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四期,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胶质瘤四级。胶质瘤是以级别区分恶性程度。胶质瘤四级也就是胶质母细胞瘤,这是最常见、最具侵袭性、最高度恶性的原发性脑肿瘤。普遍来说,胶质瘤四级的5年生存率在10%左右,中位生存期12-14个月。当然也有一些生存10以上的案例,但是这些患者接受的治疗确实非常人所能经历。多次的手术以及术后放化疗,不仅需要患者坚强的毅力,还需要家人源源不断的支持。这是属于他们的胜利。胶质瘤如何才能达到10年生存期,又或者说这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就是个不可企及的梦而已,关于这个,我引用一下我之前编译的一篇研究报告,客观中肯的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也希望在下一个五年又或者十年,胶质母细胞瘤能有新的突破。《胶质母细胞瘤(胶质瘤4级)患者10年生存期的系统回顾研究》内容如下:

生存期超过10年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中位生存期15月)有什么特点?所占几率多大?一文了解其近70年的生存分析情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致命的肿瘤之一,《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在 201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 Ten-year survival in glioblastoma. A systematic review》系统回顾研究。该研究目的是介绍所有十年或更长生存时间的胶质母细胞病例,并对组进行描述性分析。

研究按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PRISMA指南进行,时间为截至2016年6月10日,在多个资料库PubMed,Embase和Google Scholar上对相关文章进行了全面搜索和筛选:生存期达10年以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查找结果发现于1950–2014年间发表的36篇研究报告符合标准,总共包括162例案例。在研究中胶质母细胞瘤10年长期存活者的比例确定为0.76%。诊断时的平均年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1.1±11.1,15.9±6.3,11.9±5.6岁。其中,82例患者接受了肿瘤全切,58例患者接受了肿瘤次全切手术,9例患者仅接受活检。在全切除组和次切除组之间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年龄的比较中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诊断时的年龄与总生存期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高度侵袭性、易复发、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其5年总生存率是所有人类癌症中最差的肿瘤之一。尽管进行了积极的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15个月。但是,有3-5%的患者可以存活超过3年,被称为长期存活者。不幸的是,尽管采用了积极的多模态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仍将早期进展或复发。 GBM复发率最高(在75–90%的患者中)在距原始病变边界2到3 cm之内,并且在治疗后5%的病例中发现多发性病变。

长期生存可能与长期无进展生存期(PFS),多模式疗法以及广泛的多次肿瘤切除术有关。根据一个美国大型脑肿瘤登记处基于人群的结局数据,显示只有2%的GBM患者可以存活三年或更长时间。在少数病例中,GBM诊断后可生存长达10年。根据美国中央脑肿瘤注册中心(CBTRUS)1995年至2011年的结果,GBM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估计为5%和2.6%。这些数据为GBM的预后和生存提供了更有希望的根据。

图1:符合该系统回顾研究共有36篇文献162例报导,黑色箭头表示为1993年后发表的文章,以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二版为诊断标准。

图2:GBM总体生存时间及分布情况

图3:GBM总体生存时间和年龄情况,50%的患者OS超过13.8年,最长的生存期为34年,年龄&<50岁患者占比高。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31.1±11.1岁(范围:4-69岁)

图4:总体生存与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的

(实线–回归线,虚线– 95%置信区间)

图5:总体生存率和诊断时的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实线–回归线,虚线– 95%置信区间)。发现诊断时的年龄与总生存期OS呈反比关系,PFS与年龄之间没有相关性。

研究中其他结果显示,就性别而言,OS、PFS和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诊断时的中位KPS评分为90(范围:50-100),其中91%患者的KPS值≥80。100名(61.7%)GBM患者中有清楚的位置定位,33例肿瘤额叶,其中23例侵犯多个脑叶。在42例GBM位于左侧,左右两侧病变的OS,PFS和年龄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在整个队列研究中,手术治疗的类型各不相同。仅9例患者单独接受了活检,其中82例接受了全切除,58例进行了次全切除,有13例病例未报告治疗方式,在88例可以进行肿瘤治疗的患者中,85例(95.5%)进行了放射治疗,66例(75%)患者和化疗。另外,有3例患者接受了近距离照射(brachytherapy)。

根据来自10项研究的流行病学数据,计算了GBM人群中非常长的幸存者(&> 10岁)的比率(图6),结果显示该比例从0.16%到4%不等,在所有报告的累积分析中,该比率估计为0.71%(106/14834)。对于1993年以后发布的报告,此比率为0.69%(95/13696),对于1993之前较早的报告为0.97%(11/1138)。

图6:显示所选研究中诊断出的10年后存活的患者的比率,条形上方的框显示了每个研究中的病例数。 白框显示的是1993年之后发表的研究,其标准为第二版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在分析的组中,OS与PFS显著相关,这表明较长的PFS是较长OS的有力预测指标。然而,在仅有3个月PFS的2例中,总生存期分别为13和21年,而在另一例中,首例疾病的进展出现在初始治疗后15年。这些事实表明,GBM的临床过程可能从一开始就无法预测。该研究发现的另一趋势证实,诊断年龄越小,总生存期越长,这一结果已在许多其他文献中反复证明。

手术切除的程度是影响GBM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一项最大的荟萃分析中,对切除率与OS和PFS之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与次全切术相比,全切术后1年总生存率增加了61%。他们还发现,全切术后12个月无进展生存几率增加了51%。然而,GBM切除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也可能手术性相关并发症或损伤,从而导致肿瘤再生长和生存期缩短,有经验的手术医师和多学科治疗团队对GBM的总生存期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妈长胶质瘤是从1996年开始的,中间大大小小的手术,因为容易复发,每天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明天,直到2012年胶质瘤复发,长速飞快,压迫神经,不能自理,去北京天坛医院做手术,同病房的都是这种病。大家出院一年后,我妈当时隔壁床位有位年纪相仿的大婶,他的丈夫突然给我爸打电话,问了问我妈的病情,因为那个阿姨已经走了,那个病房的人几乎一年之内都走了,我妈从2012年到现在已经快7年了,主治医生完全没有预料到,所有经手的医生都说我妈是奇迹,这种病竟然可以撑这么久。虽然当时手术把胶质瘤割了,但是由于压迫神经身体已经偏瘫了。

我爸说我妈最大的特点,心态好,不能上班每天研究菜谱,把我和我爸照顾的很好。不能上班是因为癫痫。而且喜欢锻炼身体,每天晨跑,喜欢跳舞,身体素质好。定期体检,磁共振之类的。

说实话,对于偏瘫不能自理的人,7年又能幸福到哪去。虽然没有再复发,但每天生不如死。吃饭需要人,喝水需要人,上厕所需要人,挠痒痒需要人,看电视需要人。每一个想法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偏瘫后刚开始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见谁都哭,但觉得过几天一定会好的,直到过了一两年,接受了这个事实,知道自己不会再好了,也学会了低声下气,看人脸色。我和我爸都上班,白天没有人照顾,老人也都年纪大了。家里换了一波又一波的护工,每个人脾气都不一样。而且很难监督,最关键的是我妈还有越来越严重的 阿尔兹海默症,几分钟的事情接著就忘,护工对她做了什么也接著就忘,有时候感觉这也是一件幸事,忘了不开心的事,可能会轻松点,但具体的事情会忘,身体的感觉不会忘,她忘了每天遭遇了什么,但是却深刻的知道自己生不如死,痛苦,害怕。每想到我妈,自己也无能为力,我也生不如死。感觉现在我妈更像是我的孩子,他需要我的照顾。

可能有点跑题,活要快乐的有尊严的活,若生不如死,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我不是在建议放弃活著,而是努力了没有办法也不要觉得遗憾失落,可能这是最好的结果。

我永远忘不了2015年我毕业回家,见到了半年没见的爸爸,看到他瞬间我就哭了,我妈刚生病的时候,病房的人都以为我和我爸是兄妹或者夫妻,他看起来特别年轻,没有白发。而当时,他头发白了好多,看起来老了10岁,特别瘦,走路的时候腿都抬不太起来,还有点神经衰弱。照顾病人,又要赚钱养家,太累了。


针对活多久这个问题,我不想再说了,我想说的是,珍惜眼前,抓紧现在的时间,如果是孩子,带他多走走,多看看,去外面逛逛,把你想为他做的,赶紧做了,不要像我一样,空留遗憾,所有的计划,都只是空想而已。如果是个大人,那么尽量的多陪陪他,多出门逛逛,做点有意义的事,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的,这都是记忆,都是回忆。买一个相机,记录下生活的美好,记录下他。另外,祝安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谢邀,如果这里的四期指的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WHO grad IV. 那么根据WHO指南,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普遍生存15—18个月。小于百分之五的患者存活超过五年。如果是IDH突变型(多由星胶细胞瘤发展而来)Glioblastoma,经放化疗治疗总体生存率可达27—31个月。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口。如同其他肿瘤(疾病)一样,胶质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

脑胶质瘤按肿瘤细胞在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可以进一步分类。

· 低级别胶质瘤(WHO 1-2级),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虽然这类肿瘤在生物上并不

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患者的预后相对而言,还是不错。

· 高级别胶质瘤(WHO 3-4级),为低分化胶质瘤;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

较差预后。

目前虽然有很多关于胶质瘤的分级系统,但是最为常用的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分级系统。根据这一分级系统,脑胶质瘤分为1级(恶性程度最低、预后最好)到4级(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其中,传统细胞病理学所谓的间变胶质瘤与WHO的3级相对应;胶质母细胞瘤与WHO的4级相对应。

如同其他肿瘤(疾病)一样,胶质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其脑胶质瘤的发生机会,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此外,一些环境的致癌因素也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相关。有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例如手机的使用,可能与胶质瘤的产生相关。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虽然大部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都曾有巨噬细胞病毒感染,并且在绝大部分的胶质母细胞瘤病理标本都发现有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的证据,但是,这两者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词,目前也不是十分清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