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本書,標題叫《園丁與木匠》,意思是家長和教師本應該是充任園丁的角色,呵護孩子自然成長,而現在的教育方式卻是木匠,急於讓小樹長高然後砍下來作為木材,這就是所謂的「棟樑之才」。


物化。

比如認為孩子是家長的私有財產、是學校提高升學率的數字……總之沒有從心底里認為對方是具備獨立人格的應該平等對待的【人】。


家庭環境。

我初中班上的低分段同學,無論學習努力與否,家庭都有嚴重問題。

重男輕女家庭的長姐、重男輕女家庭的小兒子、天天被巨嬰家長家暴的笨比、家長完全不管的留守兒童、在親戚家住幫親戚帶孩子的工具人......

全部成績稀爛,即使其中有不少是努力讀書的。

家庭環境稍微正常一點的,只要正常學習,就能考很好,就能在班級當人上人。

和玩不玩遊戲、看什麼影視作品關係不大。

高中時我們班有個神仙天天熬夜追星看劇,高考照樣670左右。

雖然她經常上課時犯困,上學還經常遲到。

我天天刷知乎,以前還每天中午一局雲頂之弈,不午睡。

初中參加校運會拿過多次名次,高考數學英語都是130+。

打不打遊戲真的沒什麼影響。


我猜這位邀請我的律師想看到的回答是「遊戲」。

因為他還邀請我回答下面這個問題——

我感到很迷惑,邀請一個遊戲方向的答主回答這個?想讓我自己罵自己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必不可能der

現在來認真回答問題。

最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是失敗的教育。

知乎上「孩子被父母、老師傷害」的故事太多了,有時間多看看,了解一下真實的情況,不要想當然地侃侃而談。

我是思旻,祝看到這篇回答的你,生活快樂ヾ(??▽?)ノ


讓小孩早早接觸大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卻希望他們的世界觀像個小孩。


無非就是偏見,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前18年里形成對世界的刻板認識,然後在後續的一到五個18年里用這個刻板認識去規定其他人,但是時代會變。


滑坡效應

青少年對於世界的認知是不全面的,經常由於一些不好的事情以偏概全地看待世界,看到一點黑暗就覺得直接全是黑暗,看到一點不好就否認一個人。

最可怕的就是一些青少年周圍並沒有人關心其心理活動,無法在青少年本人以偏概全否認世界的時候阻止他,這樣這種以偏概全的對世界的消極認知會影響他的一生。


課外班太多,而且是不得不學,身體健康為零。

別人家孩子學,自己不學感覺少學了很多。

你不學的話,像學而思這種大機構直接送你課,你可以不學,但不能在其他地方學。

可怕的是當你認為學校老師不好的時候,課外班老師仍然很難尋找到好老師


原生家庭,電子遊戲,公平競爭。


沒有把青少年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張口閉口我孩子怎麼樣,我孩子要怎麼樣。


父不仁,母不慈。


父母過度的管控,以及隨口隨時隨地的責備


父母嚴於律孩,寬於律己的雙標。


1.階層的固化傾向和教育資源的不均,導致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家長對於支付高昂的補課費用是存在壓力的,而想要請好老師就要支付高昂學費。

2.部分教師師德的喪失導致孩子的學習受到影響,而家長對於教師的盲從和一味地信任導致孩子無法受到工正對待,從而產生自卑,意志消沉等負面情緒,而這些反而會助長教師的氣焰,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3. 公知文的泛濫導致販賣焦慮現象不斷產生,目前的家長依舊無法對公知文保持辯證態度,從而成為販賣焦慮者的對象,而他們產生的焦慮及其特殊身份使其必然會將孩子作為其發泄的突破口,使孩子缺乏自信等品質,而這種品質缺失明顯是影響其發展的


我都是為你好


看不健康不良影片,大人缺少管教


應試教育

雖然這是根據我國國情制定的

這不完全公平

以分數物化學生

這公平嗎?


黃金條子出好人,


天天玩手機、平板,看電視不看書!


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包括太多了,比如身邊的人的不良行為,受不良因素影響或誘惑,容易誤入歧途。還有網路環境,因為太多黃的東西統斥網路,青少年容易接觸得到,又好奇,提抗不了誘惑,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而影響了學習。總之黃賭毒是罪惡的因素。

學校老師、同學、朋友等人的不良行為、語言等等都有很大影響。

內部因素,比如健康,身體上的或心理上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