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系列的選擇構成的,而決定人與人不同的關鍵因素就是我們的自控力。

在《自控力》一書中,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對意志力做了深入的研究。意志力的外在表現即為自控。

在作者看來,「我不要」和「我要做」是自控的兩種表現。比如在面對蛋糕的時候,你可能會說「我不要」,或者在面對青菜的時候會說「我要」,但更為重要的是第三種力量,即「我想要」。

「我想要」的力量是你給自己的目標或你對自己的要求,比如你真正想要的可能是變得更加苗條,更加健康,在面對蛋糕時才知道選擇「我不要」以及為什麼會選擇「我不要」。

只有想清楚這個問題,在關鍵時刻牢記自己的目標時,才能從骨子裡做到自控。

研究發現,意志力不是一種技能,更像是一種力量。

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同時存在著天使和惡魔,一邊肩頭的天使在對你輕聲呢喃,另一邊肩頭的魔鬼則不斷挑逗。

你要做的便是,直視他們,了解他們。

自控力由三部分組成:控制自己的慾望、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

1、控制自己的慾望

你需要和你想要是不同的,慾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但是如果放任慾望,就會帶來痛苦。人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慾望,動力本身也是一種慾望,控制慾望本身也是一種慾望。慾望似乎是貶義詞,卻含帶了人類的本質。尼采表達過:直面自己的慾望所帶來的痛苦,駕馭自己的慾望使之轉移到自己內心世界真正嚮往的地方,從而從原始的慾望中帶來更高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來自肉體,而是內心的深處。

2、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起點是認識自己的情緒,這裡你可以跳出來,花一點時間作為一個旁觀者去端詳自己的狀態與情緒,這會幫助你看得很清楚並冷靜下來,知道自己在這種場合下要學會克制或者用其他方式來表達。

3、控制自己的行為

歌德說:「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要主宰自己,必須對自己有所約束,有所克制。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控制自己的行為,關鍵是保持清醒的頭腦,另外凡事三思而後行。

在工作方面,提升自控力,給你5個行之有效的小方法:

1.認真對待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全身心投入地享受每一分鐘里獲得成就感,並樂觀地期待能收穫成功,逐漸地就能夠準時完成工作。

2.當我感到憂慮時,會提醒自己:「如果這件事真的很重要的話,我一定能找到時間完成它的。」如果我感覺自己還想拖拉的話,會問自己,「你到底在逃避什麼?」然後會直接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我不做這件事情,是否會出現極其嚴重的後果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那麼任務應該取消。3.我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規劃,並將當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好優先次序。並按照規劃逐次去做。減少毫無意義的活動,這樣才能給自己足夠時間去完成重要任務。4.為所有文件準備專門放置的地方。保持桌面的整潔度,並把最重要的工作放在辦公桌的中央。將文件歸放在他應該的地方。5.總是不斷問自己,「我現在最應該做什麼事情?」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它是需要鍛煉才能變得強壯的。一個不能控制自己時間的人也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祝願你經由自控,可以獲得更加高效能的人生!

我是時間偵探,為你抓住偷偷溜走的時間。


01 如何緩解公眾演講的緊張

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當眾講話容易緊張,一緊張就冒汗、口吃,臉憋得通紅。

在台上講報告,就怕有人在邊上提醒我,「別緊張,慢慢講」。不說還好,越提醒我就越緊張,甚至後來口吃的話都說不出來,著急窘迫想死的心都有。

平常挺機靈一小伙,一上台就完蛋。有段時間我相當苦惱,甚至用過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裡面口含石子的方法練習說話,但癥狀不光沒減輕,還越來越嚴重了。

後來看了一本書,改善了我的窘境(當然還有其他資料和方法),雖然現在我還是會緊張,但流利的講報告沒問題了,登台講話對我來說也不再是負擔。

這本書就是《自控力》。關於如何克服緊張和口吃,《自控力》第9章講到了著名的「白熊效應」:如果別人提醒你千萬不要想腦海中有隻白色的熊,不管你做任何事,千萬不要想白熊,然後你會發現,白熊在你腦海里的印記會越來越深。

緊張、口吃跟白熊一樣,越提醒自己,或者越有別人告訴你,你就越緊張。

而且我性格比較內向,經常暗自復盤犯過的錯誤,然後就有罪惡感,壓力之下,上台緊張、口吃的毛病越來越厲害。

後來,我改變了自己的做法。如果上台演講發揮不好,我就會告訴自己,「沒事的,正常現象,表現挺好,比上次好多了」。不再埋怨自己、糾結自己、怨恨自己,一段時間下來,這種毛病反而變輕了。

現在有時仍然表現不佳,或者仍會因為別人「好心的提醒」而苦惱,但自我安慰的效果很明顯。因為我知道自己口才就是偏差,也不奢求像喬布斯這樣當個演講大師,所以目前對我來說足夠,生活輕鬆多了。

這次,我把《自控力》這本書介紹給大家,老樣子,文末附思維導圖。

02 自控力:每個人都有的強大能力

所謂自控力,是生存帶給我們人類的特有能力。

人類是一種動物,但想在社會中生存下去,可以並不單單憑藉漂亮的顏值、強壯的身體等物理條件,而是有其他多種多樣的手段。

以人類的動物性來看,我們都有「及時行樂」的原始衝動:碰到危險會躲避、感覺累了會休息、枯燥的生活會厭倦;但人類社會的多樣性卻讓我們發展了另外的能力——控制自己,尤其是控制自己做不喜歡做的事,於是就有了寒窗苦讀十年的學子,不知疲倦奔跑的球員,以及在戰場上誓死不退的戰士。

很多普通人,尤其是不漂亮、不高大的人,如果活得很好,很大程度要歸功於「自控力」。有了自控力,可以比高智商的人拿更多的分數;比長相好看的人更具領導力;甚至,比性格溫和更能獲得良好的婚姻。

它也是成功人士的標配,因為強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人生,可以獲得比其他人更非凡的成就。

比如,身體條件不夠好的梅西,通過刻苦練習和技巧開發,可以拿這麼多冠軍,超越當今所有的球員;不高不帥的馬雲,因為努力加機遇,成為人人膜拜的互聯網大佬。

我之前一直認為自控力是一種精神力量,《自控力》這本書卻闡述道,「自控力」更基本上是一種生理力量

控制自控力的器官是大腦前額皮質的三個區域,因此,就像肌肉一樣,「自控力」可以訓練,可以強化。

書中給出了兩個鍛煉「自控力」的方法:第一是認識自己,記錄自己的抉擇。之前看過《小狗錢錢》,裡面有一個每天寫「成功日記」方法,把每天做的成功的三件事記錄下來,與鍛煉自控力的這種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種是冥想,安靜坐好後,調整呼吸感受呼吸,什麼也不想,撇清內心的雜念,一開始每天5分鐘即可,之後逐漸拉長。

這兩種方法,有時會讓人感覺很糟糕,但堅持下去,自控力會潛移默化的提高。

03 自控力的本能和極限

「自控力」不僅是人類的精神力量,同時更是生理力量。這一觀點極大的顛覆了我的認知。所以,有必要從生理學角度探討自控力的本能。

人類是非常奇特的動物,一方面充滿自私、衝動、好怒、打鬥的動物性,為了一點點利益和金錢爭得你死我活;而另一方面,卻經常有人為了長遠目標放棄眼前,為了別人幸福捐獻財產,甚至為了彪炳史冊犧牲生命。

動物性來自於祖先生活的環境,是一種應對突發情況和誘惑的應激反應,只有這樣才能在以前無序又殘酷的環境中獲得最多的食物;而「自控力」則是抵擋慾望和誘惑的力量,它讓我們在做事情前停下來,「想一想」,然後規範我們的行為,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意志力的本能,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思而後行」:在我們做事或面對選擇的時候,放慢速度,而不是加速。

「自控力」作為一種力量,是消耗能量的。跟動物搶食繃緊肌肉類似,強迫自己放緩速度同樣需要彙集能量,然後消耗於大腦和全身。

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提前儲備自控力。比如健康飲食、緩解壓力、減除疼痛等。最為容易的方法,莫過於放慢呼吸,比如將呼吸頻率放慢至每分鐘4-6次,每天做幾組,有效儲備自控力能量。

加強身心鍛煉同樣可以提高自控力。運動是最有效的方法,只要運動,就比什麼不做強,如果實在工作忙,至少也得保證每天10分鐘的慢跑、步行等綠色鍛煉方式;睡眠也非常重要,睡得不好的人很難有自控力,所以我們經常見到睡不好,工作效率就低,老走神。

養成睡眠的好習慣不是說強迫大家多睡、準時睡,而是通過遠離干擾等方式提高睡眠質量。關於提高睡眠質量,我的最高贊回答,講述的很全面,歡迎大家品讀。

凡事張弛有度,自控力太強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自控力太強,神經每天都處於緊張時刻,消耗大量能量,非常容易使人疲勞;而且自控力過強的人性格過於沉穩,不夠活潑,生活精彩度往往不夠。

一般來說,人們精力充沛時自控力強、早上自控力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自控力強。

在平常的生活中,需要注意鍛煉自己的自控力。尤其是從小事出發,克服自己的小毛病,是很好的鍛煉手段。

比如每個月改掉自己的一個小壞習慣、不隨便發誓、記錄不常關注的小事等,比如這段時間以來,我就給自己定目標,每天早晨20個俯卧撐和仰卧起坐,堅持不懈。

還是那句話,自控力是一種生理現象,就跟我們使出吃奶得勁也扛不動大鼎一樣(當然項羽除外),自控力也有極限,很難看到一個人在所有情況都能控制自己的意志。

但是,感到疲憊不是自控力的極限。有時我們長跑,10公里的路程,6、7公里左右是最累最容易放棄的,這時不光身體疲憊,精神也極度疲憊,但一旦撐過這個點,你會覺得力量又回來了,能支撐你順利跑完全程。

很多人以為疲憊是一直的極限,其實疲憊不是身體的反應,而是一種情緒和感受,感到疲憊時,還遠未達到極限。當年馬謖對諸葛亮建議對南蠻諸部「攻心為上」,就是利用這一點,「七擒孟獲」讓其感到疲憊;但同樣的,馬謖被圍街亭,除了戰略失誤,也是因為堅守的信心不足,衝動之下全軍覆滅,留下萬世惡名。

我們說很多成就大事業的人具有「堅強的意志」、「大神經」,就是說他們可以抵擋住精神上的疲憊,從而具有更強有力的意志。

04 那些讓我們喪失意志的心理弱點

自控力非常重要,能幫助人們迅速成長,但一些心理弱點卻可能讓意志瞬間崩潰。

書中列出了六項使人喪失「自控力」的心理弱點:

  1. 道德許可:做完好事後放縱自己做壞事;
  2. 誤把渴望當幸福:期待獎勵引發放縱的衝動;
  3. 情緒低落:壓力大讓人想做愉快的事;
  4. 出售未來及時享樂:高估未來的自己,放縱現在的自己;
  5. 從眾效應:別人放縱,自己跟著放縱;
  6. 白熊效應:越控制不想的事情,想的越多。

每一項都是人們容易犯的錯誤,下面簡要介紹一下。

1. 道德許可

我之前有篇文章專門講道德許可效應。買書收藏癖、拖延症等都由此而來,大家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

2. 誤把渴望當幸福

人們在什麼時候最衝動?不是最有快感時,而是渴望得到快感時。

這是因為大腦里分泌的多巴胺。

多巴胺讓人期待獎勵,而不是得到獎勵的快樂。大腦在釋放多巴胺的時候,最容易被誘惑。有研究表明,露骨和色情圖片會讓男性更容易花大錢,這也是為什麼車模都這麼誘人的原因。

很多商家就利用了這個效應,免費試吃的甜食、全場大促銷的商品、高的離譜的「建

議零售價」、麵包房故意飄出來的香味,都是為了讓我們釋放更多的多巴胺,從而放鬆警惕衝動消費。

3. 情緒低落

大腦是個敏感而又脆弱的東西,心情不好、抑鬱、壓力大時,非常容易讓我們去做感受到愉悅的事情來減壓。

但如果減壓措施不當,壓力會越來越大,從而導致更為放縱,比如賭博、購物、抽煙、喝酒、暴飲暴食、遊戲、上網、長時間看電視等。

恐懼也會帶來壓力,從而使我們衝動,比如國外煙盒上曾有一段時間都是瘮人的圖片,警告人們不要吸煙,但煙草銷量竟然提高了,因為很多人看到後壓力大,不由自主的抽煙減壓。

帶來情緒低落的感覺都會使人自控力下降,比如罪惡感。比如文章一開始講的我上台演講緊張口吃的毛病,事後都會怨恨自己,甚至抽自己兩嘴巴。但這種感覺,讓我的毛病越來越嚴重。

反而是自我同情、自我安撫後,心情好了,緊張的毛病也少了。所以如果你跟我有類似的弱點,不要自我懷疑自我批評,而是自我同情自我鼓勵。

4. 出售未來及時享樂

書中有句話深得我心:人們往往認為未來的自己比現在的自己更好。

這就給自己放縱找到了借口。比如給自己定計劃,每周要跑10公里,經常周一周二一公里不跑,因為我們會自我安慰說周三周四多跑跑再補回來!實際上,幾乎所有人都不會彌補回來。

我們高估未來的自己,卻不會關心如何成就那個更好的自己,當未來到達時,大多數人還是一樣,絲毫沒有成長。

5. 從眾效應

這點很容易理解,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是放縱墮落玩樂的人,你幾乎不可能成功自控。

幾類人對自己的影響尤其的大:

第一是密友,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是什麼樣的,你就是什麼樣的,如果你勵志減肥時,自己的密友說「不用減,身材正好」,這是一定要當心,因為你自己一定想再墮落回去。

第二是喜歡的人,比如戀人比如榜樣,如果他們沒有自控力,生活一團糟,那麼即使你意志很強,也很可能被帶歪了。

想自習考研、跑步減肥,找到志同道合的小組或同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6. 白熊效應

文章開頭說過,自我暗示「我不想XXX」,反而會想的越多。

比如公眾演講緊張時,越安慰自己不要緊張,或別人安慰,緊張心理反而加重;或者對於減肥來說,節食和運動相比,節食非常不可取,因為節食不光容易反彈,還會因為大腦壓抑不吃肉等食物,反而對肉類充滿渴望。

05 如何克服心理弱點

《自控力》分別給出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克服這些弱點。

1.應對道德許可

第一我們需要牢記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比如減肥10公斤,那麼就不能跑完步後感覺良好,於是開始胡吃海喝;

第二不要用好壞、對錯評判行為,而應該用行為是否對最終目標有利評判;

第三,減少行為的變化性,而不是減少行為。比如戒煙,不能一下子說不抽了,而是需要讓每天吸煙的數量相等。

2.應對多巴胺帶來的渴望

第一,多巴胺既有壞處,也有好處,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比如跑步時放音樂,把難處理的文書帶入喜歡的咖啡廳、放一些刮刮樂彩票在自己的工作簿上

第二,觀察自己放縱時的感受,記錄獎勵是否滿足。一般來說,拿到獎勵時快感已經沒有了,多做做,下一次放縱來臨時就可能控制自己

3.應對情緒低落

第一掌握正確的減壓方法,比如鍛煉、閱讀、音樂、按摩、散步等;

第二失敗的時候不要埋怨、怨恨自己,要原諒自己,自我同情;

做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4.應對出售未來的自己

第一,面對誘惑時,強迫自己等待十分鐘,看看是不是仍然想要誘惑,如果是,再放縱。一般來說,10分鐘後,大部分人都會控制住自己。

第二,提前做好選擇,使用破釜沉舟法打破未來自己的幻想。

第三,預見未來的自己,想像什麼樣,可以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

5.應對從眾效應

第一,增強免疫力,花時間想自己真正的目標,而不是被別人引誘;

第二,為自己選擇良好的榜樣,記住千萬不要學習他的缺點。

第三,公開意志力挑戰。

第四,變成競賽和互助等集體項目

5.應對白熊效應

第一,學會駕馭自己的衝動,當誘惑來臨時,花一分鐘感受自己的身體,關注呼吸,或者冥想

第二,不要打壓不好的慾望。當這些慾望來臨時,承認它,然後捫心自問,你要把它訴諸現實嗎?

標黑的方法,是我親自實踐過,覺得有效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鑒。

06 附思維導圖

清晰版請在公眾號「負反饋電池」中回復「自控力」獲得。

?


這個問題的換一種問法就是:如何才能持續做事,不半途而廢?因為自控力穩定的人,肯定是能持續行動的人。

持續行動的難度在哪裡?

首先,持續做事需要付出行動和汗水,剛開始很費力,而人的天性是「怎麼省力怎麼來」,因此很容易放棄。

其次,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影響我們的情緒,情緒波動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自然沒有心情做事。之前輔導學員,她最近狀態低迷是因為親人給她造成了很大幹擾,內耗非常嚴重,根本沒有心情去做事。

第三,做了一段時間,沒有獲得想要的效果,就不做了。我之前學英語,堅持了5年以上,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沒有正向反饋。

想省力,想偷懶?沒問題,那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把行動量降到最低,直到你覺得「這件事太簡單了,對我來說小菜一碟」。千萬不要覺得「每天就做這麼一點事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如果你真能做到,那你早該堅持100天、1000天甚至10000天了,為啥現在還是這個熊樣?

只要活著,意外總會發生。因此意外不能作為不做事的借口。回想一個之前碰到的意外事件,那天你肯定刷牙洗臉了吧。為什麼發生意外時我們有心情刷牙洗臉,卻沒心情做正事呢?

因為刷牙洗臉幾乎已經內化為我們的本能了,即養成了習慣。養成習慣意味著,我們總是會留出時間執行習慣。

同理,對於那些應該做的事,我們也應該而且必須給它們留出時間,否則你永遠不會開始。

scalers在《持續行動》一書中說:

當我們開始行動的時候,最大的困難並非來自所做的事,而是環境的干擾:下班太晚,通勤時間太長。心情不好,狀態不佳,身體不適,朋友聚會,考試迫近,網購停不下來······

怎麼辦?scalers建議我們從「每天鎖定一小時開始」。不管你有多忙,每天總能抽出一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這一小時里,跟自己待在一起,做該做的事,這是改變的第一步。

scalers給出的具體建議是掐頭去尾:

要麼早起,比以前提前一小時起床。趁著家人還在休息,你能做點事情。

要麼晚睡,比以前睡得更晚,這樣你可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獲得片刻安寧,繼續做事。

這個建議有點反常識,尤其是晚睡。有的人擔心熬夜對身體不好,睡眠不足云云。但是,你見過不付出任何代價就達成目標的人嗎?

至於做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反饋,可能是你努力用錯了地方,或者你只是在自嗨,覺得自己很努力而已,並沒有真刀真槍地干。

scalers提到的一點我深有體會:

每天鎖定一小時,持續做一件事情,一段時間之後,無須任何人教你,你自然會有新的想法產生。

我產生了「發起持續行動100天計劃」的想法,是源於我在過去的100天每天背誦一句英文——是持續行動讓我有了靈感。

選擇一件長期來看能產生複利效應的事,每天抽出一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堅決完成。這是提高自控力的不二法門。


人性是懶的,我不太信意志力。

自律需要策略!

以下是乾貨正文:

我們應該都會有這種情況:

間歇性躊躇滿志,常態性放任自流

一段時間很積極,比如每天早起,天天看書健身,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懶覺,綜藝搞起。

是不是似曾相識,因為我也有啊。

積極上進,我們每個人都想。

同時我也知道人性是懶,所以不能靠個人的意志,是要利用一些策略來實行的。

那要怎麼讓自己常態性保持積極學習狀態呢?

我說3點:

  • 1定具體目標
  • 2塑造環境
  • 3持續要反饋

問大家一個問題,讀書時代,高中比較充實,大學就迷茫了,為什麼呢?

因為高中有目標感,老師家長都提醒你要考一個好的大學;而進了大學後,一下子沒了方向,不知道要做什麼了,就迷茫了,這是大多數人的常態。

我們來說高中讀書時的狀態,那段時間很積極上進。

首先有長期目標——高考,同時配有各種短期小目標——各種考試。

這種情況下,我們就知道每天要做什麼,要好好讀書,鞏固知識,考一個好成績。

這是目標的作用性,目標會讓你有方向,指引你前進。

進了大學,為什麼會迷茫,就是因為沒有了目標。當然如果你大學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那麼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如果你是大學生,可以公眾號「劉起記事」回復「大學生」,給你一個大學通關策略。)

其次是環境作用,我們都在學校里學習,身邊都是認真學習的同學,你想偷懶都有罪惡感。

如果你在家裡自習,估計就想玩遊戲了(我就是這樣)。我就想起每次周末,帶了幾本書回家,我根本就沒看啊(只是有心理安慰)。

所以環境也很重要。

最後是有反饋,上學時代,我們經常會有課堂小測試,默寫等等,用來測試我們知識的熟練程度,這就是要持續要反饋。

我再講一個自己寫電子書的案例,來說明下如何設計積極上進的環境。

1我今年二月份定了一個目標——寫關於如何提升思考力的電子書。

目標定完了,我就開始幹活了,我要去搜羅和思考相關的書籍,去看去輸出。但是我已經參加工作了,不像學校時候,有那麼多同學一起學習,所以經常會想著偷懶,比如去看會電影,打會籃球,就把寫電子書的時間擠沒了。

2我怎麼做呢?

我給自己塑造了一個環境。

現實中,我已經不在學校了,沒有教室這樣的環境。那我就在線上塑造一個出來,我就在朋友圈立falg,說我要寫電子書,做了公眾聲明,同時我在各個社群里跟朋友說了這件事,最後我拉了一個小群來監督我寫電子書。

這樣就塑造了積極的環境,每次當我想偷懶了,我就會想「不能垮啊,都說出去了,沒完成,多丟人」。

然後就會積極的每天去看書,每天去輸出。

3持續要反饋

我把自己寫成的文章發到朋友圈,社群,讓朋友來diss,通過這樣的操作,我就知道,我哪裡出現問題了,哪裡要改進。

就這樣前後修改了一個月,終於把電子書寫完了。(公號「劉起記事」後台輸入「電子書」)

後來我和老鐵要做的一個事,就是整理個人成長策略的文檔,做成音頻課,也是如此操作。

如果閉門造車,可能就很難出產品了,你要有策略性。

總結:

人是意志薄弱的動物,如果沒有目標,我們一天都會過的渾渾噩噩,當你有了目標之後,你就會懂得每天要做什麼。

人是環境的動物,聰明的人都會讓自己置身於以及積極的環境,如果現實沒有,我們就在線上自己塑造出來,有利於自己不斷去學習去做事。

人是渴望成長的動物,有成長就會有喜悅,就會加強路徑依賴,就會產生良好的正循環,所以要有正反饋。

以上3條總結。

想想你要怎麼做?

如果,你想變得積極上進,那麼就列出一個具體目標,你想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把它列出來,比如你想3個月減肥20斤;

其次找個環境,尋找一群有毅力減肥的老鐵,可以線下組隊,線上打卡的形式來形成一個同頻環境;

最後積極要反饋,將自己每日運動量曬出來,將自己的成果亮出來,有了正反饋,你就更有動力了。

最後說下,我今年的目標達成情況:

1、4月份電子書寫完了;

2、做個人諮詢61個,我定的是30個;

3、公開課做了5次,我定的是4個;

4、社群舉辦了4次,這個是後面做著做著就出來了。


讓你自己高興。

任何人,都只能堅持那些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長時間自願堅持一件讓自己不舒服、並給自己帶來壓力的事情。

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去堅持(或做)某件事,那麼實際上是因為你的潛意識不允許你做那件事。為什麼不允許你做呢?因為你的那件事給你帶來了很多挫敗感和壓力,而潛意識不允許一個人做太多給自己帶來挫敗感和壓力的事情。

人的理智是無法抗衡潛意識的,所以,表現出來就是,你無法控制你自己去做那些對你有益(理智認為有益)的事情,你沒有「自控力」。

而其實,這世上根本就沒有「自控力」這個東西!你現在一天沒吃東西了,你的潛意識就會給你發去「飢餓」這個感覺,然後命令你趕緊去吃飯,你無法違抗這個命令。

而現在你想要的「自控力」,就是想要一種對抗潛意識的力量,但是,世界上不存在這樣的力量,任何人都沒有這樣的力量!我們都是潛意識的奴隸,是基因的奴隸。

舉個例子,為什麼學習優秀的同學能見縫插針式學習?

一是因為如果他之前的學習基礎足夠好的話,那麼學習新東西本身就能帶給他成就感,成就感會引發愉悅感;二是因為學習好的話,會受人仰慕和誇讚,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也能帶來愉悅感。所以他的潛意識便認為學習是一件能給他帶來快樂的事情,進而會命令他經常去執行這樣的事情。

為什麼你不能做到見縫插針式的學習?

因為你在學習的時候,遇到的很多問題你都不會,這些不會的問題給你帶來的壓力和挫敗感要大於成就感,而人的潛意識根本不允許人做太多給自己帶來挫敗感和壓力的事情,所以你想要堅持學習,就相當于堅持給自己挫敗感和壓力這是潛意識不允許的

科比一天能練十幾個小時籃球,而且一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去球館練到凌晨。為什麼?一是因為他之前的籃球基礎足夠好,訓練本身就能帶給他樂趣和成就感,二是「刻苦訓練」這件事本身也是一件讓人敬佩的事情,別人的讚許也能帶給他愉快的體驗,這兩個原因加起來,讓他在訓練中得到的愉悅感和成就感要比挫敗感和壓力多很多,所以他能做到瘋狂練球。

所以,你要堅持一件事情,首先要做到的,是讓你的潛意識知道,這件事情,是能夠給你帶來快樂的,不然,無論什麼樣的方法和理論,都沒有半點卵用。

如果你的潛意識認為你做的事情是能夠讓你愉悅的、高興的,那麼潛意識就會命令你經常去做。

想想看,為什麼打遊戲、擼管、玩手機等等這些事情,彷彿總有一股莫名的力量驅使著你去做?在你想要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為什麼你控制不住自己?但如果現在,讓你每天必須和一個職業選手打遊戲,每局都把你虐到懷疑人生,然後每天必須打滿八個小時,你看看你還願不願意打?

所以,你想打遊戲,不是因為你有多愛打遊戲,而是因為潛意識需要這種讓你高興,讓你愉悅的感覺。任何事情,包括吸毒、抽煙、酗酒,只要這件事能讓你高興,能帶給你愉悅,潛意識就會命令你經常去做

反之,如果潛意識覺得某件事給你帶來了直接的痛苦和壓力,那麼潛意識就會禁止你去做這件事。

舉個例子,控制不住自己想抽煙,怎麼辦呢?每天半夜3點給自己定個鬧鐘,鬧鐘一響必須馬上爬起來在5分鐘之內抽完3支煙,連著做一個星期,你的潛意識就會將抽煙這件事和痛苦、難受的感覺聯繫起來,你再想抽煙的時候潛意識就會直接阻止你,給你發去「厭惡」的感覺,自然就不想抽了。

綜上,想要控制自己的行為,首先要明白潛意識的運行規律,然後利用它,而不是聽一堆看似有道理的方法來,然後和潛意識對抗。

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