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道德经看了无数遍,但在这本书上得到的收获真的不多。可是我又不敢不推崇这本书,每当我在别的地方学了一些东西,觉得自己有了感悟和进步,就会发现,原来道德经中早就有了描述,只是自己没领悟了。这个感觉太奇妙了,一本好书读不懂。但也可能是原本读懂了吧,因为读了道德经,才能让自己在看别的书的时候能有所感悟。这真是一本奇怪的书。


没缘就莫强求


很正常,觉得《道德经》是好书,然后觉得与自己很有缘,结果在我看来根本就是解读错误的人多了去了。你觉得与自己无缘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自以为有缘的人甚至可能比你更无缘呢。

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人在各方面都是有差别的,智商不同而产生理解差异又不是不存在。

我见过的情况中还有把《道德经》读成《儒德经》的,然后不折不扣地支持《道德经》做著《道德经》里明确不建议的行为,还半点自觉都没有的人。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道德经》最大的道理就是」悖论「问题,人若说道必非道本身,每个人都是代言人,有人合道,有人不合道而合道,这本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个【白马非马】的问题,白马属于马,但不是马。人属于道,但不是道。

正如上述,不合道而合道,你觉得会是什么情况呢?

说白了就是,你能这么做,但做了下场可能不太好(这个不太好是我的主观看法)。

如跳楼一样,有些人觉得解脱,在你我他看来或许太傻。

有些人觉得弄个」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出来,建立阶级剥削秩序能有效管理社会,让社会不产生混乱。但在我看来、在《道德经》看来,那就是个笑话,《路西法效应》一书都从实验结果上分析了人管人本就是个悖论,管理者会为了利益,利用高大上的名义去吃人,你搞那种相对上级有更高的解析权的管理手法,自然会搞砸。你还真当自己是神了?你能保证自己能在这种手法中不犯错,不代表别人和你一样啊。你全知全能还是怎的?能够自行去建立」天道「了?

所以《道德经》讲究」得一「,你始终是天道的一份子,你始终能理解,但就看你怎么理解,还有就是「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这个一」,一般而言就是你用到而又联想到的时候。至于像是儒家那种讲究」执一「的,把自己凌驾于」天道「之上了,典型就是不愿意受约束了。通过允许自己打破约束来建立约束别人的制度,能不出问题吗?但是在时代背景下,这种」执一「也不一定是错的。

这便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矛盾。但是用特殊性来处理问题太方便了,人一贯倾向于这种方法,除非闹出大问题,无法收拾了。这也是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区别。


因为大多数的人都逐渐的失去了本真,找不到回家的路。


你可以去看《佛道一如道德经》


因为你追求的东西跟老子不一样嘛!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