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是80後,出身於工人家庭,少年時父母告訴我知識改變命運,所以我打心裡願意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因為那時候對生活不夠滿意,所以有期待,有願望。

可現在的孩子們有吃有喝有玩,一部智能手機彷彿就給了他們一切快樂,作為父母或老師,我們應該跟孩子說什麼,才能讓他從內心愿意努力學習呢?為什麼感到無論說什麼都很無力?孩子們好像根本不認為未來需要靠努力改變。


為了你自己,為了能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為了你想要的生活


我用我們高中百日誓師的宣講詞來回答一下吧:我們之所以加倍地奮發和努力,不是因為「多考兩三分,幹掉一個軍」,而是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我並不是覺得要把情懷渲染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我也認同人就是為自己美好的將來而努力,我也不覺得這兩種目的之間有什麼高低貴賤,但是真的,想到那萬萬千千的人,想到那些未曾蒙面又和我有關的人們,心中就會有一種力量和感動。

以下是全文:

同學們:

在今天這樣的場合,似乎應該為大家打打雞血。但是,在這個競爭無孔不入的時代,不管是雞血,還是雞湯,都已經太多。

我擔心的是,喝了太多雞湯,打了太多雞血之後,我們還能有多少人的血液、人的氣味。這兩天網上曬滿了不少學校的百日誓師,有照片,有視頻。會場拉滿了標語,什麼「清華北大在我腳下,某中學霸無敵天下」;有地動山搖的喊叫,諸如「誰敢爭鋒,我必成功」。一條條綳得僵直的脖頸,一雙雙血紅放光的眼睛,怎麼看,都像一群飢餓的狼。想到這一群餓狼不久就要衝向社會,我對他們和社會的未來無比擔憂。

作為一名七中教師,我懇求七中,堅定人文滋養的追求,樹人而不養狼;我期望七中學子,成人而不要成狼。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想就人的本質、學習的本來目的,與大家做一些交流。

什麼是人的本質?孔子說:仁者,人也。仁愛才是人的本質。做人的最高理想、最大追求,是涵養一顆仁愛之心,做一個仁人。為了這個目標,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說這話是表達大病初癒的生命感受,但這話也能提醒我們,要以博大的襟懷和普遍的悲憫,關心我們的周圍和周圍的人們。

2017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症數據:每年有近400萬人確診癌症,也就是平均每8秒鐘,就有一個生命被絕望籠罩,就有一個家庭跌入苦難的深淵。不僅中國,全球都正處於癌症大爆炸時代!

過去一年,飆升的成都房價讓不少有房的成都人一夜暴富。在座各位同學可能大都聽到過父母的歡呼。在歡呼的同時,請大家不要忽略了剛需們的絕望和淚水。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更是高得嚇人,再小的住房,也動輒幾百萬上千萬。春節期間,一位在成都工作了幾十年的老人告訴我,正準備賣了成都的房子,再加上夫婦一輩子的積蓄,給在北京工作的兒子湊首付。他說,付了首付之後,兒子以後每月要還兩三萬的房貸,生活還是很不好過。說這話的時候,我看到他眼裡的潮濕和黯淡。作為生活必需而基本的住房,就要吸干甚至透支幾代人終其一生的血汗,人民何時才能真正過上美好生活?

同學們,以上只是略舉兩例,疾病和苦難依然廣泛而深重,衝進人群的餓狼也越來越多,天災人禍還在發生並且還將繼續發生。學校體育館的牆上,懸掛著成都七中的培養目標:全球視野,中國脊樑。在即將離開七中的時候,請大家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和才華來迎戰世間的災禍與人們的苦難,自己的胸懷和德行有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擔當中國的脊樑?

如果我們的學習,只關乎個人的前途命運,你完全有選擇進退或努力與否的自由,但因為還有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我們義不容辭,當仁不讓,不得不竭盡全力!

去年,在一個與今天類似的場合,有位老師說:人生很貴,請別浪費。這句話說得很在理,很精妙。但今天我想請大家換個角度來看——

茫茫人海,每個人不過滄海一粟。人其實很渺小。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貴賤由供求關係決定。從房價的瘋狂可以推知,人多地少;媒體預測,2018年中國將有1500萬待業求職人員,不難看到,現在是人多事少;今年春節期間,海南十萬輛車長達一周的大擁堵,再次直觀地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人滿為患。物以稀為貴,聰明的你們,一定看到了人生究竟有多貴。

只有才華和品德卓爾不群、出類拔萃的人們,才能因為稀少而真正可貴,這裡的「可貴」,是值得珍惜,令人敬重。我從心裡尊重每一個生命,敬重每一個人;但這個人在現實中能否得到社會的珍惜和尊重,他自己必然是重要因素。

人之初,性本懶。作為大多數的平庸的人們,一生都擺脫不了懶惰的糾纏,只有極少數人能克服懶惰,不懈努力。人並非生而可貴,人生貴不貴,得看你是不是足夠地努力,是不是抵達了人跡罕至的險而遠的巔峰。

生命之所以為生命,就在於它不甘卑微。每一顆種子都期待發芽,每一個花苞都期待開花,每一隻毛毛蟲都希望化身蝴蝶,每一條鯉魚都夢想躍過龍門。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但是,準備高考,最應當追求的,並不是高考的成功——對,你沒聽錯,不是成功——而是德業的成長,心性的修鍊。這些年曾國藩寫的書或者寫曾國藩的書都很受歡迎,大都是羨慕曾國藩「七年連升十級,官至極品」,及其成功的家庭教育。但曾國藩自己追求的和教育子弟的,並不是高官厚祿,而是「學做聖賢」,曾國藩也並不關心最終是否成功。他的座右銘是: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與成都七中「志存高遠,氣定神閑;力戒浮躁,極反媚俗」的精神氣質是一致的。

如果只把目光盯在高考的成敗上,只把目標瞄在「只爭第一」上,我們勢必鼠目寸光,患得患失,浮躁冒進,俗不可耐,全然喪失七中的精神氣質。七中學子的目標,絕不是「壟斷天下最好的路,而讓別人無路可走」。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在備考路上,我們最當關心的,不是去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我們要關心,怎樣讓自己的品質越來越優秀,意志越來越頑強,胸襟越來越寬闊,智慧一天天增長。我們要關心,怎樣戰勝自己的懈怠與浮躁、脆弱與慌張、傲慢與自卑、狹隘與輕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克服缺點,培養美德,成為更好的人。對於高考的結果,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正如孟子所謂「修身以俟命」。

同學們,七中之所以是七中,就在於在越來越多的學校淪為考試工廠而把人變成狼的時候,七中能做到不跟風,不媚俗,堅守人文滋養,一心立德樹人。希望大家在七中的最後九十幾天里,秉持七中精神,志存高遠,氣定神閑,立德立人,無問西東;希望大家在即將離開七中的日子裡,加倍地奮發和努力,不是因為「多考兩三分,幹掉一個軍」,而是因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為了好奇。

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試著去引導孩子的。

在他們開始問東問西的時候不敷衍,更不訓斥,不要說我現在忙,讓他們自己玩去,安靜點,不要想太多,干好現在該做的事就行了之類的。

引導他們去探索這個世界,引導他們通過書籍、網路或者是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來解決自己的疑問,去認識這個世界。

讓他們形成這樣的習慣,保有這樣的熱情,讓他們覺得,學習東西是一件很快樂很有趣的事。

這樣就能讓他們主動去學習了。

當然這對家長的考驗極大,想來也沒有太多人能做到。

那麼多跟孩子溝通,從孩子八九歲吧,其實就已經開始思考世界,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之類的問題了。到青春期思考會更多。

那麼作為家長,在這時候多認可孩子,肯定他們的思考和想法,真心地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會給他們更多正向的鼓勵,讓他們更能應對學業上的困難。

有時候孩子們會沉迷手機,不過是生活中得到的肯定太少,成就感太少,只有各種挫折、壓力、失敗和批評,所以對於遊戲中的勝利更為渴望。

還有就是,對於3到6歲的孩子,遊戲就是他們的任務,是他們完成思維發展,去認識世界,模擬成人世界會遇到的各種事情的一種途徑,在這個時期就該讓他們玩。

但家長也不要嫌帶孩子累,丟給對方電子產品讓他自己玩,對於小孩子來說這當然時很吸引人的,這麼幹了以後,孩子長大了天天玩著手機就不能怪孩子沒自制力了。

可以陪孩子晚些親子遊戲,給他講故事,帶他做手工等等都可以的,別怕麻煩。

如果不想孩子天天抱著手機,家長也要帶頭做榜樣,不能自己罵孩子天天玩手機,結果自己卻天天抱著手機不撒手,這樣孩子看了,肯定是有啥學啥。

想讓孩子主動學習,自己在家裡沒事多看書,多學習,立個榜樣。

大致這樣。

——

以上?


感覺年紀小的話,你說再多的大道理再多的什麼口號、理想,都是沒有用的。

時代不同了,情況也變了。他們不太容易去接受那種形式的、空虛的東西。

而且說什麼什麼為了自己,他們也不太在意。他們沒有能力去想像、了解那種靠自己的生活。

我感覺還是告訴他,學習是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但別把自己的付出掛在嘴邊,要承認他自己意識到)


對於孩子來說,大道理太虛無縹緲,說了也不一定懂~但有一點沒有問題,且實際又有用:學習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沒有人沒有理由拒絕成為更好的自己吧,而這需要從學習中汲取營養,鍛煉提升自我的能力,獲得改變世界的力量。

對於學生來講,多讀些正能量的書籍,奠定基本的價值觀,懂得善良和真誠,多體會生活美好和大自然的美麗,知道人和動物植物是一體,敬畏客觀規律和未知的宇宙……

長大一些讀些經濟類和社科類書籍,了解社會世界運行的法則和自己行為的邊界;多讀些哲學類書籍,處理好自己與自己、他人、世界的關係;學點樂器、讀讀散文詩歌,愉悅自己,保有一顆豐富柔軟的內心世界……

人之初心如璞玉,經過歲月的打磨和雕琢,終將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但這個過程絕非一日之功,需要的長期堅持。教育沒有捷徑可走,從來都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不要總想著醍醐灌頂和突然開悟。

父母只是做引導,提供必要我環境和條件,相信孩子們都有一直變好的力量!加油吧,少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