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們追求開悟,難道不僅僅是為了那一種體驗嗎,跟追求慾望的初衷有什麼不一樣嗎,無非是這種體驗會更長久的存在以及還有附帶的很多好處嗎,我不知道你們說的永恆是怎麼悟出來的,我覺得就是因為那種體驗可以一直存在才說它永恆,而且可以讓那種體驗越來越強烈所以說它會越來越深,佛說有輪迴,難道也只是因為這種體驗嗎,會不會這只是一種感覺,但只是更長久,而被神話了呢?而各種儒釋道的文章就是教你怎麼深化這個體驗,讓這種體驗更強烈,這是我近期的疑慮,求破解


分享兩首蘇軾的詩欣賞一下:

第一首 大家都學過的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局者開上帝視角,旁觀一切 包括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就能一覽宇宙真面目了

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開悟時 會發現 一切都是正常的,沒啥稀奇,狂心頓歇,歇即菩提。比如 開悟的人放下了性,是因為性對他沒有什麼吸引力了,而很多人學習開悟之人的表象,壓制自己的性慾,以為沒有性慾才能開悟,倒果為因。

開悟的本質是 覺醒,看清了一切事物的虛幻,也明確了其中的規律,接受一切。所有事物都是「沙子」,是不能長久存在的,也能利用這些「沙子」搭建自己想要的一切。緣起性空,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有這體驗那體驗的都還是在二元境界,依然有我執和我所執,並非開悟。開悟沒有什麼本質不本質可言,因為開悟就是契於空性,而空性已離一切二元法境界,所以不應該形容它是什麼不是什麼。無我無我所時即是開悟,但此時因無我故也談不上我開悟了,如人自斷其頭,斷頭之時能斷頭者也會消失。

所以心經言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智亦無得。唯有空性,而用空性這個詞去描述空性時它已經不空了,不可言不可思了無一相,無相亦無時才是空性。開悟就是契於空性,而未悟者實際也一直沒離開空性,不過是因有分別心故認為有得有失,如在虛空中建立各種方位。覺者無所失迷者無所得,諸法本空故。

《佛說華手經》鳩摩羅什譯·卷第六

又舍利弗。空是菩提。何謂為空。無一切法故名為空。舍利弗。若於法中乃至決定有毫末相。即是著相著我著人著眾生相著諸法相。是空法中無此諸相故名為空空即菩提


說實話的確是一種體驗,但不僅僅是體驗。是一種對於世間萬事萬物的新的認知。

人類這個物種,有血肉之軀也有心性意志,有情感衝動也有理性思考,如果不能對這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就會在生活中變得稀里糊塗,被慾念所牽,被大腦所騙,被肉身所累,被執念所囿。

開悟就是超脫於這一切的時刻,這一刻自己明白了自己原來是自由的,只不過一直被困住了。就好像在一個迷宮轉悠了幾十年不得出路,卻突然升空而上,迷宮的種種看得一清二楚。

開悟也是一個開始。因為終究要回歸到生活中,但是有了開悟的體驗,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在迷宮中迷路。自己會更加勤於學習,好弄清楚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用另一種表述來說明,開悟相當於給意識打開了一扇門,一扇通過更高精神層次的大門。

所以說,開悟就開悟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從人生的長遠來看,也只不過是一個過程,一種小體驗。

重要的是不斷精進自己,不斷尋求終極的那種精神。


開悟的本質是讓眾生覺而不迷,能明自本心,見自本性。了知諸法實相,離一切無常幻法,離一切業力因緣,究竟解脫,得大自在。


開悟是未開悟的人未見過的風景,這個問題反過來講更容易理解。不開悟是什麼?不開悟就是活在夢裡,把夢當成真的。所有的體驗包括你形容的體驗,都是夢境的一種劇情片段,在夢裡你以為你就是那個誰。你以為的足夠長的深化體驗,性高潮是產生多巴胺的,讓人感覺好的,但是性高潮時間超過一定長度就會讓人痛苦的。而多巴胺、腎上腺素、內啡肽、催產素都能產生不同的令人愉悅的體驗,這些都是夢裡的東西。

徹悟、涅槃。從夢中醒過來了,發現夢裡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你也不是那個夢中的角色,人或者佛這些詞,都是夢境的產物,佛這個詞用來形容從夢裡醒過來的那個永恆不可定義的。無我,不是沒有個體感了,湮滅了,是沒有身份,沒有屬性,不可定義了。但是依然有一個存在感,只是這個存在知道身份、劇情都是夢境的內容。

文字也屬於夢境的元素,無法準確表達夢境外的東西。二維世界不存在第三維,所以二維世界的元素也無法代表第三維。文字語言智能比喻,形容,但不是。開悟好,快樂,幸福,都是文字,用這些文字形容也不準確。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開悟了的,絕對都不會後悔開悟實現了,都無比感恩開悟的發生。並且發現我們原本就是開悟本身,只是認假成真,把夢當做了真實。

一個說法是開悟是死亡,是世界的崩塌,毀滅,是重生,是無我。當然了,你的夢如果完整的,完全真實的,你怎麼會醒來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