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如三國時期、歐洲中世紀,兩軍廝殺,兩軍中站在前面的人是不是必死無疑,這樣做會不會令軍心不穩?


這個使其不然,一個是古代戰爭極其講究陣法。如羅馬人的三線陣,馬其頓人的馬其頓方陣,中國雁形陣,八卦陣。以集體的力量保護自己,而站在最前面的一般是防護最好,經驗最老的士兵。例如,希波戰爭時期波斯軍。他們十個人為一個小隊,隊長著重甲站在最前面,後面的士兵都是輕甲帶弓箭,這樣在戰鬥中先通過弓箭大量殺傷,然後隊長負責保護,等對方被弓箭大量殺傷以後,開始反擊,當然這個戰術在馬拉松戰役中是慘敗,希臘人清一色的重甲輕而易舉突破了波斯人的防禦。

第二個是在交戰當中有輪換體質,舉羅馬人的例子,羅馬三線陣。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鬥。後面6-7列士兵投擲標槍。數分鐘後,由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如果細心觀察羅馬的一些影視劇,就可以發現,他們戰鬥中經常吹哨來進行替換。這種羅馬散兵線的戰術,就避免了第一排士兵力戰而死,後面的士兵沒有接戰的情況。


題主,冷兵器時代有種兵叫死士,先登,前鋒營,敢死隊。古時候專門用來衝鋒的。也沒有軍心不穩的說法,因為能加入的一般都是一無所有的人,想搏出個萬戶侯或者是背了人命的,戴罪立功。

兩軍交戰,往生者死,往死者生。切記!切記! 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


不一定,原因:站在前排的人可能有以下幾種:

1 重賞之下必有勇士

2 死士,或許本來就死罪加身難逃一死,戰後還可能豁免之人

3富有經驗的老兵

4前排的裝備應該比較精良


先碼,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
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古代打仗不是我們在影視劇里看到的那樣。那個不叫打仗,那個叫打群架!我們不是經常聽到一句話「穩住陣腳!」沒錯,古代打仗講究排兵布陣。作戰方陣不能亂。打仗是有陣型的!有一點點象我們的足球比賽那樣。最前面的人不一定容易掛。有些陣型是前排拿大盾短刀,後面上長矛。如果對方放箭,距離遠的話,箭一般是走弧線過來,前排拿盾的肯定就沒事了。
未必,站在隊列最前排的人,必定是整隻軍隊中最有勇氣,武力值最強的那部分士兵,在互相衝鋒時,能堅決的沖向對方,盡最大可能的衝散對方的陣型然後展開搏殺,反倒是那些猶豫不決、貪生怕死之輩在激烈的搏鬥中容易被對方英勇的士兵秒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