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月初都會制定計劃,可是大多都是不了了之


為什麼我們的計劃總是完不成?因為自己做的計劃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做計劃時存在的問題

(一)高估自己可用的時間

1個星期7天擁有168個小時,這是你的計時起點,從中減去睡覺、吃飯、娛樂等事情的時間,如果每天睡8個小時,就需要減去56個小時,如果每天花2個小時吃飯,就再減去14個小時,如果再減去晨起洗漱、交通等佔用的時間,我讓一個大學生去計算之後,他發現每周用來學習的時間不超過20個小時,但卻安排自己一周複習完一個科目。所以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第一個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高估自己可用的時間。每個人都應該計算一下,自己每周可以拿來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另外除了高估時長之外,我們也會忽略有些時間的質量是不高的。

(二)給每件事情預估的時間不正確,低估事情本身所需要的時間

如會議,預計1小時,但實際不夠用,最終被截止時間趕著往前走。因為預估不正確經常超時,會很焦慮把事情往前趕。我在學習中也犯過這樣的錯誤,既高估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又低估了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我認為自己能夠在1個小時之內背一小章節的法律書,但是裡面的知識點太密集了,我又是跨專業,1個小時真的不夠用。可笑的是我們也不會去改,下次做計劃還是這樣子。

(三)想做的事情太多

大家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列出來,你會發現如果給每件事分配時間根本不夠用。我們做計劃的時候不僅應該考慮自己想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應該考慮現實中能做到什麼。很多人沒有重點,每天做各種事情,結果經常到了睡覺的時候還是做不完,尤其是發現最重要的事情都沒有做完,把願望當成計劃,無法兼顧學習和生活或者工作和生活,有時需要捨棄。

(四)高估自己的專註力

大家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有專註力,應該以我們過去真實的工作學習狀態為基礎,去做未來的計劃,但是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特別容易把自己想像成行動力超人,並且最容易在下決心的時候做計劃,這時往往不現實和高估了自己。

(五)用計劃替代了行動

絕對不要把目標當策略,不要把計劃當行動。我們往往做劃做得太過周密和詳實,但是做完計劃什麼都不做,每一次要工作之前都先做計劃,替代了行動,最終做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完的成的計劃。

以上完不成的計劃導致了兩個問題:

一是未完成的工作帶來的壓力。如果我們的計劃都是未完成的,情緒就會焦慮,帶來的壓力是我們生活當中很大的一部分來源。

二是自我否定的情緒。完成不了計劃會覺得自己是行動上的侏儒,做不到自己的諾言,帶來強烈的自我否定情緒。

▲ 關於時間管理,我大概經歷了是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時間管理我。我根本沒有時間管理的意識,沒有去做計劃,控制自己的行動。

第二個階段,妄圖管理時間。我希望成為很多時間管理書籍里說的那種狀態,完美的計劃、完美的生活,但是發現不可能達到。

第三個階段,我們和平共處。不試圖掌控時間,精力有限,時間有限,錢有限,家裡的空間也有限。所以我們必須要有統籌、分配和放棄的能力。時間管理並不是讓你找出更多的時間,也不是單純的讓你做更多的事情,而是學會統籌。只能達到這種狀態,把最重要的事情當成必答題,做完就可以得到一百分。

二、如何做計劃

(一)只有要事:不要只列舉,而要刪除

我們以前經常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都列舉到本子上,列完之後要去刪除,刪除到只有要事為止。每天只想一件事情,完成後幸福感和完成度都很高,而且避免了因為列舉太多而用簡單任務替代了要去做的重要複雜任務。強調兩點,一是明確截止時間,二是反覆提醒自己只要做到這一件事情就成功了。

(二)學會估算時間,並且預留時間

1.首先是對於時間的流逝保持高度敏感

這幾乎是成功人士的集體特徵,越成功的人越覺得時間寶貴,因為他的單位時間價值很高,所以在花每一分鐘的時候都會很慎重,對於時間非常敏感。時間越不值錢的人越不敏感,這種不敏感導致了大把的時間浪費,進入到時間越來越不值錢的惡循環里。

2.估算時間

這個能力對於做計劃非常關鍵和必要。實際上很多人都做不到,普遍的現象是不切實際的盲目樂觀,低估自己做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或高估自己的精力和專註力,認為自己不需要休息。結果就會做出一份根本無法完成的計劃,無端的給自己創造出很多壓力,或導致自己做事時候很緊張。估算之後,留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

(三)設定好執行的環境和地點

當我們確定了要完成的任務,接下來就要設定好完成任務的環境和地點。

如,在《成功,動機與目標》這本書里,作者提到了一項在德國進行的「聖誕寫作」實驗。

實驗中,研究者讓一群大學生在聖誕假期寫一篇關於如何過聖誕的短文,這篇短文必須在聖誕節過後的48小時內寫完並寄出。其中一半的學生被要求當場決定好要在何時何地進行寫作。聖誕節過後,研究者發現,在沒有提前安排時間地點的學生中,有32%上交了作文;而在有安排時間地點的學生中,有71%的學生上交了作文,是前者的兩倍多。這個結果很令人驚訝,大學生們僅僅做了一個簡單的動作——提前計劃好時間、地點,就讓目標完成率提高了一倍。

(四)預估可能遇到的障礙和問題

如遇到做任務、寫作業時拖延的問題,我對待該問題的方法是從簡單和喜歡的部分開始,就知道遇到拖延的時候該怎麼辦了;再如我預見到寫作業時有朋友來叫我玩,就要想辦法如何拒絕。這樣任務就不會被耽誤。

(五)拆解好任務

把要做的事情做步驟分解。如要寫一篇公號,就可以分為尋找熱點-搜集素材-整理成稿-排版發布。如果沒有這四個步驟的話,你會在執行的時候遇到困難,不知道怎麼下筆或不想做,如果前一天拆解好了,就可以從喜歡或能做的部分開始執行。

當把每天的計劃完成之後,再做其他事情,而不是前一天計劃好其他任務,這樣才能保證在一天中時間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被其他事情干擾。

總結:做計劃的整個方法只有一句精髓——只做可以完成的計劃。任何脫離實際的、高估自己的、高估時間的計劃都是無效無意義的,只做完的成的計劃才可以。


從我的角度來說,制定計劃的目的不是為了全部完成的目標,

是給自己一些目標,讓自己主動去做一些事情,

舉個例子來說,

如果我做了計劃,裡面有10件事要完成,我可能只能完成3件,

但是如果我不做計劃,我可能連這3件事情都不會完成。

所以,建議題主放輕鬆一些,無需因為完不成計劃而感到沮喪,

起碼你已經在做了,就是有進度有收穫的,就比什麼都不做強。


然後,想跟跟你分享下對於做計劃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1.年計劃不需要制定的太細

所謂的太細的計劃,就是下面這種(我之前做的年計劃),這種計劃有幾個缺點:

  • 做起來很費時,很費精力
  • 靈活性不夠好,調整起來比較麻煩
  • 上來滿眼全是字,看著就可怕

我推薦簡化版的年計劃,就是給自己定幾個關鍵目標,比如:

  • 瘦到105斤,體脂率降到25%
  • 讀完20本書
  • 去成都、杭州、西安旅遊

這樣看著是不是感覺稍微有一些想要做一做的慾望了?

個人覺得年計劃條目還是不要太多,

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條目越多精力越分散,

最後就可能哪一個都達不成,

那樣會比較沒有成就感,難以堅持下去。

這之後可以針對每個目標再進行逐個擊破,

根據當前情況選擇性去決定要完成哪個目標,

再制定比較詳細的完成計劃,

這就相當於把原來做詳細年計劃的時間分別打散到每個月或者每幾個月中進行了,

工作量小了,同時靈活性也更高,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隨機應變。

2.不要企圖一口氣吃成個胖子

人總是很容易高估自己,所以如果是剛開始做計劃,

給自己定的目標稍微小一些,

這個就像運動減肥一樣,你一上來就天天跑20公里,

估計你沒跑幾天,精神沒廢,腿先廢了,

所以做計劃,執行計劃也是一樣,

需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兒調整,慢慢的加量,

這樣才能持之以恆。

3.別成為計劃的奴隸

這個和我們的題目就比較呼應,我以前也經常會因為完不成計劃

而感到對自己失望,覺得自己沒有用,定的計劃都完不成,然後

越來越不開心。

突然有一天,我意識到,我做計劃的目的其實是希望通過完成

目標獲得滿足感、成就感,讓自己開心的,

如果做得計劃完不成,然後因此鬱鬱寡歡,這個其實是跟我本來的目的

背道而馳的,那我為什麼還要做這個計劃呢,葛優癱它不香么?

所以後來我也轉變了自己的想法,

目標儘力的完成就好,能完成多少完成多少,盡量享受中間的過程,

完不成的話,下次目標就定的小一點兒,

讓自己隨性一點兒,放鬆一點,做了總比不做強是不是?

人吶,還是要自己放過自己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拙見,希望對你有用。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好是因為這個時代賦予了我們非常多的機會和可能性,這個不需要多說。那壞處呢?我認為是在我們追逐這些機會和可能行的過程中偏離了方向。因為可能性多,所以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實現更多的可能性,這是人的天性,但也正因為這個天性,導致了我們目標繁雜混亂、無法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注意力投入到一個目標中,如果這點我們意識不到的話,最終將一無所得。


有個做計劃的習慣是非常棒的,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從結果上回到計劃本身,更容易找到解決的辦法。

計劃的草草收場,普遍問題會有如下幾個:

1.難度太高:計劃是無數個切實可行的子計劃構成,既要結合自身情況,也要有所挑戰,往往用想像替代了現狀是很可怕卻又常見的事。例如自己想減肥,實際體重180斤,理想體重130斤,把目標50斤當成了計劃,可能會想應該可以完成吧?先做再說,結果可想而知。而在計劃之外,我們應該清楚怎麼去達成計劃,50斤我需要多長時間去完成,固定的時間我是跑步?keep?還是其他方法去支撐計劃的完成,沒有什麼事是一天之功,也沒有什麼事是輕鬆就能達成。

2.結果難評:換句話說,我如何知道自己完成了計劃?例如自己的計劃是「養成閱讀的習慣」,哪何為閱讀習慣?每周看一本書?看一頁書?擁有彈性而不可衡量的計劃,會失去計劃的意義,自己做了,卻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因為過程自己就沒有去把控。

3.只做不看:從計劃之初到結束之時,一切照舊,感覺沒有變過。外部因素是多變的,應該定期的回顧,去靈活調整階段的計劃,從而保證最終計劃的達到。

過程中達成了子計劃,可以給自己一些小獎勵,去建立內部驅動力,並且在每達成一個小計劃,也是信心的疊加,相信自己可以。

願意努力的人都不會差,結果不好沒關係,調整了再來,祝你早日實現心中的目標,噢力給!


我最近在看一本書,《貧窮的本質》,這本書里主要是從各個方面講窮人為什麼窮,分析窮人的思維,政府,環境的原因。這本書的作者也獲得了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本書里提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理論,時間矛盾。

時間矛盾是指我們對當前與對未來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

看起來好像不太明白,

根據作者的解釋,我的理解是,我們知道能夠像當前做的一些事會對未來產生好的影響,比如堅持健身,閱讀,學習等等,但是這些事情對於現在的我們都比較痛苦(還是躺在床上刷手機舒服呀),所以我們就會推遲去做這些事情,就會一直在即時慾望的滿足和長期計劃的執行中尋找平衡。

這好像有點類似於拖延症。

時間矛盾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是,我們一直在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厲害,比如說,我們在花錢的同時,計劃著將來的省錢。

我們似乎對將來的自己寄予了厚望,而今天的自己卻又不肯努力,像不像你每年制定的新年願望?

希望新的一年讀多少本書,

練出馬甲線,

學習英語,

旅遊多少個城市......

實際上呢?

所有的空閑時間用來睡覺,刷手機,看綜藝......偶爾想起來新年願望卻又留給明天的自己。

所以說,本質上我們都是窮人。

如何擺脫貧窮呢?

讓今天的自己比明天的自己更努力吧。

說的矯情一點「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去完成自己的「新年願望」吧。

祝大家都能暴富!


可能我們身邊有太多誘惑,而我們心智不堅又懶惰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