怜又可恨的人物完整的呈现给观众,才让这部充满悲怆色彩的战争影片,有了一个十分具体的具象化符号。

与凭借《战狼2》、《流浪地球》等国内累计票房排行榜前列而荣登国内主演票房榜首位的吴京比起来,张译属于典型的后来居上者。

除正在热映的《八佰》,前年和去年上映的《红海行动》(36.5亿)、《我和我的祖国》(31.7亿)和《攀登者》(10.97亿),贡献了七成的累计票房成绩。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排在张译前面的黄渤、杜江、沈腾、邓超等人,要么是深耕国内商业电影市场若干年,凭借作品数量撑起了票房总量;要么是主演的商业大片,主攻每年的兵家必争之地春节贺岁档,以及五一、十一等较易引发观影热潮的长假档,因此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或许正因为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长达十年的军旅生活,让一向勤奋努力、一丝不苟的张译,磨练出表演细腻、生活低调、韧性十足的个性,和大器晚成的沈腾、吴京类似,厚积薄发带给他十足的冲劲和厚重的底气,最终,成就了如今的张译。

很多观众觉得,张译字正腔圆的声音,很适合当一名播音员,其实,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一门心思考「北广」却两次落榜,并没有阻止张译对艺术的热情,阴差阳错的经历,为他打开了表演这扇门。

学表演、演话剧,让一根筋的张译找到了新的人生追求,不过,运气似乎总是不站在他这一边。

辗转进入北京战友话剧团学员班,穿上军装的张译,却总也找不到表演的感觉,眼看著因为紧张发挥失常,主演的机会转瞬即逝,当初心高气傲的张译,如今却无戏可拍,也只能开始学会适应,从演双簧、兼任主持人、搭舞台、写剧本、撰写串场词等「副业」中,释放自己的艺术热情。

有人说,若不是兰小龙编剧、康洪雷执导的《士兵突击》,或许张译还要在他的「副业」里兜兜转转上很多年,不过,早在2002年就参与排练话剧版《士兵突击》的他,凭借军旅生涯的多年积累,有实力也有资格主演这部经典电视剧,从默默无闻到为人所知。

《士兵突击》中,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因为经历了人生中的好几块磨刀石,最终磨练出锋利的刀刃,成为当之无愧的兵王。其中,张译饰演的班长史今,是他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那块磨刀石。

温顺、好强、有包容心的史今,是一个典型的模范型人物、总想著别人的利他主义者,他竭尽所能的帮助所有人都不看好的许三多,旁人都觉得他太傻,傻到为了一个兵搭上前途和荣誉,但他给许三多留下了坚持下去的理由、不怕困难的决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也为观众留下了看著天安门痛哭流涕的经典桥段。

正因为《士兵突击》中,自然、真诚、细腻、纯熟的表演,让大龄男演员张译终于打开了自己演艺生涯的新篇章,为后来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成功塑造出那个不讨喜却很可爱的角色孟烦了做足了铺垫。

从最熟悉的开始,往往是最容易的,《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人们见识到了张译的特殊,但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限制的他的角色选择。

接连演了好几部军事、谍战题材影视剧,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似乎变得微妙了起来。

从《兵团岁月》到《钢铁年代》,参演了很多部正剧的张译,显然是顺著磨练演技的路子上走的,哪怕在《北京爱情故事》等热播剧中饰演角色,获得了不小的热度,他也能做到塌下心来、甘于寂寞,醉心于演戏这个「主业」,坚持演好剧、好电影。

一个演员的基本功,当然是演好一个角色,在简单的目标下,却有著复杂的实现方式。张译最大的特点就是,角色无论大小、跨度无论多大,演什么都有入木三分的表演效果,就是一个字,稳。

在于立群、殷桃主演的《温州一家人》中,张译饰演了有点小文采却脾气倔强的周麦狗,这个角色人生经历丰富,闯过大江大浪,却始终难以得偿所愿,是典型的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物。

以往彬彬有礼、稳重温良的张译,在这部片子中似乎换了个人,把角色性格中不信命的特点把握得尤其到位,人物立住了,动机清晰了,颠沛半生却一无所获的悲凉感就油然而生了。

或许是因为片名比较土,豆瓣8.2分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似乎不怎么出名,却助力张译喜提国内电视剧最高奖白玉兰奖和金鹰奖。

本剧的主人公陈江河,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他心大、理智、敢作敢为,却也有性格上的局限性,在大时代中随波逐流,却有自己的奋斗与追求。

除了在义乌普通话的口音、个人形象等方面贴近之外,张译也在一丝不苟、滴水不漏的人物塑造之余,恰到好处的加入了感性、幽默的成分,让这个角色真实可信的同时,也多了几分狡黠式的可爱。

《我和我的祖国》中,虽不得不一言不发,却用一双眼睛把所有感情都表现了出来,这是张译演技硬功夫的体现;《红海行动》中,果断干练的性情与专业的动作戏加持,让张译成为国内男演员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演技派。

工作中,专注于琢磨角色和抠细节,生活中,喜欢舞文弄墨和撸猫,不刻意追名逐利、追求流量,不为纷繁复杂的娱乐圈烦恼,在随性与任性中,张译始终保持了一颗难得的平常心,也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一切都水到渠成。


路过的可以点个赞点个关注,文章是一家之言,可友善讨论,别私信谩骂。


1937年10月,小太爷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当了逃兵。

1942年,小太爷跟随部队入缅作战,这一次小太爷没有逃跑。

从缅甸归来之后,小太爷彻底认清了国党的腐败无能,加入共产党,作为卧底潜伏下来,解放战争后在北京做了一名人民警察。

1964年,小太爷参加国家原子弹秘密研究工作,在一次突发事故中舍生取义,保护了原子弹研究工事,导致自身遭受辐射感染。

1970年,病愈后,在国家「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下,小太爷进入东北建设兵团。

1975年,结束兵团建设的小太爷,参加中国登山对冲刺珠峰。

1986,从珠峰回归的小太爷,看见家乡的袜子厂濒临倒闭,临危受命当上厂长。

步入21世纪后,袜子厂经营不利,小太爷为了买房,做上了顶级杀手。

千人千面,百人百性。

每一个表情,都代表了一段人生。

这才叫,演员。


我跟他合作过一个话剧,我觉得他是很难得的一位能从人物出发的创作型演员。

那个话剧叫《樱桃园》他的角色是剧中的「永远的大学生」

在他扮演这个角色之前,该角色是由张鲁一扮演的,可以明显看出,两位张先生对创作的不同方式方法。两个人都是从角色出发的。但是侧重点不同,张鲁一是通过发掘人物的优点去刻画。而张译则擅长发掘人物的缺陷加以表现。

真是各有千秋。

这就是演员创作的两个方向。但是都是高级的方法。

比某些所谓的演员只顾著皮相好看而卖弄地找摄影角度和灯光阴影那种处理方式强太多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