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從小几乎沒有分心思在生計上,上小學的時候問過父母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在初中時篤定人生的意義就是享受人生,不留遺憾。一直都蠻隨性的,初中看不下去身邊人拼了命的擠破頭學習,再加上我喜歡多元的活動。就去了美高,畢竟青春就這一次,不過得精彩點怎麼行。沒想著要拼了命得學成歸來,父母也對我沒什麼要求,就是享受生活。

從初中開始我就獨立的開始做選擇,完成任務,抗下壓力,所以也就更成熟,也更明白我想要什麼。我不希望虛度任何一寸時光。

為了賺錢去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不喜歡的工作,不喜歡的公司,這些在我看來是不可理喻的,這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就為了完成人生路上既定的養家糊口,去這樣乏味地度過一生,為什麼不如獨自一人去過得愜意。被迫做自己討厭的事,我可能會直接放棄。永遠會有選擇,只看你想不想選

有的時候覺得只要內心滿足和快樂了,即使生活在貧民窟也沒有什麼。就像那句話,如果我未曾見過光明,我將不會畏懼黑暗。


看著好高大上的問題呀,其實卻很簡單~

買一杯奶茶,喝它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

買一個名牌包,背著它似乎擁有了整個世界。

買一套房子,獲得了無上的安全感。

然而我有足夠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一杯白開水也能喝得美滋滋的。我覺得已經擁有了全世界,可能並沒有名牌包包。有足夠的安全感,縱使租房子也自得其樂,不焦慮。

物質的滿足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終還是為了精神滿足。最後我不是韭菜收割不了我,物質為我所用,僅此而已。


相輔相成吧

沒有物質的時候總是在意物質的多少,當物質可以基本滿足生活後,好像又豁然開朗,人還是要追求一點境界。


有物質上的滿足,才懂得精神上的價值,

沒有物質上的滿足,身在崇高精神上的自己,會覺得淡然與理所應當,領會不到自己存在的社會價值,可以說為是樸實,樸素。

物質上過於滿足,再有精神,懂得精神,也為大俗,

我認為,物質為基準,不溢不滿,精神才得以體會。


其實物質滿足就是為了滿足精神的,這個命題一開始就搞偏了,你看歷代大富大貴的人之所以不再追求物質是因為物質到了一定程度不能再提供精神上的滿足了,所以大部分這類人都去捕風捉影追求藝術,或者虛無縹緲的玄學,乞求一點精神上的超脫,這麼看來精神上的滿足肯定是要大於物質的。

無非普通人奔波於生存,無暇去追求這等高級貨色而已


物質滿足是有限的,精神滿足是無限的,應該將有限的生命浪費在無限的精神上的追求,但是有一個前提是物質上要確保不會給你帶來痛苦。

適度的物質保障,高度的精神追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