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司馬光把收復的土地又放棄了,那時候的人怎麼看呢?


事事都用階級分析法是病,得治。

宋史學界近些年的研究早就澄清,新舊黨爭的根本在於人事,而不在於新法。元佑黨人中真正頑固反對新法的只有司馬光,其它人都認為新法只需要小作調整,整體上並無問題。如范純仁,他認為只需要取消青苗法中對地方官員的業績要求,同時減少免役寬剩錢即可。

按照階級分析法去分析,事實上王安石才是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一方。

至於題主的感覺,這很正常,中國人更欣賞大有為之君,而不是君臣共治和清靜無為,尤其是趙宋武功不振,持後一種政治主張的人就更顯得礙眼。


自古改革者不管成功好壞,史書上都會留罵名。

張居正給明朝續命照樣奸臣。

司馬光放到現在,就是既得利益者維護自己的利益,反對改革,推行階級固化的那幫人。

所以你感覺司馬光是壞蛋很正常,說明你是韭菜那幫人。

後浪都是頂司馬光的。


他倆都算不上真正的奸臣,因為本心上他們主要還是一心為國的(當然不能說一點沒有私心),而就算是私心他們更多也是為了後世的名聲和功績。

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為舊黨最後掌權。不說別的,王安石逝後,就給了一個單謚文,就算不能和韓琦一樣上忠獻,怎麼的也得和司馬光差不多來個文正吧(我覺得司馬光都夠不上文正),再退一步和歐陽修一樣來個文忠,結果,最後就給了單謚文。

完了到南渡之後,高宗給北宋滅亡找原因找到王安石變法上,加上蔡京拖變法弄權,以及確實有些新黨一派的人人品和政治道德有問題,所以最後連帶著把王安石這個「根本原因」給拍死了。

關於棄地這個事,對於當時人來說把遮羞布都扯下,更多的也就是一個面子和威嚴的事,西北邊塞幾塊地,真的從實際意義上來說,確實得之無用,反而要倒貼維護費。當然橫山和無定河谷那些地方是一步步侵吞最後解決西夏問題的根基,但是司馬光舊黨對待遼和西夏的思路就是和平共處,因為討伐,恢復失地,耗費的錢財在他們看來眾多(某種意義上也確實如此),而司馬光的政治理念就是節流,不妄斷國事耗費錢糧,也不像桑弘羊一樣具斂百姓(這就是罵王安石的)而且說句實話對於當時人來說,除了西北人,歸還的那幾個軍州別說什麼意義就是在哪也不知道。

吃飯去回來補


坡公告訴你黨爭就是非黑即白的,既然是新黨亡國,那您說誰是奸臣?

還有那些說後浪的,踩司馬光的,我只能說別只看課內的答司馬諫議書,拗相公說的理財,在司馬牛的論點里,可以說被吊起來打了,(鑒於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我補充一下,在生產力不變的前提下)天下財富是一定的,國家富了百姓一定窮,變法就是與民爭利,這個論點您打的碎嗎?您覺得您能打,那我只能說您可以去了解一下黃宗羲定律了。

北宋一代的問題,所謂的積貧積弱,不在於民,而在於官,蒙蔭等產生的大量冗官,還有大量的廂軍的冗兵才是關鍵,那麼這個能解決嗎?不好意思,真正清流們在上一輩的慶曆新政中努力過了,但是失敗了。到了這輩里就是變成二蘇,范純仁和拗相公,那范純仁其人如何我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上一輩的歐公為了自證清白寫的名篇《朋黨論》,到了孫子和曾孫輩這裡但是應驗了,被坡公點名學問道德不可取的聚斂小人,確確實實讓他學生的閨女寫下來炙手可熱心可寒,最後和蔡京的事兒也確確實實就是「小人之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

不過,話又說回來,所謂的理財之人,為什麼多背罵名,因為禮記都在背書「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能替皇帝「理財」,讓皇帝想花錢就花的,那不是奸臣是什麼呢?


更新一下,我說的天下財富一定,那是司馬牛的論點啊,我也被繞迷糊了,為啥都懟我呢?貼一下《續資治通鑒》的原文吧,都說了司馬牛的觀點還在diss我。。。

癸丑,曾公亮等言:「河朔災傷,國用不足,乞今歲親郊,兩府不賜金帛。」送學士院取旨。司馬光言:「救災節用,宜自貴近始,可聽兩府辭賜。」王安石曰:「昔常袞辭堂饌,時議以為袞自知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且國用不足,非當今之急務也。」光曰:「袞辭祿,猶賢於持祿固位者。國用不足真急務,安石言非是。」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財之人耳。」光曰:「善理財之人,不過頭會箕斂以盡民財。民窮為盜,非國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光曰:「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譬如雨澤,夏澇則秋旱。不加賦而國用足,不過設法以陰奪民利,其害甚於加賦。此乃桑弘羊欺漢武帝之言,史遷書之,以見其不明耳。」爭論不已。帝曰:「朕意與光同,今且以不允答之。」會安石當制,遂引常袞事責兩府,兩府亦不復辭。

當然比如青苗這種,必須作為國家的具有公益性質的低息貸款,幫助農民度過「青苗」的那段時間,實現所謂的「夏澇則秋旱」,但是操作性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更支持王安石,但我覺得他們都不是奸臣,只是受自己的能力、閱歷、所限而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他們都是心向大宋的,這點毫無質疑,而且當時包括歐陽修、蘇軾等等這些正面角色也站在王安石的對立面。

當然,關於司馬光的好也許是後期文人做的渲染,就像抹黑王安石一樣,甚至王安石提拔上來的幾個人是否真的都是奸臣我都存在疑問,那個時期的文人確實喜歡亂寫,但我們對他的評價只能通過當時留下來的文獻資料分析,司馬光應該不是奸臣。


我覺得很好奇,你心目中的奸臣標準是什麼?你覺得司馬光是奸臣,那麼依據是什麼呢?

如果是反對新法,那麼韓琦富弼文彥博歐陽修陳升之也應該是奸臣了,蘇軾蘇轍也是,呂公著呂大防韓維范純仁范純粹范純禮也是,唐介呂誨鄭俠錢公輔王安國王安禮也是了。

如果是熙寧棄地,那麼導致西夏正式建國的慶曆和議應該是喪權辱國條約吧,其實在位的范仲淹歐陽修這些所謂的慶曆名臣應該都是割地求和的漢奸了。黃嵬山劃地時向遼國屈膝的韓縝當然是漢奸奸臣,一句欲先取之必先與之就把幾百里土地劃給遼國的王安石也肯定是漢奸奸臣了。

綜上所述,有兩點挺有意思。一、按照題主的標準(這個標準是我猜測,也希望樓主能有不一樣的見解,駁斥我),王安石沒有反對新法,算半個奸臣吧!司馬光反對新法,還是漢奸,算一個!

王安石兄弟三個,兩個反對新法,一個是漢奸,算一個半奸臣吧!真是奸臣三兄弟。

蘇軾兩兄弟,一個反對新法,一個既是漢奸,又反對新法,算一個半奸臣!是奸臣兩兄弟。

范仲淹父子四個,一個是漢奸,半個奸臣。另外三個既是漢奸,又反對新法,三個奸臣。嚯這一家子,父子三個半奸臣,可以說是奸臣世家了。

所以這麼一看,北宋亡的不冤啊!一窩窩的奸臣。


非常贊同。

可以說北宋滅亡始於司馬光。

司馬光和王安石本是好朋友,但因王安石主張變法,觸動了利益集團,導致和司馬光意見相左,最後成為政敵。而王安石去世後,司馬光受高滔滔器重,遂推翻新政,清算新政派。而後又主張與西夏議和,把神宗朝打下的西夏土地全部歸還,美其名曰,為了和平,妥妥的小人,賣國賊。


首先說王安石的變法, 有幾個反對特彆強烈的 「青苗法」 「保甲法」 「免役法」 這幾個反對的都是很嚴重的

這些都是嚴重損壞了地主階級的利益,保甲法讓神宗自己都害怕,為什麼怕人練好武造反,免役法,本來人家 士大夫,道士,和尚,單丁戶人家是沒有這些的,你讓人家交錢雖然是一半他們肯定很不爽。(免依法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他們反對的很嚴重,因為他們是這些人的代表。我們辛辛苦苦的當官為了就是沒有這些稅,那這下好了 你王安石直接要搞我們,不把你搞死搞誰?

再說 司馬光 ,司馬光怎麼說,我老鄉但是我不喜歡他,我還是喜歡我的同姓王安石或許是「」改革開放」讓我覺得只有變才能使國家強大,所以一直對我這個老鄉不太怎麼喜歡。

但是客觀的講,我們都是開上帝視角,司馬光也曾幾次給王安石寫信說:我們都是為了國家,我們都是一樣的人,都是希望這個國家好(他們兩在性格方面確實挺像的)

而王安石也給司馬光回復了,現在能查到的應該有一封。

說白了他們兩也都是為了那個「大宋」朝廷,只不過見解立場不同,而且司馬光這邊舊黨的人太多了,所以給你潑髒水也是很正常的

哲宗,徽宗前期對「王安石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先是進了神宗的太廟,後面又進了孔廟

雖然徽宗後期基本上都被請出去了,換成了司馬光,如果說神宗最信任的官員是誰 王安石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在王安石被罷相後,神宗還經常派人探望,甚至有一次聽說,有3個官員因為王安石的小舅子有點衝突,直接給那3個官員直接罷免了。

王安石被黑,

1是王安石的用人眼光確實不好,呂慧卿,蔡京這些人給他招黑了不少,王安石也給他們背了一些鍋,當然有王安石的原因

2背鍋 這是給宋朝的滅亡背鍋,最黑王安石是從 宋高宗趙構他說北宋滅亡都是王安石造成的,那他也不能罵 徽宗 欽宗 更不敢罵哲宗,神宗,那這個鍋誰來王安石吧,就算不按照上帝視角你都會覺得,北宋滅亡的時候徽宗,欽宗的傻逼操作,稍微正常的也不會這樣搞。

至於王安石的謚號「文」 這個不好說謚號這個東西在明清的時候「文正」最好,(參考李東陽在聽到自己被授「文正」,直接給楊一清在床下下跪)明清之前,不好說 有說單謚號比雙謚號好的,也有說雙謚號比單謚號好的 ,參考韓愈的 文與 趙普的 忠獻。這個我了解的不多也不說了

跟王安石一樣的參考張居正,張居正比王安石比較成功一點,因為張居正那個時候「上壓皇帝,下壓群臣」,(內有 馮保,李太后支持,外自己是內閣首輔,在加上高拱當時已經打下的基礎),所以張居正生前改革比較成功,當然死後就是被抄家,這個王安石相比就好很多。

至於功過,我記得當時有一個大臣(忘了叫什麼了)罵王安石說「現在你笑我,千百年後看後人到底笑誰」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寫的有點不通順,不足之處請指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