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背刺關羽奪得荊州後 該怎麼處理對荊州百姓的宣傳問題?

是宣布我們東吳是過來幫助你們建設大東華共榮圈嗎?

還是批評關羽與多名女下屬保持不正當男女關係 受到組織傳喚?

還是表示關羽年事已高體弱多病 由欽定接班人青年才俊呂蒙接任 不久後關羽病故嗎?

追問:等到諸葛亮與孫權再次結盟後 孫權方該怎麼宣傳 要給關羽平反嗎?


沒必要宣傳,現在不是赤壁之戰剛結束的時候了:

赤壁之戰剛結束的時候,孫權集團和荊州本地勢力的關係是十幾年的死仇,只好把荊州「借」給了與荊州本地勢力關係不錯的劉備集團;

關羽敗走麥城的幾年前,孫權已經趁劉備在蜀苦戰的時候突然出兵佔領了荊州東三郡,幾年下來和荊州本地勢力已經能和諧共處了(此前劉備集團領導下的荊州本地勢力和孫權集團的關係也是不斷和緩的,畢竟你不能讓自個的下屬和盟友老是敵對)。


你這個問題還可以引申為曹操在徐州搞過大屠殺,該怎麼處理對徐州百姓的宣傳問題……

曹操擊敗袁紹奪得冀州後,該怎麼處理對冀州百姓的宣傳問題……

劉備偷襲劉璋奪得益州後,該怎麼處理對益州百姓的宣傳問題……

根據《吳主傳》對建安二十四年這一年年末的記載

【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曹公表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無損圖取荊州確實可喜可賀,但是這一年突發的瘟疫也使得孫皎、蔣欽(疑為)染病去世,呂蒙也與次年重病去世。由這些吳方高級將領都難以抵禦的角度側面推斷,此次瘟疫的範圍和烈度想必都是極大的,因而孫權順應時勢免除了荊州百姓的稅賦,為荊州百姓提供了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政策保障。與此同時曹操也兌現了給孫權的政治承諾,表封孫權為大漢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此前的荊州牧為劉備,還是與孫權互表的……),成為了漢朝廷承認的合法管理荊州的一方長官,這也從政治名分上極大的解決了孫權統治荊州的法理問題,荊州百姓也不得不承認並接受這位新任州牧的統治合法性。因而東吳事實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宣傳問題,有大漢朝廷的背書,你難道還想不服「王化」不成:)

而《呂蒙傳》中對吳軍入據江陵後的作為記載十分詳細,主要如下:

一、【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有所求取】

頗有TG當初宣揚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優良作風。

其中還舉出了呂蒙一位同鄉觸犯軍令被呂蒙揮淚斬之,以正軍法的事例,可見這一軍令是切實地在嚴格執行的。

二、【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賜衣糧。】

呂蒙還以令左右每日從早到晚親近慰問當地老者,並滿足當地百姓的一切日常需求。

這一點又頗為符合TG「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現代治軍理念,可見呂蒙治軍出彩之處。

三、【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

對於荊州府庫中的國家財產,呂蒙也並未允許士卒搶奪私占,一律封存等待孫權親自處理。

四、【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咸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斗心。】

而關羽在趕回江陵的路上也派出使節與呂蒙交涉以探虛實,而呂蒙自信自己的治軍成果和懷柔策略,不僅將計就計厚待來使,還邀請他周遊城中,讓他代表關羽對城中百姓致以慰問,甚至有些人還讓來使幫忙轉交家書報平安。而來使回去復命之後,關羽的部眾紛紛向來使了解家人的處境,當獲知家人都安全,吳軍對待他們甚至還好過平時關羽對待他們的時候,關羽軍的士氣瞬間被瓦解。這個【見待過於平時】既體現出了吳軍的政策確實比在荊州【恩信大行】的關羽更得人心,也證明了呂蒙懷柔策略在宣傳和執行的過程中事實上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對照其他史料也不難解讀孫權和呂蒙的舉動。

建安九年曹操即將平定冀州的時候,也與孫權有著雷同的操作

【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難,其令無出今年租賦!」重豪強兼并之法,百姓喜悅。天子以公領冀州牧,公讓還兗州。】

曹操經過數年苦戰終於擊敗袁氏兄弟,出於恢復冀州發展的目的下令免除冀州一年租稅,並以天子的名義授權自己領冀州牧,代表自己能夠合法治理冀州。

而劉備在益州拿工資不幹活最後走的時候向劉璋提出要路費,

【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實,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劉璋對劉備終年只有花銷未取寸功頗為不滿,於是只給了劉備要求的一半。

於是劉備趁此機會借題發揮,顛倒事實宣傳劉璋剋扣賞功,希望他的將士白白出力用以激怒眾人

【《魏書》曰:備因激怒其眾曰:「吾為益州征強敵,師徒勤瘁,不遑寧居;今積帑藏之財而吝於賞功,望士大夫為出死力戰,其可得乎!」】

而同樣是如呂蒙一樣的偷襲盟友的行為,劉備到白水關的作為與呂蒙則大相徑庭

【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

劉備到達白水關之後擔心自己剛吞併的白水軍將士不願服從,於是質押諸將及其妻子作為人質用以裹挾白水軍倒戈攻打涪縣。

而在進取益州的時候,劉備對於激發軍隊戰鬥力、消解自己攻打劉璋的不義性質的宣傳手段是:放縱士卒搶掠成都的財物。

【《零陵先賢傳》曰: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

而就是這些操作,仍然使得入蜀後的劉備仍被人視為愛護百姓的仁君:)

而東吳將領之中,除了呂蒙以外,此戰呂蒙的得力助手陸遜也在奪取荊州後應該如何治理的問題上為孫權給出了絕妙的建議

【時荊州士人新還,仕進或未得所,遜上疏曰:「昔漢高受命,招延英異,光武中興,群俊畢至,苟可以熙隆道教者,未必遠近。今荊州始定,人物未達,臣愚慺慺,乞普加覆載抽拔之恩,令並獲自進,然後四海延頸,思歸大化。」權敬納其言。】

陸遜建議孫權廣施恩德,多多提拔荊州人士,讓他們也能獲得公平晉陞的機會。這種舉措給了荊州士民能夠實現自己價值的途徑,同時又表達了現政權對人才一視同仁、求賢若渴,不問出處的態度,無疑從根本上解決了荊州歸服的問題。而事實也是劉備兩年後大舉來伐之時,只能以重金誘動武陵蠻為其助力,而荊州腹地的南郡則悄無聲息,並不像關羽北伐之時的中原義軍雲集響應聯合關羽那樣一呼百應,可見東吳對荊州的籠絡和懷柔政策是取得巨大成功的。

同樣是懷柔手段,陸遜的治軍水平對比呂蒙也不遑多讓,

【其所生得,皆加營護,不令兵士干擾侵侮。將家屬來者,使就料視。若亡其妻子者,即給衣糧,厚加慰勞,發遣令還,或有感慕相攜而歸者。鄰境懷之,江夏功曹趙濯、弋陽備將裴生及夷王梅頤等,並帥支黨來附遜。遜傾財帛,周贍經恤。】

同樣是禁止士兵侵犯百姓利益,同時也從不禁止對方家屬探視了解情況,對於生活困難的人也常常厚加慰問,足衣足食,甚至於有想要回歸魏國的,也能夠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平安地回家。而陸遜此舉收穫的效果也很好,不僅【鄰境懷之】,使得魏國邊境的百姓感念他的恩情,更是使得魏國江夏的官員主動帶著他們的部眾前來投靠。推測陸遜的計策能收穫這些效果完全有可能是被他放回故土的魏國百姓口口相傳所起到的宣傳作用。

孫權聽從陸遜的建議之後,便立即身體力行的積極招攬荊州的人才

【《江表傳》曰:權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權遣人以床就家輿致之,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橫,哀咽不能自勝。權慰勞與語,呼其字曰:「承明,昔觀丁父,鄀俘也,武王以為軍帥;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此二人,卿荊國之先賢也,初雖見囚,後皆擢用,為楚名臣。卿獨不然,未肯降意,將以孤異古人之量邪?」使親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謝。即以為治中,荊州諸軍事一以諮之。】

由於呂蒙和陸遜共同推行的懷柔策略的成功,孫權攻取荊州後荊州將吏紛紛選擇歸附東吳,而潘濬原為典署荊州的治中從事,選擇稱病不見。孫權聽聞潘濬的大名,表現出了自己求才的誠意親自登門拜訪,並親切的稱呼潘濬的字(潘濬字承明),將潘濬比為楚國先賢觀丁父、彭仲爽,並自比為楚武王和楚文王,承諾自己會重用潘濬。潘濬也感念於孫權的賞識,接受了孫權的任命,為東吳治理荊州貢獻出自己十足的精力,並長期與陸遜共掌州事,發光發熱。而潘濬本人幾乎就是一個「荊州通」一般的存在,對於東吳治理荊州的宣傳方面自然大有助益。

所以,綜上來看,東吳在荊州如何宣傳自己的統治正當性。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因為呂蒙攻取荊州過程中的籠絡措施做的極其到位,因而使得荊州百姓有願意接受東吳統治的基礎,而不會有什麼逆反的心理,再者陸遜在此基礎之上又增加了開放荊州士人晉陞仕途的道路使得東吳更容易在荊州本地的士族階層心裡建立認同感,同時孫權又極力籠絡到了潘濬作為治理荊州的要員,藉助潘濬對於荊州事務的熟悉程度也容易治理荊州,保證一些政策在制定時的科學性。而事實也證明,孫權勢力在赤壁戰前被諸葛亮讚許「國險而民附」,奪取荊州之後又被諸葛亮肯定「賢才尚多,將相緝穆」,這都說明孫權對荊州的消化和治理工作是卓有成效,頗為成功的。


關羽在荊州你以為很得人望民望?亂世百姓從來都是賤命,給口飯吃比誰都老實,誰反你?更何況推倒一個不得人心的關羽了,下手的還是特別擅長攻心的呂蒙,撫民這種事還有任何難度嗎?


宣傳問題?我覺得呂蒙那一套作秀已經夠了。


劉備背叛曹操佔據小沛後,該怎麼處理對小沛百姓的宣傳問題?

劉備背刺劉璋佔據益州後,該怎麼處理對益州百姓的宣傳問題?

來來來,魏蜀吳三家都有黑點,不要光顧著遮掩你的主子


誰來不是徭役賦稅……老百姓只要餓不死誰惜得反你


滿清奪得天下後,該怎麼處理百姓的宣傳問題?


自古老百姓對於改朝換代都沒有啥興趣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高壓完事。一群白丁還反了天了不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